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間海禁政策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2022-05-20 15:12侯萍王超
今古文創 2022年17期
關鍵詞:明代影響

侯萍 王超

【摘要】 從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間(1368—1567年),明朝封建統治者勵行了長達二百年的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產生和實施,一方面對維護新生的明朝政權,對加強海防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對民間海外貿易活動進行了嚴厲的限制和打擊,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造成了中國在國際關系中的孤立狀態,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考察和分析在當時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海禁政策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揭示其歷史的局限性。

【關鍵詞】 明代;海禁政策;原因;影響

【中圖分類號】K24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7-005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7.018

海禁的設立開始于元代,在當時是臨時性的政策,不具有連續性。從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間(1368—1567年),封建統治者為了鞏固和維護封建政權的利益,執行了近二百年的海禁政策。這一時期的海禁政策,是以消極防御為目的的,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一定程度上關閉了我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途徑,使近代中國的工商業發展開始落后于西方國家,以至于造成后期落后挨打的被動局面。

一、海禁政策產生的內因

(一)防御張士誠、方國珍余黨勢力

明朝建立之初,政權不穩定。張士誠和方國珍殘余勢力依然存在,他們大多逃到了近海海島上,不肯投降,繼續與朝廷為敵。此外,他們還與樓寇勾結,屢次侵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苦不可言?!凹皬埵空\、方國珍分據東南海上,而遺孽竄島中,兩浙、淮陽騷騷矣?!盵1]

張士誠、方國珍等余黨勢力的存在,對剛剛建立的明朝政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心患。為了鞏固新生政權,朱元璋開始實行海禁,并逐漸嚴厲。洪武三年(1370年),“罷太倉黃渡市舶司”[2]。洪武七年(1374年),撤銷浙江明州、福建泉州和廣東廣州三個市舶司。洪武十四年(1381年),“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3]。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海禁政策進一步加碼,發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對番香、番貨等舶來品,不允許民間進行使用和買賣。洪武三十年(1397年),海禁政策變得更加嚴厲,商人對外通番活動全面禁止。

(二)嚴苛的“重農抑商”政策

明朝建立初期,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復社會生產的措施,主要表現是“重本抑末”,如獎勵墾荒、釋放奴裨、實行屯田,重視農業,限制或輕視工商業。例如,綢紗在當時的衣料類別中,屬于比較高級的,絹布則比較粗厚,明朝政府就有商人不許穿綢紗的規定,而普通農民則沒有限制?!稗r家許著綢紗絹布,商賈之家止許著絹布?!盵4]。從這個角度也說明了明朝初期的“重農抑商”政策。

此外,只有在官府的管轄和監控下,商人才允許進行販運活動。而且不僅商稅重,還有層層勒索的情況?!洞蠛评m編》則做出規定,商人若要外出進行經商活動,必須要讓他的鄰居知曉其事。商人如外出在外住宿,還會面臨嚴格的盤查?!吧峥椭H,辨人生理,驗人引目……恐托業為名,暗有他為”[5]。對于利潤較高的商品,如鹽、茶等,則由官府營運。如若私人販運,朝廷則用嚴刑峻法進行約束。據《明史·食貨志》載:“弩鹽有定所,刊諸銅版,販私鹽者罪至死”。傳統商品均不能私自貿易,海外貿易更無法進行。嚴苛的“重農抑商”政策,反映出當朝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和對商業的輕視。

(三)私人海上貿易的活躍

私人海上貿易活動自唐宋時期便已出現,當時的海商活動處于發展階段,海商力量還威脅不到封建專制政權,所以宋元時期并沒有出現過限制海商以及禁止其出海的法令。[6]明初,東南沿海居民下海謀生的百姓逐漸增多,他們中有一部分與張士誠、方國珍等余黨勢力勾結,構成一支復雜的隊伍,經常對抗朝廷。更有甚者,同活躍在中國沿海的樓寇互通情報,這對于新生政權來說,無疑不是一種嚴重的威脅。所以,一方面,朝廷設立沿海衛所打擊私人貿易活動;另一方面實行海禁政策,阻斷其與海外勢力的聯系通道,以實現鞏固新生政權的目的。

海禁政策貫穿了明朝始終,雖然在明成祖等朝進行過階段性調整,但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放開海禁。

