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民族國家的定義、譯法及現實意義

2022-05-13 05:29沈丹琳
西部學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民族國家英漢翻譯民族

摘要:自《威斯特伐利亞條約》開啟西方近代史以來,民族國家一直是西方政治學說的一個重要概念。然而,因民族國家的定義一直眾所紛紜,中文譯名也不盡相同,頗有爭議,筆者認為應該譯作“國族政權”。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的作用愈發突出,21世紀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已對延續至今的民族國家概念構成重大挑戰。民族國家的主權受到約束;關于民族國家的命運,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朝著超國家形式發展;一種是“民族國家終結論”。無論哪種概念都必定是一個具有歷史局限性的概念和產物,因而來自不同語言的每個不同概念都有一個固定的名詞表述,可能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民族國家;民族;國家;英漢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8-0139-04

引言

在國際政治理論中,民族國家(nation state或nation-state)是一個重要概念,被認為是最基本的國家形態,以及國際關系中的基本行為主體。根據英國民族學家安東尼·D·史密斯的觀點,“到目前為止,民族國家仍然是唯一得到國際承認的政治組織結構?!盵1]

也有人認為,民族國家意指“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然而,據此觀點,在如今全世界約200個國家中,并不存在絕對的民族國家,即使是日韓等民族構成極度單一化的國家,也不能否認其國內依然存在公認的少數民族。有鑒于此,民族學理論認為,民族國家是不存在的,只是“理想”或“虛構”的國家[2]。不同學科的這種矛盾令民族國家的定義變得具有爭議。

一、民族國家的定義

那么,何謂民族國家?首先,將民族國家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誤解。世界上并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單一民族國家,因此將民族國家界定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具有現實意義。

日本神戶大學的王柯教授認為,民族國家是一個“來自日本的誤會”[3]。他說,當nation state的概念引入日語時,日語中找不到一個可以同時體現英語nation一詞所具有的雙重意義的詞匯。在英語中,nation一詞既可指代政治共同體(即“國民”),也有文化共同體(即“民族”)的含義。所以,日語把nation翻譯為兩個不同的單詞——“國民”與“民族”——并流傳下來(在漢語中也是類似的情況)。然而,將nation作為“民族”一詞引入中國的孫中山和梁啟超等辛亥革命家雖然在理論上希望通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那樣的大漢“民族主義”喚醒“國民”,創建“國民國家”,但在具體實踐中,最終演變為打造和建立“民族”和“民族國家”,由此造成了漢語的誤譯。這個誤會日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京大學的唐士其教授認為,在nation state這個概念中,nation更多具有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含義,是近代專制主義國家的產物。比如,最早一批nation state,像英國、法國與西班牙等實際上都是由人種學意義上的不同民族(ethnic group)構成的??紤]到漢語中“民族”一詞的人種學意義較強,所以應采用“國民國家”這樣的提法[4]。

在否定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定義之后,nation state究竟具有何種含義?首先,對nation最好的定義被認為出自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理論家西哀士:“民族是什么?是生活在一部共同的法律下,并且由同一個立法機構代表的人們的聯合體?!盵5]

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認為,民族國家是一種以主權和領土為基礎的組織,即對特定領土行使主權的組織。在民族國家中,領土決定了公民的身份,公民的身份則決定了管理機構的性質[6]。

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指出,一個國族只有在完成了從“人種共同體”向“法律共同體”的轉變,才是真正蛻變為現代國家,而一個民族只有完成了從經濟民族向政治民族的轉型,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現代國族[7]。

二、民族國家的不同譯法

綜上所述,nation state中的nation并非純粹是人種和文化意義上的民族概念,更多的是法律和政治學上的概念,即以主權和領土為基礎,由領土范圍內的公民在同一個法律框架下構成的聯合體。既然是一個具有法律地位的政治實體,筆者認為,將nation譯為漢語的“民族”或“國民”均不確切,這兩個詞指的是人,而不是國。在沒有更好的專門詞匯翻譯nation之前,nation的概念等同于漢語中的“國家”一詞的公民層面。筆者認為,漢語“國家”含義所涉及的范圍更廣,包括了country和nation兩個部分,在沒有創造專門的漢語術語準確對應的情況下,這兩個詞均可譯為“國家”。當然,漢語的“國家”一詞無法反映出country側重國土,nation側重國民的內涵,漢語在政治學方面的詞匯缺乏是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所在。

