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青花起源及典型特征探析

2022-05-18 19:47王笑黃瀚東付文斌白廣珍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5期
關鍵詞:黑斑元青花

王笑 黃瀚東 付文斌 白廣珍

摘 要:元青花是中國古代著名瓷器品種,是彩繪瓷器繁榮發展的開端。典型元青花瓷器在景德鎮生產,藍釉技術有波斯工匠參與,鈷料“蘇麻離青”來源于伊朗地區,暈散、黑斑等特點跟青料本身成分關系很大。

關鍵詞:元青花;鈷料;呈色;暈散;黑斑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38

0 引言

瓷器,古代也多稱“磁器”,是中國貢獻給全世界的古代璀璨發明之一。距今約4200年的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就出土有原始青瓷。①晉、隋、唐間的越窯青瓷風骨漸成,秘色瓷成為李唐皇家貢品②,而白瓷之祖則是邢窯。此外,龍泉窯、景德鎮窯、磁州窯、耀州窯等其他窯系亦各具特色,精品繁多。宋代瓷業繁盛,五大名窯各具千秋,明耀天下。

元代瓷業重心南移③,元廷在景德鎮置浮梁磁局,掌燒造磁器等,從此景德鎮走進中國瓷器生產的舞臺中央,逐漸成為中國“瓷都”。公認青花瓷元時在景德鎮創燒,清乾嘉年間景德鎮人藍浦在其《景德鎮陶錄》中提到,景德鎮在唐宋間沒有彩色瓷出現,到了元明時期則多見青花瓷。到元代后期,青花則較多地生產并風靡于世,官窯、民窯競燒,不光是內銷,還大量出口外銷東南亞、歐洲等地。④

元青花瓷的誕生和成熟標志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到來。到了明清時期,青花瓷取代了傳統青白瓷器(素瓷)成為流行品種。青花為釉下彩瓷,也稱“白地青花”,先制胎坯,然后在素胎上使用含鈷礦物(鈷土礦)的著色材料在坯上作畫,再在其上施透明釉后燒制而成。⑤本文探討范圍為產于景德鎮的典型元青花瓷器,主要從起源、典型特征等方面進行闡述。

1 認識元青花

元青花色彩艷麗,對比強烈,與唐宋以來傳統樸實無華的造瓷審美觀不符,堪稱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⑥之前大家都認為元代沒有青花瓷器生產,直到1949年美國學者以倫敦戴維德爵士收藏的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款識的青花象耳瓶為標準器,對比鑒定了一批元代產青花瓷器。⑦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帶有準確紀年款識的這尊青花象耳瓶(也稱大威德瓶)是至關重要的斷代標準器,它被發現之后,世人才糾正了中國青花瓷是從明代開始創燒的觀點。

對于元青花起源,國外學者鼓吹“西亞影響說”,認為鈷料及釉下鈷藍技法都是由西亞傳入。⑧目前在伊朗、土耳其等西亞及歐洲等地區收藏有數量較多的工藝精良的大型元青花瓷器,而國內收藏相對少見。加上元青花藍白色調符合伊斯蘭風格審美,有觀點認為景德鎮燒造大批元代青花瓷器作為海外貿易用瓷,用于外銷。但近些年來,全國各地不斷有考古出土和發現元青花瓷器遺存⑨,加上瓷器繪畫多中國古代人物故事、八寶等中國文化特征紋飾,似乎證明元青花的生產不只是用于外銷。又有觀點認為元青花絕非元廷官方用,因為宮廷中沒有留下元青花實物遺存,沒有檔案資料。馬可波羅在他游記中描寫有元朝皇帝使用鍍金的御用餐具,《元朝名臣事略》(元代蘇天爵著)同樣記載有元太祖使用口沿鑲金的金屬盛酒器,由此有學者認為當時蒙古上層多使用金銀器皿。⑩然而隨著不斷的考古新發現,元大都也考古出土有不少元青花k,可推斷出元青花是用于元朝宮廷生活的。事實上,明清時期青花瓷器的充分繼承和蓬勃發展,也能證明元青花生產動力除外銷以外,內銷也是很大的部分。馮先銘l認為釉下彩繪裝飾工藝唐代長沙窯已創燒,另外,吉州窯和磁州窯的白釉釉下黑彩工藝為景德鎮釉下青花的創燒帶來強大的推動和提示;對于鈷料而言,初唐我國已開始使用氧化鈷作為陶瓷顏料。出土元青花中,除了進口料外,也有使用國產青料的。

