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重要論述的三重意蘊

2022-04-16 23:00王增福
關鍵詞:挑戰

王增福

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是總結歷史經驗、回應時代之問、引領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經濟穩健發展、社會和諧有序、國家安全穩定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各類重大風險以潛在或顯在的形態在不同領域積累集聚,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難以回避的現實境遇。習近平以高瞻遠矚的戰略視野、強烈敏銳的憂患意識、卓越睿智的擘畫能力,將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擺到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戰略高度,發表了一系列關于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重要論述。這些論述系統回答了“為什么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防范化解哪些風險挑戰、如何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習近平關于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思考,為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進程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1]3,進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21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準確把握習近平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重要論述的時代境遇、邏輯體系、重大意義,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價值。

一、習近平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重要論述形成的時代境遇

時代變遷呼喚理論創新,實踐探索催生理論升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交匯共生,使發展與危機并存、機遇與挑戰同在、安全與風險交織,國際國內諸多領域重大風險呈現出疊加交織、波詭云譎的動蕩局面,全球范圍內的風險動蕩源和風險點日益增加,人類面臨著日益紛繁復雜、跌宕起伏的安全形勢和發展環境。這些風險挑戰嚴重威脅經濟穩健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生福祉利益和世界和平安寧,如何有效減少風險集聚的可能、阻斷風險蔓延的鏈條、掌握風險防控的主動,創造和諧穩定的內外部發展環境,是各國亟待回答和解決的重大問題,這也構成了習近平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重要論述的時代境遇。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重大風險和嚴峻考驗

20世紀中葉以來,生產力快速發展,科技革命日新月異,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已成為時代潮流。雖然當今世界正經歷著國際秩序重構、發展格局重組、大國關系重塑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范圍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成為時代主基調,但和平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合作共贏始終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世界各國的綜合國力發生顯著變化,不同經濟體在生產、市場、資金、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交流融合空前緊密,成為相互依存、彼此支撐的利益共同體,全球治理體系日臻完善成熟,全球治理規則日趨公平公正,文明沖突、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傳統思維,逐漸被科學理性的全球治理理念取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凝聚全球共識、反映共同利益的價值訴求。同時,國際形勢深刻變遷也帶來發展良機,為世界安全穩定、和諧有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各國人民共同努力下,人類社會發展充滿機遇。

當今世界發展既前途光明,也任重道遠。與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的美好意愿相伴的,是來自各種領域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盵1]26世界大變局的加速演進帶來諸多不安全不確定因素,使國際形勢更加瞬息萬變、安全環境更加紛繁復雜,為眾多領域埋下了風險滋生蔓延、積累集聚的種子,各種“逆風逆水”現象不斷涌現,“黑天鵝”“灰犀?!笔录似鸨朔?,這些風險相互關聯、彼此滲透,帶來更大威脅和更深刻的影響,成為全球安全無法忽視的重大挑戰,也成為中國必須面對的外部環境考驗。習近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宏闊的戰略眼光和全球視野,站在時代之巔登高望遠,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和時代任務的深刻變化,靈敏洞悉到百年變局與重大疫情的疊加交織、傳統安全風險與非傳統安全風險的連鎖聯動給全球風險治理帶來的嚴峻挑戰。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系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任何國家難以獨善其身。中國要在百年變局中行穩致遠,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善察時代之變、善判發展之勢、善思問題之源、善謀應對之策,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權。習近平深刻認識到:“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盵1]60基于此,他發出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充分彰顯其對全球性風險挑戰的深沉憂慮、對人類謀求幸福生活的深切關懷、對世界和諧穩定的深遠展望。習近平準確把握全球時空坐標,對當今世界面臨的風險挑戰作出科學判斷,提出一系列應對風險挑戰的新論斷新方案,倡導樹立新型安全觀,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制,平等、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穩住陣腳、爭取主動,構建充滿光明前景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充滿重大風險挑戰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面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困苦、危機逆境,黨始終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的新變化,時刻居安思危,凝聚敢于斗爭、敢于擔當的強大精神力量,形成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革命的優良品質,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帶領全國人民浴血奮戰、銳意進取、自強自立、守正創新,以敢于拼搏的銳氣、迎難而上的勇氣和絕不服輸的骨氣,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革,取得了彪炳史冊的輝煌成就,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歷史足跡。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價值追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彰顯著黨勇于攻堅克難、敢于擔當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神圣使命。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奮斗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時代,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盵2]61當前,我們正行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以說民族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然而,民族復興之路絕不會平坦順利,必將面臨各種風險挑戰。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順順當當就能實現的,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盵3]4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歷史性變革,改革發展穩定始終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尤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態環境保護韌勁不足、收入差距過大尚未根本解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仍存在短板、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任務仍很艱巨等問題錯雜纏繞,會激發大量次生性矛盾。如果這些問題久拖不決,就可能激發新的局部性風險,與傳統安全風險和外部環境風險交織融合,產生涉及更多人群、擴散更大范圍、具有更大破壞力的系統性風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關鍵時期,可謂是愈進愈難、愈進愈險。為此,我們既要做到統籌兼顧、科學部署,積極防范化解所有風險,又要做到聚焦重點、抓綱帶目,著重防范化解那些可能遲滯甚至中斷民族復興的全局性風險,減少不同領域、不同層面風險之間的擴大蔓延、連鎖反應,避免犯方向性、原則性、顛覆性錯誤。黨要以高度自覺的政治擔當,肩負起歷史和人民賦予的使命責任,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謀劃新發展格局,保持清醒頭腦,強化問題導向,堅持底線思維,筑牢扎緊體制機制藩籬,積極防范化解風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二、習近平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重要論述呈現的邏輯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汲取歷史經驗、立足兩個大局現實、著眼未來發展大勢,創造性發表一系列關于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重要論述,逐漸形成了意蘊深邃、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習近平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重要論述涵蓋風險挑戰的生成領域以及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地位、價值訴求、基本特征、具體路徑等主要內容,為新時代打贏重大風險防范攻堅戰、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

