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不出的枷鎖 , 觸不可及的幸福

2022-04-27 00:52常新亞
今古文創 2022年14期
關鍵詞:弗洛姆喬伊斯

【摘要】 《伊芙琳》是喬伊斯短篇故事集《都柏林人》中的一個子集,主要講述了不堪忍受家庭瑣事和暴君父親壓迫的青年女性伊芙琳想要逃脫原本生活的桎梏,最后卻又無法跳出自己精神的牢籠的故事。本文從弗洛姆精神異化的理論,從自我的異化、與家庭關系的異化、與社會關系的異化三個方面探討《伊芙琳》中的異化主題,并探析當時社會背景下青年女性的自我異化原因及消除異化的方式。

【關鍵詞】 喬伊斯;《伊芙琳》;弗洛姆;異化理論

【中圖分類號】I5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4-00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05

一、引言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愛爾蘭受到來自英國的政治、經濟方面的殖民統治與天主教會的精神壓迫,整個愛爾蘭社會充滿了悲觀、頹廢和令人難以喘息的絕望。都柏林是它的“癱瘓的中心”,癱瘓、頹廢和墮落的悲劇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地方,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身處愛爾蘭庸俗瑣碎的社會習慣中,面對被壓抑和扭曲的墮落人性,始終保持清醒的喬伊斯對此嗤之以鼻,感到萬分厭惡。他在憤懣中創造了《都柏林人》,以促進同胞的覺醒和精神救贖。其創作宗旨正如喬伊斯在寫給出版商理查茲的一封信中所表述的“我相信在我以自己的方式編寫這一章道德史的同時,我已經朝我國的精神解放邁出了一步……我要為我國的道德和精神史寫下自己的一章?!盵1]現代主義文學創始人詹姆斯·喬伊斯的小說集《都柏林人》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都柏林人》中的子集《伊芙琳》講述了青年女性伊芙琳想要和自己的情人一起逃離被家庭瑣事和暴戾父親壓迫的生活,但是最后卻又無法踏上馳向“新生活”的輪船,無法跳出自己精神牢籠的故事?!兑淋搅铡返难芯恐黝}多側重于精神癱瘓、女性主義、精神分析、圣經原型分析、象征等。本文從弗洛姆精神異化的理論從自我關系的異化,與家庭關系的異化,與社會關系的異化三個方面探討《伊芙琳》中的精神異化主題,并探析當時社會背景下青年女性的自我異化原因及消除異化的方式。

二、自我的異化與疏離

“所謂異化,就是一種經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人體驗到自己是一個陌生人。我們可以說,他同自己離異了。他不覺得自己是他那小天地的中心,是他本身行為的創造者,他的行為及其后果則成了他的主人,他服從這些主人,也許還會對主人頂禮膜拜,異化了的人同自己失去了聯系,就像他同他人失去了聯系一樣。他感到自己同他人都像物一樣,他有感覺,也有常識,可是他同自己以及同外界并不存在創造性關系?!盵2]弗洛姆認為異化是人內心的一種心理體驗方式。顯然,伊芙琳并未真正認知自己,她是她自己的陌生人,在長期壓抑的環境下,她已經與她自己、家人乃至社會異化了。

伊芙琳沒有為自我而活的勇氣,她完全在為給予自己枷鎖的家庭而活?!八诖翱?,凝視著夜幕漸漸籠罩在林蔭道上。她的頭依舊依在窗簾上,鼻孔里嗅到沾滿灰塵的窗簾布的味兒。她累了。[3]”年紀輕輕的少女本應朝氣蓬勃,天真爛漫,而伊芙琳或者說生活在愛爾蘭的普通女子,每天的生活卻陷在做不完的家務和無窮無盡的瑣事之中。而伊芙琳想要逃離的那個家,那些熟悉的物件就算每周打掃一次,依舊布滿了灰塵。心里老是納悶:究竟哪兒來的這么多灰塵?或許,再也見不到這些熟悉的東西了,她連做夢都沒想到跟它們分手吶?!保▎桃了?,34)真的存在這么多灰塵嗎?

