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萬壽寺》中歷史世界的建構

2022-05-16 01:16夏伊喬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歷史觀王小波

摘要:《萬壽寺》是王小波筆下的一部反經典、反規范的歷史題材小說,也是其藝術成就最高的長篇著作之一。小波以“一切歷史都是虛構史、當代史、思想史”的歷史觀作指引,為我們帶來了一個由想象建構的詩意世界,以對詩意世界的追尋實現對沉重現實的反抗與超越。然而,想象空間終究離不開現實世界的起點,小波終究無法實現由重即輕的超脫。其間困境,還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

關鍵詞:萬壽寺;王小波;歷史觀;小說創作

近年來,王小波成為了學術界研究一個熱門話題。人們的關注點從“王小波熱”這一文化現象開始,漸漸地轉向了小波的創作本身。目前學界內關于王小波作品的研究,較多地集中在雜文一側,小說研究雖有增多的趨勢,《黃金時代》系列卻占領了其中大頭。相比之下,“時代三部曲”的其他系列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韓袁紅在她的《王小波小說研究》中說:“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去承擔批判的責任,與作為一個小說家去創造想象的世界,是王小波創作的兩種精神原動力”。倍受矚目的《黃金時代》顯然是王小波“解釋自己的作品”,更多承擔了批判現實的責任;但在自由飛揚的藝術想象上,“青銅”系列卻比“黃金”更勝一籌。從《尋找無雙》開始,經歷了《紅拂夜奔》的演繹實驗,王小波最終在《萬壽寺》一篇中展露出久經沉淀、多彩而純熟的寫作功力?!肚嚆~時代》固然是對歷史小說的戲仿,卻并不拘泥與史實本身,而是大膽地放飛想象力進行再創造。

如果說小波早期的“唐人故事”系列改編,還在較大的程度上忠于唐傳奇原作;那《青銅時代》則一轉敘事實驗和語言實驗的試驗場,其精神內核與原作已經風馬牛不相及。如果說《尋找無雙》《紅拂夜奔》兩篇,不免破壞了小說的整體性、給讀者造成了一些閱讀障礙,《萬壽寺》的筆力則更加成熟??梢哉f,《萬壽寺》是小波“青銅時代”系列中最好的作品,也是小波藝術成熟階段的成果,值得學界報以更多的關注。

《萬壽寺》是經典的后現代文本,字里行間承載著王小波獨特的歷史觀,以獨特的歷史敘事,承載了豐厚的思想意蘊,充滿了反經典、反規范的特征。它主張歷史是歷史、小說是小說,認為歷史的通過話語建構起來的,人們所認識的歷史并不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是一種語言上的建構。因此,小說家以歷史為基礎來進行空想的發揮是完全自由的。翟傳鵬曾在他的《論王小波創作的歷史觀與歷史敘事》一文中對往小波創作的歷史觀進行了歸納總結,其中包括三方面:“歷史臍帶論”,即“一切歷史都是虛構史”;“古今一是論”,即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還有“歷史導向論”,主張“一切歷史都是我們的現代史”、“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依筆者的理解加以加以簡單梳理,即:一切歷史都是虛構的當代史,一切歷史又是有趣的思想史?!度f壽寺》以現實世界為起點去構筑想象空間,用現代的意識、現代的人文理念去重構唐傳奇,全然消解了原作的價值取向與宏大意義。它又為古老的文本賦予了現代性的含義,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寄托了王小波自己的深邃思想。

一、“一切歷史是虛構的當代史”

《萬壽寺》是一個以“探尋”與“創造”的故事,由王二所生活的現實世界與王二筆下創造出來幻想世界共同構筑,雙線并行。王二因一場意外的車禍而失去記憶。他本是萬壽寺歷史研究所的員工,他的現實世界就是被嚴格禁錮于極權統治框架下的無智、無趣、無愛的荒誕世界。一時的失憶重新為他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他在好奇中窺探現實、努力找尋自己的身份,同時更是在小說創作中大膽地放飛自我,在枯燥的世俗語境中為自己開辟出了一方“詩意的世界”,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虛構史”。他為筆下的每個故事情節都提出了多種可能性的構想,以小說中的人物為寄托,做出了顛覆極權專制、追求有智有趣有愛的努力??梢哉f,《萬壽寺》中的大唐歷史就是王二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愛好虛構的歷史,是針對著羈絆重重的現實世界所創造的歷史。它在放飛想象的同時,又在深邃的時光隧道中對現實進行審視和批判,它向讀者們呈現出了一幅歷史想象與當下現實相互交織、奇特而瑰麗的景觀。

