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22-04-27 12:56趙建新
江蘇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關鍵詞:職業道德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思政

摘要:課程思政已成為當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它不同于思政課程,也不是在專業課程中上思政課,而是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這無疑給職業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技能教育一統天下、課程思政能力相對偏弱的現狀,筆者以會計專業為例,直面當前課程思政存在的各種問題,對課程思政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進行了思考與探索,為課程思政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一些建設性的思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思政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2)02C-0013-05

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為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了政策指導,同時也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導意見。對于傳統的“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以技能為根本”的職業教育而言,如何開展課程思政,并豐富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的內容和形式,提高職業教育課程思政能力,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本文以會計專業的課程思政為例,對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進行回顧和分析,試圖為課程思政在會計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一些探索。

一、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

為了適應課程思政的教改形勢,職業教育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開展課程思政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豐富課程思政內容和實現形式,努力提高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效果。但是,課程思政在當前職業教育中還處于理論探索和教學實踐的初級階段,總體上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教育模式。

(一)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性不夠

一般認為,“思政課程”是學校通過開設獨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等形式對學生開展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顯性形式;而“課程思政”是思政課程以外的其他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補充和隱性形式[1]。應該說,課程思政并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只不過原來是自發地散見于各類專業課程中,未成體系,其重要性和地位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突出。

對于傳統會計職業教育,思政課程也占據著重要地位,是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部分。但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稍顯獨立的思政課程與當前開展的課程思政在內容和形式方面如何互為補充,產生“同向同行”的“協同效應”,關于這方面的探索還遠遠不夠,目前呈現的還是思政課程一枝獨秀、課程思政相對偏弱、思政效果不盡如人意的態勢。

(二)課程思政與職業道德教育融合度不夠

職業教育直接面向經濟建設和就業崗位,職業道德教育無論從政策上的頂層設計還是從現實需求出發都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會計崗位的獨特性,會計職業道德在會計人才培養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在重視會計技能教育的同時兼顧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一直是會計職業教育界與用人單位的共同要求,而彰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特色的會計課程思政就具有天然的邏輯必然性。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又不能完全替代課程思政,課程思政從內容和形式方面都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所區別。如何將課程思政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機融合、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為課程思政賦能仍是一個必須破解的課題[2]。

(三)課程思政的系統性還沒有形成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計、教材建設、教學形式乃至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系統變革并一體性推進,才能保證課程思政順利開展,保障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效果,避免課程思政成為曇花一現的行動時髦和標簽。事實上,當前課程思政在會計職業教育中還處于自發階段,甚至處于觀望狀態,并沒有成熟的樣本和一套可以普遍借鑒的成熟模式。

(四)課程思政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課程思政的靈魂在于融思政教育于專業教育,達到“如鹽溶水”的效果,而不是拋開專業教育另辟蹊徑。長期以來,專業技能教育一直是職業教育的主業,思政教育只是作為職業教育的配角而存在,而課程思政則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如果不能駕馭好課程思政,更容易演變成在專業課中上思政課,導致課程思政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現象[3],不僅不能達到思政教育效果,反而會傷及專業教育。

二、當前課程思政問題成因中的職教因素

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的水平整體偏低的原因,除了課程思政教育經驗不足以外,還與職業教育自身的一些因素有關。

(一)技能教育仍處于無法撼動的統治地位

當前職業教育技能大賽從層次到賽制、內容日益完善,“指揮棒”效應不斷凸顯。由于技能大賽的局限,主要以技能作為競賽內容的賽項很難融入思政內容,造成職業教育以技能教育為中心的情況暫時無法改變。因此我們看到,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總體上圍繞技能教育、服從于各賽項規程來開展日常教學,這也是各職業院校無奈的“形勢所逼”。至于是否應整體上對職業教育進行一場課程思政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在技能大賽面前,在“獎牌為王”的評價體系下,似乎還沒有那么緊迫,由此導致多數職業院校對課程思政改革還處于觀望的態度。

(二)課程思政的評價體系尚未形成

課程思政要有機融入專業教育,取得與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必須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材、教法等方面一體推進,尤其需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標準。如果對于同一門課程、同一個教學內容,開發什么樣的課程思政元素,開展以什么內容為主的課程思政,開展課程思政的程度如何,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都沒有具體標準,任由任課教師進行自主選擇和發揮,那么,課程思政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而當前相關的評價體系還未形成,更多的是憑自上而下的要求和教師的自覺,在這樣的情況下,課程思政很容易浮于表面,甚至“曇花一現”。

