?

我國責任政府研究熱點與趨勢可視化分析

2022-04-14 11:36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問責制問責行政

劉 璐

我國責任政府研究熱點與趨勢可視化分析

劉 璐

(中共中央黨校 應急管理教研部,北京 100193)

文章以中國知網中的中文核心期刊在2003年至2020年發表的責任政府領域文獻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計量軟件繪制知識圖譜,并分別以發文量、作者、機構、期刊、中介中心性、突現詞等角度對文獻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結果,以此了解近20年來我國責任政府領域的研究熱點、研究主題、發展趨勢等,進而為我國責任政府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鑒。

責任政府;政府問責;人民問責;政治問責;行政問責

一 數據來源與方法

文章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計量法,利用數理統計原理分析專題文獻,揭示以某一主題為核心的文獻群發展規律。文章研究使用CitespaceV5.3.R6,使用該文獻計量分析軟件的具體步驟為:(1)確定數據來源,文章僅以CNKI數據庫為數據來源數據庫;(2)進行數據采集與處理,從CNKI數據庫中以Refworks格式導出數據,同時對導出數據進行清洗;(3)設置參數選擇與標簽調節,對TopN、TopN%、g-index參數選擇默認數值;(4)圖譜生成與可視化分析;(5)調節相關節點參數閾值。

通過文獻計量分析軟件對有效文獻樣本數據分析,初步分析我國“責任政府”主題的研究現狀,并在該主題的關鍵詞知識圖譜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我國“責任政府”領域的研究熱點與未來發展趨勢。

二 我國“責任政府”領域的研究狀況整體分析

(一)我國“責任政府”領域的發文量分析

圍繞“責任政府”主題進行擴展式文獻檢索,并對其進行系統整理,得出我國責任政府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年度總發文數量統計圖,可以初步了解我國責任政府研究領域總發文量。通過圖1可知,從2003年至2013年該領域文獻數量基本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09年至2013年,其每年發文量在百余篇以上,這是因為在2009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另2014年至2019年其每年發文量呈穩步下降趨勢,2020年發文量僅為39篇。

圖1 2003-2020年我國“責任政府”研究領域文獻數量

(二)我國“責任政府”研究領域的期刊來源

根據文獻統計結果來看,該領域發文量在10(含)篇以上的期刊有30類,其占總發文量的40.47%,它們分別為中國行政管理(77)、人民論壇(62)、領導科學(55)、云南行政學院學報(35)、行政論壇(28)、理論導刊(28)、理論探討(23)、理論與改革(21)、學習與探索(20)、求實(18)、理論探索(17)、審計研究(15)、審計與經濟研究(15)、探索(15)、政治學研究(15)、北京行政學院學報(14)、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3)、理論月刊(12)、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12)、政治與法律(11)、中州學刊(11)、瞭望(10)、瞭望新聞周刊(10)、新視野(10)、學術交流(10)、學術論壇(10),其中,中國行政管理、人民論壇、領導科學分別占總發文量的5.48%、4.43%、3.93%。

(三)我國“責任政府”研究領域的作者與機構

根據文獻統計結果來看,2003—2020年間發文量在5篇以上的作者有20為,它們分別為陳國權(16)、閻波(11)、吳建南(9)、趙蕾(8)、伍洪杏(8)、司林波(8)、韓志明(7)、谷志軍(7)、金東日(7)、王素梅(6)、邢振江(6)、王立峰(6)、盧智增(6)、孟衛東(6)、徐凌(6)、施雪華(5)、吳傳毅(5)、周美雷(5)、張賢明(5),其發文總量約占總發文量的10.14%。

另外,關于該領域研究較集中于吉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國家行政學院、湘潭大學、蘇州大學、深圳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廣州大學。其中吉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發文量分別為39篇、37篇、28篇、28篇、27篇、25篇、23篇、22篇。

三 我國“責任政府”研究熱點知識圖譜繪制

關鍵詞共現分析是對領域知識關聯度的識別,隱含著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等。文章在CitespaceV5.3.R6軟件中將網絡節點NodeTypes設置為“關鍵詞(Keyword)”,對TopN、TopN%、g-index參數選擇默認數值,采用尋徑網絡和尋徑切片網絡,呈現靜態聚類和混合網絡的可視化圖譜,對文獻數據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