二、海禁政策產生的外因

(一)防范東方的倭寇的騷擾

倭寇,主要是指13世紀至16世紀期間,以日本為基地,活躍于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南沿岸的海上入侵者。當時,在日本九州地區,封建諸侯組織武士、商人和海盜,打著經商的幌子,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燒殺搶掠,導致沿海的工商業和百姓的財產安全遭受嚴重的損失。這些倭寇與張士誠、方國珍等余黨勢力也有所勾結,對明朝封建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頒布詔令:“瀕海民不得私自出?!?。[7]其主要目的是以禁止民間海上互市為措施,阻斷海商、張士誠、方國珍等余黨勢力和倭寇的聯系。洪武七年(1374年),罷除明州、泉州和廣州市舶司。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朝左丞相胡惟庸勾結日本人,意圖顛覆明朝政權,后被鎮壓除掉,“胡惟庸通倭案”導致朱元璋采取更加嚴厲的海禁措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由于北朝統一日本。南朝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們大多流落海上,盤踞海島。他們與中國奸商和海盜進行勾結,侵擾劫掠我國東南沿海。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朝政府下令“寸板不許下?!盵8],由此斷絕了一切海上活動。

明初實施海禁政策的原因在于防范樓寇對沿海的騷擾,其后的統治者對海禁政策的沿用,也反映出樓寇侵擾帶來的威脅,還沒有徹底消除。

(二)“爭貢之役”的爆發

“貢”主要指“朝貢貿易”,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物品交易形式。明朝與周邊國家是一種宗藩關系,周邊國家向明朝納貢,明朝皇帝則進行回賜,往往皇帝的賞賜要遠遠多于他們所納貢的。這樣一來,前來納貢的外國使團就越來越多。所以,明朝政府開始對納貢時間、船只和人數進行嚴格控制,但各國卻不愿遵守,經常提前來“貢”,人員和船只遠超過規定的數量,派船入明朝貢競爭激烈。

嘉靖二年(1523年)六月,日本左京大夫大內義興安排宗設到達我國寧波,沒過幾天,右京大夫高貢又安排使者瑞佐帶著寧波人宋素卿也到達了寧波。按明朝慣例:“凡番貢至者,閱貨宴集,并以先后為序?!盵9]由于宋素卿賄賂寧波市舶太監賴恩,使得瑞佐貢船的貨物被先盤閱,且在宴請的時候,把瑞佐的位置安排在上座,高于宗設。宗設感到非常憤怒,于是殺了瑞佐,燒了他的船只,將宋素卿一直追到紹興城下,沿路燒殺劫掠。在抵御宗設劫掠活動中,寧波衛指揮袁進、備樓都指揮劉錦、千戶張鎖戰死,浙中大震,史稱“爭貢之役”。

“爭貢之役”后,明朝政府意識到需要進一步加強海禁,下令罷除了市舶司,對外藩商貿活動則一律取消。

(三)西方的殖民侵入

正德至嘉靖年間,西方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爭奪貿易霸權。明朝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關于國際貿易的海禁政策,便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形成的??梢哉f西方的殖民侵入,加劇了海禁政策的嚴厲實施。

葡萄牙最先來到我國東南沿海。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武裝海盜艦隊來到廣州懷遠驛港,企圖用武力強迫明朝開口通商,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嚴厲拒絕。他們便用武力侵占廣東東莞南頭,在屯門、葵浦等處海澳,設營寨,建立侵略據點,勾結海盜和倭寇進行劫掠,殺人搶船,勢力極為猖獗。這些暴行讓明朝統治者引起強烈的不安,一方面主張武力討伐,對葡萄牙殖民者及其船舶進行驅逐;另一方面實施嚴厲的海禁政策,民間一切對外貿易通商活動明令禁止,對進行“朝貢貿易”的船只也嚴格限制。規定凡“諸蕃貢不以時,及勘合差失者,悉行禁止”,導致南海其他國家的商船也一同被阻絕,造成了船貨不通的局面。[10]西班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緊隨其后,但由于當時嚴厲的海禁政策,他們均未得逞。

三、海禁政策對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抑制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馬克思指出:“商品流通是資本的起點”。明朝統治者實行嚴苛的“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限制了商品流通,阻礙了對外市場的開拓,使我國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性,手工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也沒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從本質上來看,海禁政策是封建地主經濟時期的一項保守政策,它嚴重抑制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商業資本的迅速成長,導致近代中國長期徘徊在封建領域。

