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M理念下建構坊游戲資源的利用

2022-05-11 16:02浦蝶
當代家庭教育 2022年10期

浦蝶

摘 要:“STEM”一詞源于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字母“S”“T”“E”“M”分別代表了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作為一種跨學科、綜合化的教育思想,STEM理念在現代幼兒教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幼兒園一線教師對于STEM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展了相關研究。本園基于暢游工坊項目,以STEM項目研究為基點,立足拓寬STEM理念下的建構游戲資源利用,以盤活資源、構建地圖、打通環境三條策略來開展幼兒的建構坊游戲。

關鍵詞:STEM;建構坊游戲;游戲資源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0-0069-04

Utilization of Game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Workshop under the

STEM Concept

PU Die (Shengjuying Kindergarten, Zhonglou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term "STEM" originated from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90s. The letters "S", "T", "E" and "M" represent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respectively.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thought, the concept of 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der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ttention of front-line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STEM has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ed, and more and more teachers have carried out related research.Based on the Changyou Workshop proje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TEM projects, and based on expanding th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game resources under the concept of STEM, the park uses three strategies of revitalizing resources, building maps, and opening up the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children's construction workshop games.

【Keywords】STEM; Construction workshop game; Game resources

實現STEM理念與建構坊游戲的結合是新時期幼兒教學的主要方式,建構游戲最早被稱為積木游戲,是由福祿貝爾創設提出的?,F如今,低結構材料碳化積木在幼兒園建構坊游戲中應用廣泛。建構游戲中,依托碳化積木作為游戲載體,并融入STEM理念,能讓幼兒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培養一定的品質、能力與思維,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建構游戲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積木游戲了,“有哪些資源可以利用?如何拓展幼兒生活資源,讓建構游戲愈加豐富?”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本文就STEM理念下的建構坊游戲資源利用情況展開分析。

1.什么是STEM教育

STEM為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縮寫組成,STEM教育理念除了強調科學現象、科學知識的理論學習之外,更加注重個體的實操能力與動手能力?;谶@些要素控制,STEM教育理念能實現幼兒多重理論、素養、技能的培養,提升幼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盤活資源,開發利用

資源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基本支撐,在幼兒教學實踐中,任何一個課程活動都需要一定的資源作為支撐,并且在資源應用中需確保資源支架的設計合理性,確保幼兒教育的高效、有序開展。盛菊影幼兒園建構坊里,幼兒正在進行一個火車站的搭建,該課程中涉及應用大量的碳化積木,幼兒利用這些積木進行軌道、車站的搭建,這本身就是一種建構資源的利用方式。在這樣的建構游戲里,可以發現其所包含的科學思維、數學認知和建構技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STEM理念的滲透和融合。要想深層次地融合STEM理念,教師就需要考慮:脫離了建構積木本身,還能進行建構游戲嗎?同時需分析:幼兒身邊有哪些資源可以用來組成資源支架,建構游戲模型?在整個游戲建構過程中,幼兒通過一上午的時間來構建游戲支架,具體做法為:采用某一類或多種資源材料,建立自己喜愛的游戲對象或模型。在此過程中,幼兒情緒高漲,構建的游戲資源支架類型豐富,如幾名小男生用石頭搭山洞;有兩個姑娘用積木不停地做人體外形圖;也有幼兒未使用任何游戲資源,在詢問他們做什么時,該幼兒回答他在用自己的身體做一棵樹……

本次建構坊游戲資源利用情況給項目組教師帶來較大沖擊,項目組教師反思:在教師意識中,建構坊游戲所利用的資源是要有實物存在的,教師只有引導幼兒合理使用游戲資源材料,搭建一個具體的物象模型,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才算建構游戲有所成效。但幼兒的理解并非如此,如在本次建構坊游戲資源利用時,幼兒覺得“用自己的身體做一棵樹”就已經算是在游戲。STEM理念指出,在建構坊游戲資源利用中應引導幼兒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教師應認識到成人的理解和幼兒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差異,同時STEM理念及建構坊游戲要求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要求幼兒主動學、主動做,在做中學?;谶@些特殊的要求,教師應重視建構游戲中資源的重新定義并合理地應用游戲資源,進而為建構坊游戲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1)自然資源的再利用