五代以來,景德鎮白釉技術不斷發展創新,出現了著名的影青釉,為青花釉的燒制創造了堅實的基礎。至于青花色釉技術,有研究推測起源于伊斯蘭釉下藍彩陶器,與伊斯蘭制瓷工藝的引入有關。m景德鎮早期元青花窯址(紅衛影院窯址)出土一批元青花早期瓷器,其器型、紋飾帶有明顯的伊斯蘭特征,而且器物款識帶有波斯文字,推測有波斯來的技術工匠參與制瓷工作。

總之,景德鎮青花瓷的出現和成熟,應該說是中華文明與西亞文明交流互鑒的見證,是宋元時期景德鎮優質青花瓷制瓷工藝的結果,該產品結合了磁州窯、吉州窯成熟的釉下彩繪技術和西亞進口鈷料。n

2 元青花的典型特征

元青花器型、種類繁多,生活實用器占有較大比例,一定數量是祭供專用器,裝飾器較少。元青花胎體的組成大部分為二元配方,即瓷石摻雜高嶺土(早期用麻倉土)。引入高嶺土,增加胎體中鋁的含量,能夠較大程度控制高溫變形,提高大件器物的成形率。多數器底不施釉,修底不光滑,帶有修胎痕跡。

青花瓷的發色往往差別很大,胎料、釉料、青花料的淘練配比、燒成溫度、還原氣氛的控制都是影響最終青花呈色的因素。典型元青花紋飾色濃而不艷、濃淡不一,青花顏色多有暈散流淌,下筆濃重處有鐵褐色黑斑,側視發錫光或鐵銹色,用手觸摸有凸凹感,俗稱“吃胎”。o

2.1 元青花的鈷料

一般觀點認為景德鎮元代青花瓷使用的鈷料為進口鈷料,即“蘇麻離青”。根據鈷礦石公開研究數據,最接近“蘇麻離青”化學組合特征的鈷礦石為鈷毒砂,礦物來源可能來自中亞和歐洲,也可能來自中亞具有相同地質結構的中國甘肅、新疆。郭演儀p等對景德鎮落馬橋窯址、湖田窯址和元大都遺址出土的元青花瓷片進行了分析,發現落馬橋窯瓷片存在高鐵高鈷高砷、高鐵高鈷無砷、低鐵高鎳鈷銅砷等三種鈷料且均不含錳,湖田窯、元大都遺址瓷片為低鐵高砷鈷礦原料。溫睿q等分析研究了公元12~13世紀產自伊朗的伊斯蘭米奈瓷器和中國元代青花瓷器碎片,發現它們的瓷釉藍色呈色物質均為鈷,隨著鈷含量的增加,氧化鐵和砷的含量也隨之增加,除此之外,鐵和砷沿掃描線的分布規律與鈷完全吻合,證明它們屬于鈷礦石中的伴生元素,并認為伊朗喀山(Kashan)地區卡姆薩爾村蘇萊曼尼(sulaimani)鈷礦石不僅是14世紀波斯早期米奈瓷器的原料,也是中國元青花鈷料的來源。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崔劍鋒課題組利用高分辨顯微分析技術(FIB-TEM),對哈拉和林城址、北京毛家灣瓷器坑等出土的元、明青花瓷器中存在的亞微米級殘留色料顆粒進行研究,發現最遲在宣德時期景德鎮已經開始使用混合鈷料,即國產鈷土礦料與進口的砷鈷礦料進行混合搭配使用。并且通過EDS分析表明,青花釉層中的高亮度粒子一般具有較高的鈷含量,富集砷、鎳和銅,根據元素組合和地質礦產理論,伊朗高原阿納拉克(Anarak)礦區鈷礦床最有可能是元青花鈷料的來源之一。r

