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融入舞蹈藝術教育路徑探析

2022-05-17 11:30雷玥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舞蹈藝術文化軟實力表現形式

[摘 ?要]舞蹈藝術是民族文化一種外在的表達。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提升文化自信的時代主題下,當代舞蹈藝術教育應注重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博采各民族舞蹈藝術之長,更好地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力和時代風貌,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展現中華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 ?舞蹈藝術 ?表現形式 ? 文化軟實力

引 ?言

舞蹈藝術是人們在長期生活生產實踐中產生的一種情感表達,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但目前我國的舞蹈藝術教育多側重于舞蹈動作和技巧的教學,對舞蹈藝術的精神文化內涵重視不足,這造成學習者的舞蹈文化積淀和藝術修養不夠深,對其今后深入研習舞蹈藝術,特別是傳承舞蹈藝術所承載的傳統文化是不利的。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討在舞蹈藝術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可行路徑。

傳統文化在舞蹈藝術教育中的體現

舞蹈動作是舞蹈藝術的基本元素,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形式。例如唐代《驚鴻舞》,據傳由唐明皇寵妃梅妃創作,通過動作表現鴻雁在空中飛舞的景象。全舞動作輕盈柔美,婀娜飄逸,被唐明皇贊譽為“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扼@鴻舞》的舞蹈動作模仿鴻雁而不拘泥,相較機械模仿,更側重于鴻雁展翅翱翔的精神表達,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以形寫神”的精神內涵。唐代的《霓裳羽衣舞》,舞蹈動作優雅縹緲,遠遠望去,舞者的一起一伏、一轉一合看似無章,實則極富韻律感,充分體現傳統文化“虛實相生”的道家思想。古典舞作品《昭君出塞》,講述的是漢代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其舞蹈動作剛柔并濟,特別是在離別的瞬間,以剛勁的動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昭君的不舍、無奈和大義凜然,以一女子柔弱的肩膀承擔起家國重任,彰顯了儒家思想中的大義于天下。

我國舞蹈藝術表演強調動作要做到行云流水,且要與情節和思想和諧統一,體現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這與西方舞蹈具有規律顯著的節奏感形成鮮明的對比。舞蹈動作的銜接和轉換與背景音樂保持內在統一,動靜的轉換沒有顯著的“頓挫”感,一些比較細膩的感情往往通過手的翻轉等向觀眾傳達,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講究適度之美。

我國舞蹈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這也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我國舞蹈服飾多以民族服裝為主,具有顏色鮮艷、對比性強等特點,一些少數民族的舞蹈服飾會有金銀飾品,或裝飾動物羽毛,舞蹈服飾上繡有祥云、蓮花、鳳凰等寓意吉祥的圖案,以突出舞者的仙姿神韻。這一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有過非常形象的描述: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一些舞蹈服飾直接取材于生活,例如古典舞蹈《孔府樂舞》,其直接取用古代人們所著的漢服作為舞蹈服飾,舞者身著對襟長袍漢服,仿古人束發,莊嚴、典雅地還原了古代人們的生活。傳統文化通過舞者抱拳施禮、見長輩請安問好等具體動作得以彰顯和表達。

傳統文化與舞蹈藝術教育的關系

舞蹈藝術體現傳統文化。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放眼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都有自己的舞蹈藝術,例如動作優美、身姿輕盈的芭蕾舞,節奏律動感強的踢踏舞、拉丁舞,風靡西方的摩登舞、快步舞,體現東方古老文明的古典舞、民族舞,等等。在我國,舞蹈也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例如體現中華文明的漢唐古典舞,孕于西北金戈鐵馬之地的敦煌舞,還有蜚聲海內外的安塞腰鼓舞,朝鮮族的頂水舞、藏族的大鼓舞、苗族的蘆笙舞以及維吾爾族的薩瑪舞等。各民族和諧共處、共同繁榮的過程中孕育了百余種舞蹈形式,是當代舞蹈藝術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文化寶庫。

傳統文化需要借助舞蹈藝術教育進行詮釋和表達。舞蹈藝術每一個動作都能“追蹤溯源”到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勞動實踐,這是舞蹈藝術具有深厚藝術性和強大生命力的根源。傳統文化離開了具體的、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就失去了新時期傳承和發揚的生命力,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舞蹈藝術教育要做到既讓學生學習到舞蹈動作,又要讓學生領悟到舞蹈藝術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從內在的精神層面提升學生對舞蹈藝術的理解和領悟,真正彰顯現代舞蹈藝術教學的時代價值和人文情懷。

傳統文化可以借助舞蹈藝術教育進行創新和發揚。時代的發展推動傳統文化不斷發生嬗變,注入新的時代特征。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因此,新時代,傳統文化既要取其精華,也要推陳出新,在新的時代下孕育新的活力。在舞蹈藝術教育中,教師可以將現代舞、西方舞蹈中的一些元素和思想理念融入我國傳統舞蹈之中,在保證傳統舞蹈的民族性特色的前提下,博采眾長,吸收西方舞蹈文化的優點,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通過對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特征。