小說中的歷史是針對現實世界所創造的歷史。這小說中的歷史人物,也不再是講述忠孝節義、郎才女貌故事的古書中的經典形象,并非是隔著千年距離的陌生形象,而是現代人物在想象空間中的翻版和再造?,F代情趣以顯像的姿態灌注與古典情景之中,以“極度浪漫”的形式裝載了“極度現實”的歷史想象。他們的思維方式與精神品性都與現代人共通,正應了前面所闡述的“古今一是”。

在薛嵩與紅線兩位主人公的身上,集中凝聚了“王二”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在他們的身上,有一些與王二本人相類似的、無法克服的弱點,但也糅合了不少他所向往與追求的品質。薛嵩身上有發明創造的智慧,是一位出色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追求愛與夢想、略顯有些玩世不恭痞子氣的精神頑童;而在紅線的身上更是充滿了不受世俗可笑規約拘束的自由感,她的感情單純熾烈,她的性格古靈精怪,擁有無盡的熱情與生命力。即便是在“學院派”那守舊呆板的老妓女與“自由派”率性而行的小妓女身上,也無不承載著王二這一人物對當下一些引人深思的現狀的思考。

同時,由于這些角色只是一種藝術想象的產物,他們的故事完全可以進行各種發揮和改寫。每一段情節都有多種不同的可能性,如薛嵩可能用多種不同的方式搶到紅線。兩人遭遇刺殺的情節竟多達7種版本:薛嵩家可能是一個空中花園、可能是一個復雜的巨型機關,還有可能是個難以破解的迷宮;刺客數量不定,可能是一個男人、一群男人,也可能是一個亮麗的女子,甚至連紅線也忍不住為她傾心……人物的身份與位置隨時可能發生變化,人物細微的性格特征因此不能完全確定下來,在各種可能性的組合當中,頂著同一個名字或者處在同一個位置的人物形象也能呈現截然不同的人格特質來。

二、“一切歷史是有趣的思想史”

小波筆下歷史世界的建構,突出一個“有趣”的特點。在“有趣”中戲謔人生、在“有趣”中沉淀厚重的哲思。

古今雜糅帶來的荒謬感與新奇感是“有趣”的一個方面;情節的轉換與改寫、人物形象的不確定性又是另一個方面。小說敘事結構上的“有趣”,大大增加了故事的變化性與豐富性;而除此之外,黑色幽默風格的敘事語言與對“性”、對“刑罰”的狂歡化書寫,也是這詩意世界的趣味所在。小波習慣以戲謔的、不正經的語調去消解一切的崇高,他筆下的人物也大都是些“反英雄”的小人物,常常處于被極權壓迫的位置,而又不愿甘于現狀,于是往往采用玩世不恭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反抗以及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即便是薛嵩這種“大人物”,也全然不被士兵放在眼里,他是名義上的首領,也是實質上的奴仆。任何事件都可能成為調侃與諷喻的對象,即便是最血腥、殘忍的處刑場景也能被語言化解為滑稽幽默的喜劇?!度f壽寺》中有也有大量濃墨重彩刻畫刑罰場景的片段,如一名男子因偷牛而被處以分尸,“受刑人知道了這是自己的斃命之所,并且再無疑問后,就進入角色,猛烈地掙扎起來。別人也隨之進入角色,一齊動手,把他按倒在地,四肢分別拴到四棵拉彎的龍竹上,再把手一松,他就被彈向空中,被繃成一個平面,與一只飛行的船鼠相似?!@些被留的人因為百無聊賴,又發現那個繃在空中的人是一張良好的桌子,就決定在他身上打撲克?!?整個處刑的過程恍若一場郊游。小波以“輕”寫“重”,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來消解了酷刑的恐怖與死亡的沉痛,給人以輕松甚至于愉悅的觀感。古今一是的、生命常態的荒誕由此得到消解,他以一種有趣的、“一笑解千愁”的方式實現了對沉重現實的另類反抗。