(二)打擊了中國對外貿易

海禁政策的實施,嚴重打擊了我國東南沿海的工商業發展,阻礙了我國對外貿易活動。明朝中葉以后,由于嚴厲的海禁政策,西班牙殖民者在我國東南沿海的侵略行為未能得逞,便以其他的方式進行貿易活動。他們把馬尼拉作為轉運站,利用往返于菲律賓和墨西哥的商船,將我國的絲貨等物品運到拉美地區??梢哉f,當時明朝的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世界經濟貿易體系的發展,但在宏觀海禁政策背景下,終究沒有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明隆慶年間,海禁政策有所放松,但是有很多附加條件?!坝谕ㄖㄉ蹋┲?,申禁之(商)之法”。[11]如對商船收重稅,稅目有“水餉”“陸餉”,甚至“加增餉”,可見關稅之苛重。還明令禁止硝、銅、鐵等物品參與海外貿易。這樣一來,就降低了中國商品的競爭力,抑制了資本主義萌芽。

(三)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抵御倭寇和鞏固海防是朱元璋制定海禁政策的初衷,但實際實施起來卻產生了更多的倭患?!翱芘c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嚴而寇愈盛?!盵12]“海上居民,近來海禁太嚴,漁樵不通,生理日肇,轉而為盜?!盵12]沿海居民無法下海捕魚,無法生存,廢除通商口岸也讓一部分原住民無家可歸。這些老百姓,不得以選擇投奔海外,或轉為倭寇,以求生存。海禁政策越嚴,反而導致倭寇越多。

此外,由于不允許進行海上貿易,官府稅收逐漸減少,對農民的稅收則逐漸增多,老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更有甚者,跨省的船只也不讓通行?!罢娜踪Y于潮惠,福寧之米資于溫州”[13]商船不通,生活物資則無法流通,米價就越來越貴。民生困難,老百姓沒有出路,被迫離家流亡。

(四)扼殺了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

轟轟烈烈的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明朝與其他亞非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但最終的結局卻逐漸走向了低潮,以至于后期的航?;顒踊窘^跡了,扼殺了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封建統治者對海禁政策的貫穿始終。明朝成化年間,明朝統治者對鄭和航海行為進行抨擊和否定,甚至將西洋檔案付之一炬。最終使明朝政府失去了發展航海貿易事業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機會,國家實力被大大削弱。此后,我國的航海貿易事業便止步不前,處于落后的狀態。

(五)阻斷了中國與外國經濟、文化的交流

在未實行海禁前,東南亞和歐洲等國同我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較為頻繁。在海禁實施的近二百年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途徑被阻斷了,造成了后期的閉關鎖國,中國人民未能及時了解世界,也無法學習到西方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更沒有參與到資本主義發展和工業革命中。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沒有辦法到達中國,導致中國在很多領域處于落后狀態?!昂7赖穆浜笫狗鹄蓹C用洋槍叩開了中國的大門,最后在恥辱中喪失國土?!盵14]落后就要挨打,這一歷史教訓需要人們深刻銘記。

綜上所述,明代海禁政策的確立及其演變,是以封建的地主經濟為基礎,鞏固封建專制政權為條件,由國內外主次不同的諸種矛盾而觸發的,具有加強封建專制制度的鮮明特征。在當時的形勢下,海禁政策違背了客觀發展規律,是一項封建保守政策。它帶來的影響弊大于利,使民間海外貿易活動受到了嚴厲的限制和打擊,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抑制了我國商品經濟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斷了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途徑,使明朝孤立于國際經濟貿易體系之外。

參考文獻:

[1]鄭振鐸.《玄覽堂叢書》續集第十五冊(日本志)[Z].廣陵書社,2010,(6):185.

[2]明太祖實錄(卷四九)[M].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3]明太祖實錄(卷一三九)[M].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4](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一八八)[M].北京:中華書局,1977.

[5](清)張廷玉等.明史(卷八〇)食貨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4.

[6]蘆葦.中外關系史[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6,(4):65.

[7]明太祖實錄(卷七〇)[M].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8](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二〇五)列傳第九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4.

[9](明)陳錫仁著.皇明世法錄:卷七五[M].明崇禎間刻本.

[10]鄭天廷.明清史資料(上冊)[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403.

[11](清)陳子龍等.明經世文編(卷四百)敬和堂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2]趙文華.嘉靖平倭祗役紀略:卷5[Z].135.

[13]鄭振鐸.虔臺倭纂倭議(玄覽堂叢書本)[Z].廣陵書社,2010,(6):273.

[14](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三二五)列傳二三一[M].北京:中華書局,1984.

作者簡介:

侯萍,女,吉林扶余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助教,研究方向:明清史。

猜你喜歡
明代影響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明代延綏鎮列女研究初探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小頑兒系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