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書寫與紀念性

2022-05-09 01:02初樞昊
中國書畫 2022年4期
關鍵詞:書法

初樞昊

在傳世葉恭綽書法中,有一明顯特征:標有年款、書寫地點的作品非常少,常只落“葉恭綽”,或“恭綽”,或“遐庵葉恭綽”,或“遐庵”等。這不只對了解其創作年代、地點及書風演變造成困擾,亦難以由此一究其心曲。如“聞道鹓鸞滿臺閣,如與蟪蛄語春秋”一聯,集東坡詩句,上聯出自《次韻答邦直、子由》之四“聞道鹓鸞滿臺閣,網羅應不到沙鷗”(“鹓鸞”亦作“鹓鴻”),下聯出自《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之二“城市不識江湖幽,如與蟪蛄語春秋”。從辭意推斷,此時他應身在遠離臺閣的江湖,卻滿紙譏誚不屑之氣。從筆致看,當為晚年所書,然而由于年代不明,其影射對象自然難以推定。這種落款方式,在近代著名書家中,唯于右任相仿佛,而葉氏猶有過之。令人疑心他只是將其視為“寫字”,抑或別有根由。

修養之道

1943年《葉遐庵賣文鬻畫》謂:

葉遐庵先生(恭綽)詩古文辭,典雅雄散,自成家數。書法亦蒼勁確犖,冶碑帖為一爐,富金石氣。畫竹尤有獨到,脫落窠臼,而運筆厚重,全宗古法。自謂十年苦功,始敢問世云云,可見其工力之深,乃為書名所掩,蓋不輕以示人也。今優游滬瀆,以書畫自娛,茲覓得潤例擇要錄后。

詩文例:碑傳序記,每篇三百字以內,儲券三千元?!?/p>

書例:楹聯四尺以內二百元,六尺四百元,八尺六百元,以七八言為限?!?/p>

畫竹例:條屏三尺以內六百元,加一尺加二百五十元?!?〕

雖云“茲覓得潤例”,實乃葉氏自評。參之時人看法,則頗堪玩味:

當代書家葉遐庵(恭綽),其所書商肆招牌,并不美觀,而筆力遒勁,能以骨力風格見長,絕無媚俗之態,有足稱者。

葉之書,不能譽為盡善盡美,以其筆墨之間,猶未脫盡劍拔弩張之跡,但亦自有其特長,即落筆揮寫,直起直落,一氣呵成,有氣勢縱橫之妙,無一筆不挺拔勁遒,葉氏之長,全在此四字之中。其所書對聯,雖屬佳作,以愚私見而論,尚勿及其兩三寸大小之字,尤為擅長。又嘗見其與梅蘭芳合作扇頁,梅繪佛像,葉書蠅頭小楷心經全文,字字工整,亦是佳構?!?〕

作者稱贊葉書“有氣勢縱橫之妙”,與當代學者觀點可謂不謀而合:多元化的民國書法,整體上追求氣勢的風骨奪人,表現為“尚勢”“犯險”“出新”的書學風尚?!?〕“氣勢縱橫”的葉書,確然“尚勢”。然而作者似乎更欣賞葉氏“工整”一路書風。

不過,葉恭綽談書法,更推重的卻是筆墨背后的修養。在1939年的一次演講中,擬之釀酒:對于“有志于寫字學及欲成書家者,單恃技藝,尚不足也,其最重要者,還在修養。蓋我國藝術,向重個性,要把整個的人生觀念學問胸襟,流露出來,此乃我國藝術特殊之點,亦寫字的藝術,例所應爾也。故欲其作品得藝術之精神,必須注意修養。然如何能使每人的精神向上,能以書法表露其精神,此點頗難以言詮。請以釀紹興酒喻之:紹興酒之制法,蒸熟米之后,吸收蒸氣,蒸氣凝聚為水,再加以其他材料,乃成為酒。此酒愈舊愈佳,待其雜質下墜,埋之地中,感受地氣,將其火氣去清,乃成純酒。蓋原料好,工作好,仍須夠時候,待其爐火純青,才算醇酒也。薰陶浸潤,日積月累,逐漸變化,然后成功。如求急功,即使好酒,亦意味不足。夫藝術之成就,與但求實用者不同。若求急功,何不以打字機為之!今之談書法者,如制啤酒,即制即飲,隔年則失味矣?!豢刹恢囆g與實用的界限。兩者之間,如兩間屋,雖然相通,其實各有各的門戶。修養之道,第一為學問,學問包括一切知識,學識豐富的學者,其態度自別于人,其言動舉止,皆可于字里行間覘之”。并以世人尊稱“九江先生”的晚清嶺南鴻儒、康有為師尊、廣東南海九江人朱次琦(1807-1881)為例,謂其“雖不以字名,但后人見其字者,即知其人之有學問也。反之,一無學問之輩,亦可于其字見之”〔4〕。超越書法技藝強調修養,并非新見,但以日積月累漸變醇厚的紹興酒與“即制即飲”且“隔年則失味”的啤酒作比,褒貶書家修養的深淺,卻頗見新穎。

