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葉恭綽誕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誰識恩

2022-05-09 01:02劉華贊
中國書畫 2022年4期
關鍵詞:展覽會書畫文物

劉華贊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國畫院正式成立,齊白石任名譽院長。對于齊白石的研究與展覽,已經成為今天北京畫院的學術品牌。而對于首任院長葉恭綽的研究與推廣則較少涉及。2021年,是葉恭綽誕辰140周年,北京畫院特策劃推出“紀念葉恭綽誕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誰識恩—葉恭綽的書畫·交游·鑒藏”專題展?!耙卤粷M天下,誰能識其恩。一朝功成去,飄然遺蛻存”出自葉恭綽十五歲時的詩作《繭》。少年葉恭綽似乎就已預見了自己一生的軌跡—從十八歲應試作《鐵路賦》到創辦交通大學,從清廷郵傳部部員到出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從廣東葉氏子孫到20世紀的風云人物。葉恭綽的一生為傳統文化的守護與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更推動了近現代中國交通、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此次展覽得到了中央文史研究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無錫博物院、廣州藝術博物院、何香凝美術館、廣州海幢寺等13家單位的大力支持,匯聚了各館、院藏的葉恭綽書畫、信札,以及曾經鑒藏的文物近百件套,從“曾閱滄桑幾度來—藝術人生”“記敘朋簪各返真—畫壇友朋”“著錄煙云聊鑒影—書畫鑒藏”三個角度,向廣大觀眾介紹這位不平凡的文化大家—葉恭綽。

葉恭綽的多元身份

葉恭綽字裕甫,又字玉甫、譽虎,號遐庵,晚號遐翁。廣東番禺(今廣州)人。1881年11月24日出生在北京米市胡同祖父葉衍蘭的寓邸,1968年8月6日在北京病逝。

葉恭綽,堪稱20世紀中國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是近代交通事業和交通教育事業的先驅,在清廷曾出任過交通部路政司司長兼鐵路總局局長,1921年就任民國政府交通總長并出任交通大學的院長。他是博古好雅而又具有家國情懷的鑒藏家,一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與保護。他曾與朱啟鈐一起組建成立中國營造學社,出任過上海市博物館理事會董事長和故宮博物院的理事。1939年組織發起中國文化協進會,策劃組織文物類展覽,致力于佛教、美術、文化的公益事業。晚年更是將自己珍藏的典籍、書畫、銘刻、器物類文物捐獻于北京、上海、廣州、蘇州、青島等地博物館、圖書館。

葉恭綽是通古曉今的學者、才學非凡的詩人。他的一生編著頗豐,著有《遐庵匯稿》《遐庵清秘錄》《遐庵談藝錄》《交通救國論》《遐庵詞》《歷代藏經考略》等,他所編印的《清代學者像傳》《全清詞鈔》更是成為今天研究清史的必備書目。

葉恭綽是新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推動者,曾擔任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常務委員、中央文史館代理館長等職。葉恭綽還是北京中國畫院(今北京畫院)的首任院長,為畫院初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1956年,葉恭綽為籌備中的北京畫院購得一批精刻善本,包括康熙年間精刻本《佩文齋書畫譜》《歷代題畫詩類》《墨池編》《梅花喜神譜》《漢溪書法通解》《四銅鼓齋論畫集刻》等。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國畫院成立。第二天,葉恭綽便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這畫院的內容,將不同于一般學?!篌w或將采取固有的‘書院’‘畫院’制度,和近代現代的‘學?!芯克贫?,參合融會而定?!贝送?,他還在文中提到“‘畫院’的工作,大致當不出創作、研究、教課三者”,而這“三者”也正是今天北京畫院的主要職能和發展方向。

葉恭綽的藝術人生

1882年,葉恭綽的祖父葉衍蘭結束了二十余年的在京為官生涯,帶著一歲多的葉恭綽回到廣東番禺(今廣州)老家?;鼗浐?,葉衍蘭不僅在越華書院講學,更是著手編訂自己的詩詞文集,延續了自青年以來對詩詞文章、金石書畫和鑒賞收藏的興趣。這些興趣不僅源于葉衍蘭的好學廣交,更源于葉家深厚的家學傳統。也正是在祖父的熏陶下,葉恭綽四歲時即受啟蒙開始讀四書,五六歲即會作詩。伯父葉佩玱將葉恭綽過繼為子后,為其廣購圖書典籍,帶其廣交士林,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史根基。

除了文史方面的熏陶,“書畫傳家”的家風也深深影響了葉恭綽。在展覽的第一板塊中,我們將通過葉衍蘭、葉恭綽的書畫作品及相關文獻,向觀眾展示葉恭綽深厚的家學修養及書畫面貌,其中他與祖父葉衍蘭合作的《清代學者象傳》《歷代名人像傳》,不但是美術史界極為重要的研究資料,更被學界譽為研究清代文化學史的必讀之作。葉恭綽的書畫,雖然未經過專門的造型訓練,但是卻代表了清末民初時期文人畫的一種典型風貌。繪畫多以文人偏愛的竹石松蘭為題,秀勁雋上,直寫胸臆,追求傳統典雅清麗的意趣;他的書法則用筆蒼勁渾厚,自成一家,所書內容也極為豐富,不僅體現了葉恭綽較深的書法造詣,也為觀眾展現了他對時代和社會的思考與感悟。

