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區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治措施分析

2022-05-05 15:32趙加發
中國動物保健 2022年1期
關鍵詞:防治措施

趙加發

摘要 對于豬流行性腹瀉而言,其屬于一種腸道傳染病,常常伴隨著諸多的癥狀,如過度脫水、嘔吐。不同年齡段與品種的豬,都容易感染上這種病,尤其是仔豬,從而給人們帶來較大的損失?;诖?,本文進行如下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 山區豬;流行性腹瀉;防治措施

在養殖豬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系列的疾病,其中流行性腹瀉較為常見,這一疾病是由腹瀉病毒而導致的,屬于腸道傳染病。與 其他幾個季節相比較,在冬季有著較高的發病率,特別是仔豬,極 容易出現死亡或者染病,進而會極大降低養殖戶的收入。

1 流行病學

流行性腹瀉的病原體是其病毒,它隸屬冠狀病毒。該病對各品種及年齡段的豬都具有感染的可能性,特別是仔豬最易感染此病,感染時還非常危險,仔豬發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是受害最為嚴重 的。該病傳染源多數為病豬,傳播渠道主要是通過豬的消化道,該 病多發生在冬季且具有地方性流行特征。染病后的病豬體內,病毒 依然存在,因此排出的糞便內也是含有病原體的,若不能及時處 理,將會致使周圍環境受到污染,使健康的豬在飲用周邊的水及飼 料時可能會被傳染。哺乳期仔豬還有可能通過患病母豬的乳汁被感染病原體,還有患病的豬肉也有可能因為沒有做好檢驗工作,從 而流向市場引起流行現象,康復中的豬群也可能會在環境中排毒, 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疫病流行和傳播。

2 豬流行性腹瀉的致病機制

當豬染上流行性腹瀉時,它的小腸黏膜中的上皮細胞就會進 行復制,導致小腸中上皮細胞的健康結構被損壞,致使腸壁中的細胞死亡,腸絨毛脫落,從而導致腸壁逐漸變薄,腸道的面積也開始 縮減,最終導致小腸的消化及吸收功能衰退。此外,腸黏膜上皮細 胞中的氨基肽酶等活性也都會下降,從而導致腸腔內的小分子物 質不能夠被分解和吸收,又由于 ATP 酶活性的缺少,致使腸上皮細 胞中的鈉泵失去活性,晶體的滲透壓也隨著上升,從而導致豬群發 生滲透性腹瀉的現象,脫水嚴重時還可能會造成死亡。

3 臨床病狀

山區豬的流行性腹瀉癥狀主要有嘔吐、腹瀉以及脫水。在發病 初期,豬的食欲會下降、精神不濟,甚至還帶有嘔吐的癥狀,隨后會產生腹瀉且排泄物會逐漸變稀,最后呈現水樣的糞便。在腹瀉比較 嚴重的時期,會致使病豬脫水較多,從而體重降低。如果年齡在一周齡的仔豬發生腹瀉,一般都會產生持續性的腹瀉 3~4d,最后可 能會因為脫水較多導致死亡,對于成年山豬、育肥山豬和斷奶的山豬發生腹瀉時,通常表現的癥狀都是比較輕的,一般經過 5~7d 就 可以恢復健康了。

4 診斷方式

常規肉眼診斷的方式,可判斷病因在小腸,由于小腸擴張,里 面布滿黃色的內充物,隨之形成腸系膜出血及淋巴結腫大。正常運 用鏡檢組織學的方法,可以看見空腸細胞中的空泡形成過程以及 表皮脫落的現象。除此之外,還可以運用免疫熒光的方法,如果體 現陽性并且病豬帶有腹瀉相關癥狀,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斷定山豬已經感染上流行性的腹瀉病[1]。

