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視角理解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

2022-05-13 21:31劉新超
科學家 2022年5期
關鍵詞:保險合同會計準則

劉新超

摘要:山雨欲來風滿樓,最近一兩年,保險業內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匯就是I17。IFRS17(以下簡稱I17)是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保險合同》,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制定的針對保險合同會計計量的準則。與其說是一項會計準則,不如說是一系列業務、精算、財務規則,涉及到了保險公司經營的方方面面,改變了保險業務確認、計量、核算的邏輯。

關鍵詞: IT視角;保險合同;會計準則

一、感性認識I17—要解決的問題和造成的影響

新準則為解決現有準則下與其他行業不一致、不可比、不透明的問題,如一是保費收入和其他行業收入、保險公司間的收入可比嗎?二是提取準備金到底是什么項目,準備金提轉差怎樣影響的公司利潤?

I17實施后,以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為例,測試顯示,保費收入普遍降幅達到60-70%,主要原因是保費收入剔除了投資成分,財險公司保費收入變化不大。僅從這一點來看,I17的實施影響將是重大的,會促進保險公司回歸保險主業,和監管要求的保險姓保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新準則主要變化內容

1、保費收入和未到期準備金的計量

保費收入需要剔除投資成分

投資成分是指無論賠付與否,都要返回給客戶的金額。這就意味著很多壽險產品含有的投資性成分都不再計入保費;再保險中的凈額結算的分保費用將會抵減保費收入,純益手續費和浮動手續費都存在金額返回,也將作為投資成分從保費收入中剔除掉。

財務處理上,會將這部分金額計入未到期負債,隨著合同的進展,計入未決,最后支付給客戶。投資成分不再反映到利潤表中。

保費收入將在合同期內分期確認

現在準則下保單只要到了起保日期,財務上就會全額計入保費收入,對于未履行的保障責任計算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本期的保費收入減去提取未到期準備金的提轉差(本期的增量)從而得到已賺保費。

新準則下保費收入計量類似于已賺保費,但并不是先確認收入,再通過費用抵減;而是先全額計入未到期責任準備金負債,再從負債中分期轉出為保費收入。

2、未決準備金的計量

未履行完的保險責任提取的是未到期準備金,對于已履行完保障責任且出險了的,如果已經核賠完成,就直接將已決賠款計入當期費用。未核賠完成的還要根據是否客戶已向公司索賠,區分為已報告未決和未報告未決計提準備金負債。

對于未決準備金的計量不考慮計息的話,I17和現有準則區別不大。已報告未決準備金逐單計量,未報告未決準備金根據IBNR率或者賠付率等提取并計量到險種。新準則下需要調整為計量到合同組,接下來我們介紹下合同組。

3、合同組與合同確認

新準則約定將相似風險且統一管理的保險合同歸為同一保險合同組合,合同組合再根據盈利情況和簽發時間進一步劃分為合同組,比如2022年財產險盈利合同組、2022年財產險虧損合同組,雖然對外披露的財務報表可以只到合同組合層面,但實際內部核算時需要細化到合同組。

保險合同不再以起保日期作為確認日期,而是以下幾個日期的最早時點進行初始確認并進入合同組:一是責任始期;二是約定的首付繳費日,如果未約定則為實際首付款日;三是發生虧損日。

保險合同組的劃分體現了I17準則精益化的管理思想,不僅資產、負債、損益可以核算到合同組,現金流量也可以核算到合同組。另外由于合同組帶著確認年度信息,因此財務年度的報表很容易拓展到保單年度報表。

4、虧損合同的計量

從上面合同確認日期確定來看,一旦明確保險合同是虧損的(虧損合同組),即使沒有到責任開始日,也及時對合同進行計量,將虧損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并增加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5、保險獲取成本與費用

保險公司費用新準則下可以劃分為非履約費用和履約費用。非履約費用是不能歸屬到保險組合的費用,此時計入其他費用,不包含在承保利潤中。履約費用區分為理賠及維持費用、保險獲取費用。理賠及維持費用按照預期發生計入保險業務收入,按照實際發生計入保險服務費用;保險獲取費用在責任期內攤銷計入保險業務收入和費用。

新準則絕大部分口徑的費用都可以納入保險獲取費用,相比原準則大大增加。保險獲取費用可以攤銷計入費用,減少了利潤的波動,但初始確認獲取費用越大,劃分為虧損合同組的可能性越高。

6、保險合同負債的計息

無論是未到期還是未決準備金都可以選擇計息,貨幣時間價值帶來的收益會增加保險業務收入或減少保險服務費用,從而增加保險服務業績。

貨幣時間價值既和不同時間點折現有關系,也和折現率有關系,這就需要對現金流進行預測和跟蹤。保險合同負債的計息與現金流的折現,大為增加了新準則實施的復雜度和難度。

三、I17的系統解決方案

新準則對保險財務的計量改變是方方面面的,影響也非常重大,對于數據細度和精確度要求很高,如果不通過系統實施難以支撐這么復雜的計量規則和財務準則要求。通過科學合理的IT系統落地來實現數據質量的合規、復雜的邏輯運算、大數據的分析處理、財務核算的轉換和財報報表的生成。

I17系統改造內容包括改造周邊業務系統滿足新準則的源信息要求,改造精算相關系統,重點建設數據平臺及分攤、計量平臺、會計引擎及新總賬等三大系統。

數據平臺主要實現數據的匯集、整理和準則要求的數據預處理,功能包括數據提取、數據標簽(包括合同分組、投資成分等)、重大風險測試、虧損測試、數據質量檢查、計量方法確定等。

計量引擎實現不同計量方法下的現金流計算、負債的計量、調整和分攤,功能包括CSM計算、虧損成分計算、獲取費用攤銷、預期收入、保險合同資產負債的計算等。

會計引擎主要實現財務維度的轉換、記賬并形成財務報表,功能包括會計分錄確認、憑證傳入總賬、三大財務報表及準備金相關報表。

在系統建設完成后,簡單的說,一張保單抽取到數據平臺經過重大保險風險測試通過,進行數據加工,包括投資成分拆分、盈虧測試、合同分組、算法選擇、預期和實際現金流并傳入計量平臺;計量平臺完成未到期、未決、CSM、獲取成本攤銷等計算傳入會計引擎;會計引擎進行科目映射、會計的記賬傳入總賬進行匯總,最后出具財務報表。

四、道與術—做好I17準則實施的應對措施

這么復雜的財務準則實施以后到底對保險公司造成什么影響,我們應該怎樣應對?

新準則盡管具有嚴密的體系性、邏輯性和復雜性,歸根到底仍然是一種“術”,說白了是如何算好賬,提供的會計信息如何更加準確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雖然不是“道”,但它為“道”的貫徹提供了深厚的基礎和切實的抓手。通過術的運用,進一步夯實保險公司使命、戰略、經營策略,為國家和人民提供優質的保險服務。

猜你喜歡
保險合同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會計教育的思考
利他保險合同解除中的介入權研究——檢討《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17條之但書條款
再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之初探
《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論我國保險合同復效制度
有利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保險合同解除權制度之探討
英國《2015年保險法》的修改對保險合同中最大誠信原則的變革
新會計準則運用中的若干問題思考
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展、構成及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