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引”促“探”,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2022-04-21 14:45張福州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47期
關鍵詞:小喇叭列式審題

張福州

【摘要】素質教育是當今教學改革的主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會學”。因此,要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改革,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學習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立體性的能力,包括有效閱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獨立觀察能力、獨立實驗能力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引探教學法;師生互動;學習能力

從事數學教學二十多年,筆者對于如何以教師的“引”來促使學生的“探”,如何實現教學相長、師生互動,即如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數學,有所體會和收獲。下面,淺談筆者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引導學生在初學中學會審題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也是解決問題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往往不注重審題,認為審題是浪費時間。其實,只有認真審題,才能弄清題意,懂得題中隱藏的條件,便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審題方法,在初學中養成“讀、劃、批、注、畫”等好習慣。讀:即抓住關鍵詞認真讀題,完全讀懂題目的意思,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未知條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劃:即用“……或——”等特殊醒目的線條,分別劃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批:即一一寫出解決問題時所涉及到的數量關系式,標明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畫:即畫出線段圖或長方形條形圖,來反映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其中,畫線段圖或長方形條形圖,最能加深對題意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觀、具體地顯示題意,使學生一目了然,便于尋找解題方法。這也是審題中最關鍵、最常見的一環。

例如,在初學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笑笑看一本故事書,共有80頁,已經看了,還剩多少頁沒有看?”時,學生按照教師指導的審題方法進行初學。先讀題,初步理解題的大意,“看了”用著重號標上,這引起學生的注意??戳苏l的呢?學生在初學這部分時較難理解。但如果借助線段圖(如下圖),學生很快就會把它補充完整:“看了80頁的”。

在線段圖中,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簡單明了地顯示出來。顯然,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80頁,并非所求問題所對應的分率,所求問題所對應的分率是個隱藏條件,但從圖中能夠很快找出來,即“還剩下多少頁”對應的分率是(1-)。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會根據解題關系式:“單位1”的具體數量×等于對應的數量,列式為80×(1-)。以后遇到此類型題便會一點即通,水到渠成。學生掌握了審題方法,自學就有一定的基礎,并且有“法”可依,有“路”可探了。

二、引導學生在再學中解題,總結解題方法

學生自己會解題、會自學是引探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主要標志。在教授每節新課內容時,筆者都讓學生歸納解題規律,總結解題方法,然后提出注意事項等。例如,在教學“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時,題目是“春雷幼兒園有學生150人,其中30人參加‘童心向黨,快樂節日’六一兒童節文藝歌唱隊,占全園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在講完后,讓學生按上述要求總結例題特點:已知兩個數,求其中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即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進而推導出此類題型的解題方法:比較量÷標準量=百分率。通過對比練習:①3千克是4千克的百分之幾?②4千克是3千克的百分之幾?加深學生對此題解法的理解及應用,同時又指出這兩題計算結果為什么不相同?因為它們的標準量和比較量都不相同。因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解答這類應用題應注意:要弄清“標準量和比較量”。

在課堂上學到的解題方法,運用到今后的自學中去,模仿這種解題模式,辨清比較量和標準量,使其自學有門,解題有路。學完例1后,要求學生模仿例1的方法,自學例2。學習稍復雜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時,學生按例1的解題方法,列出式子,提高自學能力。學生從平時的訓練中,對每題的解法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在解題時只需沿著教師指引的“路子”,不斷探索,尋找方法,就能解決問題。這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我們要使學生學之有趣、學之有路、學之有法、學之有效、學之有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弊寣W生“學會”不是目的,“會學”才是目的。正如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不教?!睂W生掌握了學習方法,猶如掌握了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就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獨自遨游,探尋知識的寶藏。

三、在實踐中鼓勵一題多解,培養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

一般來說,學生解答完題后,思維處于被動狀態。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尋找多種解題方法。每解一題后,及時提出:“你還能想出別的解法嗎?”這一問,以教師的“引”促動了學生的“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進一步積極思考。在教學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問題,有層次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和獨創性,采用條件發散、問題發散、思維發散、方法發散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鼓勵學生不拘一格,不循常規、不斷思考、超越自我、超越同學、超越課本、超越教師。最后,在師生互動中合作,歸納多種解法,逐步培養數學創新意識、求異思維和創新習慣。

例如:東東的媽媽2小時做了100個小喇叭,5小時能做多少個小喇叭?

解法一:先求“5小時”里面有幾個“2小時”,就是求幾個“100個喇叭”,列式為100×(5÷2);

解法二:先求出做1個小喇叭需要多少小時,列式為5÷(2÷100);

解法三:先求出每小時可以做多少個小喇叭,列式為100÷2×5;

解法四:先求出“2小時”是“5小時”的幾分之幾,同理“100個小喇叭”就是“5小時能做的小喇叭”的幾分之幾,列式為100÷(2÷5);

解法五:用比例解,根據小喇叭的個數:時間=每小時做的小喇叭的個數(一定),列比例為100:2=x:5;

解法六:用比例解,根據時間:小喇叭的個數=做1個小喇叭需要的時間(一定)列比例為2:100=5:x。

通過以上的訓練,以教師的活“引”觸發了學生的“探”索,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豐富了解題的各種方法,溝通了所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培養了學生散發性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數學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周麗.淺談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2(4).

[2]席振偉.數學的思維方式[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3]田新蓮.培養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策略研究[J].讀天下(綜合),2019.

責任編輯 ?羅燕燕

猜你喜歡
小喇叭列式審題
精審題,明立意,讀懂童話
準確審題正確列式精確驗證
我是小保姆
牽?;?,小喇叭
七分審題三分做
再三審題,由表及里
吆喝
每筐多裝多少
讓課堂煥發創造活力
二年級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單元自測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