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2022-05-20 04:21潘新明
商展經濟·下半月 2022年5期
關鍵詞:循環經濟國際貿易措施

摘 要: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國際貿易合作不斷加深,但市場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也在不斷加大,所以在當前國際貿易體系下,如何加強環境保護就成為國際經濟界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國目前已經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其主要目標是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建設人類美好的文明家園。循環經濟成為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對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全方位分析,通過闡述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意義與影響因素,提出實現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策略,希望為廣大研究工作者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循環經濟;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措施

本文索引:潘新明.<標題>[J].商展經濟,2022(10):-023.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貿易與循環經濟成為廣大學者的重點研究對象,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存在緊密聯系,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是保障人類生存的基本前提,如果單純發展經濟而導致環境破壞,則定然會影響到全人類的發展,所以必須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建立可持續循環發展的經濟模式。想要大力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就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實現可持續循環經濟狀態。在目前國際貿易體系下,需要國際合作中的諸多國家及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完成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建設。

1 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概述

1.1 循環經濟概述

循環經濟在當前國際貿易體系下主要是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及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必須有所限制和約束。利用生態環境循環發展經濟,替換以往以自然損耗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該經濟發展模式在國際體系中形成了經濟閉環。循環經濟是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自然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使經濟發展呈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經濟模式。這樣的經濟模式屬于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經濟狀態,可有效改善目前由于人類生產活動而造成的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1.2 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概述

隨著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不斷深入,國家與地區融入到國際貿易體系中參與國際分工才能在世界中獲取經濟利益,但不同地區所擁有的優勢產業有所差異。部分地區屬于能源出口型或原材料出口型,所以會出現大量開采砍伐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1]。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定然導致自然環境遭受破壞,未來將產生不可挽回的環境破壞問題,而所謂的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則是利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優勢建設生態環境,加強經濟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緊密聯系,形成一種可持續、長久發展的基本概念。從國際貿易體系來看,需要所有國家地區嚴格遵守國際貿易發展規律的基本前提,不斷完善國際貿易體系,建立良好的國際貿易運作機制??茖W合理地對外貿資源進行配置和使用,保證地區經濟可持續循環發展,從而確保國際貿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全人類的生態文明建設。

1.3 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意義

首先,循環經濟是目前經濟體系下的一個全新經濟概念,是為了促進國際貿易而展開的全新渠道與途徑。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是按照生態發展規律對資源進行分配和利用完成生態環境建設。循環經濟可利用不同企業與產業建立起良好的產業結構,從而優化資源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和再次利用資源而污染環境的情況出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助于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環境,為子孫后代留下良好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其次,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構建良好的環境法律保護策略。近年來,隨著全球溫度上升,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對于國際環境的保護越加重視,頒布了諸多國際環境保護法律和條約,也設置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環境評價標準,這些環境標準定然會涉及國際貿易中的相關環節和交易內容。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來看,其他國家為了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建立的綠色壁壘,影響到了我國出口企業的單量,對于國家產業發展和產品質量會產生巨大風險[2]。實施環境保護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和諧發展,人們需要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同時限制國際貿易的無序擴張,并且尋找到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平衡環境,基于這樣的發展目標需要大力推動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

2 影響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2.1 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

當前,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的大環境下,我國部分地區會運用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備來進行資源出口貿易。這樣的地區經濟發展模式,必然會存在資源浪費和環境過度開采遭到破壞的情況。從我國經濟發展來看,目前我國國際經濟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存在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問題,我國為治理環境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經濟的增長遭受了限制。首先,我國人口平均資源水平與世界平均水平還有巨大的差距,所以我國必須要優先發展經濟,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3]。但經濟發展必然會伴隨資源的消耗和使用,這兩方面如何平衡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其次,我國對于資源總量的消耗非常大,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我國國內存在諸多技術老舊的落后產業,產出經濟所消耗的能源要更多,資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都相對較低,所以導致國內經濟發展存在大量多余的能源消耗,同時也導致國際貿易體系的可持續發展遭受了嚴重的損害。

2.2 粗放的國際貿易增長模式,帶來環境破壞

在以往的國際貿易體系中,大量國家成為能源資源出口型國家,這樣的國家經濟發展模式參與到國際貿易增長中,雖然看似增長快速,但實際上缺乏精細化管理,長期以來大部分國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刺激經濟發展。所以會帶來大量的環境污染問題,但實際上能夠獲取的收益卻相對較少,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較為粗獷,帶來社會人民對進口商品嚴重的依賴性資源沒有達到較高的利用率。但是這些地區的出口產品并沒有過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粗加工業為主。這樣的經濟模式將導致世界經濟朝著某一地區和發達國家匯總。粗獷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對自然資源的一種嚴重掠奪,將會導致嚴重的資源浪費,并且開采損耗大,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2.3 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差異化較大