(一)敏銳洞悉風險挑戰的生成領域

在日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我國的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會遭遇各種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這是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強調:“今后5年,可能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我們面臨的重大風險,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盵4]81從生成領域來看,這些風險挑戰不會單獨存在,而是廣泛存在于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等諸多領域中,既有國際環境造成的全球性風險,又有國內發展帶來的區域性風險;既具有差異性、獨特性,又具有復雜性、關聯性。因此,必須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結合風險挑戰生成具體領域,深入分析其內在根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具體而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存在的系統性風險挑戰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經濟領域風險挑戰。經濟風險挑戰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相關經濟問題、困境、危機、挑戰、不確定性和潛在損失等因素的總和。從國際環境看,全球性風險挑戰使我國經濟發展外部環境面臨巨大沖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對世界經濟的消極影響日益凸顯,同時世界經濟持續增長乏力,對我國經濟穩定發展造成重要影響。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經濟發展面臨國內總需求不足與產能相對過剩矛盾強化、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矛盾加劇等風險,使得“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地方政府性債務、影子銀行、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正在顯露”[4]232。為此,必須建立健全防范化解經濟風險體制機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避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止經濟風險演變為政治風險。

二是政治領域風險挑戰。政治風險挑戰是政黨在執政過程中遭遇的可能影響、危害其政治領導和執政根基的危險,是“容易誘發政治問題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性問題”[5]96-97。一旦防范化解不力,政治風險就可能由潛在狀態演變為真實存在,威脅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根基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安全穩定。為此,我們黨必須增強風險意識,提高防范政治風險能力,加強黨的政治領導、夯實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永葆政治本色,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越性和強大治理效能,降低政治風險發生的概率,阻斷其他非政治風險轉化為政治風險的通道。

三是意識形態領域風險挑戰?!耙庾R形態風險是指居于主導地位的國家意識形態,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改變性質、受到沖擊、地位顛覆、作用喪失的危險和可能?!盵6]全球化背景下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最大變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帶來新的風險,互聯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主陣地。習近平認識到意識形態直接關乎旗幟、關乎道路,“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盵3]36黨要通過掌握主導權、話語權和管控權實現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斷提高整合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新斗爭。

四是社會領域風險挑戰,社會風險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以及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或社會沖突的一種關系狀態”[7]。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已進入人民內部矛盾和社會矛盾多發期,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社會安全等事件時有發生,城鄉差距、階層分化、就業困難等難題引發關注,這些都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我們必須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3]84,充分借鑒基層社會治理成功經驗,守住底線、強化責任、完善制度,推進社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持續完善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的制度支撐、體制保障。

五是生態環境風險挑戰。生態環境風險主要是指自然自身的運作特別是人類活動的干擾對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造成的不利影響。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向好,但也進入“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3]103,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生態風險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水、大氣、土壤等污染成為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保護意識,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營造天藍、水清、土凈、地綠的美麗中國。

