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三字經》應用于海外中文教育的理論依據及意義

2022-04-15 22:21陳婧穎
課外語文·下 2022年3期
關鍵詞:三字經文化傳播

【摘要】文化對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特別是對海外中文教育而言。因此海外中文教師在選擇教材時應該更加注意,選取什么樣的內容,選取文化的哪一個部分。本文從文化理論依據、文化依據、語言學依據三個方面點明,不論是在漢語教學還是在文化傳播方面,《三字經》都對海外中文教學有著現實意義,能夠提升華裔青少年的文化認同感、拓展中文教育新視野并促進漢語與文化的共同傳播。

【關鍵詞】三字經;海外中文教育;文化傳播;字本位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9-014-03

【本文著錄格式】陳婧穎.將《三字經》應用于海外中文教育的理論依據及意義[J].課外語文,2022,21(09):14-16.

《三字經》成書于宋。其是學習者了解中國文化、學習文學經典的啟蒙典范讀本。它取材廣泛,宣揚了人倫和忠孝等中國傳統思想。并且《三字經》作為古代兒童識字的啟蒙讀本,其中介紹的眾多勵志故事極富教育意義,言簡義豐,“三字一句”的格式便于誦讀。

將《三字經》作為輔助教材進行中文教學,不僅滿足了中文教育漢語與文化共同傳播的需求,也實現了傳統典籍傳播新思想的重要飛躍。下面將從理論、文化、語言學三個方面談談《三字經》的現實意義。

一、理論依據

(一)文化適應假說

舒曼提出了文化適應假說。他將二語習得的過程看作是學習者逐步適應目的語文化的過程,認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目的語的掌握情況取決于對目的語文化的適應程度。

海外中文教育的對象是華裔,一方面他們從小受到漢語的熏陶,其自帶含有中國文化的文化因子;另一方面《三字經》作為文化瑰寶,源于古老文化,早已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行為中。因此不論是從社會距離還是心理距離來說都對華裔學習漢語起著積極作用。

(二)監控假說

20世紀80年代,克拉申提出了“監控理論”,其中的監控假說對漢語教學的革新具有重要意義。它認為要想使學習者的學習達到最佳狀態,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輸入有趣、有關、可理解的信息,而不是單純進行枯燥、機械的記憶及操練。

因此,針對年齡尚小的華裔青少年,豐富多彩的課堂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并且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如果能突出《三字經》中與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就能更好地實現有效的、可理解的輸入。

二、文化依據

(一)《三字經》文化價值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啟蒙讀物之一,其文字簡練、通俗易懂、內涵豐富、朗朗上口、便于記憶,自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國人的重視。從其思想內容出發,可將其分為以下幾個主題:

1.教育觀念

《三字經》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這一部分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辨明了“性”與“習”二者之間的關系?!靶浴奔礊槿说谋拘?,是與生俱來;“習”則是個人在后天所受到的教育及影響;其認為,每個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后天教育才是決定一個人發展的最終力量。

其次點明了培養目標,要使學生在接受教育后成為“仁德”之人,不應過分強調才智而忽視了品德?!度纸洝分幸才e出了典型事例,例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杼等。

最后說明了教師的榜樣作用,“教不嚴,師之過”,要求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之中,不斷靠近“仁德”。

2.為人處世觀念

《三字經》從“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到“首孝悌,次見聞”,說明兒童要懂禮貌、敬師長、孝父母,并著重說明了“禮”“孝”與“悌”。

“禮”是最能凸顯中國對人類文化恒久追求的普遍性價值有所貢獻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具有共時性(王家范,2012)?!岸Y”的內在精神為“和”,其價值一直不曾改變,其核心不論是在國家制度、社會禮俗抑或是家庭倫理及行為規范方面都不斷為人類指引道路。

“孝”自周代起就不斷被中國人強調。其作為人際關系的準則,要求眾人追求“推己及人”,先孝敬自己的父母,而后推及孝敬他人長輩?!度纸洝芬才e出了黃香等人的事例,進一步說明“孝”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