三、小波的迷茫與掙扎

不過,盡管小波在《萬壽寺》一作中達到了技法的巔峰,他意欲超脫現實、追尋“詩意世界”的夢卻開始搖搖欲墜。王小波在小說中這樣寫道,“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也正是對“詩意世界”的追尋,支持著小波走完了一生的道路。然而在《青銅時代》的創作過程中,小波雖努力貫徹詩意世界的追尋,卻又對“想象的自由性”產生了懷疑。他一邊凝視著苦難,一邊又反思著現實,清醒地意識到放縱的想象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現實的人生,這令他感到絕望。從《尋找無雙》始,這一絕望感就已然初露端倪,“我估計王仙客永遠也找不到無雙”?!都t拂夜奔》的結尾處也寫道,“根本沒有指望,我們的生活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強忍著絕望活在世界上”。而在《萬壽寺》的結尾處,隨著王二記憶的恢復,他終究認清了怎樣的自己才是在這個社會中真正被允許的“自己”,終究還是得回到無智無愛無趣的生活軌道中來?!伴L安城內一切已經結束,一切都在無法挽回地走向庸俗?!闭嬲钊烁械浇^望的并非是肉眼易見的那些直接的、暴力的壓制與干涉,而是充盈在整個生活狀態中、悄無聲息卻又無孔不入的庸化過程。

王小波的許多作品都在力圖表現現實世界與想象世界的矛盾。一方面,他厭惡現實生活的平庸,認為現實中的大多數場景不配寫進小說里,但另一方面,表現人生又是他的責任所在。在《萬壽寺》中,王小波構建起了這樣一個生命的場域:王二通過寫作來探索自我、改變自我,寫作與虛構被當做個體生命對抗庸俗現實、建構家園的根本途徑。王二對庸?,F實的屈服,某種程度上也是王小波在那一創作階段中焦慮困惑心境的寫照?,F實的逼仄感不斷擠壓著創造的樂趣,小波的文學創作也由此走入困境。

《萬壽寺》的創作大約在1995至96年期間完成,而在96年底,小波就在《茫茫黑夜漫游》中坦露了自己“正在變成另外一個人,那種囂張的氣焰完全沒有了”。詩意的想象永遠無法飛躍現實世界之外,也就無法帶領人們真正逃離現實的荒誕與苦難。當然,小波也并未因此徹底消沉。在《茫茫黑夜漫游》的最后,他發了些牢騷后“心情好多了”,仍舊還相信著“我就是我,我要擁有一切”。以想象對抗庸?,F實的努力,反抗帶來的絕望,與絕望中的掙扎一起,共同構成了王小波特定時期的復雜心境。

總的來說,《萬壽寺》中歷史世界的詩意建構,是一個藝術技巧純熟的建構,同時也是具備一定思想深度、但還不足以完美自洽的建構。小波以獨特的歷史觀念作為指引,以古今雜糅的趣味、小說結構的趣味以及黑色幽默的趣味,在泥濘的現實道路上展開了一對詩意創造的翅膀,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變幻無定、光怪陸離的想象世界。這值得我們報以更多的關注。同時,要怎樣在現實和想象的夾縫中求得平衡,這個曾經令王小波深陷空虛與疲倦的困境,或許還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

參考文獻

[1] 翟傳鵬. 論王小波創作的歷史觀與歷史敘事 [D] . 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9 : 34.

[2] 孫連五. 敘事的游戲——論王小波的《青銅時代》 [D].吉林:吉林大學,2013:13, 14.

[3] 翟傳鵬. 論王小波創作的歷史觀與歷史敘事 [D] . 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9 : 1.

[4] 韓袁紅. 王小波小說研究 [D] .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75.

[5] 關超然. 穿越歷史的迷霧——論王小波《青銅時代》的歷史書寫 [D] .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9, 10.

[6] 俞帥清. 超越沉重——王小波作品論 [D] .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23.

[7] 孔德曲鳴. 《萬壽寺》:王小波的生命寓言 [J]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 ,3(18) : 71,72.

作者簡介:夏伊喬,女,漢族,1996年出生于重慶?,F為西南大學文學院全日制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歷史觀王小波
閱讀(書香天地)(2021年11期)2021-03-08
眾聲喧囂,再讀一讀王小波
似水流年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十大亮點
侗族歷史觀與生態倫理的文化建構及其意義
國產抗戰題材電影歷史觀的考量
試論網絡科學歷史觀教育的可行性
倒時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