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巖骨生巖韻八方來尋茶

2022-04-27 22:14鄭王愷
茶道 2022年3期
關鍵詞:三坊七巷八方巖茶

鄭王愷

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文化的見證者和擔當者,人們徜徉于南后街,穿梭于坊巷,漫步于院落,從縱橫的坊巷到深廣的庭院,空氣中處處彌漫著文化的氣息。行走之間,體會“中國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館、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厚重。于坊巷間行走會發現,隱藏著不少清新淡雅的茶館,而“八方尋茶”茶館正是其中之一。

“八方尋茶”茶館像一個逆世的隱者,藏在巷子深處,是喧鬧繁華的景區中的一抹寧靜。它坐落在雅道巷147號漫咖啡邊上的一條小路上,對于想要品茗的雅士而言,這里是絕佳的去處。當你推開木門,進入茶館,會發現這里別有洞天,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口承載著院落記憶的古井,邊上有一個碧波漣漪的魚池、些許春意盎然的花卉,還有臨水榭及藏書樓,樓下正中為廳,兩側為廂房,上為藏書樓,一眼萬年,深深感受到什么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看見我們一行人的到來,“八方尋茶”的主理人茶蛉子謙和地領我們入座,并談起了她與這座茶館的故事。這里原來是由董道行、董執誼故居西北側的后花廳,由茶蛉子重新修繕改成茶館的。董道行,又名炳章,字瑯山,號紉蘭。清同治元年(1862年)舉人,歷任上杭及臺灣淡水教諭。對臺灣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董道行之子董執誼對文化頗有貢獻,他將民間有出入的手抄本《閩都別記》重新整理出版。

茶蛉子告訴我們,她其實屬于半道出家做茶,對于茶、對于這個茶館都是“情不知所起”。從太爺爺那代起是武夷山做茶的,但是到了爺爺那代就斷了,原本茶蛉子是從事其他行業,對于茶也不上心,直到2014年去一個茶客朋友家喝茶,有幸喝到一泡紅印,喝完后感覺全身發汗,回來后她和朋友說我家鄉的巖茶也能讓你喝完全身發汗,朋友不相信有好的能讓人發汗的巖茶。于是茶蛉子不服,回到武夷山找了很多巖茶和朋友品鑒,朋友告訴她:“如果你有一天真想做茶,就一定要做出讓武夷巖茶真正打動人的口感來?!睆拇瞬栩茸記Q心全力做茶,要讓茶客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巖茶。

“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茶蛉子希望自己能堅持住對巖韻的初心,夢想能做出巖茶中的羅曼尼康帝,所以茶蛉子堅持做純料,尋茶必須符合三個條件:第一、出身高貴,以三坑兩澗山脈展開的核心山場為主;第二、要有好的樹齡;第三、要有好的茶園管理。在八方尋茶里,仿佛茶葉自己也是會說話。飄散在空氣里的花香味老樹味給人很干凈的感覺,就像王維寫的“空山新雨后”,大雨剛剛將森林洗凈。

茶蛉子把創業融入了生活,想著如果在福州一個最有文化底蘊的地方開茶館,那就一定是三坊七巷了。第一次來到董道行故居的后花廳,茶蛉子就愛上了這里,“開門鬧市,閉門深山”一切都那么契合茶蛉子的追求,于是像經營紅酒莊園那樣,“八方尋茶”茶館開始了。下雨天來茶館喝一泡老樅,看著花廳的雨景,讓人不禁想起,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寫的留得殘荷聽雨聲是怎樣一種禪意。晴天坐在臨水榭三五人小聚,感受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在茶杯當中感應天地之中,那山那水向你走來,真切感受到盧全《七碗茶歌》那般“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干卷?!?/p>

猜你喜歡
三坊七巷八方巖茶
八方電氣
武夷巖茶
八方風味,美酒潤佳肴
從巖茶看客家茶文化
“天價巖茶”折射茶業亂象
千年瓷都: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
小品種,不寂寞
古食療八方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