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圖書館學生閱讀激勵機制構建與推廣

2022-05-10 06:53張宏燕畢傳剛
山西青年 2022年9期
關鍵詞:問卷因素圖書館

張宏燕 厲 輝 畢傳剛

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山東 日照 276826

近十年來,互聯網迅速發展,大有“全國人民皆網民”之勢,而對于處在“知識鏈”中高端的大學生的影響尤為突出。網絡的發展改變了其閱讀習慣,在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大學生的“閱讀惰性”,帶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據人民日報報道,經過對全國864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近50%的學生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超四成學生每月讀書不足一本,小說、名著、傳記最受學生歡迎,近60%的學生對自己讀書的情況不滿意,“手機免費閱讀”成為學生主要閱讀方式,超50%的學生喜歡在宿舍內閱讀。[2]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生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地位正在受到互聯網閱讀的劇烈沖擊,圖書借閱量呈逐年下降之勢。因此,高校圖書館如何保住陣地、奪回失地,如何建立有效的閱讀激勵機制,鼓勵學生擺脫互聯網的種種誘惑和禁錮,已經迫在眉睫。[3]

一、大學生閱讀需求與激勵措施分析

(一)閱讀需求及激勵因素分析

在大學生閱讀需求及激勵因素方面,采取了電子問卷和紙質問卷相結合的形式,電子問卷針對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學生發放,共回收有效問卷2617份,紙質問卷針對日照市大學科技園內的三所學校的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閱讀需求進行了取樣分析,共計發放問卷600份,內容可多選,回收有效問卷592份,問卷有效率為98.7%。對于某些問卷內容無法涵蓋的需求,進行了訪談和信息的深度挖掘。經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得出大學生閱讀需求調查統計表(見表1)和大學生閱讀激勵因素統計表(見表2)。

表1 大學生閱讀需求統計表

表2 大學生閱讀激勵因素統計表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大學生的閱讀需求,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用需求層次理論進行分析,分析表明,大學生的閱讀需求首先來自內在需求,對于內在興趣的滿足、自身素養和專業素質的提升。其次,通過對不同年級和專業等因素的分析發現,低年級的閱讀需求大部分來自社交需要,而高年級的閱讀需求除了社交需要外,大部分呈現出學業和就業壓力下的專業知識的提升需求;本科學校相對于??茖W校來說,由于學習能力的差別,更加注重專業知識的提升。最后,對于學校來說,無論是圖書館還是各二級學院,缺乏有力的激勵措施刺激大學生的閱讀行為,僅是被動接納讀者,缺乏主動性。以上分析發現,作為高校圖書館,應積極聯合各二級學院,對各年級和各專業的閱讀動機、閱讀場所、閱讀學科及書目選擇、閱讀計劃以及閱讀個性化需求進行分析,真正了解大學生閱讀需求,掌握主動權,采取措施更好地刺激學生積極閱讀、增長知識。大學生的閱讀激勵因素中外在因素大于內在因素,學生更注重學分、獎狀、榮譽、名次等物質獎勵的獲得,比較功利化。內在因素中知識獲得占比最大,其次分別為精神的滿足、價值感的體現、興趣等。

(二)基于閱讀需求及激勵因素的激勵措施分析

1.傳統激勵模式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社交需求出發,通過優化閱讀環境、改善館舍條件,在空間上提供一個社交平臺,激勵大學生來館閱讀,結交朋友。邀請專業設計人員對閱讀場景進行合理布置,調整裝修風格,營造休閑放松的閱讀氛圍,以此在心理上提升大學生閱讀的舒適度,盡量讓大學生以享受的心態進行閱讀,進而愛上閱讀。通過舉辦各種比賽、名人講座、分享交流等活動來激發大學生閱讀興趣,也可以通過設置獎品、證書、第二課堂學分、讀者特權等形式來激勵他們。圖書館也要定期更換書籍,保證能讓讀者在第一時間閱讀到心儀的圖書。設立讀者服務中心,為其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并幫助尋找和調配所需圖書。[4]

