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行走”方式,讓人人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2022-05-16 14:53古敬居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數學

古敬居

摘要: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應該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使其能更好地理解知識,獲得數學體驗。課程改革不僅是教學思想的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是迫在眉睫。著力轉變教與學的方式,促使教學方式更人文、更民主、更開放,學習方式更強調主體體驗、主動探究、有效合作,進而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發現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學習和創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發展的能力,讓學生成為適合時代發展,適應國際需求的卓越人才。

關鍵詞:數學,新課程改革,合作式學習

以學生為本,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改變我們的“行走”方式,勢在必行。我對自己的數學課堂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嘗試:

一、注重自主,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長期以來,教師習慣在課堂上向學生傾銷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致使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潛能被無情地扼殺了。教師應更多關注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識,以及從他們的認識角度出發,會碰到哪些困難,提出哪些問題。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可以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

教學采取“先學后導”,即學生先預習新知,教師后精心疏導。學生預習課文可采取以下方法:首先粗讀一遍,即瀏覽本章節所學內容的主干,一邊讀一邊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內容及其重點、難點所在,對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記號。其次是細讀,即根據每章節后的學習要求,仔細閱讀教材內容,理解數學概念、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的實質及其因果關系,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后,帶著研究者的態度去精讀,即研究知識的來龍去脈、結構關系、編排意圖,并歸納要點,形成知識網絡,完善認識結構。當學生掌握了這三步讀法,形成習慣之后,就能從本質上改變其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了。在掌握新知識后,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或預習學案。學生帶著對教材的理解,帶著學習成果和方法,帶著問題在課堂上展示,從而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

為了避免流于走形式,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學習小組,采取預習評價機制來檢查學生究竟預習了沒有,預習效果怎樣,通過評價激勵學生認真完成自主學習,通過課堂展示預習成果,讓自覺主動預習新知識的學生獲取成功快樂的體驗。

二、注重探究,讓學生在經歷探究中體驗過程和方法。

數學的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而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選擇不同的組織方式,讓學生經歷觀察、嘗試、操作,完成探究活動。在一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數學,讓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那些數學認識和數學體驗上升發展為科學的結論,從中感受數學發現的樂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應用意識、創新意識,使理智過程和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和提升,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探究活動可以是一個學生的獨立行為,也可以是多個學生的交流互動,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探究活動,當好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在探究活動中,問題是核心,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究。在教學設計中,要考慮哪些問題是有利于主動探究的,怎樣呈現這些問題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通過設計一連串遞進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因勢利導,給以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知識結構,提升能力。

三、注重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激發興趣,樹立信心。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倡導的合作就是指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集體的智慧,使智慧資源共享。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溝通交流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全面參與教學活動的最佳途徑。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改善課堂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數量,擴大參與面,同時,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共同操作,互相交流、討論,可以養成良好的參與意識,集體意識及協作意識,有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和成績的進步。集體的探討會開啟自己的思路,互補同學之間的不足,只要方法得當,問題的解決就很輕松。

在課堂教學中,可采取小組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即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和能力,均勻劃分學習小組,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選定組長,制定小組學習目標,明確每個小組成員責任。在該模式下組長的培養十分重要,組長不僅要組織課堂活動,而且要幫助小組成員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設計好合作學習的內容、時間和進程等,在過程中教師不能只當旁觀者,而應當是學生合作的參與者,及時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放在重點、難點上,體現合作的必要性,注意內容的開放性、可行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在組內進行有序的交流后,總結小組結論,通過小組發言人在班上展示合作成果。當然,引入適當的激勵機制,對小組及成員進行評價將會促使合作更加扎實有效。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和總結,摸索出最佳的教學途徑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實現理想的數學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小娟.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探究[J].新課程,2021(39):23.

[2]錢怡.基于數學思考能力培養的中學數學有效教學研究——一節習題研究課的教學活動與思考[J].中學數學,2021(17):21-22.

[3]劉達,肖彩鳳,穆曉東,陳雙雙.一節好課是怎樣煉成的——兼談我國四級教研特色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作用[J].中國數學教育,2021(17):22-26+39.

[4]文利霞.課程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第一課的教學思考——以湖北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4):80-84.

[5]殷玉波.學習中進步,研究中成長——我與《中學數學教學參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1(22):2-3+14.

[6]朱續強. 德育教學,深化目標——加強初中數學德育教學的幾點方略[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改革數學
我們愛數學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