葉恭綽的畫壇友朋

葉恭綽作為晚清、民國以及新中國時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文化大家,一生輾轉廣東、江西、北京、上海、蘇州和香港等地,每在一處均交游廣泛。他交往的好友涵蓋政治、交通、文化、鑒藏等多個領域人士,包括齊白石、陳師曾、梅蘭芳、何香凝、徐悲鴻、吳湖帆、張大千、黃般若、朱啟鈐等諸多名家。他們之間或書畫唱和,或雅集合作,或互通書信,為我們講述著近代藝壇的一段段佳話。在展覽的第二板塊中,我們將通過豐富的書畫作品及信札文獻,呈現葉恭綽與近現代美術界好友的藝術交游。

在陳師曾的《北京風俗圖》中,葉恭綽情感真摯的題跋為觀眾講述了他與陳師曾的友誼。兩人結識于1895年,當時正值青年的葉恭綽居住在江西,因此與陳師曾早有詩文唱和,是少年知己。后來葉恭綽長居北京,與陳師曾之間更是來往不斷。1917年葉恭綽參與組織的京師書畫展覽會,也被陳師曾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從而誕生了近現代美術史上的名作—《讀畫圖》。兩人還有一位共同的知己好友齊白石,在葉恭綽看來齊白石是當時畫壇少有的名家,多次向好友表達對齊白石畫風的欣賞。展覽中專門展出了葉恭綽致齊白石的信札及祝壽的作品,為觀眾講述了北京畫院兩位院長之間的文人清誼。

1928年,葉恭綽南下定居上海時結識了吳湖帆。自此以后,二人數十年詩畫酬唱,論文品畫。吳湖帆對葉恭綽的書畫收藏和創作有重要影響,而葉恭綽也激勵了吳湖帆的詩詞創作。1937年11月,葉恭綽因抗戰爆發流徙香港。居港期間,葉恭綽格外懷念蘇州的舊宅鳳池精舍,特意囑托吳湖帆為其作《鳳池精舍圖》,葉恭綽多次在畫上題跋,成為兩人友誼的一段見證。除此之外,葉恭綽在香港期間與黃般若等人交往甚密,留下多件葉恭綽的書畫及信札。今年黃般若先生之子黃大德先生將這批作品無償捐獻給北京畫院,成為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

葉恭綽的書畫鑒藏

關于葉恭綽的收藏,我們一般可從其成書于晚年的《矩園余墨》《遐庵清秘錄》《遐庵談藝錄》等著作中窺見一斑。在這些著作中,他以書畫序跋、紀書畫絕句等形式,對部分自藏及過眼的文物做了記錄,涉及藝術見解、考證、軼聞、掌故等,較為充分地展現了葉氏藝術觀、文化觀。當然,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無法想象其全部收藏到底是何規模,譬如,據記載,僅僅在1943年,他就曾將所藏山水、書院、寺廟等方面圖籍447種和地理類圖籍2245冊,分兩次捐贈上海合眾圖書館,還曾將所藏碑刻及龍門石刻拓片二千余種寄存于蘇州洞庭山包山寺。也是在這一年,還因藏有宣德爐四百余件,而名其齋曰“宣室”,并擬編《宣德鼎彝錄》加以考釋等等。

葉恭綽一生收藏、鑒賞的古物包羅萬象。青銅器如毛公鼎,書法碑帖如王獻之《鴨頭丸帖》,繪畫如趙孟堅《墨蘭圖》等。他的收蔵一部分來自葉氏家族豐富的舊藏,更多則是他借助自己的影響力和人脈購買或交換得來的。葉恭綽是一位具有民族文化情懷的鑒藏家,一生致力于文物的研究與保護。正如他曾言“余昔收書畫,本為擬編《中國美術史》,籍供參考,故標準頗與人殊”,他希望收藏不止步于個人賞玩,而是希望通過收藏對中國美術史的書寫和發展提供幫助。葉恭綽晚年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文物紛紛捐獻、售予國家各地的文博機構。北京畫院專題展覽中展出了故宮博物院收蔵的楊維楨《張南軒〈城南雜詠〉》,吉林省博物館收蔵的張見陽《楝亭夜話》,蘇州博物館收蔵的傅山、傅眉《甲申冊》,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蔵的陳士忠《竹圖》等葉氏曾經鑒藏過的書畫文物,以此向公眾展示葉恭綽的鑒藏理念及保護文物的家國情懷。

葉恭綽的文化功績

上文提到,葉恭綽是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推動者,對于中國近代文化影響深遠。然而本文篇幅有限,筆者只得展開談談葉恭綽眾多文化功績中的兩件。

