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古代的元認知學習

2022-05-16 01:16官俐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中國古代元認知學習策略

摘要: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話題。我們該如何學習?運用什么學習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學習效率最大化?充滿智慧的古人在這些問題上是如何處理的?本文旨在探討我國古代的元認知學習,首先追溯了元認知概念的起源與發展,介紹了元認知的相關知識;然后總結了我國古代的元認知學習策略,最后,本文將古代學習策略與現代教學結合起來,將之運用在教學和學習中。

關鍵詞:中國古代;學習策略;元認知

學無止境,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句話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21世紀以來,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學習型社會,為了適應社會發展、追求美好生活,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學會學習是這個時代對每個人的要求。到底該如何學習?我想我們可以向我國古代學者討教,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的民族,古人在學習這條路上的探索,給我們總結了許多經驗教訓。

一、元認知的概念

在我國,元認知思想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春秋時期的孔子到歷朝歷代各著名的學者,如朱熹、韓愈等,都對元認知提出過深邃的見解。比如,我國最早的教育文獻《學記》中就包含了豐富的元認知思想,對于“教學相長”的問題,書中寫道:“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边@里說的學包括復習、判斷、再認識;教意味著對先前學習的加工。在1976年,根據各方面的研究,弗萊維爾在《認知發展》一書中,明確提出了元認知的概念及含義。弗萊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說,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元認知知識,也就是關于自己或他人的認知活動、過程、結果以及與之有關的知識;二是元認知體驗,也就是伴隨著認知活動產生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三是元認知監控,也就是個體在認知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積極進行監控,并相應的對其進行調節,以達到預定目標。

二、我國古代的元認知學習策略

雖然我國沒有關于學習策略的專著,但很多學習策略的經典論述散見于諸多文化著作中。從孔孟荀到韓愈、朱熹,眾多學者在實踐中總結了大量的學習策略,關于如何學習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我國古代著作中關于自知、計劃、反省策略的論述實際上就是學習者對自己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從元認知的角度進行闡述,只是沒有明確提出“元認知”這一術語,但是這種思想早已存在于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中。

(一)自知策略。老子認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學習者想要真正到達學習的較高境界“明”,首先要知人,要學會認知外部事物,但這只是第一個境界“智”,想要到達更高的境界“明”,學習者要學會認識自己,也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韓非子在老子的基礎上提出了“知之難,不在于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他認為認知的難度不在于學習者對外部事物的認識,而是學習者對自己的認識,這種認識不僅包括對自己認知的認知,也包括對自己情感態度的認知。

(二)計劃策略??鬃诱J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就是一種對將來的計劃、籌劃。如果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目標,那么就會產生無所適從感,進而產生憂慮,所以學習者必須在學習之前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并且設置不同階段的目標,學習者按照這個計劃不斷學習,逐步完成計劃,達到最終目標?!秾W記》中也提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指防范、預防,學習者在學習之前就要預想到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和障礙,并且想出應對之策,在心理和行為上做好準備。

(三)反省策略?!墩撜Z》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二內自省也”,孔子的經典論述表明反省策略可以運用的范圍,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反省自己為什么不如對方,怎么樣可以趕上甚至超越對方,見到不如自己的人也要反省別人不如自己的原因,自己是否也存在潛在的問題,做到一日三省。

(四)自我管理策略。古代學習策略特別強調自我資源的管理,強調在學習中的自我努力。荀子提出“自古而今,未嘗有兩而能精者也”,他認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在某一段時間內專注于某一種學習活動,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董仲舒從心理的角度指出為什么學習者學習要專心,正所謂“目不能二視,耳不能二聽,手不能二事,一手畫方,一手畫圓,莫能成?!彼岢鲂睦碣Y源是有限的,所以想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要把有限的心理資源集中于某一種學習活動。

三、對現代教學的啟示

(一)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還要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從根本上講就是系統的講授各種認知和元認知策略,比如記憶于元記憶策略、理解與原理解策略等,從而克服單純依靠學生自己學習帶來的學習或思維方法上的模糊性和隨意性。

(二)教師應該在傳授學習策略的基礎上,發展和訓練學生的元認知。比如,給學生創設一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制定計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地對學習過程及其結果、學習策略及其效果進行監控、評價和修改。

(三)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給學生提供反饋的機會,創設一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環境。每個學生都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也可以被他人評價。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將以教師為主的外部反饋轉化為以學生為主的內部反饋,并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正如布魯納所說的,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習者最終將外在的矯正指示轉變為自己的矯正性機能。

我國古代具有豐富的學習策略思想,這些學習策略具有較大的遷移性和較強的科學性,現代教學可以從中汲取能量,學習者可以從中選取適合的學習策略,把它運用于自己的學習中,提升學習效率。教學者也需要對這些學習策略進行全面的總給、歸納,在教學實踐中使之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倪峰,王欣.中國古代學習心理思想的歷史與發展簡述[J].校園心理,2020,18(01):50-52.

[2] 龐維國,薛慶國.中國古代的自主學習思想探析[J].心理科學,2001(01):59-62+127.

[3]燕良軾,曾練平.現代視野中的中國古代若干學習策略[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11(04):113-118+128.

作者簡介:官俐(1996.11-),女,漢族,湖南省湘鄉市,碩士在讀,湖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學

猜你喜歡
中國古代元認知學習策略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戰國諸子敘事與中國古代史傳文的成熟
中國古代文學桃花題材與意象研究
中國與希臘古代洪水神話比較探究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學習策略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對中學生的元認知監控及其與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
Learner Autonomy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FL Lear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