閱讀雖然是個體行為,但個體存在于群體之中,必定會受到群體效應的影響。鑒于這種個體的特性,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推廣活動,形成群體效應,激發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吸引其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5]

2.基于數字環境的激勵措施

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線上線下相結合,高校圖書館與企業合作開發或者購買閱讀軟件,通過為本校學生量身打造擁有海量閱讀資源專屬移動閱讀軟件的方式,建立高校移動閱讀平臺,為廣大的學生提供公開且免費的移動閱讀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讓閱讀觸手可及。充分利用QQ、微信和小視頻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讓大學生及時了解圖書館活動和圖書資源推薦,形成了解、參與、興趣、閱讀的良性循環模式。

二、高校圖書館閱讀激勵機制模型構建

近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閱讀推廣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立足于大學生閱讀需求角度也采取了許多的激勵措施,但整體來說,這些措施缺乏一定的系統性,無法形成閱讀激勵合力,沒能發揮出應有的功效。因此,根據波特和勞勒的綜合激勵模型,構建一個系統性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激勵模型,用來指導高校的閱讀激勵工作,真正發揮激勵功效。

(一)波特和勞勒的綜合激勵模型概述

綜合型激勵理論主要是將期望理論、期望模式、公平理論及雙因素理論等幾類激勵理論相結合,把內、外激勵因素都考慮進去,系統地描述激勵全過程,以期對人的行為有更為全面的解釋,克服各種激勵理論的片面性。波特和勞勒提出的綜合激勵模式是一種有代表性的綜合型激勵理論。

(二)高校圖書館閱讀激勵模型構建變量因素分析

結合波特和勞勒的綜合激勵模型,從四個方面分析,構建高校圖書館綜合激勵模型,見圖1。

圖1 高校圖書館閱讀激勵機制模型

1.努力程度,是指個人所受到的激勵強度和所發揮出來的能力,它的大小取決于個人對某項獎酬價值的主觀看法以及個人對努力將導致這一獎酬可能性(概率)的主觀估計。表現為在閱讀時間上的付出、精神上的付出甚至物質上的付出,“頭懸梁、錐刺股”就是閱讀努力程度時間和精神上的體現。閱讀的努力程度加上自身的能力,決定了閱讀的績效的大小。

2.閱讀績效,是指大學生的閱讀表現和通過閱讀取得的成績,不僅取決于個人所付出的努力的大小,而且依賴于本人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知識儲備等綜合素質。在閱讀激勵模型中表現為通過閱讀,大學生能夠獲得的成果,例如交際圈和朋友圈的擴大、知識和見識的增長、成績的提高等等。閱讀績效與努力程度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閱讀績效的大小決定了其閱讀的努力程度,而閱讀努力程度反過來又會影響到績效的取得。同時閱讀績效的取得,也是獲得閱讀獎勵的衡量標準。

3.內外獎勵,是指取得閱讀績效所獲得的各種獎勵和報酬,包括內在和外在兩種形式的獎勵。內在獎勵表現為通過閱讀滿足了對某一未知領域探知的需求、見識的增加、精神的滿足、自我認同等等。外在獎勵表現為通過對專業書籍的閱讀使得學習成績提高,多項領域涉獵促使綜合素質的提升,獲得獎學金等物質獎勵。通過調研還發現,有部分高校會以將每學期借閱圖書的數量、質量等與學分、榮譽掛鉤等形式來進行獎勵,還有的高校會通過特權獎勵,諸如評選優質星級讀者、為這些讀者免除逾期款或者延長他們的借書期限、增加他們的借閱數量等措施來激勵讀者,綜上這些獎勵均能夠實現閱讀的滿足感和榮譽感。

4.滿足感,是指當個人實現某種預期目標時所體驗到的滿意感覺。它是一種態度、一種內在的認知狀態,是各種內在因素的總和。表現為閱讀過程中或閱讀之后有所收獲的心理感受,是滿意于在閱讀中或閱讀后對某種或某些欲望、渴念、需要或者要求的實現。例如閱讀中或閱讀后的啟示、情趣、新意、美感、見解、韻味和共識等。