(二)精準錨定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地位

習近平時刻保持問題導向和風險意識,正確處理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安全發展兩件大事,強調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把防范化解風險挑戰與維護總體國家安全緊密結合起來,牢牢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增強戰略定力、戰略自信,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啟程、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前行提供動力。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講,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是維護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國家安全是定國興邦的重要基石、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人民樂業的重要前提。保持長遠持久的國家安全,是黨治國理政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面對國內外諸多領域風險集聚對國家安全帶來的嚴峻挑戰,習近平強調:“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強化底線新思維,有效防范、管理、處理國家安全風險,有力應對、處置、化解社會安定挑戰?!盵8]6當前,國家安全的內涵外延、時空領域、內外要素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必須學會科學理性地處理發展與安全的辯證關系,把維護國家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建立健全國家安全體系,走出一條適應時代變遷、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開創國家安全、社會安全、人民安全和世界安全和諧統一新局面。

二是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是打贏重大風險防范攻堅戰的重要保障。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并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擺到三大攻堅戰之首,充分彰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現實必要性、未來前瞻性。當前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沖刺爬坡上升的關鍵階段,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安全形勢和發展環境,各種風險不會自動減少,而是具有明顯增多的復雜情勢。如果任由風險肆虐蔓延,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和消除其造成的影響,小風險就有可能轉化為大風險,單一風險也有可能演變為復雜風險,甚至形成系統性、全局性的重大風險。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是阻斷重大風險發生發展進路的先手棋,更是打贏重大風險防范攻堅戰的內在要求。

三是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動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創造性地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拓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視域和實踐空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項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偉大事業,也面臨著許多未知的風險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艘航船在前進的航線中,必然面臨著各種難以預料的暗石險礁、狂風暴雨、驚濤駭浪,這就要求黨必須保持強烈憂患意識,敢于直面風險挑戰,不斷增強工作的創新性、系統性、前瞻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航船劈波斬浪,使“中國號”巨輪平安穿越景色綺麗而風險密布的時代航道,抵達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港口。

(三)深刻把握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價值訴求

防范化解全球性風險挑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既是中國人民的所思所想,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聲。堅持人民至上,是黨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體現,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習近平秉承“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的價值理念,心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博大胸襟,把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夢想期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聯系在一起,揭示了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價值訴求,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一是為人民謀幸福。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自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美好生活而奮斗。習近平莊嚴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9]4我們黨增強憂患意識和防范意識,勇于直面風險挑戰,敢于作為、積極有為,不斷縮小風險挑戰與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之間的張力,就是為了消除社會矛盾,增進公平正義,保障改革開放成果普遍共享,切實增進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實現國家安全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提供堅強保障。

二是為民族謀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道路上會面臨各種嚴峻考驗,“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就可能被迫中斷?!盵8]9黨帶領人民齊心協力、砥礪前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重要經驗,民族復興的目標漸行漸近。我們正處于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面臨的風險挑戰更加復雜多樣,必須著重防范那些阻礙民族復興的全局性系統性風險,通過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力的制度保證、持續的能力建設和厚重的精神力量,減少邁向復興之路的“攔路虎”“絆腳石”,消弭前進阻力、增加發展動力、激發創新活力,順利實現民族復興宏偉藍圖。

三是為世界謀大同?!爸袊伯a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盵1]21習近平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強烈的危機意識、宏闊的全球視野,洞察當今人類面臨的現實性問題和關乎未來發展的時代性難題,深刻認識到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重大風險挑戰,振聾發聵地提出了時代之問、世界之問。他借鑒“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傳統理念,具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博大胸懷,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和平安全穩定的國際環境,科學回答“建設什么樣的世界”時代命題,提供了解決世界發展與人類進步難題的中國智慧。

