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東萬壽菊適宜移栽期分析

2022-04-14 10:19車向軍李天賜劉鎧源
湖北畜牧獸醫 2022年6期
關鍵詞:鎮原縣萬壽菊隴東

陳 帆,車向軍,李天賜,黃 超,王 娟,劉鎧源

(1.甘肅省鎮原縣氣象局,甘肅 鎮原 744500;2.甘肅省慶陽市氣象局,甘肅 慶陽 745000;3.甘肅省鎮原縣種子管理站,甘肅 鎮原 744500;4.內蒙古興安盟氣象局,內蒙古 興安盟 137400;5.甘肅省環縣氣象局,甘肅 環縣 745700;6.甘肅省平涼市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肅 平涼 744000)

萬壽菊(Tagets erecta L)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墨西哥[1,2]。國內外均有種植和研究,在東北、西北、華北、西南等地區有種植[3-7],并開展了相關研究[8-13],肯定了萬壽菊良好的產業發展前景[14-17]。甘肅省20 世紀90 年代引進萬壽菊,進行適應性、豐產性鑒定試驗[18,19],在武威、張掖、天水、隴南、白銀、平涼、慶陽等地均有種植。

隴東地區位于甘肅省東部,轄慶陽、平涼兩市共15 個縣(區)。平均海拔1 500 m,年降水量500~650 mm,年平均氣溫9.5~10.7 ℃,無霜期140~180 d,年日照2 213.4~2 540.4 h,地面平均蒸發量約520 mm,農業氣候資源能夠滿足萬壽菊生長需要。隴東地區2017 年引進萬壽菊種植產業,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起到了促進作用[20]。當地農民種植萬壽菊獲益明顯,每公頃可產鮮花2 000 kg,收購價2.2元/kg,實現毛收入4 000 元,純收入2500 元以上,并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熟產業模式,已成為特色的富民產業[21]。在甘肅省特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牛羊菜果薯藥”戰略中,萬壽菊作為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初步建成種植、生產、加工體系,為主產區鄉村振興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

移栽是萬壽菊生產的關鍵環節,隴東地區的種植實踐表明,萬壽菊移栽過早,幼苗期受霜凍或低溫影響,造成死苗和弱苗;移栽過晚,萬壽菊生長期縮短,開花茬數少,鮮花產量低??茖W合理安排萬壽菊移栽時期,是萬壽菊生產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數據

氣象資料采用隴東地區15 個縣級國家氣象觀測站1990—2021 年觀測資料氣候整編數據、各縣2002 年以后建設的鄉鎮區域氣象站資料,地理資料采用甘肅省隴東地區,即慶陽、平涼兩市共15 縣(區)的1∶50 000 數字高程(DEM)數據圖層。

1.2 農業界限溫度與移栽期分析

隴東地區春季日照充足,萬壽菊抗旱性強,生產上均采用地膜覆蓋的方式種植,保證土壤墑情,所以春季的日照和水分條件,能夠滿足萬壽菊的移栽需求,對移栽影響主要的氣象因素是溫度。每年4—5月隴東地區均有不同強度的寒潮天氣過程,春季氣溫起伏波動幅度大,霜凍出現頻率高。種植經驗表明,日平均氣溫10 ℃以上是萬壽菊適宜移栽的基本條件,10 ℃以下的早春凌晨時段氣溫低于0 ℃出現頻次較多,移栽后存在霜凍及低溫災害風險;日平均氣溫15 ℃以上,當地晚霜凍基本結束,達到萬壽菊移栽后正常生長的條件。因此,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和15 ℃是萬壽菊移栽最重要的氣象指標。

1.3 萬壽菊移栽期農業氣象指標確定

利用隴東地區15 個縣的國家氣象站1990—2021 年逐日溫度資料及各縣218 個鄉鎮氣象站逐日平均氣溫,分別統計各站第1 次出現≥15 ℃的日期,后推10 d,如日平均氣溫連續在10~15 ℃,則選下1 個≥15 ℃的日期,直至10~15 ℃的日數≤10 d 為止,則以該時段≥15 ℃出現的日期作為萬壽菊適宜移栽的初始日期。采用細網格氣候資源推算方法,在GIS 平臺定點讀取隴東各鄉鎮移栽的初始日期,確定隴東各地萬壽菊適宜移栽期。

2 結果與分析

2.1 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初日的地域分布

隴東地區各縣國家氣象站資料統計見表1。隴東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的初日出現時間在4 月中、下旬,海拔1 200 m 以下的隴東中部地區,鎮原、慶城、寧縣、涇川、崇信5 縣出現時間早,在4 月15 日之前;其后為海撥1 200~1 400 m 的北部,環縣、合水、及南部的靈臺縣出現在4 月15—20 日;海撥1 400 m 以上的地區,即位于隴東西部的崆峒、華亭、莊浪、靜寧及東部的西峰、華池、正寧,出現時間在4月20 日及以后。同時,≥10 ℃初日出現較早的地區,秋季≥10 ℃終日出現時間相對較晚,活動積溫大,萬壽菊生產季在10 ℃以上的持續日數較長。