畢飛宇小說《青衣》通過京劇女演員筱燕秋的命運悲劇,折射了藝術在當代社會的困境。該作品于1999年發表后,在國內文學界廣受好評。后被翻譯成英、法、德等多種語言,并借由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葛浩文先生的英譯本,入圍2008年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復議名單?!肚嘁隆肥侵袊敶≌f走出去的成功典范,本文從傳播學角度闡釋《青衣》英譯本的跨文化傳播意義,進而為文學作品的海外譯介活動提供建議。

對關鍵詞頻次統計,高頻關鍵詞排序前20為責任政府、問責制度、行政問責、問責機制、政府責任、地方責任、地方政府、服務型政府、國家治理、法治政府、政府問責、政府審計、政府職能、績效問責、審計問責、行政責任等。

表1 高頻關鍵詞前20位排序

對關鍵詞進行歸納分類后可知,我國“責任政府”領域熱點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從唯物史觀視角闡釋責任政府。國內有關學者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分析馬克思責任政府思想的深刻意蘊,進而分析責任政府的歷史動因及其價值意蘊、責任政府概念、概念界定等方面,從理論角度視角全方面解讀責任政府既是基于歷史境遇變遷而誘生的時代命題,又是攸關權利與自由關系重思的命題,既是關乎政治國家與人民社會關系重理的命題,又是涉及政府與群眾關系重構的命題。

第二,從宏觀視角分析政府問責制。有關學者以理論邏輯分析政府問責制涵義、政府問責制構成要素,在理論支持和引導下,進而分析我國政府問責制的演進與現狀、我國政府問責制面臨的困境以及提出我國政府問責制完善建議等方面,有關學者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分析政府責任問題,深入探討政府責任與治理現代化之間的內在理論關聯。

第三,從中觀視角分析政府問責制。關于該領域國內有關學者研究方向有關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研究對象定位,由國家政府問責制向地方政府問責制轉移;二是,研究方法選取,從全面的理論研究到符合時代需求的實證研究,從學者研究視角轉變可以看出,我國的政府問責制理論框架設計較為合理,我國有關政府問責制的國家政策文件、法律法規不斷完善。

第四,從微觀視角分析政府問責制。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對政府治理內容不斷深化,國內有關學者將研究視角逐漸聚焦到對政府問責制構成要素上,由原有的對政府問責制涵義、歷史沿革理論層面研究向對政府問責制的構成要素研究,尤其在政府環境責任、官員問責機制、政府責任的審計問責制、網絡問責等。還有的學者以突發公共安全事故,如食品安全,開展對政府問責制的研究。

圖2 2003-2020年我國“責任政府”領域關鍵詞共現圖譜

借助CiteSpaceV5.3.R6對關鍵詞共現圖譜基礎上進行聚類分析,得出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若聚類編號越大,則表示其聚類規模越小,所包含的關鍵詞成員數量就越小,反之亦然。如圖2所示,按照關鍵詞提取標簽的聚類方法,生成聚類編號#0至#9的聚類的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分別為行政問責制、國家治理、決策問責、容錯機制、服務型政府、政治責任、政府問責、領導干部、問責范圍、人民主權,通過對以上10個聚類關鍵詞進行總結,大致歸納出以下幾個研究主題:

第一,關于責任政府主題研究。李軍鵬[1]學者認為責任政府的理念是伴隨近代民主政治的發展而產生的,它包含政府的政治責任、政府的行政責任、政府的法律責任和政府的道德責任。同時,李軍鵬[2]認為建設責任政府必須在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之上,提出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責任政府建設在取得長足進展同時,也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政府問責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問責的制度建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政府權責脫節、有錯不糾的現象,對此,該學者提出了提升中國責任政府建設的戰略與對策。程夢潔、王卓卓[3]針對“非典”等類似公共安全事件對上千名官員進行問責,并提出應從責任管理、加強公共管理倫理教育、健全政府部門績效評估機制、發展公民社會對行政活動的干預和監督、確立官員問責制的全面監督問責機制等構建我國地方責任政府的路徑。