事實上,“這些骯臟的東西象征著我們心中的負面情緒,我們平時說話的時候,會把負面情緒變成‘情感垃圾’,想象中的垃圾就是‘情感垃圾’的象征形象?!盵4]這就如同伊芙琳對自己的認知,布滿了灰塵,她是誰?她又在追尋什么?她總是把自己掙的錢全部用在自己的家庭上,筋疲力盡地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然后再提著沉甸甸的菜籃回家。母親去世后,她就擔任了母親的角色,照料兩個弟弟,讓他們準時吃飯準時上學。而伊芙琳似乎在這些勞作下默認了自己是母親的替代品,她應該忍受無窮無盡的家務勞作還有父親的暴戾。伊芙琳的精神已經與自我疏離,無法把自己當作一個精神獨立并且健全的青年女性。

三、與家庭關系的異化

當伊芙琳自己不能成為自己世界的中心時,她的世界早已四分五裂。在麻木的生活中伊芙琳默默地承受這一切,唯一顧念的還是母親臨終時自己許下的承諾——保證盡力支撐這個家。而母親真正理解伊芙琳嗎?母親在精神上其實也已經異化,早已成為了勞動的附庸品,也是自己辛苦勞作和麻木生活的奴隸。伊芙琳的母親辛辛苦苦勞作了一生,卻得不到丈夫的尊重與呵護,還要忍受丈夫的暴力和陰晴不定的情緒,明知道自己生活的不幸,卻依舊讓伊芙琳代替自己去為這個家服務和勞動。

“她已經十九歲出頭了,但即使現在,她有時還會覺得受著父親暴虐的威脅”(喬伊斯,35),和父親相處時自己膽戰心驚,自己弟弟也不知道體諒自己,和都柏林里其他的男人一樣對女人毫不關心,認為女人就應該為家庭為男人所付出。在父親眼中,伊芙林是她母親的替代品,為家里操勞和勞作是她的應當承擔的義務。伊芙琳回憶自己母親的一生,為這個家辛苦勞作了一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犧牲了一切,但最終竟發瘋而死,郁郁而終。想到自己最后的結局可能也會像母親一樣在麻木無情的桎梏中被慢慢地逼瘋,伊芙琳最終選擇了逃?!八龂樀皿@跳起來。逃!非逃不可!弗蘭克會救她的。他會給他美好的生活,也許,還會給她愛情,她渴望生活。為什么她應該受苦?!她有得到幸福的權利。弗蘭克會把他摟在懷里,抱住她。弗蘭克會救她的?!保▎桃了?,38)

偶像代表著以異化形式出現的人自身的生命力。偶像崇拜、對上帝的偶像式崇拜、對一個人產生偶像似的愛,對政治領袖或國家的崇拜,以及對非理性感情的外化形式的偶像式崇拜,凡此種種現象,都具有一個通性,即包含著一個異化的過程。這些現象表明了這樣的事實:人不再感受他是自己的力量和豐富感情以及品質的主動擁有者,他感受自己只是一個貧乏的“物”,依賴于自身之外的力量,他向這些外界力量投射出他生存的實質。[5]與水手弗蘭克相戀后,伊芙琳極度崇拜他,并且把自己的幸福也歸附于弗蘭克,認為自己只要和弗蘭克遠走高飛,就有幸福的權利,“在那遙遠的陌生的地方……她將結婚,人們將尊重她。她不會像媽媽生前那樣遭受虐待?!保▎桃了?,35)她崇拜和依賴弗蘭克,“他心地善良,又有男子氣概,他熱愛音樂還能哼上幾句(喬伊斯,36)” 在伊芙琳眼里,弗蘭克如同一位救世主,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弗蘭克會救她脫離苦海,可是她足夠了解弗蘭克嗎?還是說伊芙琳愛的究竟是弗蘭克?還是那個勇敢掙脫枷鎖,精神不被壓抑后的自己?從喬伊斯對弗蘭克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推斷出弗蘭克并非是那么美好與誠實,他“后腦勺上戴著尖頂帽”,“常開玩笑似的管她叫‘小寶貝’”,但他們兩個人的相識“算來不過是幾星期以前的事”。(喬伊斯,36)弗蘭克的浪漫與挑逗,激發了伊芙琳被壓抑的內心,一直波瀾不驚甚至麻木的內心激起了愛情的浪花。一個從未得到男性關愛,渴望幸福的單純少女又怎么能經得美好生活的誘惑呢?休·霍加特曾在他的著作中說過:“不熟悉都柏林的人可能會認為這艘船要去南美洲。但前往南美洲的大西洋船是從利物浦或其他英國港口出發,而不是從都柏林出發。弗蘭克很可能只是想把伊芙琳帶到利物浦或倫敦,在那里引誘她,然后把她扔掉。就像許多雄辯的惡棍遺棄掉簡單的愛爾蘭女孩一樣?!盵6]因此,弗蘭克或許并非那么真心與美好。盡管這個時候伊芙琳有了逃脫枷鎖和追求自由的意識,但這種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意識是完全依附于他人的,這也說明了伊芙琳依舊不具有成熟,獨立的自我人格意識。