元代青花瓷器的產地除了景德鎮外,還有浙江、云南等地,如云南玉溪窯、建水窯也有青花瓷器產出。s云南窯口產出的青花瓷經研究發現使用的是當地鈷土料,用高含量石英的瓷石作為瓷胎原料,釉用的是高鈣灰釉,燒成溫度約1200攝氏度,相比景德鎮窯產青花瓷品質較差,表現為釉質較粗、白度不高、青花發色不正、有發綠現象。t陳堯成u等對景德鎮和云南生產的元青花色料進行了對比研究,認為云南元青花鈷料錳元素含量高,應為當地鈷土礦,而景德鎮元青花使用的鈷料高鐵低錳,并含硫和砷,而基本無鎳和銅。同時景德鎮元青花也不同于唐青花,唐青花使用的鈷料是以含銅低錳為特征,也不同于后期的使用國產青花鈷料的低鐵型明清青花。

2.2 青花暈散

元青花色料的暈散是典型特征之一。色料從著色區往非著色區的擴散,即為暈散。暈散的特點有青花料猶如墨汁滴在宣紙上的洇散狀,也有串珠狀小點暈組成的凝聚斑邊緣的模糊或流散態。李家治在其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陶瓷卷》中認為暈散主要由以下兩點原因造成:一是色料本身二氧化硅、氧化鋁含量較低;二是由于釉是高鈣釉,高溫下釉的黏度變小,流動性大,釉本身容易流散,所以也增加了暈散的效果。李合v等采用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EDXRF)和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分析(LIBS)分析方法對明早期官窯青花瓷器與來自阿聯酋的伊斯蘭藍彩器標本進行了對比研究,采用LIBS分析可彌補EDXRF分析不能對硼等輕元素進行有效、準確測試的缺陷,分析發現景德鎮明早期青花瓷器與伊斯蘭藍彩器標本所用鈷料均為含有硼元素的經過預熔處理的低錳型鈷料。根據陶瓷工藝學,氧化硼的加入可明顯降低釉的熔融溫度,同時也可減小釉液表面張力,從而導致釉的高溫流散,造成暈散效果。姜曉晨陽等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顯微拉曼光譜儀分析“南澳一號”出水的青花瓷殘片,掃描電鏡背散射模式下,樣品瓷釉中存在大量發育充分的灰色針狀(板條狀)晶體,晶間存在因晶體生長時固液再分配所形成的液分相結構,同時部分晶體之間發現明亮顆粒,其粒徑尺寸為亞微米范圍,結合能譜分析數據,推測灰色針狀晶體為鈣長石,明亮顆粒為富鈷、錳、鐵、鎳的殘留鈷料。在面掃描結果中,鈷和鋁的含量變化是一致的,但與硅和氧的含量變化相反。因此,初步推測瓷器中殘留的光亮顆粒是鋁酸鈷晶體。在高溫燒結過程中,鈣(堿)釉體系中釉中溶解釋放的大量鈣離子與鈷釉中溶解釋放的鋁離子自發結合,形成化學勢較低的鈣長石晶體。隨著反應時間的積累,界面處的鈣長石晶體繼續生長并逐漸完全覆蓋鈷顆粒。類似于鈍化層的夾雜物結構最終會阻礙擴散過程并導致反應終止。這一現象也為進一步解釋藍色和白色的光暈與色散提供了新的視角。與國內鈷材料的高鋁特性不同,進口鈷料的鋁含量通常不能滿足鈣長石晶體生長的熱力學條件。因此,在同樣的環境下,進口的鈷粒子會在釉面層中充分溶解擴散,在宏觀上表現出暈散的藝術效果。

另外,青花料中鐵元素也會對暈散現象發揮影響因素。青花色料中的鐵在還原燒成條件下形成的氧化亞鐵對釉有一定助熔作用,會降低色料的熔融溫度,促進暈散現象的產生。w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色料鐵含量明顯高于清代,這個現象更為多見。