2.2 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5 ℃初日的地域分布

隴東地區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5 ℃初日的地域分布與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基本一致(表2),各地穩定通過15 ℃的日期比穩定通過10 ℃的日期推遲約1 個月,最早出現的地區與最晚出現地區相差約17 d。秋季≥15 ℃終日和持續天數及活動積溫均與10 ℃界限溫度分布相似。

2.3 GIS 平臺計算的萬壽菊適宜移栽期

在GIS 平臺利用甘肅省1∶50 000 數字高程模型(DEM)圖層和經度、緯度圖層,利用反距離權重(IDW)模塊進行插值計算,推算甘肅省隴東地區萬壽菊移栽期初始日期。以鄉鎮區域氣象站所在地的萬壽菊適宜移栽期為基礎,插值形成高精度柵格,覆蓋隴東地區鄉鎮區劃,結果見圖1。

由圖1 可見,隴東萬壽菊適宜移栽期的地區差異較大,從4 月下旬至5 月下旬,移栽期最多相差時間約30 d。中南部海撥較低的鎮原、慶城、寧縣、崇信、涇川等地移栽期為4 月下旬到5 月上中旬,西部、東部及北部海拔在1 400 m 以上的寒涼地帶移栽期在5 月下旬及以后。大多數地方的移栽期在5 月上、中旬。

圖1 隴東地區萬壽菊適宜移栽期

2.4 地形因子對移栽期的影響

為保證糧食種植土地紅線,作為經濟作物的萬壽菊,因其耐旱耐瘠,易于栽培,故隴東各地多以溝壑殘塬的山區及摞荒地為種植地段。隴東山區氣候生態環境復雜多樣,山、川、塬、梁、峁等不同地形引起的小氣候差異明顯,尤其是春季0 ℃波動期,在海拔較高的塬區和低海拔的川區洼地和山間坳地,霜凍出現頻率明顯偏多。為避免苗期霜凍,同一縣、鄉、村在安排萬壽菊移栽時應遵循“先南后北,先塬后坳”的原則確定移栽日期,結合氣象預報,選擇最佳移栽時間。在規避凍害的前提下,盡可能提早移栽,延長萬壽菊生長期,增加開花期數,從而提高鮮花產量。

2.5 不同氣候年型對移栽期的影響

萬壽菊移栽期是基于氣象觀測資料及區域站同期逐日氣溫的滑動平均計算結果(圖1、圖2),反映移栽期的歷史平均分布情況。在不同氣候年型下,萬壽菊的移栽時間要根據當年的具體氣溫回升狀況而定。以鎮原縣為例,氣象記錄顯示,歷史晚霜凍最早結束日在4 月上旬,最晚結束日在5 月下旬,通過滑動平均計算后篩選出的日平均氣溫穩定≥15 ℃的初日,該移栽期實際每年均有差異。選取隴東地區氣候差異明顯的鎮原縣和靜寧縣為代表性站點,分析≥15 ℃的初日逐年趨勢(圖2),結果表明,鎮原縣適栽期早的年份與遲的年份有較大的時間差,最多相差48 d,靜寧縣相差45 d?!?5 ℃初日呈偏晚趨勢,鎮原縣的10 年變化率為0.96 d,靜寧縣為1.10 d。

圖2 鎮原縣、靜寧縣≥15 ℃初日逐年變化分析

3 結論

1)基于GIS 系統分析的結果顯示,隴東地區萬壽菊適宜移栽期受溫度影響,各地差異較大,移栽期最長時差約30 d。移栽期隴東中南部海拔較低、地勢平坦的地方早,西部、東部及北部海拔在1 400 m以上的寒涼地帶遲。主要集中在5 月上、中旬。

2)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15 ℃的日期主要集中在4 月中旬至5 月中旬,其后氣溫升高,熱量資源豐富,條件適宜。應結合產業布局,規劃萬壽菊種植地域,在規避凍害的前提下,盡早移栽,以延長生育期,增加鮮花產量,獲得更高的種植效益。

3)地形因子和不同的氣候年型對萬壽菊移栽也有較大的影響。在實際生產中,應考慮種植地的坡度、坡向、通風條件等因子,結合氣候特征,參考本地中長期天氣預報及氣候趨勢預測,根據地形及當年氣溫回暖情況,適當提前或推遲移栽,既避免災害影響,又能充分利用氣候資源。

研究基于隴東地區春季氣溫的回暖情況及春季低溫凍害的發生發展規律,依據氣溫穩定通過≥15 ℃初日作為萬壽菊移栽的主要農業氣候指標,研究了該地萬壽菊的移栽期。隴東中南部海拔較低的地區具有良好的萬壽菊適種生態環境條件,地方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需加強萬壽菊產業的引導和培育,促進萬壽菊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彌補基礎經濟產業相對單一、農業發展受限的局限,促進農業增收。

猜你喜歡
鎮原縣萬壽菊隴東
中秋節
隴東能源大數據中心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縣萬壽菊產業發展
不同種植區隴東苜蓿營養價值的比較研究
厘清責任邊界 推進家校一體化育人——以鎮原縣為例
花開幸福來
打贏“三位一體”攻堅戰——鎮原縣教育脫貧攻堅紀實
Train controller and the Reggia ride
隴東黃土高原軟棗獼猴桃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