自然資源是一個龐大的資源體系,其不僅包含無形的風、云、空氣、陽光等資源,而且涉及有形的花、葉、果等內容。建構坊游戲資源利用中,教師在具體游戲項目中應深化對自然資源的理解,做到可將無形資源轉化為有形資源,且能將有形資源轉化為無形資源。譬如,曾有幾名幼兒在建構坊里畫著設計圖并說這是一個日晷,隨后按照設計圖紙制作相應模型,并想知道該日晷是不是每天都轉一圈。建構坊教師對這幾名幼兒進行持續追蹤,發現幼兒用石頭、樹枝、硬紙盒、果實皮制作了好幾個版本的日晷,通過多次試驗,他們果然找出了太陽一整天的軌跡。從幼兒制作日晷的過程來看,通過不停地比對、調試,幼兒在無意識中將有形的資源和無形的資源組合在了一起,即在使用石頭、樹枝等資源的同時,幼兒也抓住了“陽光”這一無形資源。對此在今后建構坊游戲資源利用中,應深化自然資源的再利用,在有形自然資源、無形自然資源結合應用中為建構游戲活動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2)人文資源的新發現

人文資源范疇較高,包含了人、社會、物質等諸多內容,幼兒園周邊人為資源豐富,以盛菊影幼兒園為例,其周邊的人文資源包含文亨橋、篦箕巷、青果巷等諸多內容。同時,要注意的是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幼兒園里龐大的家長資源,還有豐富的物產等都可以稱為人文資源?!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里提到了幼兒園的同伴資源和教師資源,指出幼兒園教師集體和幼兒同伴集體都是寶貴的教育資源,要珍視其教育價值。這兩大豐富的資源每天圍繞在幼兒身邊,幼兒從進入教室后的每一分鐘都是與教師、同伴交換經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每個幼兒的生活經驗就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譬如,在“我長大了”的一個主題里,幼兒喜歡比身高,雖然教師已經提供了身高儀器,很容易就可以進行身高的測量,但是幼兒并不滿足于此,他們熱衷于通過自己的方法測量身高,如兩個同伴站在一起,通過手放在頭頂平移的方式來對比身高。另外,在此過程中有的幼兒開始建構人體模型,他們采用碳化積木、自制指示牌及吸管、拉繩等道具資源,構建人體從外形到內臟器官、血液流通的模型。在人體模型建構中,幼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通過觀看人體圖片、協商討論等途徑,幼兒解決了模型建設中內臟外形、顏色、形狀、位置布局等問題,獲得了新經驗,拓展了幼兒的視野。

另外在人文資源利用中,還應注重幼兒園外資源、身邊生活資源的利用。本園幼兒經常去的常州博物館、市規劃局等是豐富的社會資源,這給幼兒使用人為資源、建構游戲資源支架創造了可能。譬如本幼兒園周邊的小區正值拆遷活動,教師引導幼兒紛紛做起了規劃。具體做法為:在教師的帶領下成立建構小分隊,然后系統化地進行量地、設計、制作、調整。后期游戲支架設計、制作中,幼兒采用雪花片來拼搭常州恐龍園、紅梅閣、常州圖書館等地標性建筑物,實現了構建游戲教學、資源應用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從建構過程來看,不論實地走訪、比例調配,還是嘗試探索、材料改良,均實現了STEM理念的滲透,優化了人文資源應用,解決了幼兒游戲教育問題。

(3)民間游戲資源的融入

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民間文化同樣是幼兒園文化教育的資源開發方向,小孩子接觸民間文化的主要途徑就是民間游戲。民間游戲一般存在顯著的本土化特色,積極開發民間游戲資源、開展民間游戲活動,不僅能夠讓幼兒接觸優秀的民間文化,增強他們對民族文化以及本土鄉情的認同感,同時還能讓幼兒有更多室外集體活動的機會,激發幼兒的社交智能發展。

例如以“丟手絹”游戲為例,由教師向幼兒講述解釋基本的游戲規則,然后再挑選幾個表現積極的小朋友,共同在教師的指導下向其他小朋友演示游戲過程。然后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協商確定游戲活動細節問題。六個小朋友一組圍成一個圈,然后共同合唱“丟手絹”歌曲,游戲過程中要提醒其他小朋友遵守游戲規則不要告訴被丟者,沒有發現自己被丟手絹的小朋友可以在圈中間表演一個小才藝。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小朋友為直接參與游戲的小朋友加油。同時,針對輸掉游戲的小朋友適時地進行挫折教育,讓幼兒能夠熟悉良性競爭關系,正確地看待同伴之間游戲過程中的競爭關系,輸掉游戲也不會過長時間地懊惱和沮喪,能夠為其他小朋友贏得游戲而開心,也能發自真心地鼓勵和安慰暫時輸掉游戲的小朋友。