立志不隨流俗轉

自晚清而民國,葉恭綽作為“交通系的靈魂”,書法只能算是他事功、“外交歷史”之后眾多“學術上的成就”中的一項:民國十年(1921),代理交通總長時兼任交通大學校長;民國二十一年(1932),辭去鐵道部部長一職后,又任國學館長,“努力整理國學”;抗戰后,刊印廣東文獻,研究詞曲,“尤其是長于書法”?!?〕對于愛好藝術的緣由,葉恭綽相信:

人與其他動物不同者,即其有追戀往古之情,而有歷史,進一步乃想知道歷史,我輩愛好藝術,即在欲瞭解古往,雖此僅史之一部分?!?〕

書法既為“瞭解古往”的方式,葉恭綽自是秉持“修養之道,第一為學問”。

蘇東坡書法,結體扁肥,黃山谷戲稱“石壓蛤蟆”。用筆多取側勢,黃山谷曾提到時人非議:“或云東坡作戈多成病筆,又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枯?!敝孕纬蛇@種書寫效果,不只因其執筆法特殊,如陳師道所言“東坡作書以手抵案,使腕不動為法”,實則也與這一時期中國家具體系由席地坐變為垂足坐有關。啟功《堅凈居雜書》中便強調這一轉變的影響:“古人席地而坐,左執紙卷,右操筆管,肘與腕俱無著處。故筆在空中,可作六面行動。即前后左右,以及提按也。逮宋世既有高桌椅,肘腕貼案,不復空靈,乃有懸肘懸腕之說。肘腕平懸,則肩臂俱僵矣。如知此理,縱自貼案,而指腕不死,亦足得佳書?!?/p>

其實,葉恭綽民國二十九年(1940)于香港的廣州大學〔7〕《寫字學綱要》演講中,更早注意到這一問題:

古人的執筆,有應注意者,例如:鐘繇與王羲之時代,席地而坐,無椅可坐,故古人執筆,皆懸肘而不伏案,至唐代尚然。今人則伏案而書,不復懸肘,所以難及古人。古人只有懸肘,次以懸腕以運筆,絕對無以指運筆者。名家中惟蘇東坡用指運,然在寫捺時,已非常勉強;蓋其勢然也?!?〕

當時,由于交通系沒落與抗戰等原因,早非政壇要員的葉恭綽,以名流和大收藏家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后,葉恭綽移居九龍。1942年10月,被日寇監押重回上海后,汪偽南京政府派他的一位舊部屬,游說以“全國鐵路總監”之位,葉氏辭以衰病。約一年后,一件他寫贈八妹的對聯,罕見地落有年款“民國三十二年”(1943):

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

八妹以此聯索書,久未之應,非第余之疏懶,亦環境變遷太劇使之然也。今逾六十矣。夙諾耿耿胸臆間,頃乃為書此,妹見之,以為吾書進耶?否耶?民國三十二年夏,恭綽。

之所以落有年款,顯然此時葉恭綽心中是賦予“立志不隨流俗轉”的氣節以歷史感的。

人棄我取

1944年,俞珍《上海名人論》謂,葉氏書法“初取王覺斯(鐸)之用筆方法,繼而自成一家,晚年得著趙松雪膽巴碑墨跡,采其精神,略其形體,今年他的書法稍有變化,便原因于此。他因為是當代大書家(雖然他能畫,可為書名所掩),所以平素喜歡收藏,而且抱著‘人棄我取’方針,秦檜嚴嵩的墨跡,他都能得著,秦檜的遺墨,用珂羅版精印,裱成手卷送人,古人不以人廢言,葉先生可稱不以人廢字”〔9〕。葉恭綽在1925至1926年間從顏世清處得到趙孟頫《膽巴碑》,指出“松雪碑版全用李北海法,蹲偃提拔,猶有篆隸遺意,世徒賞其學右軍一種飄逸而流于甜熟,非其至也,觀此碑方知松雪真本領耳”〔10〕。