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形態來看,雖然我國正在逐漸由世界工廠轉向自主設計研究的出口型國家,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國出口的商品仍然以勞動密集型和初級加工產品為主,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水平并不高,附加值相對較低,出口產品主要集中于化工、紡織等高消耗高污染的行業,會對自然環境造成非常大的破壞,而我國進口商品則主要以芯片、計算機、高精尖機械設備、能源物資為主,除能源物資以外的產品經濟附加值均較高,所以我國進出口產品差異較大,甚至有部分國家將一些落后產能和高污染的工廠轉移至我國,進一步加重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3 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措施

3.1 樹立正確的循環經濟理念,明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關系

從目前國際貿易角度來看,可持續經濟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促進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和管理者必須樹立正確的循環經濟理念,明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關系,以環境質量為核心參考經濟發展形勢,不斷推動科學技術進步與發展,從而促使國際貿易和經濟循環得到共同發展。

(1)我國政府必須認識到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我國目前已經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基于循環經濟體系所建立的一種國內環境保護型經濟發展模式。要加強環境保護,在進行商業活動時,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同時我國同樣注重綠色經濟的發展,對落后產能進行淘汰,并且從國家政策方面建立了環保稅務,對環境破壞型產業收更高的稅,從而減少總體產業規模。

(2)還需要轉變普通消費者的消費價值觀念。企業在經濟市場中的核心發展目標是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需要改變企業運營模式,從環保角度入手減少企業中高排放高消耗的生產作業內容[4],特別是對于部分制造型企業,應當減少外來高環境破壞的訂單,例如我國已經建立相應法律法規,全面禁止洋垃圾的進口。消費者則應當樹立可持續發展價值觀,提倡新型環保理念的消費模式,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消費價值觀念,樹立可持續循環經濟理念,從而促進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3.2 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

要推動循環經濟及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單純依靠宣傳是無法完成這一目標的。廣大商家的核心目標均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所以不會關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必須要對生產者運用強制手段,但目前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仍然不完善,需要較大程度上約束貿易消費主體。從目前經濟發展來看,燃油消耗是重要的環境破壞影響因素,所以可以從政府角度提高燃油稅,逼迫消費者選擇低能耗的出行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法律法規時,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來全面禁止燃油車,而是需要根據燃油車的排放大小來限制機動車登記或者提高大排量機動車的稅務和保險費用,最大限度在滿足普通消費者日常生活質量的同時改善汽車供給結構。另外,部分企業為了經濟往往會進口大量洋垃圾作進行二次回收利用或者報廢提取洋垃圾中的稀有金屬,這些行業對于環境的破壞都極為嚴重,因此應當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處罰措施,對相關企業進行處罰,加強行業警示作用,從而避免更多企業參與到這一違法產業中去。

3.3 從國家角度建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為經濟發展指明方向

單純依靠國家的宏觀調控,無法對基層行業進行全方位管控,所以就需要從國家角度建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為經濟發展指明方向,除了要制定法律法規,還需要幫助原本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進行技術改良和升級,為這些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避免在循環經濟體系下產業大規模倒閉的情況發生。國家在制定經濟循環發展戰略及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政策時,應當以人為本,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發展機制[5]。同時,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應避免短急的政策制定,要給予相關企業一定的反應和升級時間,促使傳統高能耗污染企業穩定落地。

3.4 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綠色經濟建設

首先,加強產業政策的制定。需要強調利用資源的效率,每一個生產者都必須合理利用資源,形成高質量的精細化管理,避免在商品生產過程中出現能源利用率低或者浪費的情況,同時減少產業內部資源性產品的進口,在國內尋找可替代產品,從而減少國際經濟對環境的損耗性問題;其次,加強技術的下放。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貿易的穩定發展建立在貿易雙方都能夠穩定發展的基本前提之上,所以必須加強技術的下放,讓落后產能企業也可以獲得最新的科學技術改變行業技術產業[6]。同時需要加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互動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再次,在產業政策方面加強針對性產業的保護。例如,需要加強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在我國國內建立相應的加工廠提升產業收益的同時,提升我國企業行業競爭力[7];最后,加大綠色經濟產業和企業的補貼。從金融角度對環境保護型企業放寬信貸政策,對出口企業建立相應的綠色經濟壁壘[8]。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環境中,循環經濟成為國家發展必須思考的問題,從長遠的角度進行研究,如何加強環境保護、減少能源消耗、提升經濟增長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是影響全人類的重要事業。國家和地區必須意識到環境問題,并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保障國際經濟貿易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張姣月.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8(10):94.

楊昭.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0):121.

張婷婷.探析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集體經濟,2018(20):6-7.

趙蕙欣.基于循環經濟與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比較優勢的研究[J].上海商業,2021(7):84-85.

張詩玲.基于循環經濟與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比較優勢的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2):22.

韋銀.基于循環經濟與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比較優勢的研究[J].今日財富,2019(7):26+28.

李月娥.電子商務對對外貿易發展的影響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4):4-5.

陳東.基于循環經濟與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比較優勢的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2):16-17.

猜你喜歡
循環經濟國際貿易措施
雨后桃園補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商務書屋你應該知道的國際貿易
你應該知道的國際貿易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對中國國際貿易中“貧困化增長”的思考
對中國國際貿易中“貧困化增長”的思考
年底前我國將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全國口岸全覆蓋
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