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圖書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2022-04-16 19:01蔡保鵬
南京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中華圖書館院校

蔡保鵬

(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1200)

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基礎。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自信來自于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賡續不絕的文化根脈,是中華民族勞動實踐孕育的偉大成果,真實地呈現了中國人的教育思想、科學成就、人文精神和處世情懷,彰顯了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獨特智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對中華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倡導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智慧、厚度、影響,可以增加中國人民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全體國人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對以“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己任的高等職業院校來說,更是一項應積極踐行的重要使命。高職院校既要努力培養具有技能的專業人才,也要堅持“以文化育人”,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學校戰略發展規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傳承發展。

一、高職院校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分析

(一)為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提供堅實支持

“所謂文化自信,主要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盵1]“文化自信的提出與實施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質和文化理想,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加明確而開闊的文化建構?!盵2]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面臨著很多困惑和誘惑,迫切需要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洗禮,依托學校各項資源來提升自身素養。高職院校在各類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也能啟迪和拓展大學生的智慧和視野,提升大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辨能力,幫助其樹立與增強文化自信,進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育輸送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康、德才兼備的建設者。

在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文化自信是根,文化創新是動力。創新是推動各行業各領域快速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讓中華傳統文化保持持久生命力的能量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需要依靠一大批有文化、有視野、有情懷的人才去實現,而大學生正是實現文化發展與創新的主力軍[3]。高職院校通過引導大學生了解、感悟、認同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可以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創造力,促使其主動擔負起傳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

(二)為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是立德樹人、培育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提升素質、形成“三觀”的重要場所[2]。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也會經歷理想信念、道德修養的培育和重塑,面臨著人生觀、價值觀失衡的挑戰。高職學生也不例外,甚至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更大。高等職業教育因為學制短、就業壓力大,往往更看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忽視大學生人格、道德與人文精神的養成。因此,對學生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完善學生品德和人格,是高職院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4]。

重視德育歷來是中華民族教育領域的一項優良傳統。立德樹人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高職院校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和基礎。在高職學生思想教育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在學習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能夠學到很多優秀的精神品質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思想觀念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價值觀能受到真善美的全面塑造,人格可得以進一步健全。普及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社會主義道德,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為認同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守社會主義道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4]。

二、高職院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問題分析

(一)重物質文化建設,輕精神文化建設

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職業教育,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在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囿于各種現實因素,更注重物質文化建設和硬件設施建設,而較少關注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方面,精神文化主要指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師生共同的文化理念、價值觀、生活工作哲學等意識形態,是一所高校精神面貌、核心優勢、辦學特色的集中反映,是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具體體現為校史、校風、教風、學風以及師生的“三觀”等。精神文化建設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的復雜系統工程,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水平、畢業生質量和發展潛力都極其重要。高職院校只有做到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并重,才能培育出具有文化涵養的“大國工匠”。

(二)重職業性應用性,輕文化性人文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日趨注重對實際利益的追求。加之近年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拔高,高校畢業生尤其是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度越來越大。生存與發展壓力致使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不得不偏重職業性、應用性,這也導致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追求實用性、功利性。一些大學生不能真正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的成長和發展所起的長遠作用和價值意義,不愿接觸、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很少花時間來進行相關閱讀。即便是讀書,高職院校學生也通常選擇涉及考證、升學或者就業等內容的書籍。

職業院校理應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但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工作中過于側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不同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文化養成和人文素質教育?,F階段高等職業教育仍屬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高職院校的生源層次在高等教育中整體偏低,加之很多高職院校重技術、輕文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專業技能訓練和培養,忽視文化素質教育,導致大部分高職學生文化意識薄弱,文化素養欠缺。這一結果不利于畢業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和職業遷移,也違背了高等教育的發展初衷。

(三)學生受西方文化及互聯網影響巨大

改革開放以來,歐美國家的影視、音樂、文學作品,以及餐飲文化、節日文化不斷涌入,在我國日漸流行。西方文化受到大學生群體的認可和追捧,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喜愛西方的娛樂和生活方式,甚至盲目推崇西方。在大學校園內,很多學生熱衷于過洋節,而對中秋、端午、元宵等傳統節日卻缺乏興趣,對于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意蘊更是知之甚少。

與此同時,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也在迅速發展,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校學生每天的課余時間,花在聊天、看視頻、看直播、打游戲、網購等互聯網活動上的占比越來越大,而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則越來越少。在閱讀時,學生越來越多地選擇數字化閱讀方式,且多為時尚閱讀和淺閱讀,具有較強的碎片化、娛樂化特點。很多大學生心態浮躁,閱讀時淺嘗輒止,不愿進行深入思考,不利于高職院校利用經典閱讀來傳播優秀中華傳統文化。

