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文化”助力鄉村治理提速

2022-05-09 13:22王帆尚春成
黨員生活 2022年5期
關鍵詞:村史紅色村民

王帆 尚春成

襄陽市樊城區以基層黨建為抓手,以文化建設為著力點,通過賡續紅色文化,激活鄉土文化,挖掘村史文化,切實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發動起來、把力量凝聚起來,不斷探索“黨建+文化”助力鄉村治理新模式,以鄉村文明新風,賦能鄉村治理,推動鄉村振興。

賡續紅色文化,筑牢治理基石。傳承紅色基因“鑄魂”,創新學習組織模式,構建以村“兩委”示范學、黨員干部討論學、村民小組跟進學的“三位一體”紅色教育模式,通過開設紅色課堂、開展老紅軍講黨史、黨員群眾唱紅歌等形式,讓黨員身份“亮”起來,紅色教育“熱”起來。全區培育鄉村紅色講師170余人,開展各類紅色主題教育900多次,受教育村民3.2萬余人次。建設紅色村莊“壯骨”,以太平店鎮肖莊村創建市級紅色美麗鄉村為契機,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歷史資源,先后投入200多萬元,建設黨史展覽館、紅色大講堂、紅色書屋等配套設施,精心培育紅色旅游研學路線,打造紅色研學示范基地,持續釋放紅色資源“育人”效能。孵化紅色隊伍“活血”,村“兩委”牽頭,以黨員志愿者、教師、村醫、五老義務工作隊、鄉村工匠為主體,組建公益醫療、便民維修、法規咨詢、文藝宣傳等紅色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牽手行動”,精準服務村民需求。目前,全區已培育孵化80多支鄉村紅色志愿服務隊。

激活鄉土文化,厚植治理底蘊。挖掘傳統文化,與德治鄉村建設相結合,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孝老愛親等評選創建活動,發揮鄉村道德模范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個人品德、家庭美德、村居公德等建設。近年來,以村居評選“黨員文明戶”為試點,探索開展“星級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對黨員群眾公認的文明家庭進行掛牌。延承民俗風情,以村黨組織和黨員為支點,撬動鄉村文化能人,采用創作大量小品、三句半、快板等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形式,傳播正能量民情民俗文化。以春耕秋播、傳統節日為契機,舉辦運動會、扭秧歌、包粽子等活動,將優秀民俗文化融入鄉村治理體系,增強村民自治的文化自信。重拾村規民約,由村黨組織發起,開展黨員聯戶走訪、召開村民大會等活動,廣泛征集村民意見建議,融入傳統民事民治理念,把高價彩禮、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納入治理范圍,因村制宜,修改完善村規民約,以黨員干部模范執行,帶動群眾移風易俗,達到隨“約”而入、潤“民”無聲的效果,有效促進善治示范鄉村建設。

挖掘村史文化,凝聚治理合力。述村史留鄉愁,鼓勵有基礎、有條件的村黨組織,積極探訪老黨員、老鄉賢,挖掘當地村史文化,采用編著村史、采錄視頻、開設村史講壇等形式,講好村史故事,結合打造村史文化長廊、文化廣場,有力提升了村民的榮譽感、歸屬感和幸福感。談變化引才智,利用節假日集中返鄉等時機,村黨組織通過開展同鄉聯誼會、鄉村茶話會等活動,暢談鄉村發展變化,吸引在外鄉賢返鄉創業,依靠新鄉賢的知識、技能和資金,激發鄉村振興活力。話振興聚民心,緊扣鄉村振興主題,以村黨支部為引領,搭建鄉村夜話、幸福夜話平臺,定期宣講黨中央涉農政策,展示鄉村治理成果,收集村民群眾意見建議,共謀鄉村振興規劃藍圖。成立村務理事會、村民議事會,探索推行“村‘兩委’+理事會+村民小組”村級治理模式,落實“四議兩公開”等機制,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協商解決涉及基層自治的大事、美麗鄉村建設的實事。近年來,82個村(社區)先后成立自治性理事會90余個。

(作者單位:襄陽市樊城區委組織部)

猜你喜歡
村史紅色村民
村史文化在小學德育領域的實踐研究
紅色是什么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紅色在哪里?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南雄啟動南粵古驛道村史編纂工作
追憶紅色浪漫
共同挽救即將消失的村莊本刊村史編撰工作委員會已順利出版及撰寫村史八部《雙龍莊村史》出版發行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