四、與社會關系的異化

弗洛姆認為人的異化是來源于人的本身,“人的存在于他的本質疏遠,人在事實上不是他潛在的那個樣子,或者,換句話說,人不是他應當成為的那個樣子, 而他應當成為他可能成為的那個樣子。[7]”缺少身份認同感的伊芙琳與她的社會關系也是異化的,無法融入自己的社交圈,也無法交到知心朋友。當她決定私奔的時候,她卻在暗自揣摩同事對她的看法,“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店里,都得拼命干活。一旦店里的同事發現她跟一個年輕力壯的漢子離家出走了,他們會怎么議論呢?會登廣告,找人補她的缺……這下子加萬小姐該高興了……(喬伊斯,34)”伊芙琳對社交關系的揣摩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無論在家庭關系中還是在社會關系中,伊芙琳一直被他人排除在外。這種與家庭和社會格格不入的感覺,完全來源自伊芙琳對自己認知。她原本可以不必成為家庭的犧牲品,原本自己也有追求幸福權力,可在伊芙琳內心深處,她完全把自己摒棄了,潛移默化之中把內心里那個渴望熱情和幸福的伊芙琳埋葬了。

當馳向未來陌生生活的船即將出發時,伊芙琳還是退卻了?!安?!不!不!絕不!她的手狂亂地住鐵欄。在風濤中,她凄絕地尖叫一聲”(喬伊斯,52)最后伊芙琳還是沒有勇氣像《死者》里面的布里埃爾一樣掙脫掉困住自己的枷鎖,勇敢出走去尋求一條新出路。即使把弗蘭克換成任何一個真心追求伊芙琳的年輕小伙子,伊芙琳都不會有勇氣選擇和情人私奔。因為伊芙琳無法認知真正的自我,她沒有意識到自我的價值,她對自己的價值與人生意義都寄托在外人身上。伊芙琳無法尋回自己的獨立人格,即使面對未知的生活時,缺少自我意識的伊芙琳內心深處依舊充斥著蒼涼感和無助感。

五、異化解除的方式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在《被壓迫者教育學》中認為:“所謂壓迫,就是任何一方客觀上剝削對方(或阻礙對方)的情況下為了追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人的自我肯定。弗萊雷從人的本性的角度分析和解釋了壓迫者的壓迫行為和被壓迫者對自由的追求的相關理論,這本書認為人性化是人的使命。壓迫和被壓迫普遍存在于社會中,阻礙了人類的人性化。為了擺脫他們的悲慘處境,被壓迫者必須主動尋求自身的解放。被壓迫者自己屬于壓迫者所擁有財富的一部分,屬于為壓迫者創造財富的廉價勞動力。因此,在尋求人性化的過程中被壓迫階級必然會遭遇巨大的抵抗。[8]”因為來自生活、精神、宗教、政治壓迫的愛爾蘭人才會精神麻木,而愛爾蘭的女性除此之外還承受著來自家庭和男性在肉體和精神上壓迫與奴役,在種種壓力下,女性與自身,與外界都會發生精神上的異化。

弗洛姆認為消除異化的方式在于健全人的理性,就是創建健全的社會?!耙粋€健全的社會使人在易于管理的和可觀察到的領域內,積極而負責地參與社會生活,并且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個健全的社會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戰斗團結,不僅允許而且鼓勵同成員友愛相處;健全的社會促進人人在工作中進行創建性活動,刺激理性的發展,使人能夠通過集體的藝術和儀式,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需要?!?[9]可見,弗洛姆“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激發人的自我意識,使人了解自己在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荒謬性,使社會人道主義化,使人從內心深處獲得解放?!?[10]在《為自己的人》中,弗洛姆提出的生產性指的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態度,除非他是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殘疾人” [11]。