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從開始熟悉“丟手絹”游戲規則,到后面能夠跟著教師的節奏完成一輪完整的游戲,再到后面能夠自主組織并完成游戲并樂在其中。通過通俗易懂的規則講解與流程演示以及適時地指導,調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幼兒能夠逐漸掌握如“丟手絹”這類需要簡單技巧的民間游戲的游玩規則與技巧,在培養幼兒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同時,也能激發幼兒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

(4)利用電子媒介共享優秀游戲資源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庇纱丝梢?,教師作為幼兒游戲活動的主要組織者,需要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整理各類游戲資源,而電子媒介就是現代化學前教育背景下教師搜集各類型游戲材料的很重要渠道;可以通過互聯網瀏覽如“聚優網”“中國嬰幼兒教育網”等學前教育資源網站,從網站上瀏覽大量的被系統分類的諸如“文字、圖片、視頻、錄音”等新媒體形式的學前教育相關的幼兒游戲材料。教師可以將這些優秀的游戲資源,依據本班幼兒實際學情,進行適當的修改以后,就能夠開發出某一類型的成體系的游戲材料。

例如以“條紋”為主題構建一個名為“條紋條紋”的科普類游戲活動,通過網絡渠道收集《條紋條紋》幼兒繪本、制作條紋動植物科普高清卡片、錄制日常生活中有條紋元素的生活場景,如會動的(理發店滾筒燈柱)、靜止的(斑馬線)、抽象的(彩虹)等各類形態的條紋。圍繞這些條紋主題的游戲資源,組織條紋主題科普類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對條紋元素的辨識能力,同時通過辨別各類形態各異的條紋總結規律,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親子活動中尋找生活中的條紋元素,鍛煉幼兒的社會實踐能力。在整個游戲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支持與引導發揮著關鍵作用。教師應該通過適時的問題引導、重難點解析、思維導圖示范等支持行為,推動游戲活動進程,同時也能確保每一位幼兒能夠切實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向幼兒展示條紋類動植物卡片,讓幼兒自己嘗試從繪本中找與他們形態類似的條紋圖片。通過向幼兒播放現實生活場景中的條紋元素,引導幼兒認識條紋元素的常見應用價值。另外,可以圍繞“條紋”主題組織親子活動,由家長帶領幼兒通過拍照、繪畫記錄、錄播視頻等方式,在實際生活場景中記錄下條紋場景,教師從親子活動產生的圖片、圖畫、短視頻中,再擇優選用為“條紋”主題科普游戲活動材料。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適時的引導,讓幼兒通過自主觀察樣式豐富的條紋游戲材料,繪制動植物身上條紋樣式特點的思維導圖。在指導學生熟悉常見的動態、靜態、環繞、水平類型的條紋樣式以后,引導幼兒根據自己構建的對“條紋”主題的認識,用水彩筆設計自己的條紋樣式。

3.構建資源地圖,支架學習

虞永平教師曾在《幼兒園課程建設的理念與思路》中提出:要把幼兒園資源庫的建設當成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從幼兒的發展需要出發,依據《幼兒園課程實施指南》的精神,從大自然、大社會中去獲取所需資源。因此,每個幼兒園都會有屬于自己的資源地圖,建構坊也應當如此。STEM理念中對游戲資源地圖規劃突出了較高要求,該理念中所涉及的系統原則和要求幫助幼兒在梳理資源中,實現了經驗提升和知識框架重構。在建構坊游戲資源地圖規劃中,資源地圖的建設和激活應用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生長,由自身向周圍廓線的一種新體系。

(1)實地考察、發現周邊資源

盛菊影幼兒園建構坊在周邊資源考察中,將課題組成員分為三種:第一組探尋荊川公園等自然資源的地圖;第二組教師走進社區,挖掘清潭社區銀行、派出所、幼兒園等公共設施資源;第三組教師從人文角度出發,走進青果巷、篦箕巷、老城墻等尋訪古代建筑,感受古代建筑與現代建筑的差別。通過實地考察,為資源地圖的構建創造了良好條件。