“悌”即為善待兄弟、敬重兄長?!叭谒臍q,能讓梨”即為《三字經》中的典型故事,點明了年紀尚小的孔融都知道在和哥哥們一起吃梨時吃最小的,以此激勵眾人“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長”。

3.常識觀念

《三字經》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按照從一到十的編碼順序,介紹了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例如三才、三光、三綱等。用最為凝練的語言文字向學生講解說明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物。

4.閱讀的重要性

《三字經》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簡要介紹了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及其閱讀順序。中國自古就“尚文輕武”,因此《三字經》也較為詳細地講述了從三皇至清代之間的朝代變革,介紹了需要學習的史書,強調讀史的必要性。并結合韋編三絕等名人故事,強調了勤學苦讀的重要性。

若將《三字經》引入對外漢語教學課堂,需要對以上內容進行篩選及重新編排。首先,所選內容需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助于他們理解中國文化;其次,要舍棄《三字經》中早已不合時宜的內容,選擇符合當代大眾思想文明的主題;最后,要注意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雖然華裔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認可度較高,但他們從小生活在異國他鄉,難免受到不同價值觀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反應,適時做出調整。

(二)《三字經》在《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中的定位

2008年,國家漢辦組織研制了《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大綱》對國際漢語教學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了梳理和描述?!洞缶V》為學生制訂了“具備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總目標,該目標包括四個方面交叉滲透、環環相扣的內容,即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識。

《大綱》對學生文化意識方面做出了較為詳細的描述,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文化意識、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識、國際視野等幾個方面加深對漢語的理解。參照以往教材會發現大部分教材都以常見的交際情境為線索,它們在處理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內容時,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缺失,學生若想通過現有教材理解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及價值觀念是存在難度的。

《三字經》用極少的字數和朗朗上口的文字編排高度概括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物質生活、歷史、教育、倫理等。因此,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完全符合《大綱》所描述的“文化知識”“文化理解”。

三、語言學依據

(一)漢字

中國自引入西方語言學理論后,建立起了以“詞”和“句子”為基本結構單位的現代漢語語法體系,漢語語法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印歐語系語法研究的翻版。由此對文字、音韻、訓詁等內容的研究越來越少,漢語逐漸失去了獨立的語法研究體系。呂叔湘在《中國語法要略》中提到漢語現有的語法理論皆是外來,嚴重缺乏獨立性,因此對漢語的研究不論是在方向抑或進度上必然會大大落后于西方。

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初,張朋朋(1992)、劉社會(1994)等學者就對外漢語教學走“詞本位”路子提出了質疑。白樂桑(1997)更是直接表達“詞本位”教學下對外漢語所面臨的危機,“尊重中文固有的內在規律應該是一個堅定不移的原則,不能照抄其他外語教學的做法”。在他們的影響下,更多學者看到了圍繞西方語言學理論構建漢語語法體系的弊端,并提出了重視漢字的相關論點。

王力(1986)認為“字”才是漢語的基本級單位,要想徹底了解一個詞的意義,一方面需要理解整個詞的意思,另一方面還應將詞進行拆分理解。

呂叔湘(2008)認為在印歐語系中詞是現成存在的,是其基本語言單位,因此語言學家以“詞”為基點來研究印歐語系;但在漢語中字才是現成存在的,語言學家需從“字”出發,研究詞與詞組。

對照《漢字大綱》與實驗版《三字經》出現的所有單個漢字,甲級字有242個,占《三字經》全文的45.83%,占《漢字大綱》同級字的30.25%;乙級字118個,占《三字經》全文的22.34%,占《漢字大綱》同級字的14.68%;丙級字56個,占《三字經》全文的9.47%,占《漢字大綱》同級字的7.46%,另有超綱字62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三字經》在進行編寫時已有了從易到難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另外華裔青少年大多存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他們重聽說而輕讀寫,因此利用好《三字經》安排華裔青少年盡早集中識字,無疑對提高他們的讀寫能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語音