(三)教師的課程思政水平參差不全

課程思政的主體是教師,教師的課程思政水平直接影響課程思政效果,但當前職業教育的師資配備仍不足以開展課程思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師習慣于專業教育。長期以來,專業教師的師資配備以有專業背景的本科學歷以上的高等院校畢業生為主,少量從企業一線轉行過來的師資也主要從加強技能教育出發,很少會從思政角度考慮,因此,無論是“雙師型”教師還是“能工巧匠”,都只是聚焦于“技能教學”。而事實上,一般的教師能勝任專業知識傳授型教學已屬不易,如果同時還能勝任技能實踐型教學已屬優秀了,還談不上課程思政的高度。第二,以“80后”為主力軍的部分職教師資自身缺乏思政情懷。這一代年輕人主要在改革開放以后成長起來,成長的環境較上一代更為優裕,相比而言,缺乏艱苦奮斗的生活磨煉、團結拼搏的集體主義精神,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也較為欠缺。由于先天不足,如果只是機械地開展課程思政,缺乏個人感情的投入,就很難在課堂上引起共鳴,思政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

三、職業教育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無論普通高等教育還是職業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當代大學生人才培養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攸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是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時代之問的重要途徑。因此,開展課程思政是一項義不容辭的教學任務和時代使命。

(一)以職業道德為核心,構筑課程思政內容體系

鑒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兼顧到課程思政的成本效益原則,筆者認為職業道德教育應成為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其他工科類專業通常把“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等作為課程思政內容,而對于會計專業來說,更應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的會計職業道德內容作為會計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這是會計職業教育區別于其他專業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必須將這32字概括的會計職業道德精神具體貫徹到各專業課程教學中,在會計知識傳授、會計技能訓練中融入會計職業道德精神,促使學生在學習會計基本技能的同時,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精神的培養,實現會計知識、技能與會計職業道德素養的同步提高。

另一方面,根據會計行業的要求和職業教育的特點,“誠信教育”應成為職業院校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4],這也是會計專業課程思政的重中之重。

(二)以核心專業課為引領,挖掘各具特色的課程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環節,也是課程思政效果的重要保證。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必須結合專業特點和課程特點,有的放矢,重點突出,相得益彰,避免“撒胡椒面”。對于會計課程思政,應結合專業開設的課程體系和各專業課的特點,開展各具特色的課程思政。同一門專業課的不同章節內容的課程思政元素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不能強求所有的專業課都有同樣的課程思政內容,達到同樣的課程思政目標。

我們以會計專業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為例,根據課程特點設計了課程思政元素簡表,如表1。

(三)德技雙修,構筑“知識、技能、思政”為一體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是課程思政的重要保障。傳統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中一直把“知識”和“技能”作為主要的評價內容,而對于“課程思政”,則缺少適切的評價形式,加上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傳統思政教育的評價往往流于形式。因此,要改變唯“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格局,融入“思政元素”,形成“知識、技能、思政”為一體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對于會計專業來說,尤其要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會計專業教育,重點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思政。要構筑會計人才“知識、技能、會計職業道德”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水平,豐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標準,提升會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四)多元合力,實現專業教師從“雙師型”到“三師型”的轉變

不是任何一個專業教師都天然勝任課程思政教學,課程思政對習慣于專業教育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為實現從傳統的“知識型”教師隊伍到“知識”加“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轉型,職業院校已付出了諸多努力。而隨著課程思政的興起,傳統“雙師型”教師已不能適應這樣的教改形勢,必須繼續拓展,多方發力,全面培養成同時擁有“課程思政”能力的“三師型”教師,這是職業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必然趨勢。

為了實現向“三師型”教師的轉變,職業教育教師除了加強思政學習和培訓外,還要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對時政的關注度,提高政治鑒別力和判斷力,豐富家國情懷。只有自身具有較高的思政情懷,才能具備較高的思政能力,從而提高思政教學效果。

四、結論

站在立德樹人的政治高度,課程思政已實實在在成為我們每一位職教人的教育使命和教學任務。要圍繞思政目標,結合課程特色,重點挖掘思政元素,實現課程思政和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果。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思政特色,對于會計專業來說,應主要圍繞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開展課程思政,并把“誠信教育”作為課程思政的重中之重。開展好課程思政,根本在于教師自身,教師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師德修養,從根本上豐富思政情懷,提高課程思政能力。

參考文獻:

[1]賴金茂.“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建設難點及其解決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1(4).

[2]劉達峰.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思政的實踐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5).

[3]張凱,段嫵迪,辛海燕.課程思政研究綜述[J].職業技術,2021(4).

[4]趙建新.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與高職會計人才培養[J].財會通訊,2012(6).

責任編輯:華軒

猜你喜歡
職業道德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思政
高職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
會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優化策略
會計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分析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淺談加強公路行政執法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