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內鏡技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2022-05-13 18:24王濤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1期
關鍵詞:癌前病變消化內鏡

王濤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內鏡技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診治中的價值。方法:選擇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共計7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后,對照組接受普通白光內鏡檢查聯合開放性手術切除病變部位,觀察組則接受消化內鏡染色檢查及內鏡指導下黏膜切除。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及手術相關評價指標。結果:觀察組患者確診準確率更高,并發癥發生率更低,且手術相關評價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上述指標組間差異明確(P<0.05)。結論:對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采用消化內鏡技術,并應用染色技術進行病灶染色,能夠實現早診斷、早治療,因此在臨床可以進行推廣。

關鍵詞:消化內鏡;早期食管癌;癌前病變;手術相關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R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1--01

一、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選擇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共計7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基線可比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人。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性普通白光內鏡檢查,觀察可疑病變黏膜,確定位置后采用開放性手術切除,標本送檢。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接受染色內鏡檢查,并在其引導下切除病變黏膜。具體操作如下:待患者麻醉后,使用消化內鏡(奧林巴斯, GIF-260/290)自口腔進入患者消化道進行觀察,到達病變位置后,借助消化內鏡染色處理技術對可疑病灶進行標記,判斷腫瘤的浸潤程度。再通過在病變黏膜位置注射0.2ml美蘭與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混合液,通過帽吸圈套法下黏膜切除術(EMR)或黏膜下剝離術(ESD)來切除病變部位,可選擇多次切除,確保切除干凈,標本送檢。

1.3研究指標

本研究選用患者標本送病理后的確診率、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時間、手術費用及術后恢復時間等臨床指標作為研究評價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獲取數據通過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當觀察指標在對照組患者以及觀察組患者之間的差異P<0.05時,則認為該項觀察指標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診斷準確率

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83.33%,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4.44%,組間差異明顯(P<0.05)。

2.2手術相關指標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長、術后恢復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手術費用均低于對照組患者,且上述指標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飲食習慣的不規律,大腸癌、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在近年來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對于消化道惡性腫瘤,早診斷、早治療是治療原則,能有效延長患者的壽命。

消化內鏡是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水平進步應運而生的一種光學染色內鏡,隨著鏡頭清晰度地提升以及畫面信號傳輸速率提升,具備凸顯黏膜表面微細結構,突出病變部位等特點,使得其逐漸取代了傳統白光內鏡,成為了當前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檢查方法。當臨床醫師懷疑患者存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可能時,可以通過消化內鏡下染色技術來對患者食道進行觀察,根據黏膜形態、顏色以及血管走行作出初步診斷,該診斷的準確率較以往白光內鏡診斷的準確率有明顯的提升?,F階段的消化內鏡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電子染色法及化學染色法兩種,化學染色法就是指借助色素內鏡技術在病變部位噴灑對人體無害的染色劑,使得病變部位產生的特殊物質與染色劑發生反應,幫助醫師更加準確的區分病變部位和正常部位,避免手術切除正常食管內黏膜。電子染色法是指借助特殊光學成像技術使得光線在正常黏膜和病變黏膜的對比度出現差異,使得病變黏膜和正常黏膜出現照射后顏色差異,進而做出診斷以及內鏡下治療。上述兩種治療方案均對人體無害,且操作簡單易行,因此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內鏡指導下黏膜切除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主要治療方案,傳統治療主要通過開放性手術切除病變部位,受到手術操作空間以及照射視野的限制,操作難度大且會對機體產生直接創傷,術后恢復緩慢,手術風險高,且病人經濟負擔重。內鏡指導下黏膜切除術及黏膜下剝離術則有效規避了上述風險。有學者研究表明,對于早期病變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層的食管癌,通過內鏡指導下黏膜切除術,其5年生存率高達97%。再者,通過消化內鏡進行射頻消融手術,通過內鏡上附帶的消融導管輻射電磁波,通過電磁波熱量將病變黏膜組織壞死,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內鏡引導下的射頻消融手術可用于多發病灶的切除以及食管全周病變,治療效果良好。此外,在進行食管癌病變位置切除時,通過內鏡提供視野借助電刀切除也是當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醫師通過電刀將病灶部位的黏膜完整的剝離,其次將染色溶液在病灶黏膜下注射,根據染色結果判斷浸潤深度,最后借助dual刀、IT刀、海博刀等來切除病灶。

在借助消化內鏡切除食管癌病變時,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內容:首先,該手術患者處于全麻狀態,而現階段很多三甲醫院消化內鏡室可直接行切除手術,術畢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無平車將患者送回普通病房,此時患者可能因麻醉恢復時的眩暈導致其摔傷,建議臥床。其次,內鏡切除手術前需要明確手術禁忌,對于浸潤深度超過黏膜下層2/3,臨床分期較晚的患者,則不可選用該方法切除病變位置,以免發生癌細胞播散或轉移。

綜合全文,在對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進行診療時,借助消化內鏡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臨床可以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徐寧.消化內鏡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20,7(02):125-126.DOI:10.16269/j.cnki.cn11-9337/r.2020.02.087.

[2]班志芬.消化內鏡技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J].慢性病學雜志,2019,20(03):377-378+381.DOI:10.16440/j.cnki.1674-8166.2019.03.020.

[3]王強,昝松波,姬紅波.消化內鏡技術應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診斷分析中的價值[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8,28(05):25-27.

猜你喜歡
癌前病變消化內鏡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對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治療價值分析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和外科手術治療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比較
多環黏膜切除術治療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分析
消化內鏡診療中引用舒適護理的臨床價值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在治療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中的應用
祛萎健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癌前病變120例臨床分析
內鏡治療消化內鏡診療相關性穿孔的效果觀察及護理
無縫隙對接護理提升急性消化內鏡護理效率觀察
消化內鏡治療胃十二指腸出血的預后效果分析
兒科消化內鏡醫師規范化培訓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