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土族聚居地區漢、土雙語教育實施概況

2022-04-20 14:37郝志雯馮光群吳春玲哈有春
海外文摘·學術 2022年2期
關鍵詞:土族雙語語言文字

郝志雯 馮光群 吳春玲 哈有春

土族語言作為少數民族語言之一,其發展和保護應受到社會各界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土族語言發展特色、現狀是怎樣的?在土族聚居區開展雙語教學對土族語言的傳承和保護是否可行?法律對土族語言的保護有哪些相關規定,以及該如何改善?本文以青海省大通縣寶庫鄉和互助縣丹麻鎮為例,對土族語言雙語教育等相關問題展開調查與討論。

1 土語的使用現狀

(1)土族語言文字創制晚;(2)土族語言的文字研究起步晚,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自然被先進發達的漢語言所代替;(3)基礎教育嚴重缺乏土漢語雙語師資,無法滿足土族青少年語言教育的愿望和需求;(4)土族語言的社會使用范圍有限;(5)受經濟一體化和城市化進程趨勢的影響功能減弱。

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土族語言使用現狀為例,在2006—2007年的土族語言使用情況調查中,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土族群眾主要分布在該縣的遜讓、青林、多林、寶庫、青山、城關、橋頭等鄉鎮。在全縣4萬多土族群眾中用土語能勉強交際的只有11人(見圖1),年齡最大的已83歲,最小的也已61歲,其中原大通一中校長劉守謙老人和他的老伴是這些老人中僅有的能用土語講幾個故事,能唱幾段民歌的人,且對土族語言、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有所研究。對30歲以上年輕人的調查表明,他們對土語一知半解,有個別人能說出幾句如“幾拉”(油燈)、“ 他哇”(盤子)、“ 錕”(人)、“ 駝絲”(油)之類的單詞,但對本民族語言觀念模糊不清。在校學生更談不上用母語交流,他們根本不了解土族的語言文字,在遜讓鄉八里莊小學收回的50份問卷調查表顯示,部分學生竟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有99%的學生不愿意學習母語, 也不知道土族創制了文字,他們對土族語言的學習也不積極。[1]這些說明土語在該縣的土族干部群眾當中已經完全丟失,民族概念也已被淡化。

2 漢土雙語教育的理論意義

20世紀70年代,土族民族語文工作者以互助東溝鄉大莊話作為標準音參點,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土族拼音文字,即《土文方案(草案)》,據有關資料顯示,1987年12月,專家學者們進一步肯定了方案的科學性,并完善了正字法。土族新創文字創制后,曾在1989年3月份開始在互助縣的東溝鄉大莊小學、東山鄉東山村等10余所小學低年級學生開設過土文課程。[2]一般土族的孩子們入學前都不懂漢語,因此在低年級階段,必須用土族語言講解,否則將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為此,學??偸前才艜琳Z的教師來授課。從三年級開始,等漢語語言過關之后,才用漢語授課。隨著互助土族經濟的發展以及與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教師們在土語的使用頻率上也出現了一些分化。

我國當前立法充分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利益,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三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條;國務院《掃除文盲工作條例》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仲裁條例》第五條;國務院批準國家民委頒布的《城市民族工作條例》第二十條;《國務院關于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印章的規定》第二條(二)都是關于民族語言使用的規定。

從客觀方面來說,掌握土族語言的人非常少,除非是土族聚集的村莊,土語使用率很低(見圖2)。而有的土族和漢族通婚,這樣一來土族語言失傳的幾率就比較大。并且有的土族居住在藏族聚集區,這樣一來土族就被藏化了,土族語言也隨之失傳。所以,雖然土族語言文字已經新創了,但語言文字的延續和使用的頻率息息相關,新創的文字不能被充分使用,這是土族語言處于一個進退兩難境地的主要原因。

從主觀方面來說,土族語言文字的教學方法,對土族的孩子們繼承土族的語言文字有很大幫助,但從客觀方面來說,土族語言文字的教學方式不論是在經濟或生活中都存在著很多困難,每個少數民族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這樣的困難(見圖3)。但關鍵在于土族本民族自己對自己的語言文字的態度,不能因為經濟的不發達,因為漢語能給自己在取得經濟利益方面帶來益處就放棄本民族自己的語言。對于土族的孩子們來說,開展土族語言、漢語言的雙語教育,在對于語言文字的繼承上是很有利的,但對土族日常生活的方便度上可能會有些不利(見圖4),這是矛盾所在之處。但總體而言,開展雙語教育利大于弊,土族不能為了漢語而放棄土族語言文字,所以雙語教育在理論上是非??尚械?。