第二,關于行政問責主題研究。陳力予、陳國權[4](2009)對行政問責機制內涵進行界定,提出行政問責程序機制的構成要素,即問責對象、問責內容、問責發起主體、問責發起程序、問責啟動主體、問責啟動程序、問責主體環節、問責程序流程、責任判斷環節、責任標準環節、責任追究環節、責任救濟環節,并依據以上各要素設計行政問責程序機制模型。關于行政問責制存在的不足,劉新凱[5]認為當前我國行政問責制存在以下問題:缺少行政問責制的相關法律,問責主體不明確,異體問責缺失,問責內容太過狹隘,行政問責存在程序不規范,行政問責懲罰力度不夠等問題;馬秋蓮[6]也提出行政問責制度不完善、行政問責主體缺失、行政問責范圍狹窄、行政問責程序不完善,問責效率低、行政問責對象責任不明確等;周葉中[7]通過對重大行政決策問責機制立法現狀的總體考察,指出國家層面立法規范的缺失、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和指導性規范過于原則抽象,操作性不強、地方立法規范互有差異、規范效力不足,且覆蓋范圍有限、執政黨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效力范圍有限等問題,提出重大行政決策問責機制應圍繞重大決策事項范圍的界定、重大行政決策行為的可責性、重大決策的具體問責事由展開。余凌云[8]通過對重大問責事件(案件)和規范文本兩個樣本分析,發現我國行政問責制度在實踐與規范層面的現狀,提出應從問責事由、問責對象、問責方式、問責程序、免責事由、立法機關、公眾參與等維度構建行政問責制度。

第三,關于官員問責制主題研究。黃健榮、王勇[9]在我國地方政府問責制運行進程中,對地方政府問責制建構提出“三問”,即“誰來負責”“問誰負責”“如何負責”,探討我國地方政府問責實踐中“責”的問題,包括明確責的范圍、責任類型、責任測定基準、擔責程度的劃分,進而探尋實現建構和完善我國地方政府問責制的思路與對策。關蕾[10]從政績與利益關系角度揭露了地方政府抬高房價的“招數”:(1)地方政府提高稅費和土地出讓金;(2)地方政府只售不租的房改取向;(3)地方政府大興舊城改造和城市拆遷;(4)地方政府追求高檔化,貴族化的建設規劃;(5)地方政府操縱媒體引導市場;(6)地方政府利用手中權力出臺相關政策,最后,該學者建議將房價與烏紗直接掛鉤,重新審視權與民的關系、權與法的關系、權與責的關系,建立一種真正行之有效的官員“問責制”。

第四,關于官員容錯機制主題研究。艾麗娟、陳俊宏[11]認為官員容錯機制初衷是為了激發官員的創造性與積極性,緩解問責制下的高壓態勢,平衡問責與激勵,并對容錯機制內涵作了界定,通過分析問責背景下的官員“不作為”與“懶政”問題,提出構建容錯機制的對策建議。馬小娟、李夢園[12]提出官員容錯機制建立與發展的社會背景、政策背景,指出官員容錯機制諸如標準設定難把握、免責范圍難界定、容錯程序難操作、運行過程難透明等困境,最后提出官員容錯機制的優化路徑。唐曉云[13]認為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難免有些黨員領導干部在實踐過程中出現錯誤可能不同程度打擊他們改革的勇氣,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公務員容錯機制,同時,該學者指出公務員容錯機制存在的問題,應需要在容錯決策目標、容錯執行力度、容錯主體的監督、容錯激勵機制等進行優化公務員容錯機制。

第五,關于地方問責機制主題的研究。葉加洪、張凡[14]探討我國“問責”內容范圍,指出地方問責機制特點,如中國共產黨是同體問責主體,地方政府問責是在離“壓力型政治體制”下等。陳翔、陳國權[15]學者以文本分析為研究方法分別從問責依據、問責主體、問責客體、信息來源、問責方式、問責救濟、問責范圍、問責程序等方面比較分析各地政府問責制度的異同之處,肯定其對以往責任追究制度的革新,重點揭示文本規定仍然存在地問題,提出制定問責各要素應把握的要點。徐榮華、何小寶[16]以寧波市為例分析地方政府問責制的審計監督,并對寧波市政府行政責任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包含審計主體、審計內容、審計方法)、審計監督過程作分析。

四 我國“責任政府”領域未來發展趨勢

突現詞是從大量的主題詞中探測出那些在某段時間內頻次變換率高的關鍵詞,在某一時間段內可清晰地看到關鍵詞的研究軌跡,這可用來分析某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預測該領域的研究趨勢。對Citespace軟件進行默認閾值設置后,生成2003年至2020年之間的突現詞,共計產生19個突現詞,主要為服務政府、有限政府、引咎辭職、政府問責制、責任政府、行政問責制、問責程序、異體問責、同體問責、國家治理、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績效問責、決策問責、問責機制等,如圖7所示。

圖3 引用突變的前19個關鍵詞

在圖3中可以發現,關于突現詞——“國家治理”“問責機制”“地方政府問責”的研究到2020年還未結束,這表明國內學者在責任政府領域研究將側重在“國家治理”“問責機制”“地方政府問責”的研究,因此,這已成為責任政府研究領域新的研究趨勢。鑒于此,筆者就責任政府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進行嘗試分析。