(一)上海文獻展覽會

藝術展覽不僅開闊了人們的藝術視野,更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圖像觀看方式,進而潛移默化地對日常生活方式發生作用。葉恭綽參與籌辦的重要展覽梳理如下:第一次京師書畫展覽會(1917)、第二次京師書畫展覽會(1920)、晉賑書畫古物展覽會(1923)、第三次中日聯合繪畫展(1924)、全國美術展覽會(1928—1929)、比利時國際美術展覽會(1930)、柏林中國美術展覽會(1934)、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1934)、浙江文獻展覽會(1936)、全國美術展覽會古畫展(1937)、吳中文獻展覽會(1937)、上海文獻展覽會(1937)等等。

正如陳凌在《他鄉變故鄉—從“上海文獻展覽會”看上海市民歸屬感的形成》一文中所說的,“展覽會相當于一部立體、直觀、新型的地方志,在征集文獻、推進學術、激發民族自信心等方面具有重大貢獻;同時,觀眾也借以了解鄉土,生發情愫,產生城市地域文化的歸屬感,這對于現代城市人群的自我認同、文化創新也有深遠的意義”。

上海文獻展覽會于1937年開始籌備。作為當時作為上海博物館臨時董事會董事長,葉恭綽有能力召集各領域的權威人士,保證了展覽會起點高、級別高、展品數量多、展覽效果好。同年5月10日,發起人會議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召開,會議很快就決定了征集展品辦法、參觀須知等事宜,并決定將會場設在上海市博物館,會期為7月2日至11日。在確定的職員名單中,各界要員、文化名流均在其列,葉恭綽被推為會長,沈信卿、陳陶遺、秦硯畦3人為副會長,名譽理事54人,理事80人。

在上海文展舉辦之前,毗鄰上海的杭州和蘇州分別舉辦了浙江文獻展覽會(1936)和吳中文獻展覽會(1937),然而它們的影響和規模遠不如上海文展。

上海文展的展品征集范圍包括典籍、圖像、金石與古物、書畫及藝術品、史料和鄉賢遺物6個大類,所征展品達8000多件,大大超過組織者的預期。開幕之后,平均每天參觀人數超過2000人,引起社會上的熱烈反響。展覽于7月7日開幕,于7月18日因盧溝橋事變的爆發而提前閉幕。

(二)故宮博物院

1926年,“三一八”慘案爆發,故宮一度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同年7月,故宮保管委員會成立,隨后很快因委員會內部矛盾而解散;9月,故宮博物院創建人之一李學曾邀請社會各界名流組織故宮博物院維持會,集合群力,以私人的名義典守故宮。在1927年4月10日的全體會與常委會上,葉恭綽被推舉為維持會副會長。雖然維持會后來因為政治上的問題被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所取代,但是在抗日戰爭北平淪陷時期,葉恭綽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一直通過自己的社會關系保護著故宮博物院。

1929年起,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會開始負責故宮的文物保護和學術研究工作,其中金石、書畫、陶瓷、書籍等各館聘請專員整理古物,進行審查鑒定。葉恭綽因收藏豐富并精于鑒別而被選為古物館專員之一??谷諔馉幈l后,為保護故宮文物安全,1933年博物院決定將文物南遷,運走經過審定的精品文物。在負責審定的專門委員會的通訊專門委員名單中,葉恭綽就在其列??箲鹌陂g,故宮文物被當作主要展品,赴英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London,該展覽會于1935年11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而葉恭綽被聘為主要審查委員,遴選故宮文物精品參加展覽會。除此之外,葉恭綽還于抗戰結束后,在1954年參加故宮博物院文物和非文物審查委員會的工作,作為宮廷器物組成員整理戰后故宮的文物和非文物,扭轉了過去幾十年各種物品混雜存放的局面。

另外,葉恭綽還積極參與了故宮的保護工作。中國營造學社于1930年2月創立。在1931年至1935年間,學社維修了故宮南面角樓、文淵閣和景山五亭等建筑,為故宮多處建筑制訂維修計劃,在1934至1937年間對午門、太和門、太和殿等六十余處建筑進行測繪等等。而時任中英庚欵董事會董事的葉恭綽為學社籌款,聯絡商界名流贊助,在經費方面為學社提供了極大支持。

時至今日,葉恭綽已經成為北京畫院的一個新的研究重點,不僅僅限于書畫藝術領域,甚至包括政治、經濟、外交、交通、通信、醫藥衛生、文物、考古和鑒藏等。此次展覽不僅是對以往研究的總結,更是研究的新起點。用北京畫院吳洪亮院長的話說,“葉恭綽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需要我們從表層開始了解、剝離、深入,再勾連相關,形成新的綜合成果,進而引發研究的新動能”。

猜你喜歡
展覽會書畫文物
我給文物當“醫生”
文物的棲息之地
名酒展覽會
殯葬展
小小書畫廓
文物失竊
文物掉包案
關于召開“第十三屆全國農藥交流會暨農化產品展覽會”通知
書畫
書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