三、高職院校圖書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策略分析

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高職院校應明白自身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宗旨,以培養文化自信為目標,以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通過統籌謀劃形成合力,將傳統文化真正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專業建設、科研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師資團隊建設等環節,促進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發展能力,進而營造良好的校風學風,打造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校園。在此過程中,圖書館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艾F代高校圖書館的價值理念在于弘揚人文精神,其文化功能指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盵5]除了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休閑場所,提供專業教學輔助資料、輔導資源之外,高職院校圖書館還應充分利用自身條件優勢,發揮文化育人功能,積極落實“三全育人”,主動參與、協助做好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幫助大學生提升文化自信。

(一)主動參與“三全育人”,推動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推廣機制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加強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落實“三全育人”。作為黨和國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理念,“三全育人”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和標準。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及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政策,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各部門都需積極參與,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先進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在建設職業院校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應落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意見》的指導精神,將傳統文化基因根植于學生的“三觀”建設中。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利用自身條件和優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動建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推廣機制,促進高職院?!叭恕本C合改革。例如,圖書館可聯合學生工作處、團委等成立經典文獻閱讀推廣中心,為開展經典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提供組織保障;可與公共教學部聯合,圍繞通識課程的設置推出“經典文獻閱讀計劃”,用經典閱讀來替代一定的通識課學分,或者在一些通識課中單獨設置諸如“傳統文學經典”“書畫藝術”“茶藝”“中華武術”“中國古代建筑”等模塊。通過學分制、體驗式教學、交流和沙龍等多樣化、創新性教學方式幫助大學生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實現思想升華。

(二)選擇合適內容展示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行事規范,具有很多優秀內涵:如“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評價標準和道德規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儉約自守”的生活理念,“格物致知”的科學精神,“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和為貴”“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和諧之道,“達則濟世匡天下,窮則隱逸善其身”的處世哲學,“民惟邦本”“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和價值體系,數千年來一直推動著中華民族奮勇前進,在艱難險阻面前歷久彌新。

高職院校圖書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應有所側重。為落實黨和國家對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決策部署,實現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任務,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應重點圍繞以下方面展開:

1.以“愛國、奉獻”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

維護中華民族利益,是全體中華兒女之責任。無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還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都是家國情懷的真實寫照。愛國主義教育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富有生命力、吸引力的主題。在最近幾年的偉大抗疫實踐中,正是這種深厚的家國情懷,匯聚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圖書館作為高職院校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在面向師生提供支持服務、普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該首先選擇“愛國主義教育”這一主題。

2.以“仁愛、友善”為核心的關愛教育

無論是“仁、義、禮、智、信”等“五?!?,還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都在宣揚個人應富有仁愛之心、尊老愛幼、樂于助人、關心社會、尊重自然,都在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這方面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播和素質培養,對醫療、護理、養老、幼兒等專業學生的成長成才尤為重要。

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我國古代,無論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體現的儒家思想,還是“技近乎道,道技合一”傳遞的道家思想,又或是“天志”體現出的墨家思想,都是工匠精神的文化源頭。在當代,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快速建成,創造了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跡,展現出了建筑人的使命與擔當;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體現了科學家們不怕失敗、勇于攻關的科學精神。當代中國許許多多的“中國制造”“中國速度”,無不體現了對傳統文化中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工匠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對高職院校來說,工匠精神不僅是教育教學活動應該傳授的規范和標準,更是學校立德樹人、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要通過各種活動宣傳展示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質勞動者的事跡和形象,培育和傳承好工匠精神。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應重視學生人文科學素質的培養,引導學生傳承工匠精神,建立文化自信。這方面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對計算機、機械制造、電子、自動化、建筑等工科專業學生意義重大。

4.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日新之謂盛德”,“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很重視革新求變。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進一步說明,改革創新精神是艱苦奮斗、不怕失敗的革命精神的當代延續,引領我們取得了經濟建設的偉大成就,在短時間內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新時代,改革創新精神仍然是中華民族實現復興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引導大學生學習、理解、認同、傳承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通過讀書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意識和信心,對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及畢業后盡快融入職場、勝任工作都大有裨益。

(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獻資源建設及傳播服務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既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后形成的新思想。中國人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的形成,常常依賴于經典文獻的傳播和閱讀。經典文獻,尤其是經典文學作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也是中華文明傳承與發展的根和魂。挖掘經典文獻資源的精華部分,輔之以閱讀推廣活動,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時激勵大學生努力踐行傳統文化所提倡的行為規范,有效發揮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可借助豐富多樣的活動載體,持續開展經典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并將傳統文化因素融入活動內容,以有效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三全育人”中的積極作用。高職院校圖書館是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機構和場所,應主動發揮自身的平臺和引領作用,引導大學生通過經典文獻閱讀來拓寬自身視野,提升文化自信。經典閱讀的推廣能夠促使大學生放下手機,重新捧起書本,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磨練心性,有助于構建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營建書香校園。