1925年,與葉恭綽相熟的北京大藏家顏世清,因經濟狀況崩潰,大量拋售舊藏,葉恭綽因此得以4000元的低價,從其手中購得黃庭堅名帖《經伏波神祠》(后入藏日本永青文庫),于卷尾題跋:“世傳山谷法書第一,吾家宋代法書第一?!比~恭綽后期書法開張的結體,縱橫的筆力,多有得益黃山谷處。

他在1930年2月9日致吳湖帆的一札中,謂:“弟數年有買明人字之癖,故所得不少,惟南中此物不值錢,則又聞之索然矣?!薄?1〕他手中的兩件阮大鋮書法(已佚),大約購于此時前后。其中的阮大鋮《自書五古詩卷》,曾刊登在1929年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出版的《詠懷堂詩集》集前,結體扁壯勁拔,可見葉書路徑。

大約1927年后,葉恭綽得到傳為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

20世紀30年代,收入西周青銅重器毛公鼎與晉王獻之《鴨頭丸帖》。

在很大程度上,葉恭綽是以收藏這種知識性累積,尋找自己書法的獨特性:收藏作為一種安慰人心的行為,藏家經由藏品,建構起詞與物的關系,從而看到世界被敘述的方式及其實際存在的形象,重建歷史與時空的廢墟。在朝代更迭不斷的中國,收藏尤其成為一種對抗更迭衰落的情感手段。藝術收藏之所以在朝代鼎革重建之際格外興盛,不只是因人事代謝引發藏品聚散無定,也是因為彼時人們格外傾向于搜集能滿足他們舊日戀慕的古物,由此現出中國藝術傳統的穩固性。葉氏一生,獲得了足夠豐富的視覺經驗:家族與個人收藏、清亡后廢帝溥儀的偷賞出宮、前朝遺老的變賣、考古新發現、院校和國學館博物館中的庋藏、友朋雅集、商賈的上門兜售……尤其在他寓居上海后,與吳湖帆、龐萊臣、張珩、張大千、徐邦達等的往來,〔12〕極大豐富提升了他的鑒賞經驗與趣味。

鄭板橋論書第一要,是勿在他人屋下架梁,要獨創一格。服膺此論,身體力行且能自成家法者,如康有為、袁克文等。時人認為葉恭綽學書,也是“獨辟蹊徑而造出一種新的造詣的”:“古來奸臣,大都書法高妙,如蔡太師阮大鋮之流,都字以奸掩”,而葉恭綽書法,“便從阮大鋮脫胎而來”,盡管他和袁克文一樣,不愿承認秘密被人說破?!?3〕葉氏不僅藏有阮大鋮墨跡,更在《遐庵談藝錄》中,稱“明代能與阮大鋮書法抗衡的只有王鐸”。

啟功曾回憶葉氏:“每謂民族興衰,文化實為樞紐。而倫理道德,科學技術,罔不在文化之域中。未有無知無識,獨能卓立于強鄰之間而不遭覆滅者,乃知先生深心之所在焉?!薄?4〕獨到的文化眼光,讓他有了“人棄我取”這般襟懷。

日常與異常

眼界修養與意識之外,葉恭綽書法,方法亦與眾不同。

他強調用筆懸肘,不論大字小字:“古人不特作大字懸肘,即作小字亦懸肘,以指死掌活,為一定法門。若以數學三角原理言之,指運之活動范圍最小,掌運者較大,用到肘臂,其圈更大矣。故古人書能取勢……”〔15〕