喬伊斯以他的家庭為基礎描繪了伊芙琳的角色,喬伊斯年少時的家庭生活就像惡魔的夢魘一般,他的父親是一個惡棍,他的母親被折磨致死,而他的大多數兄弟姐妹也過早的夭折。他說:“我的心早就拋棄了整個社會秩序和天主教,以及對道德的追求。我怎么會喜歡‘家’這個概念呢?” [12]。伊芙琳是當時愛爾蘭千千萬萬女性的縮影,為家庭奉獻一切,卻又被家庭和丈夫奴役著,生活麻木不堪,想要反抗卻又無能為力。生活的麻木不僅來自生存的困境,還來自女性自我的精神疏離與異化,女性無法完善自己的獨立人格,也無法把自己當作自己生活的主人。如果伊芙琳能夠正視自己情感需要和生活需求,她還是能夠選擇一條更加適合自己的出路并最終實現自我救贖,而不是依附與他人,做無謂的憧憬和希望。正如弗洛姆所說,克服異化就必須用愛進行革命,人與人之間建立真正平等的關系,呼喚每個人從內心發出真正愛的聲音,用愛去消除人類世界的異化,建立充滿愛與尊重的世界。在整個都柏林,消除女性的異化仍然需要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愛與尊重。每個人都應該都關心、尊重和認識自己和他人。而這些要求在當時精神癱瘓和麻痹社會里,依舊是遙不可及的希冀而已,這也正是喬伊斯寫作的出發點之一,試圖喚醒和感染任何一個精神有所向往自由和清醒的都柏林人。

六、結論

喬伊斯是一位面向世界和未來的偉大作家,他不僅以一位作家的冷峻目光審視著當時精神淡漠和癱瘓的整個愛爾蘭社會,對其國人也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他希望青年都能像布里埃爾一樣出逃,尋找一條新的出路。但又深知勇敢逃脫束縛自己精神枷鎖的困難。喬伊斯也從男性的視角對處于被社會壓迫、被男性壓迫和被家庭壓迫的女性們投出了關懷的目光?!兑淋搅铡方^對不是一篇簡單的故事,故事背后的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值得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盡管伊芙琳最終還是無法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無法掙脫掉自己身上的枷鎖。但這位對女性充滿關懷和憐惜的作家卻在警醒女性,在麻木癱瘓的社會環境和家庭背景中,每一個愛爾蘭女性都更加應該地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單獨、完整且健全的人,而不是社會、家庭和瑣碎勞作的附庸,女性在精神層面有能力和力量撣去落在身上的“灰塵”和擺脫掉那會讓人失去自我光輝的桎梏。

參考文獻:

[1]Harry Blamires. Studying James Joyce. Longman York Press,1987.p.30.

[2]詹姆斯·喬依斯.都柏林[M].孫梁,宗白,王智量等譯.上海:上海譯出版社,1984:34,35,38,6,35,34,52.

[3]朱建軍.我是誰:心理咨詢與意象對話技術[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22.

[4]弗洛姆.健全的社會[M].孫愷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111.

[5]弗洛姆.健全的社會[M].孫愷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115.

[6]范婷婷.淺析《伊芙琳》中的《圣經》原型文化[J].文學教育(下),2019,(09).

[7]弗洛姆.在幻想鎖鏈的彼岸[M].張燕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50.

[8]弗洛姆.馬克思關于人的概念[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59.

[9]弗洛姆.健全的社會[M].孫愷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271.

[10]弗洛姆.人之心——愛欲的破壞性傾向[M].都本偉等譯.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58.

[11](美)弗洛姆.為自己的人[M].孫依依譯.北京:三聯書店,1988:92-106.

[12]O'Halloran,Kieran.The Subconscious in James Joyce’s “Eveline”:A Corpus Stylistic Analysis that Chews on the “Fish hook”[J].Langmzge and Literature,2007(3).

作者簡介:

常新亞,女,漢族,河南周口人,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弗洛姆喬伊斯
給,永遠比拿愉快
走過獨木橋
一張廢紙毀掉一條河
弗洛姆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啟蒙價值*
論愛之人:弗洛姆
不給善良增加負擔
不給善良增加負擔
不樂多冤
不給善良增加負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