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樸素的動機,豐富的寓意

2022-05-09 13:18白皛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22年4期
關鍵詞:滕子京今人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經典文本,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自然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歷來就被贊嘆為最具愛國情懷、最具責任擔當的名言警句?;仡櫄v史可以發現,在慶歷六年,也就是公元1046年,范仲淹在鄧州(今河南鄧縣)任上,應其至交好友滕子京之約,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文中無論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還是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抒懷,都足以使此文彪炳文學史冊,激勵百世人心。[1]

在認同這一觀點的同時,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不是就是抒發內心的愛國情懷?如果說不是的話,那作者明明又在文章的最后寫下了這句經典之語;如果說是的話,那文章的標題明明只是《岳陽樓記》。如何看待這種矛盾呢?筆者以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去深入的解讀文本,就必須將時光推到范仲淹所處的那個時代,看看范仲淹到底是帶著怎樣的動機來寫這篇著名的文章的??梢钥隙ǖ囊稽c是,這個時候的范仲淹肯定不是給滕子京來提供心靈雞湯的,因為這個時候滕子京是“謫守巴陵郡”。盡管滕子京在這個崗位上干出了一番業績,但是畢竟是一個被貶的朝臣,內心的失落是難免的,讓其燃起“先天下”或“后天下”的熱情是有困難的。所以解讀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不妨先別把文本看得那么偉大,而是站在一個普通的官僚交往的角度,來嘗試進行解讀。

一、樸素的動機

實際上,關于范仲淹寫《岳陽樓記》這篇文章(當時作者也未必能意識到這篇文章能夠成為千古傳誦的名文)的目的是什么,至今還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在諸多看法當中,有一種觀點非常有意思。這種觀點認為:作者的本意在于規勸滕子京要“謹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遠禍”。這一觀點在較長的時間里都比較流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持這種觀點的人,尋找到了一個主要的材料依據,即宋代范公偁《過庭錄》。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記載的:

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嫉。自慶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范仲淹)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逼湟馍w有在矣。[2]

應當說這一材料是非常有說服力的,滕子京肯定負有大才,否則其不可能做到在“謫守巴陵郡”的情況下,“越明年”就“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而且還有動機去“重修岳陽樓”。只要知曉人性的規律,就可以知道像這種負有大才的人,在被“謫守”的時候,是不可能沒有怨言的,“懷才不遇”才是他們正常的反應。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范仲淹作為其至交好友,必定會設身處地對其進行規勸。很顯然,范仲淹深諳勸人的藝術,其沒有直接跟滕子京說什么大道理,而是借助于《岳陽樓記》來將自己的觀點滲透其中,這樣更容易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從而也就完成了對朋友的規勸。

這是一個非常樸素的動機,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常常會有這樣的動機。范仲淹的智慧在于,他選擇了最巧妙的方式與載體,完成了對朋友的規勸。

二、豐富的寓意

這個方式與載體其實就是《岳陽樓記》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是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之后“屬予作文以記之”的產物,換句話說,實際上是滕子京對范仲淹的命題作文。范仲淹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沒有一味歌功頌德,而是在描寫岳陽樓景象的時候,將自己的意圖蘊含在文中。這樣,《岳陽樓記》就能夠以一種傳統的文字,去表達一種跨越時空的思想。正是因為偉大思想在其中的巧妙滲透,所以其已經成為一份獨特的文化遺產。而將其中的精髓歸納起來,則可以認為有三條:一是教我們怎樣做人,二是教我們怎樣做官,三是教我們怎樣寫文章。[3]

這三條實際上可以歸納為一條,就是建立怎樣的人生觀的問題。這看起來是一個老生常談、同時又顯得有些高大上的問題,但是實際上無論是對于像范仲淹或者滕子京這樣的官場中人而言,還是對于普通的人而言,又是涉及到一個立身處地的問題。無論是否意識到自己有沒有恰當的人生觀,可以肯定的一個事實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受自己的人生觀支配。

由于史料所限,對滕子京這個人的了解并不多,但是不妨站在一般人的角度去思考:一個身負才能的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到底應當怎樣面對?對于這個問題,范仲淹給出的答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說的“寵辱不驚”;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說的“兼濟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實際上非常類似于人們常說的“兼愛”。

獲得這些認識,實際上就能夠讀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當中表現出來的豐富寓意:在文中,大量的景致描寫,既是對自然風景的客觀描述,也是對滕子京功績的由衷贊賞。景致有著多重情形——既有“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也有“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而這種景致不正象征著人生總有沉浮。在面對人生沉浮的時候,雖然偶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但最終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對于作者來說,所求者則是“微斯人,吾誰與歸”,即求一個可以“與歸”的“斯人”,這才是作為友人、作為同僚對好友最好的規勸。

三、今人的收獲

今人讀《岳陽樓記》,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汲取其中的智慧,來為今人的生活與生存夯實認識觀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講,今人讀此文,需要考慮應當有怎樣的收獲。你的收獲,應當建立在鑒古知今這樣一個邏輯基礎上。也就是說在解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既需要站在作者或文中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需要站在今人的生活角度去思考問題。

范仲淹是北宋文學家,《岳陽樓記》是其傳世名篇,今天的人在品讀的時候,注重的是對作者致君澤民、先憂后樂的闊大胸襟的稱頌與贊揚,以及對該文“造物矜莊、潤色宏麗、聲調清越、氣色蒼渾”的藝術特色的賞析,相比較而言,對其文中所表達的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有所忽視。[4]站在今人的角度,再讀《岳陽樓記》,所應當有的收獲應當指向積極的人生態度:對于成人來說,謫守總是可能遇到的生活常態,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也會遇到挫折與坎坷。面對這些坎坷與挫折,既不要“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不應當顧慮“進亦憂,退亦憂”。只要在生活中能夠做到隨心、盡力,只要在努力的過程中盡心,那么就對得起自己的人生,無論是什么樣的結果,都應當坦然面對。

在遇挫或迷茫的時候,又或者在無助或忘我的時候,如果有像范仲淹這樣的摯友的規勸,那我們的生活也會因為這樣的點綴而精彩。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無論是對于“居廟堂之高”者,還是對于“處江湖之遠”者,都應當有這樣一種人生態度,只有自己的人生態度變得積極起來,那么一個人的人生才會自洽,才會和諧。

參考文獻:

[1]李存山.《岳陽樓記》的政治文化內涵[J].湖南社會科學,2005(1):138-142.

[2]王寬行,劉景林.談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寫作目的[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6):14-17.

[3]梁衡.《岳陽樓記》留給我們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財富——在北京大學范仲淹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節選)[J].課程.教材.教法,2009(4):21-25.

[4]史國強.婉轉得體,潤物無聲——《岳陽樓記》規勸藝術賞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4):105-105.

白皛,廣東省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

猜你喜歡
滕子京今人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擁有一種“超能力”
滕子京“欠條”建成岳陽樓
鶯飛草長時,古人今人共赴春
從“不薄今人愛古人”看杜甫與“蕭李”集團的關系
遠在江湖
“欺世盜名”岳陽樓
范仲淹《岳陽樓記》對清代越南使節岳陽樓詩文的影響
今人優秀時政詩的寫作技巧
八面觀音 色相俱足——天一閣藏文徽明小楷《岳陽樓記》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