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似“中年發?!?,竟與垂體瘤有關

2022-04-18 14:55婁四龍
家庭醫藥 2022年4期
關鍵詞:泌乳素垂體瘤垂體

婁四龍

垂體瘤是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一種常見的腫瘤,45歲的譚先生就碰到了這一問題。據他回憶,大約七八年前開始,自己的手腳慢慢地變大,體重也逐年增加,本以為是“中年發?!?,結果此前因視力下降就診時才發現原來是垂體瘤在作祟。

垂體瘤絕大多數為良性

垂體是位于顱骨深處,即丘腦部位的一個卵圓形小體。成人垂體大約重0.5~0.6克,大小約為1cm×1.5cm×0.5cm,婦女妊娠期可稍增大。不要小看這么一個微不足道的東西,它可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組織結構——人體內最重要、最復雜的內分泌腺,是人體很多激素的分泌場所,如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素、催產素等,這些激素對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都有重要作用。如果垂體發生病變就會讓人出現很多奇特的癥狀,例如多尿、肥胖、體格高大等。

由于外界刺激、遺傳等各種各樣的因素,起源于垂體的腫瘤,稱之為垂體瘤,可見于任何年齡段的人群。盡管絕大多數垂體瘤為良性腫瘤,但因為垂體是人體內分泌系統非常重要的器官,又位于顱內,垂體瘤可能影響垂體的功能造成代謝紊亂,可從生長、發育、生育等多方面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具體癥狀根據垂體瘤類型不同而有所不同,詳見下文);還可因腫瘤壓迫出現頭痛、視力減退、視野缺損等表現。因此,垂體瘤無論大小都不能掉以輕心。

不同類型垂體瘤癥狀不同

通常,根據腫瘤大小,我們將直徑<1cm的稱為微腺瘤,直徑≥1cm且<3cm的稱為大腺瘤,直徑≥3cm的稱為巨大腺瘤;根據是否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分為功能性垂體瘤和無功能性垂體瘤,又因分泌激素不同可分為泌乳素型垂體瘤、生長激素型垂體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型垂體瘤等。

臨床上,因垂體瘤類型不同,患者表現的癥狀多種多樣:

泌乳素(PRL)型垂體瘤 泌乳素分泌過多會導致正常的性激素水平降低,男性表現為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礙等,女性表現為月經不調甚至閉經、溢乳(出奶水)等。

生長激素(GH)型垂體瘤 對于骨骼未閉合的兒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現為生長太快或巨人癥等;骨骼閉合后的患者主要表現為面容改變(如鼻子變大、嘴唇變厚)、手足肥厚粗大、指趾變粗等。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型垂體瘤 會引發庫欣綜合征,可表現為肥胖、滿月臉、多毛、腹部或大腿皮膚出現紫紋、骨質疏松等。

這里要提醒,現代社會超重現象較普遍,但有部分人是因為患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型垂體瘤,導致脂肪的代謝和分布異常,脂肪堆積在胸、腹、臀部,而四肢相對瘦小,呈“向心性肥胖”,臉部呈滿月狀,體重明顯增加,這類人往往四肢皮下血管顯露并有紫紋。所以肥胖的同時還有上述表現就要注意。

不過也不用自己嚇自己,大部分人長胖主要還是飲食與鍛煉等生活習慣不佳所致。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型垂體瘤經過治療,激素水平恢復正常后,也能夠慢慢瘦下來。

無功能性垂體瘤 不分泌激素,所以主要表現為腫瘤增大引起的視力下降、視野缺損、頭痛等。

此外,因垂體瘤壓迫,患者可出現多飲、多尿、頭痛、頭暈、視力明顯下降、視野缺損等。如果發生垂體卒中,還可以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視力視野障礙、意識障礙等,甚至可引起死亡。

若月經正常,垂體瘤不會影響生育

有患者朋友關心患垂體瘤后能否懷孕,這主要還是跟垂體瘤的類型有關。垂體瘤患者中有部分是可以懷孕生孩子的,具體能否生育與垂體瘤的類型有關。如果說是無功能型垂體瘤,激素水平正常,那么一般不影響生育。若是激素分泌型的,患者有月經不正常,有可能會影響生育。

不能懷孕的主要原因是月經周期紊亂沒有排卵導致。如泌乳素型垂體腺瘤,可以引起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高水平的泌乳素可抑制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合成與釋放,因此促黃體生成素(LH)與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降低,無脈沖型分泌,卵泡發育障礙。同時,泌乳素升高還可直接影響卵巢甾體激素合成能力,導致雌、孕激素不足,因而患者出現月經稀少或閉經、不孕。大部分女性垂體瘤患者經過正規治療后,月經如果能夠恢復正常,再結合輔助生殖技術,是可以進行生育的。注意,一般在服藥期間不要懷孕。

垂體瘤治療因人而異

在此提醒大家,面容寬大、鼻子變大、嘴唇變厚、手足肥厚粗大、指趾變粗,這些是非常典型的垂體瘤癥狀。如果發現自身出現上述癥狀,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泌乳素、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黃體生成激素、促卵泡激素等內分泌檢測,以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以確定是否患上垂體瘤。

那么,發現得了垂體瘤該怎么辦呢?

精準醫學時代,垂體瘤有多種分型及治療方案,不同的治療方案各有利弊,應根據具體的分型及表現選擇個體化治療。目前,醫學專家共識認為,對于偶發的沒有明顯臨床表現和激素水平變化的垂體瘤,特別是微腺瘤或無功能腺瘤,可以隨訪觀察;泌乳素腺瘤首選藥物治療;其他分泌型腺瘤及有占位效應的大腺瘤首選內鏡下經蝶竇手術治療。

多數垂體瘤為良性,通過正確的治療是可以控制病情,不影響生活、工作的。但垂體瘤有一定的復發率,主要還是和腫瘤本身特性有關。一般的垂體瘤,只要手術切得干凈,復發率很??;但是一些侵襲性垂體瘤,非常容易復發。所以,通常會要求患者手術后3天、1個月、3個月、半年、一年都復查磁共振和內分泌激素,觀察手術區域的動態變化,評價手術療效。

對于手術困難或術后復發的患者可考慮放射治療或藥物治療。隨著醫學發展,基因治療可能成為傳統治療途徑的重要補充。

總之,大多數的垂體瘤,還是采取多學科協作的規范治療方案,即以神經外科為主,輔以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基因等多種治療方法的聯合應用,長期隨訪。因此,發現得了垂體瘤,早期診斷并準確定義腺瘤的類型,盡快咨詢神經外科及內分泌醫師等,接受合理的個體化治療非常重要。

猜你喜歡
泌乳素垂體瘤垂體
侵襲性垂體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達網絡
突然閉經警惕垂體瘤作祟
鞍區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誤診垂體瘤1例
大麥芽堿對高催乳素血癥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聯合化學發光法檢測高泌乳素血癥的臨床意義
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下大子宮次全切除術中的應用
垂體瘤經鼻切除術患者護理路徑的應用探析
垂體腺瘤MRI技術的研究進展
經單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垂體瘤的臨床效果
BECKMAN DxI800全自動化學發光儀檢測泌乳素的性能驗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