(四)清晰揭示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基本特征

風險產生于人類實踐活動中,始終與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如影隨形。在兩個大局背景下,風險產生原因復雜、表現形式多樣、傳播速度快捷、造成影響重大,這就決定了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是一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國內外形勢和風險挑戰,認識到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揭示了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系列特征,為我們科學把握和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重大風險挑戰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長期性。從國際看,整個世界動蕩不安,區域沖突和局部戰爭不斷,霸權主義、恐怖主義、重大疫情等傳統安全風險與非傳統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建構新型國際關系、維護世界普遍安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依然任重道遠。從國內看,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但也要充分認識到,隨著任務本身的加重和外部有利環境的邊際性收縮,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完成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前行路上,將是各種風險不斷積累和集中顯露的時期。習近平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盵3]21我們要實現的是文明型現代化與和平崛起的強國,單單是這一前無古人的實踐本身就會遇到西方不曾遭遇的困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尚未充分發揮出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然有很大努力空間。為此,黨必須始終安不忘危、常備不懈、防患未然,堅定斗爭意志,盡最大努力做好防范化解風險的準備。

二是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艱巨性。習近平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和國內外形勢,敏銳洞悉風險日益增多的趨勢,深刻揭示出這是我國由富向強的歷史性飛躍中無法回避的挑戰。他強調:“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盵3]19世界范圍內和平發展仍是主流趨勢,合作共贏符合人類共同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然而,事業越順利發展、越是到了勝利在望之際,面臨的風險挑戰、斗爭形勢越是嚴峻,防范化解風險的任務越是艱巨,我們越要戒驕戒躁、保持高度警惕。習近平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盵3]19這就需要我們黨永葆“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與魄力,抓住戰略重點、實現關鍵突破,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三是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復雜性。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任何事物都與其他事物相聯系。國際國內諸多領域存在的風險,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彼此影響,具有較強的連鎖聯動效應。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化解某些風險,就有可能加劇不同風險之間的相互轉化、遞增放大,這就意味著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艱難性。因此,必須在系統論視角下認識到社會風險的復雜性,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如果防范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疊加、演變、升級,使小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大的矛盾風險挑戰,局部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系統的矛盾風險挑戰,國際上的矛盾風險挑戰演變為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領域的矛盾風險挑戰轉化為政治矛盾風險挑戰,最終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危及國家安全?!盵4]222我們既要客觀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大好前景,樹立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也要立足于風險挑戰的復雜性,深入挖掘風險形成原因,采取針對性的策略方法,積極規避風險挑戰的轉移升級,及時縮小風險積累集聚的空間,有效阻斷風險蔓延的通道。

(五)科學謀劃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具體策略

習近平站在時代發展之巔,深入詮釋了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地位、價值訴求、基本特征,形成了具有創造性的新理念新判斷新思路,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風險防范思想的理論突破,在此基礎上又審時度勢、勇于創新,提出了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具體策略,充分彰顯出其卓越的駕馭風險本領和統籌謀劃能力。

一是增強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清醒意識、及早預測的覺悟意識、著眼長遠的高瞻意識、積極有為的主動意識。從百年奮斗史來看,我們黨誕生于中華民族充滿危機磨難之際、成長于危機困局重重之境、壯大于防范化解風險過程之中,具有居安思危的優良品質和歷史傳統。改革開放以來,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破解了諸多時代難題,戰勝了諸多風險挑戰,這與黨善觀大勢、善思大局、善謀出路,始終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緊密相關。習近平要求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1]26。面對風險挑戰,要時刻保持高瞻遠矚的視野、如履薄冰的謹慎,善于從細微之處洞察危機,從薄弱環節發現問題,從未萌狀態把握風險,科學判斷風險演變趨勢,準確把握風險運行規律,創造性做好各種準備工作。

二是勇于承擔責任使命。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無畏風險挑戰的政治氣魄、回應風險挑戰的理性擔當、化解風險挑戰的智慧謀略,是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的責任使命。習近平深刻認識到黨在防范化解風險挑戰中的重要地位,要求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準的判斷力走在時代前列,以卓越的治國理政能力成為凝聚人民磅礴之力的主心骨,在邁向民族復興歷史進程中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他強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的政治職責,大家要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盵5]223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應切實強化主體意識,增強時不我待的危機意識、“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不把防風險的責任都推給上面,也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留給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負責任地制造風險”[4]82,進而對防范化解風險作出科學部署和戰略謀劃,卓有成效地防范化解風險挑戰。