3 漢土雙語教育的調研情況

此次共發放問卷220張,回收有效問卷210張。其中受訪人絕大多數為土族,僅個別為漢族。受訪者中會說土語的有88人,約占總人數的41.9%,未及總數的一半。從地區來看,寶庫鄉的土族鄉民基本不會說土語,受訪者中僅占一人。據了解,整個寶庫鄉中會說土語的人數不超過兩位數。而從年齡段來看,會說土語的鄉民年紀普遍偏大,這是就寶庫鄉而言。而在互助縣,90%以上的土族鄉民會說土語,上至黃發下及垂髫皆可。

根據回收的問卷結果分析可知,土語的傳播在個別土族聚居地區已陷入困境(見圖5)。一方面,隨著會說土語的老人的辭世,土語的傳承后繼無人;另一方面,土族語言并無傳統文字,新創文字推行困難,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土族語言的使用出現斷層的現象,這就更加凸顯了調研的意義和價值。

為解決這一問題,調研嘗試將學校教育與土族語言對接起來,在土族聚居地區實行漢土雙語教育,并就此采訪了一些土族民眾。如圖6所示,雙語教育不僅可以便利生活,還能促進經濟發展等,民眾們都樂見其成。同時,他們也提出來一些質疑:目前,開展漢土雙語教育面臨很多困難,例如,在新創土族文字之初,國家組織大批青年干部培訓學習新創文字,雖然小有成效,但后繼無力,新創土族文字并未得到廣泛使用。這導致開展漢土雙語教育缺乏文字基礎。其次,師資力量十分薄弱,在所有的土族聚居地區,沒有土語老師能夠開班授課。唯一學習土語的途徑就是家庭教育,這使得土語的傳播和使用捉襟見肘,處境堪虞。

4 漢土雙語教育的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通過查閱大量的關于土族、土語的資料發現,土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基本詞匯和蒙古語相同或相近?,F代土族語,分互助、民和、同仁三個方言區,青?;ブ?、大通、樂都和甘肅天祝等地的土族語屬互助方言,青海民和及甘肅積石山等地的土族語屬民和方言,青海同仁的土族語屬同仁方言。甘肅卓尼土族歷史上已丟失本民族語言,而完全使用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藏語支的一種方言,與當地藏語接近。卓尼土族除使用藏語外,還使用漢語,其他地區的土族也兼通漢語和藏語。

此外還發現,土族原無本民族文字,使用鄰近民族文字,包括漢文和藏文等。1979年,青海省有關部門制定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土族拼音文字,即《土文方案(草案)》,結束了土族沒有文字的歷史。這是土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雖然土族有了自己的語言文字,但是經過此次實地調研發現,在大通、互助、寶庫會說土語的人并不多,大多都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年輕人一代中會說土語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會書寫土語的土族人更是寥寥無幾。政府在土族語言的保護力度上也十分有限。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第一,無論是政府、學校、家長還是學生,對在學校實行漢土雙語教育都表現出極大的支持,并希望可以有專門的漢土雙語人才作為新鮮的血液來充實學校,讓會說、會書寫土語的人越來越多。這就為在學校實行漢土雙語教育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第二,法律規定各少數民族有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這就為在學校實行漢土雙語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據。第三,雖然會說、會書寫土語的人越來越少,但是仍然有這方面的人才,這就為在學校實行漢土雙語教育提供了技術人才保障。因此,在學校實行漢土雙語教育是可行的。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物質、精神雙方面的結晶,也是凝聚一個民族最強有力的紐帶。沒有了語言的民族是死的民族,沒有了語言的民族也就失去了繼續發展的動力。土族語言正在流失,而時間緊迫,要與時間賽跑,留住土語,留住土族文字,不能讓土族變成一個失語的民族。

4.2 意見和建議

基于此次社會實踐的過程以及得出的結論,調研團在土族聚居地區實行漢土雙語教育提出如下建議:

(1)在土族聚居區積極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開辦如“土族風情園”等集旅游、文化于一身的景點,或者以“有獎競猜”的形式鼓勵大眾了解土語、學習土語;

(2)在語言類、民族類大學試點開設土語選修教程,鼓勵大學生學習土語,為土語教學培養人才;

(3)當地教育部門組織編設土語教材,為中小學校設立土語教程提供教學原本;

(4)在中小學校設立土語課程,或者定期舉行土語學習講座、文化周活動等,讓學生們增加學習土語的機會;

(5)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加大扶持力度,政府為土語教學多撥出款項,以幫助這一項目的開展。

引用

[1] 群克加,喬生華.土族語言文字的應用和保護現狀[J].中國土族,2008(2):43-46.

[2] 喬生菊.淺談土族語言現狀[J].中國土族,2010(2):35-38.

作者簡介:郝志雯(1992—),女,山西晉中人,碩士研究生,就職于祁縣人民檢察院。

猜你喜歡
土族雙語語言文字
關于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
蕪湖市蕪湖縣召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
吃土族
神秘的土族人
安陸市榮膺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城市”
2015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快樂雙語
快樂雙語
快樂雙語
雙語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