(2)思維碰撞,聚焦資源地圖

資源地圖的價值在于使用,在實際應用中,考慮資源應用方式、營養價值是構建幼兒教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結合建構游戲實踐可知,幼兒園教師、幼兒對于資源地圖的認知存在一定差異:當教師看向地圖時,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深層次的具有兼容性的教育核心;當幼兒看向地圖時,他們看到的是一種遷移性的經驗和個性化的想法??紤]到幼兒園教師、幼兒對資源地圖認知的差異,應在思維碰撞中進行資源地圖的聚焦和優化。通常要求資源地圖具有較大范圍,同時涵蓋小的區域。這一原理與高德地圖的使用相似,拉大地圖,它呈現的是很多座城市甚至相鄰的國家;縮小地圖,就能清楚地看到每個小區、設置每條路的名字。資源地圖同樣是如此,放大后,資源地圖有范圍;縮小后,資源地圖有內容,細化清楚,幼兒能自主閱讀。

(3)科學歸檔,繪制資源地圖

在第二次的研討中,項目組教師一起參與完成了課程資源清單,在此過程中教師站在幼兒的立場,對資源種類、照片、所在位置、可引發的活動,指向的幼兒關鍵經驗等內容都做出了系統梳理,并對同一類別的資源進行合并處理。作為課程資源的主人,幼兒也參與了地圖的繪制。地圖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迸發一些新的靈感或是體現某種知識體系,更多的應該是利用它來完善每一次的建構坊游戲項目。某種程度上來講,構建坊游戲資源地圖更加注重幼兒的主動性、合作性,同時其也尊重不同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在STEM理念下建構坊游戲真正成為一個積極探索過程,實現了幼兒對于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深入探究。陳鶴琴曾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幼兒園周邊的無數資源都需要教師用善于發現、善于思考的心理去面對”。

建構坊游戲與STEM教育的軌跡是不謀而合的,兩者都是從一個目標開始,在學習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資源地圖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積累經驗。要注意的是,資源地圖并非一成不變的,其能在越來越深入的挖掘中去不斷地完善、擴充,為真正發揮建構游戲中資源地圖的作用還應重視資源地圖的科學歸檔,滿足資源地圖后期應用需要。

4.打通環境,動態發展

環境本身是一種隱性資源,意大利女醫學博士蒙臺梭利一直非常強調環境對于幼兒的作用,同時瑞吉歐教學發起人馬拉古奇也指出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STEM課程也是如此,甚至于有些幼兒園還專門創建了有關STEM學習的獨立工作室,顯而易見,STEM理念下開展幼兒構建坊游戲時,實施環境控制是極為重要的。在盛菊影幼兒園里,也有一個獨立的房間用于幼兒建構游戲支架,該房間內的碳化積木、低結構材料隨處可見。在這個房間內,幼兒拿出材料即可建構游戲支架,這為建構游戲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環境。要注意的是,建構坊游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一間教室里。在STEM教育理念下,環境應該是融通的,幼兒園班級教室、走廊、樹蔭、操場,均可以成為建構游戲的環境,即環境應該是在我們需要解決問題的環境下衍生的,就像上面講到的那個有關日晷的案例,它需要的環境是在幼兒園里陽光最好的地方?;谶@一要求,STEM項目下的建構坊游戲應該打造的是一種室內外的聯通環境,巧妙地利用“廊·徑·亭”等環境。

譬如,項目組教師在寒假期間組織了一次“宅家建構小游戲”。幼兒把家里的鍋碗瓢盆都運用起來,重新開始搭建游戲支架。該活動中,合作的伙伴從同學變為了家長甚至是祖輩,游戲場景也從幼兒園轉移到了家里。對比之前的構建坊游戲資源利用,此次活動將一個小小建構坊變成了眾多的建構坊,幼兒家里的客廳、地板、床、游戲區等都變成了天然的建構場地。從游戲結果來看,這種家庭化的建構游戲所帶來的效果極為明顯,其不僅使得幼兒受益良多,而且給家長帶來了較大的樂趣。有部分家長表示,這種居家建構游戲支架,開展建構游戲教學的方式不僅使得自身找到了童年的感覺,而且增強了自身與幼兒的互動,整個家庭的氛圍更加和諧。在這樣的一個動態環境里,幼兒的成長才是個性化的,才是多元化的,也才是有效的。當然環境的利用還在持續的研究當中,作為項目組教師,應繼續關注幼兒,追隨幼兒的興趣點,尋找更多的有價值的環境教育資源。

5.結語

資源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項目研究還在持續,在建構坊游戲和生活資源的建構中,教師需將幼兒視為開發者,發現幼兒的“真問題”,用審思之態度在資源利用與建構坊游戲中發現新方向,找到新路徑。

參考文獻

[1]朱春華.談幼兒園班本課程的生發與實施[J].華夏教師,2019(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