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兒童閱讀方法和策略思考

2022-05-16 04:13陽廷余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頁碼原著整本書

“多讀書、少做題”,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編者寄予的美好愿望,從語文園地中的“快樂讀書吧”到課后的“閱讀鏈接”,再到“綜合性學習”單元中的專題閱讀,時時處處都在提點我們“多讀書、讀好書”。

那么,怎樣才能真正讀起來、讀進去,乃至讀開去,讓閱讀成為一件美好的事情呢?

一、倡導三類“閱讀”,讀起來

1.延伸閱讀

即從學科學習中的“興趣點”出發,延伸到相關的書刊閱讀,拓寬與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比如,語文課上讀了馮驥才的《刷子李》,還想知道天津衛有哪些像“刷子李”一樣的奇人,不妨讀一讀《俗世奇人》這本小說集,既可以讀到一個個技藝超凡、性格各異的世間奇人,又可以讀到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諸多奧秘。

比如,數學課上學了《圓周率》,還想知道是怎么算出來的,不妨讀一讀《祖沖之》這本書,就可以知道圓周率的來龍去脈。

2.班級共讀

即整班師生共讀一本書。

每天的晨讀課上,可以由老師讀一段給大家聽,然后議一議人物、事件或觀點,猜一猜后面的故事,再各自接著往下讀;也可以大家一起靜靜地閱讀某一個章節,將各自的心得寫在便利貼上,分享在黑板上;還可以一起繪制這本書的結構地圖,或者一起來表演某個片段等。

班級共讀,可以相互激勵,也可以獲得更多的閱讀經驗。

3.主題研讀

即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研究性閱讀,借助閱讀來學習。

比如研究《李白的“白”》,就要從幾個方面去閱讀: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故事、李白詩歌中帶“白”字的詩;李白這些帶“白”字詩歌中的經歷地圖等。

這樣的閱讀涉及人物傳記、詩歌賞析、歷史地理等書刊,通過閱讀收集信息、作出判斷、得出結論,在閱讀中提升學習力。

二、給予三個“支持”,讀進去

時間管理,解決“沒時間”的問題

只要想讀書,時間總是有的。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做一本書的閱讀計劃,在家里掛一張閱讀時光軸,每天記錄閱讀的頁碼。

一要“擠”:將書放在書包里,利用碎片化的空余時間隨時隨地隨便翻翻。

二要“恒”:每天臨睡前將當天所讀的頁碼數標注在閱讀時光軸上,持之以恒,再厚再難的書也會被一點一點地“啃”完。

三要“算”:讀完一本書,將書的總頁碼除以閱讀時間,算一算每本書的閱讀速度。

學會了管理自己的時間,閱讀就像吃飯一樣自然而然。

方法指導,解決“沒方法”的問題

讀一篇短文很容易,讀一篇長文也不難,難的是閱讀又厚又長的整本書。

一是考驗耐性:純文字的整本書不是一兩天就能讀完的,沒有耐心就會半途而廢;

二是考驗記性:整本書往往人物眾多、頭緒繁雜,讀了后面忘了前面是常有的事,常常會張冠李戴;

三是考驗悟性: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常常滿足于緊張的情節或者止步于好人壞人的評價,讀不到作者隱藏在作品中的深刻含義。

要讓學生成為優秀的讀者,就要指點學生根據整本書的文體特點,選擇與之相配的閱讀方法與策略。比如小說、散文、詩歌等文學作品,可以用“體驗式”閱讀,邊讀邊想象,邊讀邊猜測,邊讀邊批注,甚至可以邊讀邊參照,參照別人對這本書的評論,參照根據這本書改編的影視劇。

比如,閱讀《水滸傳》:有位同學在閱讀原著之前,先看了一遍《水滸傳》的連環畫,對這本書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再讀原著就容易多了;有位同學讀完原著,再觀看新版電視劇《水滸》,發現了與原著的許多不同之處;還有位同學邊讀原著邊參閱金圣嘆的點評,讀到了一般人讀不到的東西,讀得慢,卻讀得更有滋味。

至于知識性讀物,可以用“概括式”閱讀,用思維導圖或結構圖的方式,提取關鍵信息,歸納事物規律。

總之,不同文體的作品就要用不同的讀法,才能真正讀進去,才能避免誤讀。

及時反饋,解決“沒有用”的問題

很多學生閱讀整本書,只圖閱讀的快感不求深層的思考,所得就很有限,看似真的沒有用。要讓學生讀得深入一些,就要組織及時的評價反饋,讓學生讀有所獲。

一是組織讀書交流會。就某個話題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深度的思考和對話。

比如閱讀曹文軒的《草房子》,圍繞“友誼是什么”這個富有哲理的話題,引用小說中的人物關系和事件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就能推動學生閱讀的理解深度。也讓閱讀變得更有趣味;

二是組織好書推介會。選擇一本自己讀過的書,設計一張海報或小報來作推介,既有內容梗概,也有人物評述,還有閱讀收獲以及情節插圖、資料鏈接等。這是一種閱讀反芻,“吐”出來的是自己的思想。

三是組織故事會或課本劇表演。選取整本書中的精彩章節,用講故事或舞臺劇的方式進行演繹,在角色扮演中加深理解和體認。至于讀書筆記等讀后寫作,則更能體現學生的閱讀成果。

三、拒絕三個“過于”,讀下去

對學生來說,閱讀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經過了成人之手,卻常常變得很糟糕:

一是過高的閱讀要求,常常用教師的閱讀理解要求學生,提出令學生望而生畏的目標,把閱讀變成了“作業”甚至是“考試”。

二是過細的指導,將一本書切分成多個導讀點,一個點一個點地指導,生怕學生讀不懂,過多的指導就成了一種干擾,讓學生無所適從。

三是過于功利,總是將整本書的閱讀與學業成績掛鉤,最希望讀了就能提高成績。反對學生讀那些看似無用的“閑書”,只讀“課課通”之類的教輔用書,讓學生疲于奔命。

要讓閱讀成為一件美好的事情,就要拒絕三個“過于”:將過高的閱讀要求降下來,讓學生在一種安全而自由的閱讀心境中,快樂閱讀;將過多的閱讀指導減下來,讓學生擁有獨立面完整的閱讀時空,盡情閱讀;將過急的閱讀功利淡下來,把閱讀的本來意義還給學生,享受閱讀。

事實上,閱讀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每個人沉浸在自己的閱讀世界里,那是多么令人心醉的美好時刻!

因此,學校教學應該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干擾,摒棄那些看似轟轟烈烈的閱讀推廣活動、評獎活動,創造一個純凈的閱讀時空,讓學生可以心無旁騖地享受閱讀的美好時光。

作者簡介:陽廷余(1968年3月--),男,漢族,四川省彭州市,職務:小學語文教師,職稱:中小學一級,學歷大專,單位:彭州市葛仙山楠楊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26EAB2E9-4818-4EB2-8C0F-583D179C4EE6

猜你喜歡
頁碼原著整本書
《論語》整本書閱讀
氣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有驚無險的手抄報
大偵探福爾摩斯
統編教材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策略——以四年級《夏洛的網》閱讀指導為例
警察與贊美詩
感謝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課程體系建設必須斟酌的基本問題
去沙灘玩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課程體系建設必須斟酌的基本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