第一,責任政治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將成為新的研究熱點。為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價值依據,而強化責任意識,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必要路徑。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終極目標進程中,根據新時代黨的紀律建設新要求,并將以此作為責任政治依據,需要設計新時期責任政治理論框架,理順責任主體、責任客體、責任范圍、責任程序等各要素關系,還要做好政務信息來源渠道與信息公開形式。另外,公共權力來源于公民,并為全體公民共同所有,公共責任在這一點上與公共權力具有統一性,責任客體既要自覺接受責任主體監督,還要對不當行為承擔責任,例如2020年7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就是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最有利的法律,因此,未來在該領域研究要重視政治責任行使過程中的監督問責機制研究、責任落實與責任追究標準研究。

第二,問責機制研究將成為重點研究內容。關于問責機制研究內容包含環保問責機制、食品安全問責機制、金融問責機制等。其一,環保問責機制。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頻發的環境污染事件在全社會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遭受環境危機的困擾,關于地方環保問責機制將著重在問責依據、問責內容、問責主體、問責對象、問責程序等方面。其二,食品安全問責機制。隨著消費不斷升級,消費者更加注重網絡訂餐(外賣)、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等消費體驗,而當前的食品安全問責機制存在缺陷,亟須將問責維權機制增至食品安全問責機制中。其三,金融(監管)問責機制?!笆奈濉睍r期,國內學者將關注金融風險問責機制,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

第三,可能會偏向突發環境事件中行政問責研究實證研究。由于突發事件具有不確定性,對于那些無法有效應對突發事件,且給當地百姓造成一定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涉嫌公職人員,除了按照相關法律對其追究刑事責任外,我們還應采取何種程序進行行政問責,這就需要未來學者進行深度研究,如在問責主體、問責客體、問責范圍、問責結果等方面。新冠肺炎爆發之初,由于醫療防護物資短缺現象無法及時地供應一線的醫護人員,按照相關規定,對涉嫌醫療應急物資管理出現問題的公職人員進行相應處置,但從公務員行政問責的角度,獲取現有公開信息較少,因此,需要該領域專家提出相應的突發環境事件行政問責完善建議。

第四,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繼續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熱點。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兼顧了財政分權的邏輯和政府資源配置的問題,“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是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系,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問題。對此,對公共服務事項及標準、政府財政統籌協調職能,以及綜合運用政策與法律,將是實現財政權、責、利配置的最優策略。另外,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也可應用到應急管理領域。目前,應急管理成為政府化解風險、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方式,作為應急管理的主體,政府需要明確對應急管理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認識、理解,因而,政府間應急管理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研究將受到有關學者關注,尤其在平衡設置事權財權、完善經費預算安排、健全轉移支付制度、分散應急財政風險等方面。

第五,政府責任與政府績效評估仍被國內學者關注。政府責任初衷是以服務社會為義務,以保障人民權益為出發點,而政府績效評估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質量的管理工具,在政府責任視域下研究政府績效評估具有明確政府績效評估中的政治目標、強化績效評估的政治責任監督以及重視績效管理革新中的政治信任與政治問責,從而有助于實現政府的核心價值和公共責任目標。隨著政府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治理方式變革,政府線上公共服務的績效評估成為一個日益關注的課題,尤其政府線上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能將成為該課題的重中之重。

第六,網絡責任主題研究將成為該領域新議題。隨著全球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重要渠道和手段,以網絡輿論為重要武器的網絡問責越來越成為網絡民意發展的新動向。網絡問責已成為新時代擴大公民參與、強化社會監督、推進民主政治的重要助推力量。作為一種全新的問責范式,網絡問責的演繹進程和結構要素不同于傳統的問責模式,面對網絡問責,政府部門應如何建立回應機制,提高政府的善治程度,這就需要相關學者厘清網絡問責的政府回應要素、網絡問責的政府回應程序,以及從網絡問責相關機制、法制完善層面提出可行性方案。

文章選取“責任政府”為研究主題,運用文獻計量學相關理論,借助Citespace文獻計量軟件,采用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聚類圖譜和突現詞分析,繪制了責任政府領域的知識圖譜,清晰了解責任政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研究熱點,總結其演變趨勢并嘗試探索該領域未來發展防線。通過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結論:

