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NF技術結合神經肌肉電刺激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快速康復療效觀察

2022-05-10 02:24韋寶堂李靜楊海梅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
關鍵詞:全髖關節置換術

韋寶堂 李靜 楊海梅

關鍵詞:神經肌肉電刺激;神經肌肉本體促通療法;全髖關節置換術;早期快速康復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0--01

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療髖關節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它可有效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疼痛感。由于接受THA的患者多為老年人群或長期患病體質較弱者,術后臥床時間長,很容易產生各種并發癥,如關節僵硬、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2]?;诖?,臨床上一直在尋找更佳有效的治療方法改善上述情況。神經肌肉本體促通療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是臨床上常用的康復手段,它可增強關節的穩定性、運動性以及控制能力,對于治療各類關節手術術后的病人效果顯著[3]。因此,我院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確診入院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n=60),研究PNF技術+神經肌肉電刺激應用于THA的機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確診入院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n=60)。其中,對照組30例采用常規治療,研究組30例采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PNF技術+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4-88歲,平均:(65.52±3.39)歲。研究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6-93歲,平均:(65.54±3.29)歲;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1)均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2)患者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既往有腦梗死并遺留患肢肌力下降病史;(2)存在多種并發癥者;(3)存在治療禁忌癥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常規治療方法:(1)手術第一天指導患者進行等長肌訓練、相關肌力訓練、呼吸鍛煉等。(2)術后2至3天進行髖關節活動訓練,對下肢給予持續被動活動(contionuous passive motion,CPM)治療。(3)術后5至6天指導患者屈髖、屈膝等,實行伸髖關節鍛煉。(4)術后一周指導患者開始進行負重訓練。(5)治療兩周出院后囑其繼續堅持關節訓練,加強行走能力。(已刪除部分內容)

研究組采取PNF技術+神經肌肉電刺激。PNF治療方法:(1)做髖關節被動屈伸運動,屈曲角不高于九十度,運動完成后切忌進行旋內、外活動。(2)指導患者做穩定性、離心性及向心性等張收縮運動,不斷轉換,持續訓練。(3)指導患者做髖關節屈曲等長抗阻運動,當屈曲受到限制時可轉變為伸髖運動。(4)對患者屈髖肌群進行施壓,待患者產生反應時在對伸髖增加壓力。(5)反復進行屈髖肌、伸髖肌等張收縮。(6)對患者伸、屈髖肌進行實行等長抗阻訓練,逐漸施加阻力,保持6秒。神經肌肉電刺激治法:儀器為北京御健神經肌肉刺激儀(KT-1),頻率:50赫茲;強度:根據患者不存在明顯麻木感肌疼痛感為標準,每天治療一次,每次二十分鐘,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采用髖關節評分表(Harris)評分比較兩組治療2周后效果。評判標準如下,優: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低于70分。

采用Barthel指數評價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獨立性越高,生活基本可自理。高于60分-良;60-40分為中度功能障礙;40-20分為重度功能障礙,低于20分為完全殘疾。

采用三級平衡法評價患者平衡功能,Ⅰ級-不借助外力可站坐;Ⅱ級-在支持面不動進行活動時可保持平衡;Ⅲ級-借助外力可站坐。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比較兩組治療2周后Harris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

治療前,兩組Harris、Barthel指數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2周后研究組Harris、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THA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它可以消除髖關節疼痛,改善髖關節功能,有效保障髖關節的穩定性。但THA患者術前由于關節結構異常等原因導致患肢出現肌肉萎縮,并因為疼痛導致活動量過少,使得運動耐力顯著下降?;颊咝蠺HA后,會對其髖關節穩定性及運動控制產生一定影響最終導致關節脫位、假體松動等一系列并發癥,不利于疾病預后。因此,預防并發癥、改善髖周肌力是THA患者術后獲得快速康復的關鍵。

有學者研究發現,PNF技術+神經肌肉電刺激應用于THA患者效果顯著,對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具有積極作用[4]。PNF技術對肌群具有控制、促進和提高肌力等作用,有利于促進機體功能活動,對髖關節受損患者康復訓練十分有效,不僅能提高運動耐力,保障關節穩定性,還可換緩解疼痛。PNF技術通過對患者關節進行牽拉、負重、施壓等,促進關節本體感覺較快恢復,有利于加強患者術后步行穩定性。而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對肌肉進行刺激,使肌肉發生節律性收縮,進而促進肌肉血液循環,有效避免了肌肉發生萎縮、硬化等,保證了肌肉質量和性能,進而促進運動功能相對較快恢復[5]。PNF技術、神經肌肉電刺激合并應用THA患者有助于增強患者行走能力,進而提升術后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前兩組Harris、Barthel指數不存在差異(P>0.05),治療2周后研究組Harris、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Ⅱ級平衡患者無差異(P>0.05),實驗組Ⅰ級平衡患者高于對照組,Ⅲ級平衡患者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相比常規治療方式,PNF技術+神經肌肉電刺激應用于THA患者效果更明顯,不僅能提高患者髖關節運動能力,還能提升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有利于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值得應用。

綜上所述,PNF技術+神經肌肉電刺激應用于THA患者效果理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雷.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移位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貴州醫藥,2022,46(1):108-109.

[2]王曉雨,潘衛宇,梁瑩,等.早期下床活動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髖關節功能及并發癥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2):287-290.

[3]李玉鳳,彭曉梅,黃友連.照護群集管理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75-78.

[4]閔春燕,孫小衛,段菲,等.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跌倒恐懼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1,36(23):79-81.

[5]雷木清,王媛,程亞.磁吸式疼痛評估尺與視覺模擬評分法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對比[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30):193-196.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自籌經費科研課題申報書(合同號:Z20190536)

猜你喜歡
全髖關節置換術
全髖關節置換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有效性與安全性分析
加味桃紅四物湯口服減少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低分子肝素鈣用量的臨床觀察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療效差異
成人Crowe Ⅳ型髖關節發育不良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康復護理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新鮮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室護理配合探討
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室護理配合探討
微創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常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術臨床應用效果對比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