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經典閱讀推廣機制。依據黨和國家對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將培養、樹立文化自信作為終極目標,精心選取經典閱讀的具體內容,然后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辦法,科學有效地開展經典閱讀推廣活動。在啟動經典閱讀服務之前,圖書館應開展調研,對相關信息進行搜集和分析。在此基礎上,面向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邀請專家以及紅色文化研究人員等確定經典閱讀書目,并通過知識競賽、選修課、學生社團活動、新媒體等渠道推薦給學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經典閱讀,不斷豐富自身文化底蘊。在學校層面,圖書館可以嘗試與教務處或者公共教學部合作,在不同專業選取不同側重點,開設經典作品導讀必修(或選修)課程,并納入學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從而加大對學生的吸引力度,讓學生愿意主動關注、積極參與。

大學生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者和踐行者,應積極參與經典閱讀,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科技的快速迭代更新,手機等智能設備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載體,加之大學生生活學習節奏的加快,采取的閱讀形式越來越趨于數字化、碎片化,且閱讀多為短時間、淺層次閱讀??紤]到這一現實特點,圖書館應該采用線下線上混合的方式來推廣經典文獻閱讀,以提升實效性。在線下推廣方面,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積極豐富館藏資源、創新服務形式、營造良好閱讀環境,鼓勵大學生開展深層次閱讀。在線上經典閱讀推廣方面,高職院校圖書館可盡量利用當前流行的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內容可包含經典導讀、讀者點評以及學生參與情況系列報道等。此外,還可選取、整合優質經典文獻,將之建設成方便大學生下載、閱讀、交流的“云”資源。

(四)開展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推廣活動

近年來,隨著《開講啦》《文化漫談》《一本好書》《經典的力量》等一些精品電視、視頻節目對于經典作品的推廣,經典閱讀也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逐步得到廣泛關注。高職院校圖書館通過引導大學生開展經典閱讀,能增進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而使大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在開展經典閱讀推廣活動的同時,圖書館還可以文化自信為主題,組織開展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加深大學生對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悟和理解,從而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如:邀請相關學者或校友到校舉辦傳統文化講座,或舉辦文學名著電影欣賞節;成立學生讀書俱樂部或經典作品讀書會,開展形式多樣的讀者互動活動,幫助學生真正感受經典閱讀所蘊含的魅力;開展古琴、古箏等傳統樂器培訓,讓學生品味古典音樂魅力;舉辦漢字聽寫大賽、書法大賽、古詩詞朗誦、校園成語大賽等活動,使學生增長漢語文化知識;開展古建筑尋訪、保護活動,傳統美食采風、推薦活動,引領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開展傳統禮儀培訓,使學生了解禮儀文化,增進個人修養等。

學校圖書館也可利用各個中華傳統節日,開展一些普及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根據不同節日主題發掘不同文化內涵,如逢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開展富有特色的民俗體驗活動、“二十四節氣”知識問答等,讓學生在文化體驗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還可協助教學院部建立傳統文化研究社團,開展課題研究、交流研討等活動,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融進不同專業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圖書館應通過各種形式的線上線下宣傳和活動,從多個角度增強大學生的精神教育,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實現傳統文化內涵在育人中的全過程融入。

(五)以提升文化自信為目標,營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播氛圍

校園環境和氛圍是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媒介,可以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幫助學生持續性、沉浸式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高職院校應積極營造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環境。例如,在教學活動場所張貼、陳列具有濃郁傳統文化色彩的海報,如三字經、百家姓、京劇名畫、剪紙作品等;在大學生社團活動場所,展示、陳列常見民族樂器和文房四寶,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或者結合一些傳統節日主題進行特色裝飾,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力求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利用文化資源優勢,建設具有濃郁民族傳統文化風格的創客空間。在建設過程中,圖書館應積極提供文獻資源和智力支持。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圖書館本身也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改善圖書館館內條件,為學生營造安靜且舒適的閱讀環境,讓師生樂于身處其中,感受傳統文化氛圍。更為重要的是,圖書館還必須轉變閱讀的傳統模式,積極利用多媒體手段和新媒體平臺推動傳統文化與學生興趣的有效融合。比如,在經典作品閱讀活動的設計策劃階段,利用新媒體開展充分的調研和信息搜集工作,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在此基礎上將新媒體傳播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讓傳統文化和大學生之間更容易產生聯結、實現融合?;顒娱_始后,及時通過新媒體宣傳活動進展情況,將一些以文化自信為主題的經典作品,采用年輕人喜歡的動漫、表情包、微電影等形式,借助微信公眾號、視頻號以及校園網電子屏等,實時向學生推送?;顒咏Y束后,及時通過新媒體反饋活動效果,鞏固活動成果。

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家文化自信戰略實施進程中,高職院校承擔著開展“三全育人”,培養和提升大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使命。高職院校圖書館需對在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將經典文獻閱讀推廣與大學生文化自信構建進行有機融合,同時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和新媒體平臺,開展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推廣活動,傳播和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拓展大學生的思想深度和廣度,幫助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者、傳播者,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

猜你喜歡
中華圖書館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圖書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