《三字經》共1128字,皆三字為句,通篇用韻,可看作是一篇三言古體詩。以《水平韻》為標準,可知《三字經》換韻85次,基本上的韻段都是義段,韻隨義轉;其次《三字經》共涉及28個韻,平聲韻使用最多,上聲韻次之,去入聲韻相當。平聲韻段多于仄聲韻段?;旧掀缴先ト胨穆暦盅?,平仄韻段交錯,富有韻律美感。

對華裔青少年而言,言簡義豐、抑揚頓挫的語言形式足以吸引他們的目光,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將《三字經》編進歌曲中,使本就朗朗上口的文本更加生動。

(三)語法

語文教育界的前輩張志公先生曾總結《三字經》的詞法和句法,指出從句法上看,《三字經》說得上是靈活豐富,包羅了文言里各種基本句式,既有訓練兒童語言能力的作用,又使全書的句子顯得有變化,樣式多,不枯燥。

現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加以說明,“人之初,性本善”包含了偏正結構及主謂結構,其中的“之”屬于基本的虛詞;再如“蠶吐絲,蜂釀蜜”包含了典型的動賓結構。上述例子都是較為常見的簡單語法形式,如“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就稍復雜一些,前三字是主語,后面均為謂語成分。

雖然《三字經》中所包含的語法內容至今仍在使用,但是對海外華裔而言理解其文言結構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過分強調語法,更應將重點放在文化教學上。

四、現實意義

(一)提升華裔青少年祖籍國文化認同感

全球華僑華人約有五千萬人,他們長期定居海外,很多經過與當地居民通婚甚至已經融入居住國環境,因此對祖籍國和居住國的經濟、政治、風俗都有較深了解。這些優勢使海外華僑華人成為我國對內對外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他們不僅是推廣發展中文教育的重要群體,更是中國公共外交的重要一環。而海外華裔青少年作為其新生力量,日后必將對中國未來的外交活動產生深刻影響。

《三字經》作為教材,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學習漢語,另一方面強大的民族文化感染力也會吸引這些青少年從內心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從而提升他們的文化認同感。以便在日后的僑務工作中,做到“以僑為橋”,共促發展。

(二)把漢語和中國文化一起推向世界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三字經》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內容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極少直接出現,但卻深刻影響國民思想、行為等。

海外中文教育有別于對外漢語教學,它更強調文化的傳承,以文化為紐帶聯系華裔與祖籍國。以《三字經》作為教材既包含了漢語的內容也包括了文化的內涵,既滿足了漢語課傳授知識的需求,也實現了價值觀的同步。

(三)為海外中文教學提供新思路

以往的教材大多是以交際為線索編排的,忽視了文化的重要性。并且現有大多數教材都是以“詞本位”為路子,忽視了漢語自身的特點——“字本位”?!度纸洝纷鳛椤白值浞督滩摹?,既體現了漢字的理據性及表義性,又一改以往教材編寫的路子,以文化為線索,擴展了對外漢語教學的視野,擺脫了西方語言學語法的束縛。

五、結語

《三字經》作為我國的傳統啟蒙教材,言簡義豐,讀起來朗朗上口。華裔青少年作為海外新生力量,是中文教育的主體,我們需從語言與文化兩個角度,提升其文化歸屬感。選擇《三字經》為教材,既符合文化適應假說和輸入假說,又體現了漢語本身的特點,最重要的是從文化角度編排教材,充分調動學生已有文化因子,以符合學生學習節奏的方式開始學習。在中文教育的新征程中,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將傳統教材與現實進行有機的融合,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有利于提升海外華裔的文化認同感,并有助于推動漢語及中國文化一同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李海陽.《三字經》應用于國際漢語教學的理論依據及教學實踐[D].南寧:廣西大學,2014.

[2]王玉曉.新西蘭漢語教學中《三字經》輔助教材設計[D].廈門:廈門大學,2019.

作者簡介:陳婧穎,女,1997年生,福建福州人,碩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育。

猜你喜歡
三字經文化傳播
朗朗韻味話經典
英語新聞中文化傳播的特色與現狀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創新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淺析《黃河晨報》對河東文化的傳播
“兒童讀經熱”對當代語文教育的影響
讀《申報》女性廣告,享文化傳播之精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