據其侄女葉崇德回憶,她在1932年夏天去青島避暑時,曾幫叔父研墨、備筆、布紙。她注意到,葉恭綽用筆的第一要務,是寫字用的毛筆,不論大小,一買來就先將筆尖剪去?!八f毛筆留尖寫出字來,表現不出腕力?!闭撜咧赋?,這種修剪筆頭(或以火燒鋒、束筆端以縮短筆鋒等)的做法,為元代以來篆書家所常用。吾丘衍(1272—1311)《學古編》道出個中緣由:“今之文章,即古之直言。今之篆書,即古人平常字。歷代變更,遂見其異耳。不知上古初有筆,不過竹上束毛,便于寫畫,故篆字肥瘦均一,轉折無棱角也。后人以真、草、行,或瘦或肥,以為美茂。若筆無心,不可成體。今人以此筆作篆,難于為古人尤多。若初學未能用時,略于燈上燒過,庶幾便手?!痹诠_的文章和演講中,葉恭綽之所以不透露這一竅門,大約是怕被人指責此法有取巧之嫌?!?6〕啟功謂葉書“天骨開張,盈寸之字,有尋丈之勢。謂非出于異稟,不可得也”〔17?!承卮沃?,與這種方法不無關系:剪去筆尖的毛筆,尖一變而為面,筆芯遂為闊大,以寫篆之法寫行寫草,在時人習用的提按法外別開蹊徑,自得高古渾穆之致。更兼以《寫字漫興》三首中談及的甘苦,讓他有了盧前王后的自負:

燈昏腕脫未曾閑,久客慵書亦強顏。

莫訝頻年甘食蓼,白頭渾恐負鐘山。

小時了了老何曾,平揖元明尚未能。

涂徑漸明功力欠,一花何處覓傳燈!

傳家并少官奴筆,乞米方慚餓隸書。

莫與時賢較優劣,盧前王后果何如

不斷揣摩研習,使他的書風在20世紀30年代前后漸從欹側轉向平正。

在一柄他與張大千寫奉“竹泉四兄”〔19〕的書畫成扇上,正面大千繪山水,落款“乙亥(1935)八月”,背面葉氏書自作詩兩首:

土寒北地梅開少,每憶林香欲作家。

可惜數朝人事里,春風吹老隔年花。

夜來布被涼,起見霜樹結。

薄云午未開,日光淡似月。

詩句樸素平淡,略帶傷感。書法則在平正之外,強化字與字之間的牽絲縈帶,略有晉人韻致,大致可以窺見其新變。不同于大千山水帶年款的合規合矩,年代應大致近似的葉書,卻不落年款,只書“應竹泉先生囑。恭綽”。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兩年后他的一件書法扇面,不僅落年款,還不尋常地題跋

八年黃浦作重陽,今日登臨意倍傷。

照座災星籠海市,入云兵氣亂秋光。

徙薪休論人惟恤,餐菊佳名會可常。

剩撫寒花期晚節,陸沉無事問行藏。

民國二十六年重九,恰為上海對日抗戰之兩閱月,韶覺約同人集其寓齋,各為詩畫紀事,余賦一律。癡云屬錄箑端。葉恭綽。

“韶覺”是同為廣東番禺人的鄭洪年(1876—1958),字韶覺,是葉氏早年舊識與同事,暨南大學創始人之一?!懊駠辏?937)重九”,即重陽節,鄭洪年約友朋在自己上海寓所雅集。詩人以“照座災星籠海市,入云兵氣亂秋光”的句子,表達對家國慘變的擔憂,題跋中明言此日“恰為上海對日抗戰之兩閱月”,顯出強烈的紀念性。

結語

自20世紀30年代起便與葉氏相熟的黃苗子,稱“葉譽虎先生為我國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惜乎“時勢遞變,魚龍曼衍,當世史事,混雜沉潛,而立德立功之士,闃寂無聞者有之,賢士無名,深足嘆惋。至于書畫小道,以先生畢生事功學問衡之,蓋其小焉者耳”〔20〕。

想來葉氏心中,一生事功,才最可自傲。至于書法,或許他更多是懷著“小焉者耳”的心態,不“求急功”,而求其“醇”,追求“表露其精神”。方之其自我期許,他評朱九江“雖不以字名,但后人見其字者,即知其人之有學問也”之語,庶幾近之。至于年款、書寫地點等,除去少數重大事件或借以紀懷者,值得銘而記之外,日常書寫,何足記哉?!

猜你喜歡
書法
書法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篇
圖說書法(158)
圖說書法
書法三
書法等
圖說書法(三十九)
書法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