盡管政治學著眼于從主權和國際關系主體角度使用nation概念,側重從“國家”層面定義nation state,而不注重其中的民族內涵,將一切主權國家都視為nation state,但我們也不能忽視nation具有的側重于國民的國家意義,否則民族國家的由來以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也無從談起。因此,考慮到nation強調的人的因素,可權且譯作“國族”。

如果nation意為“國族”,那state又作何解釋?根據韋氏詞典的定義,state有以下三種含義:

1.a politically organized body of people usually occupying a definite territory(通常由在固定領土上居住的人們通過政治形式組織的實體)

2.the political organization of such a body of people(上述人群的政治組織)

3.a government or politically organized society having a particular character(政府或具有特點的政治組織社會)

另據牛津字典解釋,government和state兩個詞往往可以互換使用,都有政府的意思,在美式英語中尤為如此。因此,筆者認為state一詞可譯作政府或政權。

將nation譯作國族,將state譯作政權與目前政治學界許多專名的譯法相一致。以聯合國(the United Nations)和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為例,聯合國是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并非民族,因此the United Nations中的nation是指國家;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聯邦政體,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state)組合的國家,在這里state絕無國家之意,只是具有一定權力的政府。此外,新加坡通常被稱為city state(城市國家),令人感到困惑,它究竟是一個城市還是一個國家,如果譯作政權就明確多了,新加坡是一個城市規模的政權,而不是一個nation state,一個國家規模的政權。

如上所述,nation state可譯為“國族政權”。按照這一譯名,關于nation state的很多觀點都說得通了。比如,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認為,與建立歐盟、出讓部分主權、改變傳統主權國家模式的歐洲國家相比,美國仍是傳統的單一民族國家[8]。作為移民國家,美國并沒有一個人種意義上的民族或國族,因此基辛格在此用到nation state的意思是,美國仍是一個奉行國家主權至上、國家之上再無權威的政治實體。

此外,將nation state或nation-state譯作“國族政權”或“國族—政權”也符合我國自身的多民族(multi-ethnic)國家表述。按照現行“民族國家”的表述形式來看,中國是一個對外意義上的“民族”國家,對內意義上的“多民族”國家,其矛盾之處不言而喻。

三、民族國家的現實意義

英國歷史學家A·F·波拉德說:“古代歷史基本上是城邦(city state)的歷史,中世紀是普世世界國家(universal world-state)的歷史,近代歷史是民族國家(nation-state)的歷史?!盵9]隨著世界歷史由近代走入現代,民族國家的形式是否還能適應當今世界的發展?

17世紀,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確立奠定了民族國家的概念?!叭陸馉帯雹儆?618年至1648年在歐洲爆發,最后各交戰方在威斯特伐利亞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神圣羅馬帝國諸邦的“國家主權”至此確立,拉開了建構歐洲現代國家的序幕。

根據該條約,或大或小的歐洲國家均具有平等的主權。國家主權具備對內和對外雙重屬性。對內,主權代表最高權力,不受任何國內約束,國家有權處理一切國內事務;對外,主權代表獨立自主,不受任何外來力量干涉和侵犯。這種基于國家主權之上的國際關系體系便被稱為“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成型后,民族國家一直居于世界政治的中心位置。幾百年后的今天,民族國家仍是現實國際政治事務的核心,是參與全球化的實際行為體。然而,21世紀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已對延續至今的民族國家概念構成重大挑戰。

首先,民族國家的主權受到約束。就對內統治權而言,一國在所轄領域內應對一切事務享有最高統治權,即根據本國意愿與國情,選擇政體,組建政府,之后通過立法、司法、行政等一整套體制進行統治,任何其他力量無權對其進行干預和限制。就對外自主權而言,一國在對外事務中應當有權不受其他任何國家或組織控制和干涉。然而,隨著聯合國和國際組織等非國家行為體越來越多地獨立參與國際事務,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對國家主權構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蠶食。