新時期傳統文化融入舞蹈藝術教育路徑探析

首先,要將傳統文化納入舞蹈藝術教學目標,比如可以考慮增設傳統文化理論課程,并將其作為舞蹈藝術專業的必修課程。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揮棒,如果在實際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僅僅將教學目標停留在舞蹈動作的掌握上,是不足以讓舞蹈專業學生學習和領悟到舞蹈藝術中的傳統文化的,這對學生后續的舞蹈藝術專業深造也是極為不利的。將傳統文化納入教學目標,可以結合舞蹈專業教學實際,例如民族舞,可以以了解和掌握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為重點;古典舞專業,則可以增加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課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從舞蹈藝術學習實踐中不斷加深自己對傳統文化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從學習知識內化為對傳統文化的感悟,增強自己的舞蹈藝術理解能力和自己的傳統文化底蘊,為自己后續的深造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其次,要精選教學案例,重點選擇能夠突出傳統文化特征和兼具時代意義的作品。我國舞蹈藝術歷史悠久,經典作品數不勝數,但從教學角度來看,應當精選具有代表性的、能夠集中反映傳統文化特征的舞蹈作品。除了本文提到的《霓裳羽衣舞》《驚鴻舞》等以外,還可以增加一些少數民族代表性舞蹈作為傳統文化案例,例如藏族的《熱巴舞》《康巴卓舞》,蒙古族的《賽馬》,朝鮮族的《金達萊》和傣族的《月亮》等。從這些典型的、能反映傳統民族文化的教學案例入手,使學生在學習鑒賞舞蹈藝術特征的同時學習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例如蒙古族的《賽馬》是展現蒙古族同胞自由豪放的游牧生活:策馬揚鞭,馳騁草原,教師可以由此進一步引出蒙古族傳統文化知識,例如每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成吉思汗紀念節及蒙古族同胞崇拜的圖騰文化等。在舞蹈教學中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最關鍵的就是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所依托的環境及傳統文化在舞蹈藝術中體現的思想內核。通過這些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理解蒙古族舞蹈自由豪放特征下所表達的內心情感,并能在學習中自覺地去感受這一情感,從而更好地表達舞蹈情感,成為更好的舞者。

再次,要豐富舞蹈藝術的實踐形式,切實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實踐教學之中。舞蹈藝術院??梢耘c當地文體部門加強溝通,多開展課堂外教學,比如可以在傳統節日舉辦舞蹈藝術節,例如春節期間舉辦春回大地、辭舊迎新的春節舞蹈表演活動,以《開門紅》《鬧新春》等傳統舞蹈作為表演作品,讓學生在舞蹈藝術表演中感受我國傳統春節文化舞蹈藝術中的體現以及其在當代蓬勃的生命力;再如在勞動節期間編排《紅紅火火勞動忙》《春耕》等舞蹈,傳承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民族文化,同時借助勞動節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活力;再如在端午節期間編排《賽龍舟》《端午頌》等舞蹈節目,豐富舞蹈藝術實踐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使他們未來能夠自覺主動地在舞蹈藝術道路上積極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

再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傳統文化引導,將其滲透于舞蹈藝術教學過程。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核心,因此教師可以圍繞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題材。例如在舞蹈《愛國之戀》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再講解近現代中國革命志士為了獲得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舍生忘死的愛國之心。再如在《憫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在舞蹈藝術工作中更要緊密圍繞社會實踐、傳統文化。舞蹈藝術不能丟了傳統文化的根和魂,否則就不會為大眾所喜愛,就會失去生存的土壤。只有通過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和引導,才能讓學生在舞蹈藝術學習中自覺地感受傳統文化在舞蹈藝術中的體現,從而樹立起傳統文化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舞蹈,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以及鑒賞和創作的能力。

最后,優化課程考核體系。結合傳統文化課程開展的情況,加入傳統文化內容考核,引導學生重視傳統文化學習??己酥?,評分是手段,但不是目的,考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使學生在內心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學習態度,在學習舞蹈藝術的過程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傳統文化,并思考如何將傳統文化運用于舞蹈藝術實踐之中??己藘热菘梢园ɡ碚摵蛯嵺`兩個方面,考核方向要“既廣且深”,“廣”主要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方面,如擴充知識面,打牢知識基礎;“深”主要體現在對所學舞蹈專業相關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如要能領會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核及其在舞蹈藝術中的具體體現,并努力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積淀,為自己未來更好地學習舞蹈藝術及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 ?語

本文從傳統文化在舞蹈藝術中的體現入手,分析了傳統文化與舞蹈藝術教育的關系,包括舞蹈藝術體現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需要借助舞蹈藝術教育進行詮釋表達和繼承發揚,最后對新時期傳統文化融入舞蹈藝術教育路徑給出了建議,如將傳統文化納入舞蹈藝術教學目標,增設相關課程,選取典型作品,把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實踐教學及有意識地加強傳統文化引導和相關考核等。舞蹈藝術教育融入傳統文化既是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也是新時期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深思。

參考文獻:

[1]何娟娟.少數民族舞蹈人才培養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1):150-153.

[2]趙亞楠.新時代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新探[J].藝術評鑒,2020(21):80-82.

[3]劉佳.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高職舞蹈教學中的編創研究與應用[J].中國文藝家,2020(11):126-127.

[4]馬娜.論我國傳統文化在舞蹈教學中的滲透[J].藝術教育,2020(11):87-90.

[5]曾錚.文化傳承視角下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策略[J].藝術教育,2020(10):86-89.

[6]楊金莉.民俗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尚舞,2020(8):104-105.

(雷玥:榆林學院藝術學院)

猜你喜歡
舞蹈藝術文化軟實力表現形式
多元歸一——中國畫表現形式探析
石材產品設計中幾種錯誤的表現形式
《羚羊的外套》的主題思想與藝術表現
探析舞蹈評論的意義與審美價值
論明朝時代舞蹈藝術特點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人文城市應成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文化軟實力視角下的標識語翻譯規范化研究
漢語動結式在維吾爾語中的表現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