(三)模型構建

高校圖書館閱讀激勵機制模型中各個變量之間存在充分必要性,形成了模型關系鏈。大學生的努力程度決定了其閱讀績效,閱讀績效將使其獲得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也就是內在和外在獎勵,這些獎勵也將最終決定大學生閱讀的滿足感,滿足后的愉悅又返回去影響其努力程度,刺激其更加努力,以便獲得更多的滿足,形成閱讀積極行為的良性循環。

三、模型應用保障與推廣

(一)本校模型應用

首先,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獲得一手資料,通過對一手資料的分析確定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統稱山外)現有的激勵措施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閱讀需求表及激勵因素表(表1及表2)顯示,大學生在不同年級階段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在剛入校的大一期間,大學生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社交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因此針對大一新生,圖書館聯合各二級學院舉辦了讀書分享活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交友平臺,刺激閱讀興趣;而隨著年級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意識到了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山外圖書館舉辦了一些專業性的學術交流活動、名人講座和專業圖書展,提高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傮w來說,通過調研發現,山外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不足,同時閱讀推廣活動保障措施缺乏。需要在全校范圍內進行需求調研,根據不同年級需求特點舉辦更多的讀書活動,來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其次,大學生閱讀興趣愈漸濃烈,此時需通過測試確定山外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通過閱讀培訓提高其閱讀水平,讓其有信心通過閱讀獲得相應的回報,并結合不同年級各專業學生的專業要求,邀請相關專家教授舉辦講座,在專業書籍閱讀方面克服閱讀瓶頸。再次,對學生良好的閱讀行為、閱讀習慣以及取得的閱讀成績予以獎勵,用有形和無形的報酬并結合學生的期望所得來實現學生在閱讀上的滿足感。從次,滿意的回報最終將刺激學生更加積極地努力閱讀。最后,要建立相應的保障措施使得閱讀推廣活動及激勵機制完善發展下去。

(二)閱讀激勵機制保障體系建設

1.制度保障

為有效保障閱讀激勵機制體系,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有效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高校圖書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閱讀激勵制度,制度要聯合行政部門、二級學院從學校層面建立,能更好地起到協調組織作用。

2.隊伍保障

成立閱讀推廣中心,圖書館為主體地位,各二級學院及行政部門設立專門的閱讀推廣聯絡員,負責本部門學生的信息調研、分析、總結,同時負責協助圖書館開展各項閱讀推廣活動。

3.經費保障

高??稍O立專項經費,可以保障閱讀活動順利開展。

4.資源保障

高校圖書館要構建合理的文獻資源庫,保障所有學生的需求;圖書館在進行文獻資源建設時,要深入學生充分調研,了解大學生閱讀喜好,組織學生代表薦購圖書,挑選適合大學生閱讀的書籍,以供大學生借閱;同時在每學期設立經典閱讀書目,鼓勵學生前來借閱,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

(三)模型在其他院校推廣

1.變量因素資料收集的標準化

通過不斷實踐和調研,制定標準化的問卷等資料收集工具,用于各個院校的資料收集和變量分析。

2.流程標準化

根據收集的資料,結合在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流程分析的實際操作,確定標準化的分析和操作流程,將對象院校數據進行導入,獲得分析結果。

3.模型標準化

在通過對幾個院校的驗證分析后,確定模型是否標準化,能否在多校通用,運用標準化的分析模型獲悉該學校的大學生閱讀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供改善建議。

四、結語

高校圖書館閱讀激勵與閱讀推廣不同,閱讀推廣只是閱讀激勵的開始,必須通過系統化的方式對高校圖書館閱讀激勵進行分析和深入研究,探索一套高校適用的模式用于閱讀激勵。本文基于此觀點對閱讀激勵進行了初步調查分析和研究,結合綜合激勵模型構建了高校閱讀激勵模型。由于樣本的局限性,尚有待進一步的改善,希望能在高校閱讀激勵方面“拋磚引玉”,為該項研究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問卷因素圖書館
圖書館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問卷大調查
《流星花園》的流行性因素
問卷你做主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