對內統治權受限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問題。聯合國安理會于1999年6月10日所做的關于科索沃的1244(1999)號決議的第三條的內容為,“特別要求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立即并可核實地停止在科索沃的暴力和鎮壓行為,按照一個快速時間表開始并完成可核實的分階段從科索沃撤出所有軍事、警察和準軍事部隊的工作,與此同時將在科索沃部署國際安全存在”。有學者認為,該決議對民族國家的主權性質進行了重新定義,世界此后便進入“后威斯特伐利亞世界”[10]。

對外獨立權受限的例子則是歐盟。歐盟是一個超國家性質的組織,是各成員國為了達到一體化目的、向共同體讓渡部分主權的產物。1991年12月,歐共體各成員國締結《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確定了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的時間表。1999年1月1日,歐洲11國組成的歐元區開始使用歐元。歐元啟動后,這11國不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央行,而是將本國貨幣發行權和金融調控權讓渡給了歐洲央行。這么做雖然促進了歐盟的經濟一體化,建立了一個超大型單一市場,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率,乃至歐盟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但也造成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2009年末開始的希臘債務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希臘喪失了本幣發行權所導致的。

自20世紀90年代起,歐盟政治一體化開始與經濟一體化共同推進,而政治一體化要求各成員國讓渡更加敏感的政治主權。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締約國須奉行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建立國家間司法與民政合作機制,同時設立“歐洲公民”資格。

國家主權在以上兩個領域受到的限制在世界范圍內引發爭議。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強調不干涉內政并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絕對主權”觀念,因而在主權問題上與以歐盟為代表等其他一些國家不時產生矛盾。再者是強調民族國家中的民族性導致民族主義乃至民粹主義、分離主義思潮在全球抬頭,為世界增加了沖突隱患,也引發了逆全球化潮流?!案鲊珠_始擔心地方身份(也就是民族身份)正受到威脅。丹麥人擔心穆斯林,加泰羅尼亞人要求自治,佛蘭芒人和瓦龍人在比利時你爭我奪,德國人拒絕拯救希臘,沒有人希望土耳其加入歐盟,這就是民族主義在作祟?!盵11]在美國,這體現為特朗普上臺后出臺的各種與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歐洲,這體現為極右翼政黨崛起和英國脫歐。在中東,這體現為敘利亞內戰、“伊斯蘭國”②組織以及沙特和伊朗之間的爭斗。

其次,在近代歷史上,民族國家在推翻封建帝國、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方面的確發揮了不可否認的重要作用。美國政治學家羅伯特·吉爾平說,現代國家(modern state)或者說民族—國家(nation-state)是迄今為止人類創造的最有效的政治組織單位[12]。

然而,隨著世界歷史進入全球化時代,當世界變成平的,一切變得日益相似之際,民眾為了獲得有別于他國的歸屬感,抑或政客為了拉攏國內的選票,反而利用民族國家概念,刻意打造身份認同,把身份“武器化”,強調不同民族和不同族群之間的差異,而不是人類共同體的共性,造成了更多的矛盾與動蕩。

面對目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或許到了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民族國家能否適應人的本性?能否代表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能否給人類帶來和平、安寧、繁榮和幸福?

有鑒于此,目前有學者認為,民族國家的概念“現在已經過時,正在被人們廢棄,并且將被廢止”[13]??v觀當今世界,超越民族國家的態勢已在歐洲和其他一些地區初步抬頭。雖然國家的全新組織形式,抑或超國家的政治形式尚未最終成型,但這或許代表著政治體制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于民族國家的命運,目前存在兩種觀點。第一是如上所述,朝著歐盟和聯合國的超國家形式發展,最后實現“天下大同”,也就是中國領導人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但這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第二是如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提出的“民族國家終結論”觀點,認為民族國家將分崩離析,分解為地區和城市,區域經濟將隨之興起,也可以理解為區域內的全球化。近來亞太地區國家締結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或許代表著這個趨勢。