三是堅持綜合思維。在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過程中,習近平秉承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運用貫穿其中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形成了富有創造性的綜合思維方式。堅持戰略思維,就是從全局角度和長遠視野,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善于把握諸多領域風險發展演變趨勢和動態發展方向,為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制定出具有創新性、開拓性、前瞻性的戰略決策。堅持歷史思維,就是站在歷史與現實、未來相貫通融合的制高點,以深遠的歷史視域和深厚的歷史智慧,總結黨百年奮斗中防范風險的歷史經驗,牢牢掌握防范化解風險的戰略主動權。堅持辯證思維,就是秉承“兩點論”“重點論”的辯證統一,既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深刻變革帶來的良好機遇,又深刻認識由此帶來的風險挑戰;既注重規避個別領域風險的暗中集聚,又盡力防控不同風險之間的聯動效應;既善于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又抓住戰略重點、尋求關鍵突破,著重防范化解全局性系統性風險。堅持底線思維,就是客觀審視和分析問題,充分考慮可能遇到的最壞情況,守住底線、穩固根基、發揚優勢、補齊短板,同時著眼長遠,做實做細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力爭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四是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建立系統完備、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治本之策。若沒有科學合理、健全完善的制度體系,就難以擺脫風險帶來的威脅。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勢和強大治理效能。但還要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發揮與彰顯還有一些空間,需要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中展現制度效能。要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和制度威力,構建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以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習近平強調,要“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5]223,主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著力建設和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生態環境保護體制、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公共安全體系、應急管理體系等,成功防范化解風險挑戰。

五是全面提升斗爭本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也是一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敢于勝利、善于勝利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黨鍛煉了堅定的斗爭意識、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提升了卓越的斗爭本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充滿各種風險挑戰,同時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實現民族復興,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道路險,必然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更艱苦的奮斗。只有堅定政治立場、把握斗爭方向、永葆斗爭精神、堅持斗爭策略、提高斗爭本領,凝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磅礴之力,充分把握歷史機遇,深刻認識斗爭形勢,培養敢于直面風險挑戰的勇氣、勇于迎擊風險挑戰的銳氣、善于贏得風險挑戰的朝氣,才能在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勇往直前,保障民族復興歷史進程順利前行。

三、習近平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重要論述彰顯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關于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重要論述,是對黨百年防范化解風險歷史經驗的繼承賡續,是對百年變局深刻變革和民族復興戰略全局的準確把握,是對國際國內重大風險挑戰的敏銳洞察,是馬克思主義風險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高度契合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偉藍圖,為打贏重大風險防范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引領全球風險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現實價值和世界影響。

(一)豐富馬克思主義風險防范思想

追根溯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并未明確提出“風險”概念,而是用“危機”“矛盾”“困難”“問題”等描述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缺陷,以及對經濟發展、社會矛盾、生態環境等方面帶來的破壞力,并科學預測無產階級政黨面臨的風險挑戰,彰顯他們對于社會“風險”景象的深遠觀照和為人類社會謀求美好生活出路的積極探尋。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剝削本性和壟斷地位,不僅為生產方式帶來諸多矛盾和桎梏,使“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10]874,進一步加劇經濟危機發生的風險,還會造成無產階級生產的財富越多,越會陷入貧困狀態的悲慘境地,使社會財富日益聚集到少數資產階級手中,造成社會分配不公和貧富差距加大的風險。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揭露、對資本主義條件下社會生產和階級分化的批判,都意指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充滿風險的社會。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只有自覺走向歷史前臺,通過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才能有效化解這些風險,順利實現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笆赂锩焙?,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著異常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如何恢復經濟發展、保持政治穩定、保障民生福祉,成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高度重視和亟待解決的難題。列寧要求無產階級政黨務必認清形勢,在斗爭中學到新本領,“通過生活的鍛煉、斗爭的鍛煉,使無產階級成長壯大起來,掌握好政權?!盵11]373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風險防范思想具有恢宏時代視野、鮮明問題導向和強烈憂患意識,其中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為習近平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重要論述提供了基本遵循。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風險防范思想,準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常懷憂患之心、常思風險之威、??囷L險之弦,日益認識到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重要性,實現了治黨治國治軍理論的升華,形成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優良品質,創造了彪炳史冊的重大成就,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國內形勢劇烈變動,周邊環境跌宕起伏,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習近平批判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居安思?!崩砟?,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風險防范思想,總結汲取黨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歷史經驗,準確把握風險的時代背景、敏銳洞悉風險的表現形式、高瞻預測風險的發展演變趨勢、深刻揭示風險的生成根源、高度警惕風險的消極影響、積極謀劃風險的應對策略。習近平發展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維方法,站在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和全球風云相貫通融合的制高點,以更強烈的問題意識、更恢宏的戰略視野,觀察、思考和解決國內外諸多領域面臨的風險挑戰,堅持科學思想方法,對如何防范化解風險進行系統闡釋、科學回答,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風險防范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標志著新時代黨治國理政理念的成熟升華。