從研究內容上看,主要從兩方面進行總結:一是,關于責任政府方面內容,相關學者對闡述了責任政府的歷史動因及其價值意蘊、責任政府涵義界定。二是,關于“政府問責制”方面內容,筆者分別從宏觀視角、中觀視角、微觀視角分別梳理國內學者對該主題的研究狀況:(1)從宏觀視角看,國內學者著重分析我國政府問責制涵義、我國政府問責制構成要素、我國政府問責制演進與現狀、我國政府問責制面臨的困境以及提出我國政府問責制完善建議;(2)從中觀視角看,筆者總結了我國學者對該主題的研究特點,即研究對象定位由國家政府問責制向地方政府問責制轉移;研究方法選取從全面的理論研究到符合時代需求的實證研究;(3)從微觀視角看,國內有關學者將研究視角逐漸聚焦到對政府問責制構成要素上,尤其在政府環境責任、官員問責機制、政府責任的審計問責制、網絡問責等。

從研究發展方向上看,關于“責任政府”領域未來發展趨勢主要從以下幾點:一是,責任政治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將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終極目標進程中,需要設計新時期責任政治理論框架,理順責任主體、責任客體、責任范圍、責任程序等各要素關系,以及還要做好政務信息來源渠道與信息公開形式。另外,未來在該領域研究還需重視政治責任行使過程中的監督問責機制研究、責任落實與責任追究標準研究。二是,問責機制研究方面。尤其在環保問責機制、食品安全問責機制、金融問責機制等領域研究。三是,可能會偏向突發環境事件中行政問責研究實證研究。面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一些公職人員失職失責現象,除了借助相關法律對其追究刑事責任外,如何在問責主體、問責客體、問責范圍、問責結果等方面進行行政問責。四是,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兼顧財政分權的邏輯和政府資源配置的問題,需要實現財政權、責、利最優配置,尤其在政府應急管理領域中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劃分研究。五是,政府責任與政府績效評估仍被國內學者關注,尤其政府線上公共服務的績效評估成為一個日益關注的課題。六是,網絡責任主題研究將繼續成為該領域研究熱點。面對以網絡輿論為重要武器的網絡問責,政府部門應如何建立回應機制,提高政府的善治程度,這需要相關學者提出行之有效的網絡問責方案。

[1]李軍鵬.責任政府的理念[J].電子政務,2004(4).

[2]李軍鵬.中國責任政府建設:基本評估與發展趨勢[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1(4).

[3]程夢潔,王卓卓.塑造責任政府的途徑[J].公關世界,2020(18).

[4]陳力予,陳國權.我國行政問責制度及其對問責程序機制影響的研究[J].行政論壇,2009(1).

[5]劉新凱.淺析我國行政問責制存在的問題及完善路徑[J].改革與開放,2011(16).

[6]馬秋蓮.論我國行政問責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1(20).

[7]周葉中.論重大行政決策問責機制的構建[J].廣東社會科學,2015(2).

[8]余凌云.對我國行政問責制度之省思[J].法商研究,2013(3).

[9]論我國地方政府問責制之建構:問題與對策[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3).

[10]關蕾.建立地方政府問責制——從房價上漲談起[J].財經政法資訊,2005(6).

[11]艾麗娟,陳俊宏.責任政府背景下官員容錯機制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0(30).

[12]馬小娟,李夢園.官員容錯機制的實踐困境與優化路徑[J].行政科學論壇,2020(11).

[13]唐曉云.優化公務員容錯機制的方法研究[J].智庫時代, 2019(25).

[14]葉加洪,張凡.論我國地方政府問責的特點及完善路徑[J].法制與社會,2010(30).

[15]陳翔,陳國權.我國地方政府問責制的文本分析[J].浙江社會科學,2007(1).

[16]徐榮華,何小寶.試析寧波地方政府問責制的審計監督[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08(12).

2021-05-24

劉璐(1986-),女,山東臨沂人,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共安全、風險治理與網絡輿情。

C939

A

1673-2219(2022)01-0105-05

(責任編校:周欣)

猜你喜歡
問責制問責行政
關注《行政與法》方式
監督執紀問責如何“備豫不虞”
“濫問責”的6幅畫像
問題篩子“鏈”著問責篩子
論行政和解中的行政優先權行使
問責不因潛害而“盲視”——不“點準穴位”的問責,就是糊弄百姓的“貓鼠游戲”
從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談行政行為
村民參與、村干部監督與基層善治
食品安全政績考核:制度設計與地方實踐
宋代縣級官員問責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