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鍛煉意識培養探究

2022-05-19 02:25周國華
職業 2022年8期
關鍵詞:中職體育全面發展

周國華

摘 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發展階段,在中職“三教”改革大力推進之際,中職體育教學也迎來教學改革新挑戰。本文分析培養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重要意義和現實困境,立足服務學生終身教育、全面發展的理念,探究中職學校體育課堂培養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中職體育? ? 自主鍛煉意識? ? 全面發展

在中職學校的課程設置中,體育課占有重要地位。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迅速發展變化的時期,叛逆心理嚴重,他們渴望被成年人關注,卻又不想被束縛,因此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意識。

學生的自主鍛煉是指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鍛煉,而非學校安排、教師引導或者家長帶領的情況。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產生來自學生內心對于鍛煉的需求與渴望,是學生自我認知中出現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鍛煉意識對于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通過豐富學生正向情感體驗、優化體育服務供給,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自主鍛煉意識,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

一、培養中職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重要意義

(一)主動性增強,利于體育習慣養成

有了自主鍛煉意識,學生就會認為鍛煉是一件令自身愉悅的事情,是可以使自身能力獲得發展的途徑,也是使個人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手段,鍛煉這件事對學生來說不再是需要被迫完成的任務,這種主動意識的出現促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體育習慣,同步提高課堂效率。

(二)獨立性增強,利于體育技能提升

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意識,可以增強學生的獨立性,即學生在沒有教師的引導下也能進行體育鍛煉活動,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方法和時間,熟練掌握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實用型的終身體育運動項目,從而提升體育技能。

(三)持續性增強,利于體育能力發展

在自主鍛煉意識引導下,學生持續性運動的能力得以發展,尤其是能夠進行自我監控,時刻關注自己鍛煉的過程是否符合相關運動標準,關注自身在鍛煉過程中身體所出現的變化,并且在出現退縮心理的時候,能有效地調節鍛煉心態,進行自我鼓勵,這對于保證鍛煉效果達到預期水平、形成終身體育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養中職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現實困境

(一)教學理念滯后,教師信服力不足

師生關系和諧是教學活動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與教師關系的好壞是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條件。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很容易產生因為不喜歡任課教師便厭倦課堂的情況。部分教師在進入教育行業后,對于終身學習不重視,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導致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不信服,從而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個性化不足

每個動作都有它的鍛煉部位,而動作強度的不同對于鍛煉所能達到的效果也不同。但在現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形式、輕實質,習慣性地給全部學生設定相同的鍛煉目標、動作標準等,且重復采用“教師示范—學生跟學”的教學形式,因此只關注學生的動作是否標準,并沒有使學生真正了解到動作的鍛煉目的是什么,既無法做到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又無法開展多樣性的體育活動,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鍛煉,乃至令部分學生產生厭煩與抵觸心理,對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養成造成阻礙。

(三)教學設備簡陋,資源匹配度不高

大多數中職學校只關注學生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培養,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校的體育設備設施不充足、不完善。有些中職學校的體育鍛煉設施長時間無人看護,已經破敗不堪,學生無法正常使用,也有一些學校體育空間狹小、設備儲備量低,因此學生想要自主進行體育鍛煉就會受到一定的條件限制。

三、培養中職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有效策略

(一)優化教師教學理念,提高教師自身體育素質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做到“終身學習”,體育教師也不例外,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以確保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與學生共同運動。例如,在進行跑步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做好表率,與學生共同運動,教師在以身作則的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不退縮”的體育鍛煉意識,使師生的關系更加和諧。同時,體育教師在課下也要經常關注國內外的新興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使自己成為思想與身體共同發展進步的新型體育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體育教師也要起到表率作用,例如,保持晨跑或者在健身房進行鍛煉等的運動習慣,向學生展示自己陽光積極向上的一面,激勵學生養成自主鍛煉意識。

(二)豐富體育教學內涵,增加學生正向情感體驗

體育教學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而且能使大腦功能增強,思維敏捷。這需要教師豐富教學內涵,讓學生在正向情感體驗中激活自主鍛煉意識。