2.3 青花黑斑

黑斑,也稱“鐵斑”“鐵銹斑”,是元青花色料的又一典型特征。黑斑常見于元代和明永樂、宣德年間的青花瓷品種。研究表明,因青花鈷料含鐵量高,燒成后在青花濃色部分容易出現黑鐵斑點,即“鐵斑”。x馮先銘先生談道:“青花色澤有濃翠及灰淡二種,均有鐵斑?!薄坝罉?、宣德直至成化前期的青花都有黑鐵斑?!惫毑壬鷦t說:“在線條的紋理中常有鈷鐵的結晶斑點,呈星狀點滴暈散,淺淡處結晶斑點較少,濃重處則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p>

吳雋y等對景德鎮青花瓷彩上的斑點進行顯微結構研究發現,不僅在宣德青花彩上,在元代、明代洪武及永樂青花彩的濃色處也會時有顏色相近的斑點。在明代宣德之前的樣品中,青花料為低錳高鐵,因此青花瓷斑點主要由鐵及其氧化物組成。明宣德青花瓷所用青花料是低鐵高錳,青花瓷的斑點主要是由錳氧化物晶體與鐵固溶體和鈷離子著色形成的。例如,明宣德樣品中的青花瓷斑點主要是由使用過的青花瓷經高溫處理后,鐵或錳含量較高而形成的,它是由鐵或錳等復合晶體在釉料熔體中的偏析而形成的。左健z等人采取拉曼光譜分析對一件明永樂青花瓷瓷片進行分析,發現瓷釉表面黑色斑點有三種情況:“網狀斑點、顆粒性斑點與條紋狀斑點,分別含有Fe3O4結晶、MnO與Mn2O3結晶、Co3O4結晶?!?/p>

王甜等對景德鎮元青花鐵銹斑進行的拉曼分析表明,鐵銹斑晶體具有Co3的尖晶石結構,主要有兩種晶體類型:鐵較豐富的晶體為Co0.8Fe2.2O4和鈷較豐富的Co1.3Fe1.704。Pinto A等對明代青花瓷器的黑斑拉曼分析研究,認為黑斑是富錳尖晶石。

3 總結

青花瓷在唐代河南鞏義出現,而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景德鎮,清康乾時期的青花瓷達到了藝術高峰。元青花的出現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得益于中國白瓷技術的成熟,同時引入了西亞波斯藍釉技術。其典型特征包括蘇麻離青青花料、青花的暈散和黑斑。蘇麻離青青花料應來自西亞伊朗地區。元青花色料的暈散和黑斑是其典型特征。暈散是進口鈷料的鋁含量較低,難以形成足夠的鈣長石晶簇固定色粒;青花料中較高含量的助熔劑如鐵、硼等,會助推暈散現象的產生。黑斑則多出現在青花濃重處,并非僅是鐵的化合物,而是鈷、鐵、錳等元素含量相對富集,形成了鈷鐵錳固溶體或富相尖晶石。

元青花是中國古代著名瓷器品種,拉開了彩繪瓷器繁榮發展的大幕。元青花是中外文明互鑒合作的歷史例證,體現了中華文明巨大的審美包容性和外來文化吸納力。

注釋

①黃石林.龍山文化中出土的原始青瓷[J].景德鎮陶瓷,1984(S1):80-82.

②趙婧.法門寺出土秘色瓷之“秘色”涵義再認識[J].中國陶瓷,2016,52(3):108-112.

③劉江輝,丁傳國,歐陽小勝.歷史的必然:明代陶瓷御器廠在景德鎮的設置[J].陶瓷學報,2016,37(6):745-749.

④黃云鵬.館藏和窯址出土的元青花、釉里紅瓷[J].江西歷史文物,1983(4):109-114.

⑤李家治.中國科學技術史:陶瓷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⑥鄒志橋,周華.元代青花瓷紋飾的文化內涵探析[J].佛山陶瓷,2013,23(1):49-50,56.