無論走向哪種方向,民族國家都必定是一個具有歷史局限性的概念和產物,無法永遠維持下去。

最后,再回到翻譯角度而言,中國翻譯界近百年來大多用中國和外國現有詞匯去進行類似概念名詞的翻譯,比如用帝國翻譯empire,用餃子翻譯dumpling,用龍翻譯dragon,實際上漢語和英語的概念并非完全對等。作為日常用語倒也無傷大雅,但在學術上細究起來,就會造成一定的誤解,甚至給中國對外形象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漢語的帝國指的是以皇帝為最高權力,實行文官治理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英語的empire則更多的指代像羅馬帝國那樣,通過武力征服外族,實行行省統治的政體。漢語的帝國并不帶有empire所含有的武力征服的含義。關于dragon的誤解更大,漢語的龍是一種代表著吉祥寓意的神獸,英語的dragon則是像恐龍一樣、會噴火、代表著邪惡的動物。所以現在也有很多人倡議把龍翻譯成loong,不再使用dragon。

英語和日語中有許多直接將外國詞匯按發音直譯的例子,筆者覺得是值得漢語借鑒的。比如,英語中就把中國白酒、韓國燒酒和日本清酒分別直譯為baijiu、soju和sake,因為它們畢竟與外國的烈性酒liquor有很大的不同。來自不同語言的每個不同概念都有一個固定的名詞表述,可能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注釋:

①三十年戰爭:由神圣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次大規模的歐洲國家混戰,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全歐洲大戰。這場戰爭是歐洲各國爭奪利益、樹立霸權的矛盾以及宗教糾紛激化的產物。戰爭以哈布斯堡王朝戰敗并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告結束。中世紀后期神圣羅馬帝國日趨沒落,內部諸侯林立紛爭不斷,宗教改革運動之后又發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銳對立,加之周邊國家紛紛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發了歐洲主要國家紛紛卷入德意志內戰的大規模國際戰爭,又稱“宗教戰爭”。 戰爭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諸侯和瑞典、丹麥、法國(法國是信天主教的,但是為了稱霸歐洲和新教國家站在了一起)為一方,并得到荷蘭、英國、俄羅斯的支持;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諸侯和西班牙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蘭的支持。這場戰爭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歐洲近代史的開始。

②伊斯蘭國(英語:Islamic State,縮寫:IS):全稱為“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亦稱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前稱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英語: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簡稱ISIS),是一個自稱建國的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恐怖組織。阿拉伯國家和部分西方國家稱為“達伊沙”(DAESH),“al Shams”的意思是“大敘利亞”,即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該組織的目標是消除二戰結束后現代中東的國家邊界,并在這一地區創立一個由基地組織運作的酋長國。

參考文獻:

[1]安東尼·D·史密斯.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民族主義[M].龔維斌,良警宇,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122.

[2]寧騷.國家與民族——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的國際比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265-267.

[3]王柯.“民族”:一個來自日本的誤會——中國早期民族主義思想實質的歷史考察[J].二十一世紀,2003(6).

[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1.

[5]DANI RODRIK.Why nation-states are good:The nation-state remains the best foundation for capitalism,and hyper-globalization risks destroying it[N].Aeon,2017-10-02.

[6]安東尼·吉登斯,郭忠華,何莉君.全球時代的民族國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7]謝江平.民族自決原則的岐變:從nation到nationality——兼談恩格斯對“民族原則”的批判[J].哲學研究,2014(11).

[8]亨利·基辛格.三場革命[N].華盛頓郵報,2008-04-07.

[9]李宏圖.論近代西歐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J].世界歷史,1994(6).

[10]阿爾文·托夫勒,海迪·托夫勒.“主權”概念的變化[N].讀賣新聞,2002-10-07.

[11]斯蒂芬·沃爾特.民族主義一統天下[J].外交政策,2011-07-15.

[12]楊雪冬.民族國家與國家構建:一個理論綜述[J].復旦政治學評論,2005(00).

[13]萊斯利·里普森.政治學的重大問題:政治學導論[M].劉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290.

作者簡介:沈丹琳(1982—),女,漢族,遼寧丹東人,單位為新華通訊社參考消息報社,研究方向為國際新聞編譯。

(責任編輯:楊超)

猜你喜歡
民族國家英漢翻譯民族
我們的民族
高校英漢翻譯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英漢翻譯中的文化負遷移
全球化會削弱國家認同感嗎
19世紀俄羅斯邊疆民族政策鏡鑒
宋代是否已是“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與自由民主話語具有普適性嗎?
動態對等理論在傳記文學英漢翻譯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