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用“例子”語言,巧生創意表達

2022-05-09 02:30周衛紅劉仕晨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例子語言表達情境

◎周衛紅 劉仕晨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以學生為本位:“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边z憾的是,目前中學生作文的語言表達普遍存在籠統、直白、粗糙等情況。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與作文教學模式的單一、古板有密切關系,且往往會束縛學生語言表達的自由。因此,寫作課首先需要營造自由寫作的氛圍,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多創設與生活實際密切關聯的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一、巧設情境,讓語言表達更自由

情境教學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是通向學生心靈深處的橋梁和紐帶,最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情境的創設需來源于生活實踐,情境中巧設某位同學,以其為線索,以任務為驅動,將新近的節日融入其中,靈活變通,讓學生表達得更自由、更暢快。如需要引導學生用一兩句話來描繪父母的表情,可創設如下情境。

【情境一】

為迎接母親節、父親節的到來,妙妙同學號召全班同學為自己的父母繪制一張專屬表情名片。請你任選一個表情(興奮、惱怒、哀傷、高興、無奈)作為關鍵詞,為你的父親或母親繪制一張專屬表情名片。

作家岡察洛夫說“我只能寫我體驗過的東西,我思考過和感覺過的東西,我愛過的東西,我清楚地看見過和知道的東西,總而言之,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常在一起的東西”,因此,寫作是一種真實的發生。課堂上以學生的寫作實踐為基礎,以巧設情境為依托,引導學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常見的父母表情、自由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以此為起點,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讀與寫是共生的,多讀、多看、多感應當屬于寫作實踐的范疇。作家畢飛宇說“要用寫作的方式去閱讀,才能發現更多的奧秘”。閱讀與寫作簡直是玻璃的兩面,無論你看著哪一面,都意味著你也正在凝視另一面。豐富學生的見聞感受,才能夠更有創意地表達。倘若以課內親情類閱讀文本為例,引導學生回望、重溫、啟發、感知,可創設擬寫推薦語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推薦的理由。如:

【情境二】

妙妙同學不由得想起這兩年課文中那些經典的回憶長輩親人的文章,于是想回望那般燦爛的歲月、重溫那些美好的細節,同時在閱讀中有所啟發,為自己文章的語言表達增添一抹亮色。請你向她推薦一個最佳閱讀選段,寫一則簡短的推薦語。

葉圣陶1945年為呂叔湘《筆記文選讀》作序時說過“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語文教本不是個終點”,“語文教本好比一個鎖鑰,用這個鎖鑰可以開發無限的庫藏——種種的書”。在新課程背景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下,重新審視葉老的這一論斷,讓人感受到了它理性的光輝和強大的生命力。從學生熟悉的課文出發,以妙妙同學的回顧為情境依托,以“擬寫推薦語”的形式為課堂活動,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二、智慧求變,讓語言表達更新穎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每一單元課內文本閱讀后都有詳細的寫作指導,對學生寫作提出新的要求。九年級語文下冊的作文指導方向為:有創意地表達。所謂創意表達,就是表達時有新意,有個性,不落俗套。讀來讓人耳目一新,又能感受一份真誠,觸發情感的共鳴。

創新在于求變,求變需要智慧。學生語言表達的習得來源于課內閱讀文本,課堂中借助親情類題材的群文閱讀,讓學生發現語言表達上的創意之處,可促進自身寫作語言的創意表達。教材編者也力圖使學生在閱讀課例中有所啟發,并將其巧妙運用到寫作實踐中,豐富對作品的理解。因此,教學時可以充分活用教材,細讀文本,細品語言之妙,將教材中經典的語言反復咀嚼、品味、模仿乃至創新,并善于提煉、總結、遷移,從而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這就是一個從普通到創新的歷程。

(一)變抽象為具體

所謂變抽象為具體,就是依托具體事件,選取富有自身獨特經驗的語言表達,呈現具體而真實的畫面,讓抽象概念、情感、景致具體起來,讓人如見如聞,如臨其境,從而將言語顯現出新意。

正如《臺階》中的父親,在造屋的那些日子里,他是如此興奮:

白天,他陪請來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個人搬磚頭、擔泥、籌劃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個鐘頭,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擔心父親有一天會垮下來。然而,父親的精力卻很旺盛,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在屋場上從這頭走到那頭,給這個遞一支煙,又為那個送一杯茶。

通過具體事件:搬磚頭、擔泥;不同時間:白天、晚上、三四個鐘頭;人物活動:父親精力旺盛、總掛著笑容 遞煙、送茶等將興奮的心情具體化。

語言的創意表達,并非大家挖空心思去搜奇獵怪。清代學者李漁在《窺詞管見》中就曾提到,寫作應“貴新奇,亦需新而妥,奇而確”。言語表達要新鮮,首先得具體真實。

(二)變刻板為形象

所謂變刻板為形象,就是“換一種說法”。這要求我們具有追求自我表達的意識,巧用修辭、臨時化地借詞等都可以達到非同一般的效果。它可以使熟悉的甚至熟視無睹的事物變得新穎有趣,從而改變讀者的閱讀期待,擴充作品的想象空間,進而增強作品的美感。

正如《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她粗魯的睡姿如此:

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

修辭是語言的魔法,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能讓語言散發出魅力四射的光彩。該句巧用比喻,將睡姿用一個“大”字來形容,將睡姿與漢字相聯系,形象而又貼切,別具一格?!巴扑?,不動;叫她呢,也不聞?!辈捎枚叹涞男问?,更靈動,且句式整齊,富有韻律美感。

再如《臺階》中的文字:

他開始“磨刀”?!澳サ丁本褪沁^煙癮。煙吃飽了,“刀”快,活做得去。

將父親過煙癮,用“磨刀”來表達,將“磨刀”置于另一情境之下,臨時借詞,別具個性,頗有一番新意。這種追求自我表達的意識,臨時化地借詞可以讓表達更新穎有趣。

(三)變客觀為主觀

所謂變客觀為主觀,就是轉換描述的視角,將原先以主觀的人為描述視角轉變為以客觀的事物為描述視角,將客觀事物變得鮮活而又明亮。

正如《臺階》中的父親,他那專注的目光卻不被柳樹枝搖散:

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一般情況下,都是人觀物,而“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卻轉換了描述的視角,變成物觀人。轉換了視角,以“柳樹”觀“父親”,將柳樹寫活了。

(四)變順承為逆轉

所謂變順承為逆轉,就是文章在行文表達中,將順接前文思路的表達變為反接前文思路的表達。運用對比性強烈的動詞、富有音韻美的疊詞、表達強烈情感的感嘆號等多種表現形式將其情感沖突表達得更為強烈,從而顯現出語言表達的新意。

正如《秋天的懷念》中的“我”,面對美好的景致,心情卻來了極大的逆轉:

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望雁陣”“聽歌聲”與“摔”“砸”。運用對比性強烈的動詞、富有音韻美的疊詞等將其情感沖突表達得更為強烈?!巴汴嚒薄奥牳杪暋迸c“摔”“砸”。這種逆轉,突如其來,讓人“猝不及防”。

“文似看山不喜平”,讀者通常喜歡的是“鐃吹之后,接之以洞簫清囀,山搖地撼之后,忽又柳絲花朵”(金圣嘆語,引自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100)文章在行文上富有變換,往往會給讀者帶來更大的審美愉悅。

(五)變直露為含蓄

所謂變直露為含蓄,就是寫出那些唯我獨有、浸染著作者靈動的“情愫”的語言,能啟人深思,引人聯想的、耐人尋味的智慧的語言。言由心生,文字是表情達意的。其實想要讓我們的文章能如電影一樣打動讀者,最重要的還是這些文字背后所承載的感情。有了真感情,才能寫出有溫度的文字。

正如《散步》中的一家人,用“整個世界”來形容,頗有意蘊: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母親與兒子的身材對比,句式很整齊,前后對仗。將“母親”和“兒子”巧妙地比喻成“整個世界”,含蓄地表達出親情的可貴。

古畫論曰:“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庇谖恼聦懽鞫?,則是意愈露,興味愈少,意愈藏,興味愈多。藏意,并非不露意,而是要做到藏中有露,露中有藏,露得鮮明而有變化,藏得巧妙而有深意。

上述課文中語言創意表達的實例是引發學生創作的基礎,將這些典型實例中的思考整理成如下寫作錦囊,可便于學生更直接、更系統地理解和掌握。

篇目《臺階》寫作錦囊具體事件、不同時間變抽象為具體《阿長與〈山海經〉》《臺階》《臺階》《秋天的懷念》《散步》關鍵詞搬磚頭、擔泥、白天、晚上、三四個鐘頭、總掛著笑容、遞煙、送茶等擺成一個“大”字“磨刀”“過煙癮”柳樹枝,父親那專注的目光“望著望著”“聽著聽著”“摔”“砸”“母親”“兒子”“整個世界”巧用修辭,臨時借詞變刻板為形象轉換視角變客觀為主觀妙用對比變順承為逆轉滲透哲理變直露為含蓄

溫儒敏教授指出寫作是一種思維訓練,寫作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而語言的創意表達的背后是思維的激活,這種思維的創新可以促進語言表達的創新。因此,智慧求變,解讀文本中語言表達創意之密碼,掌握可“變”技巧,便可讓語言表達更新穎。

三、靈活化用,讓語言表達更鮮活

語言的創意表達還離不開靈活地化用。生活處處皆語文,一句宣傳標語、一份廣告文案等都匯聚了奇思妙想,化為經典流傳的語句。經常關注這些簡短卻意味深長的語言,并及時融入自己的理解,適時化用,往往會使文章增添一抹新意。在新近的一些文案中,表達親情類彼此情感的,有如下新奇語言,這可讓表達更鮮活:

①小棉襖會努力成為您的防彈衣。

②她的碎碎念念溫柔了我的歲歲年年。

“小棉襖”是大家所熟知的,而“防彈衣”卻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詞匯,但確實非常形象,很容易便讓讀者聯想到女孩內心的堅強、勇氣與擔當。表達言語雖簡潔,但意蘊頗豐。

“碎碎念念”與“歲歲年年”在語言形式上均為“AABB”式詞語,且在語音上相近,含蓄表達出母親無時無刻不為我擔憂的辛苦操勞,且給予我莫大的溫暖,感激、愧疚之情自然流露在言語中。這樣,無需直白地去表達這份情感,而是通過描繪人物具體鮮活的做法讓表達更富有真情。

化用是語言建構的常用方式,靈活巧妙地將所習得的富有創意而又鮮活的語言融入自己的行文中,會更好地傳情達意,讓作文語言“靚”起來,讓讀者一見傾心。

語言是思想綻放出的花朵,語言問題終究是一個思維問題,一個動作、一種眼神、一絲微笑……都是創意的源泉,情的聚焦。巧設情境、智慧求變、靈活借用,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在表達時更自由、更新穎、更鮮活,立足真實,力求真情,這樣,便會收獲筆端的精彩。

猜你喜歡
例子語言表達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團圓之后》:“戲改”的“一個鮮明的例子”
新聞采訪中如何應用語言表達技巧
語言表達綜合訓練
護患情境會話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縮宮素聯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臨床觀察
商界求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