⑦m黃薇,黃清華.元青花瓷器早期類型的新發現—從實證角度論元青花瓷器的起源[J].文物,2012(11):79-88.

⑧GARNER H.The use of imported and native cobalt in ChineseBlue and White[J].Oriental Arts,1956(2):43.

⑨劉裕黑,熊琳.江西高安縣發現元青花、釉里紅等瓷器窖藏[J].文物,1982(4):58-69,102-103;王守功,孫明,阮浩,等.菏澤沉船與元青花[J].走向世界,2011(7):64-67;曹建文,徐華烽.近年來景德鎮元代青花窯址調查與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6):78-88,158;王永彪.常德出土的幾件元青花瓷[J].收藏,2010(4):27-28;胡朝輝.21世紀元青花考古新發現及其意義[J].文物天地,2020(7):103-113.

⑩施茜,王一偉.元青花裝飾紋飾風格及其形成背景[J].中國陶瓷,2010,46(2):75-78.

k郭演儀,陳堯成.元大都發掘的青花和影青瓷[J].考古,1982(1):96-102.

l馮先銘.有關青花瓷器起源的幾個問題[J].文物,1980(4):5-9;馮先銘.青花瓷器的起源與發展[J].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2):29-39.

n曹建文.試論景德鎮元代青花瓷器的產生與發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2):27-30,101.

o蘇文堂(Wen-Tang Su).元青花瓷器發色研究[J].Nephron Clinical Practice,2009(1):175-196.

p郭演儀,錢偉君.幾件元代青花瓷片的研究—關于元青花瓷鈷藍色料的新發現[C]//郭景坤.古陶瓷科學技術:6:2005年國際討論會論文集.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

qWen R,Pollard A M.The Pigments Applied to Islamic Minai Ware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Chinese Blue‐and‐White Porcelain[J].Archaeometry,2016,58(1)1-16.rJiang Xiaochenyang,Weng Yanjun,Wu Xiaohong,et al.Early globalized industrial chain revealed by residual submicron pigment particles in Chinese imperial blue-and-white porcelain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20,117(12):6446-6452.

s葛季芳.云南古代青花料和青花瓷器[J].江西文物,1990(2):17-24,31-123.

t余婷,劉敏芳,任立琴,等.云南玉溪窯青花瓷組成配方的EDXRF研究[J].陶瓷研究,2020,35(5):97-100.

u陳堯成,郭演儀,陳虹.中國元代青花鈷料來源探討[J].中國陶瓷,1993(5):57-62.

v李合,李晨毓,翟毅,等.明早期官窯青花瓷器所用鈷料的產地特征和暈散成因分析[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8,30(6):30-36.

w周潔.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現研制及呈色機理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14.

x吳思儀.青花瓷"鐵斑"小考[J].大眾考古,2019(11):26-29.

y吳雋,李家治,郭景坤.景德鎮青花瓷彩上斑點顯微結構的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1999(1):143-149.

z左健,杜廣芬,吳若,等.明永樂青花瓷片的顯微拉曼光譜分析[J].光散射學報,2007(4):395-399.

Tian Wang,Tiequan Zhu,Magali Brunet,et al.Raman study of Yuan Qinghua porcelain:the highlighting of dendritic CoFe2O4 crystals in blue decorations[J].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2017,48(2):711-719,267-270.

Pinto A,Sciau P,Zhu T,et al.Raman study of Ming porcelain dark spots:Probing Mn‐rich spinels[J].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2019,50(5):711-719.

羅宏杰,李偉東,魯曉珂,等.中國白瓷和青花瓷的起源研究[J].自然雜志,2017,39(2):137-148.

猜你喜歡
黑斑元青花
郭德綱巧用寓言勸愛徒
最貴“福祿”元青花 元青花纏枝福祿萬代大葫蘆瓶拍賣價5681萬元
居安思危的黑斑牛羚
表皮有黑斑的香蕉能不能吃
居安思危的黑斑牛羚
牛蛙價格大漲 黑斑蛙行情難看好
居安思危的黑斑牛羚
元青花鑒賞心得
殺不死的黑斑
元青花的兩個江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