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臺城精神 推進鄉村振興

2022-05-16 16:37蘇俊縣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人才精神農村

蘇俊縣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鄭重提出了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睘閷嵤┛傄蟮泥l村振興戰略,在后來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則首次提出了“鄉村全面振興”,由此形成了 “鄉村全面振興”的思想,并把其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最終目標。隨后,在參加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明確地提出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這是 “鄉村全面振興”思想的進一步深化、升華和具體化。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硬核,“五個振興”從本質上體現出了黨的執政宗旨,是廣闊農村的光明前景,更是農民們的美好心愿。而“敢為人先、勇于奉獻”的臺城精神在我們“鄉村全面振興”的偉大實踐中提供力量支撐。

一、“敢為人先、勇于奉獻”的臺城精神是我們進行“鄉村全面振興”偉大實踐的力量源泉

安平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我黨建立初期,就有一大批的仁人志士,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加入中國共產黨,把由南湖啟程的革命航船上的火種,引到了滹沱河兩岸,點燃了安平人民反壓迫、爭自由、求解放的星星之火。1923年8月,在這片貧瘠、覺醒了的土地上,誕生了我黨歷史上第一個農村支部——中共安平縣臺城特別支部。她星火燎原的奮斗歷程,凝煉出光照黨史——“敢為人先、勇于奉獻”的臺城精神,激勵著我們永遠不忘初心,始終與時俱進。

應該說,“臺城精神”這筆獨特的紅色資源,不僅是臺城和安平的,也是河北的,是中國共產黨的;不僅是歷史的,也是現在的,更是未來的。革命戰爭年代,臺城精神對于中國農村,尤其是北方農村黨的建設,對于黨團結和帶領農民群眾抗擊外來侵略,反抗封建壓迫和剝削,實現農民的徹底解放,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在新時代,弘揚臺城精神對于我們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全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影響更為深遠 。

二、傳承臺城精神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建成小康社會后,黨中央對農業農村工作提出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現,既要靠決心,又要靠奮斗。其前提和保證就是加強黨的領導,就是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善于負責,勇于擔當,肯于奉獻,樂于實干。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我縣很多農民的思想還跟不上當下我國生產力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膽鹇苑结槥橐?,把各行業中熱愛“三農”優秀人才吸納進來,充實農村工作隊伍,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團體等鄉村振興合力,通過弘揚弓種韜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敢為人先、勇于奉獻”精神,培養新農人隊伍和解放思想,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人才和思想基礎。

1、傳承臺城精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進我縣“鄉村全面振興”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干部作為全村發展的帶頭人,必須要有與時俱進、居安思危的精神狀態。如果一個村的村干部滿足現狀,不思進取,那么這個村莊的發展也就止步于當下,落后于未來。

楊屯村位于安平縣城東南部,全村1400多口人,經濟不發達,曾是有名的臟亂差村。四年前的楊屯,房屋破舊,街道狹窄,村外的田野雜草叢生,垃圾遍地。

自從2015年當選為楊屯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劉影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僅用了四年時間,就使楊屯變成了享譽全省的美麗鄉村。劉影家因自家有個絲網企業成為全村首先富裕起來的“小康人家”,當選為村支書后,劉影自掏腰包,拿出四十萬元為本村修理拓寬街道。因楊屯這一帶地下水被過分開采,每年有一季需要休耕,村里土地閑置,劉影突發奇想:不種莊稼的時候,咱能不能種油菜花?油菜花不需要地下水澆灌!村里窮,沒有錢,劉影又自掏腰包,拿出一萬五千元買油菜籽試種。因缺乏經驗,他特地從省城請來專家指導,還到外省油菜花產地參觀取經。試種成功后,他開始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影響和帶動了周圍的村莊,竟形成了三萬畝花海。這種集農業、工業(榨油菜籽油)、旅游業三業一體的鄉村振興之路,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四年的摸索與奮斗,換來了楊屯村的生態蛻變。

楊屯村黨支部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迎頭趕上、補齊短板,實現了安平縣城區和農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真正實現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產業振興,楊屯村各級干部特別是村兩委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跳出原來的思維框框,把村里的土地資源合理利用,讓土地生財,同時找到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最佳結合點,豐富了鄉村經濟業態,培育了鄉村發展新動能,實現了農業精、農村美、農民富,書寫了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良心的鄉村振興“楊屯答卷”。

2、傳承臺城精神加強基層黨員思想建設,推進我縣“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振興,就要培育新主體,強化人才支撐,著力解決“三農”問題,深入探究“空殼村”的根本原因,實現以人才振興引領鄉村振興。說到底,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振興。 因此,我們要發揚“敢為人先、勇于奉獻”的臺城精神,要逐步嘗試通過政策扶持、教育培訓等方式來破解鄉村人才問題,建設一支支“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有情懷”的鄉村黨員人才隊伍。鄉村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強化,才會引領新風尚、帶動新產業、激發新活力、創造新生活。

近年來,農村基層不斷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結合實際,利用多種渠道和方式,如:開培訓會、引進專家、實地教授、網絡學習等,大力挖掘能夠勝任鄉村工作任務的基層工作者;而且上級領導也非常重視基層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適時入村指導學習培訓工作,為人才振興助力。

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更是要弘揚“敢為人先、勇于奉獻”的臺城精神,不斷學習提升、掌握技能,力爭建立一支緊緊圍繞黨中央,“能打仗、打勝仗”的基層黨組織隊伍,助推中央和上級各部門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更進一步為實現鄉村振興而努力。

“敢為人先、勇于奉獻”的臺城精神,將全力推動安平鄉村全面振興,努力實現鄉村更美,經濟更發展,農民生活更幸福。

猜你喜歡
人才精神農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拿出精神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毛遂自薦
新農村 新一輩
為國家選人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