(二)提供新時代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根本遵循

新時代是習近平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重要論述生成的時代場域。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道路上,面臨著更加紛繁復雜、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如何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也是黨必須回答和解決好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隨著治國理政經驗的積累,習近平對于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認識愈加睿智、思路愈加清晰、方向愈加明確、決策愈加科學、信心愈加堅定,逐漸提出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打贏重大風險防范攻堅戰”,“具有防范風險的先手”,“強化風險意識”,“駕馭風險本領”,“在風險挑戰面前激勵膽識”,“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等具有遠見卓識的新理念新論斷新思路,把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擺到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于我們黨正確認識風險嚴峻挑戰,永葆昂揚奮進的斗爭精神,成功化險為夷、轉危為安,開啟新征程、邁向新階段,順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復興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面對國際國內風險嚴峻挑戰,習近平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立場,把維護國家安全、人民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基礎性工作,深刻認識到防范化解挑戰關乎社會穩健發展、民生福祉利益、國家總體安全,創造性地把防范化解風險挑戰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結合起來,為我們黨從戰略全局高度把握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指明了方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時代主題、順應時代趨勢、回答時代之問,對防范化解風險路徑進行了有益探索,突出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防范化解風險挑戰中的重要作用;堅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充分調動民眾的主體力量,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防范化解風險的磅礴之力;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汲取黨敢于斗爭的歷史經驗,堅持斗爭方向、堅定斗爭意志、永葆斗爭精神;客觀冷靜地定位風險、準確全面地研判風險,積極做好準備工作,不斷提升應對和駕馭風險的本領和能力,持續完善風險防范體制機制等,這就從黨的領導核心、人民主體力量、風險斗爭精神、科學思維方式、本領能力建設、體制機制建設等諸多方面,構建起系統完整、科學合理的防范化解風險體系。這一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突出創新性和時代性的防范化解風險體系,為打贏重大風險防范攻堅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提出全球風險治理的中國方案

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推進、政治民主化的深入推動、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當今世界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遷,潛藏著各種難以預料的重大風險挑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各領域重大風險的生成激增、連鎖聯動,形成更強大的“蝴蝶效應”、波及更廣泛的人群、造成更嚴重的威脅,不僅對全球治理理念、治理規則、治理機制和治理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也對原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帶來了新挑戰,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重大難題。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性風險挑戰,要打贏防范化解風險這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時代大考,必須改變傳統治理理念、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創新治理方式,減少霸權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排外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干擾滲透,需要世界各國同心協力、命運與共、責任共擔,以造福全人類為共同價值訴求,制定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的國際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作為勇于負責任的大國,在應對世界變局對自身發展帶來沖擊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性治理實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爸袊冀K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全球秩序的維護者?!盵9]16習近平胸懷世界安全,心系天下民眾,指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盵5]46世界各國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立足時代發展潮流,準確判斷世界安全形勢,冷靜思考全球治理體制困境,積極探尋防范化解策略。在習近平看來,當今世界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多,必須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堅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和公道正義、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義利觀,推動國際關系朝著和諧互信的方向發展,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和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國際交往觀,積極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不斷為世界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是新時代十年發生的偉大變革,既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比較優勢,也為全球風險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只有時刻保持強烈風險意識,著眼于人類共同福祉利益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風險治理機制,充分調動人民磅礴偉力,積極參與全球風險治理,才能切實維護全球安全穩定,使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營造安全穩定、和諧有序的幸福家園。

概言之,習近平關于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重要論述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敏銳洞察和動態把握,是對國際國內諸多領域各種風險因素的理性分析和深度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性、創新性、前瞻性和指導性的新理念新判斷新思路,搭建起系統完備、豐富充盈、科學規范的理論體系,表達出有效防范和及時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理念立場和思維方法,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添了新內容,為防范化解全球性風險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力量。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維護世界安全、創造美好世界的博大胸懷和使命擔當,是我們適應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贏重大風險防范攻堅戰的理論依據,為我們黨“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1]15,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辯證把握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進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提供了行動指南。

猜你喜歡
挑戰
不睡覺大挑戰
貓狗避障大挑戰
來挑戰吧
來挑戰吧
必須重視Libra的挑戰
我來挑戰(二)
人、車和自然的挑戰
生存 挑戰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