第一,加強體育基礎知識傳授,為學生自主鍛煉提供理論知識儲備。體育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尤其是長期處于極度自卑的中職學生群體建立自主鍛煉的“底氣”;另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在自主鍛煉過程中的“抗壓性”,即學生可以通過理論指導自己規避運動誤區或者解決運動難題。例如,在進行跑步這項體育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提前向學生指出注意事項,避免運動“受挫”。

第二,改革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自主鍛煉提供個性選擇。自主鍛煉意識的培養必須基于對學生個體差異的了解,基于對學生個性需求的把握。也就是要為學生自主鍛煉提供開放的、可選的“菜單”,重構“基礎體育課程+特色體育課程+拓展體育課程”的體育課程體系,學生可根據愛好選擇授課教師及內容,學校要能夠最大范圍地為學生提供體能提升、減脂塑形、健美身體、放松娛樂等體育項目,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的課程選擇權。目前,安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已設立體育必修、體育選修等不同類型的課程,開發出契合安吉本土特色的體育課程,如壓押、蹴球、竹竿舞、太極拳等傳統體育項目,讓特色體育項目在學生群體中“火”起來。采用男女分班(分組)機制,探索試點同課異上、異班同上模式,采用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策略,營造出更加主動、生動的學習氛圍,讓體育課堂在學生“自學、自練、自訓、自評”中“活”起來。

第三,開展體育趣味教學活動,為學生自主鍛煉提供成功體驗。趣味性體育活動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更大,能夠迎合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奮點”,打破體育課堂機械性、呆板性的瓶頸;同時,趣味性的體育活動往往更容易收到運動效果,實現運動目標,這就有利于在“我很成功”的氛圍中激活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例如,在體育課上利用籃球進行拍球傳球接力賽,將班內學生分成若干個人數相等的小組,由學生自行安排出戰順序,并且強調籃球的比賽規則就是不準抱球跑,學生必須全程拍球。游戲結束后按照各小組情況進行分層獎勵,激發學生進一步堅持目標的欲望和繼續鍛煉的熱情。

(三)拓展學校教學空間,保障學生鍛煉服務供給

中職學生群體多為住校生,因此學校要推動“空間革命”,為學生創設更好的體育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包括運動設施環境、自然環境和時空環境。

第一,優化校園布局,設立“公共體育空間”,購入體育器械,聘請專人看管,做好日常維護,并在器械上標明正確的使用方法,以保證學生自主鍛煉的安全性與合理性。例如,安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在教學樓一樓停車庫的空余場地開辟了乒乓球運動區,采購了一批乒乓球運動桌;在兩個教學樓中間空地安置了基礎健身設備,24小時開放,讓學生更容易地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娛樂活動。

第二,整合教學資源,將體育教育與專業實訓相結合,有效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空間,聘請企業導師在實訓課間組織車間工作操、職場禮儀操等新式體育活動,為學生今后保持自主鍛煉習慣奠定基礎。

第三,應用信息技術,引進智慧體育教學設施設備,創設智慧體育體驗中心,為學生提供立體模擬、平面模擬、語言聲音重現、靜態實景重現、3D立體仿真重現等,盡可能地為學生自主鍛煉提供新技術支撐、新規范講解、新標準引領。

第四,舉辦競賽活動,設立“學生體育鍛煉”專項資金,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銜接,形成體育教研組、體育社團、校團委等協同推進的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發展機制,把整個校園打造成定向運動、素質拓展的場地,定期舉行跨專業、跨班級的定向拓展活動,為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養成培育優質的校園體育文化。

四、小結

增強學生自主鍛煉意識并非一日之功,必須在提升教師素質、增強情感體驗、保障服務供給等方面持續推進,才能真正培養一批具有體育精神、體育素養和體育技能的大國工匠,才能在打造“體育強國”的過程中貢獻中職力量。

參考文獻:

[1]賈延彬.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3).

[2]龐斌.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略探[J].新課程研究,2020(20).

[3]李賀.探究職業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鍛煉意識[J].中國高新區,2018(8).

[4]沈鐵.職高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鍛煉意識[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12).

(作者單位:安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猜你喜歡
中職體育全面發展
中職體育課改之我見
微課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中職體育教學體現終身體育思想的幾點思考
中職體育教學改革探析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基于身體與職業素能的中職體育創新教學研究
新課程標準下的中職體育教學改革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