5 防治措施

5.1 強化飼料管理

通常豬群發生流行性腹瀉病時,多數都和所處的環境有關,因 此養殖戶應當強化對豬飼養的管理。關于種豬,最好選用自己繁育的,盡量減少外來引種,不要到疫區去采買。如果非要從外面選種, 應當先進行隔離,等到確保沒有潛藏病害時,再實行混養。同時養 殖場應該運用封閉式的管理方式,嚴禁外來人員及車輛入內,而且應當做好消殺工作,第一時間將豬舍內糞便處理掉,對豬舍的內外 環境實行消殺處理,以保證養殖場內環境潔凈,防止病原體侵入和 擴散。對于不同年齡的豬應該實行分群飼養的方式,特別是對新生 的小豬、哺乳期的母豬和懷孕的母豬的管理,應該營造保暖、舒適 及干凈的環境。另外在飼養管理中,要注意飼料的營養搭配,要保 證豬飼料中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加入,以確保豬群對營養元素 的需求,保證健康成長,與此同時還能大力增強豬群的抗病能力。

5.2 疫苗免疫

在對豬進行養殖時,養豬戶需要注意當前地區的流行病學,要 及時發現周圍的疫情趨勢,如果出現異常狀況,應該加強對豬群養 殖狀況的重視。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流行性腹瀉的辦法就是采用免 疫防治的方法,可以依照不同年齡段的豬和疫苗的類型,來判斷需 要注射的劑量及免疫方式,一般情況下,當該地區出現流行性腹瀉病或者每年的十月份之后,可以對山區豬進行接種疫苗,例如接種 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有效增強豬群的抗病 能力[2]。

5.3 對癥治療

當仔豬感染流行性腹瀉病時,應當及時使用口服補液,防止仔 豬脫水嚴重,口服補液可以加到水里進行溶解,讓豬仔自行飼飲。 如果飲用得比較少,應使用靜脈注射的方式,可以依照仔豬的脫水 狀況實行每日的注射,連續注射 3d。另外,對染病仔豬還可使用 0.01%亞硒酸鈉,實行肌內注射,同時還可使用 VE 注射液實行輔 助。當保育豬或中大年齡的豬感染病變時,可采用停喂及限喂的方式幫助治療,治療中對豬舍中的糞便應及時處理掉,且實行全面的 消殺,確保豬舍的衛生環境,還可以喂淡鹽水,防止出現脫水狀況, 此外在康復階段,可適當喂益生菌及蒙脫石粉來強化免疫功能,增加治愈率。

5.4 具體治療措施

對于 8~13 日齡的仔豬,若出現嘔吐腹瀉現象,可使用口服補 液鹽加鹽酸土霉素可溶性粉,加熱至 39℃左右給仔豬灌服,4~5 次 /d,以保證不會出現脫水現象。對于患病的豬群要隔離管理,防 止病毒擴散,可使用豬白細胞干擾素,注射 1~2 次 /d。這類疫病 采用抗生素治療往往效果不佳,所以重在疫苗免疫預防。在該病暴 發區域,懷孕母豬在分娩前兩周時,利用患病豬糞便或小腸內容物 來實行人工感染(俗稱返飼),讓其受刺激而產生乳源抗體,減少疫 病在豬場中的暴發率。也可對妊娠母豬實行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免疫,使乳豬通過初乳獲得保護,對于染病的豬場,可對斷奶豬仔實行免疫接種,減少兩種病的發病幾率,即傳 染性胃腸炎及流行性腹瀉。對于妊娠的母豬,分娩前一個月接種疫 苗,利用母乳讓仔豬形成免疫,也可采用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疫苗來進行免疫,也可使用豬白細胞干擾素預防。

6 結語

在養殖豬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諸多的疾病,其中流行性腹瀉較為常見,這屬于傳染性疾病。為了更好預防這一種疾病,保證豬 群可以安全生長,增強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在日常養殖中,應當強化對飼料的管理,對其實行免疫接種,注重對豬異常狀態的觀察,在發現病豬的情況下應該及時實行隔離診斷,并做到對癥治療。

參考文獻:

[1] 陶清明,巫永紅,單春林,等.山區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治[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9(5):101.

[2] 王袁斐懿,王晨曦,蒲鋒,等.豬流行性腹瀉防治[J].四川畜牧獸醫,2018,45(9):55-56.

猜你喜歡
防治措施
淺談噪聲污染現狀與防治措施
淺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防治措施
蝴蝶蘭軟腐病的防治
水產養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我國外資企業避稅的主要方式與防治措施
化工機械設備腐蝕原因及防腐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