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高校資助育人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2022-05-20 02:37楊建寶梅露露薛俊珍
科技視界 2022年11期
關鍵詞:資助育人工作

楊建寶 梅露露 薛俊珍 付 嬌 鄭 敏*

(1.湖北科技學院,湖北 咸寧 437000;2.荊楚理工學院,湖北 荊門 448000;3.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健康管理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0 引言

2020年,伴隨著國家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和國家脫貧攻堅戰進入尾聲,我國正式進入全面小康階段。但是,資助育人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首次提出要加強對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2017年,中央各部委再次強調:要進一步做好資助育人工作。由傳統單一的“獎、貸、勤、減、補”逐步向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轉變。做好資助工作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國家促進教育與社會公平的重要措施。新形勢下如何促進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本研究通過分析我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為其提供策略思考。

1 高校資助育人發展現狀

1.1 資助主體呈現多元

我國大學生資助體系主要分為國家資助、社會資助和學校資助。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鼓勵社會力量幫扶困難學生,現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導、學校和社會廣泛參與的“三位一體”資助格局。據統計,近五年來,我國學生資助的財政投入累計達4 781億元,占資助總額的68.48%,學校和社會投資1 251.97億元,占資助總額的17.93%,國家助學貸款948.93億元,占資助總額的13.59%??梢?,資助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政府依然是資助的主力軍。

1.2 資助種類日趨上升

目前,我國建立了以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綠色通道為主體的多元化資助政策體系,又相繼推出基層就業、服兵役國家資助等項目??蓪⑵浞譃閹讉€層次,國家助學金、助學貸款等主要用于物質幫扶;獎學金偏向獎勵優秀;基層就業、應征入伍及師范生免費教育側重于就業引導。

1.3 資助內涵不斷豐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學生資助工作一直圍繞著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展開。在資助內容上,強調把“扶困”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在資助過程中,積極探索隱性資助,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與尊嚴,實現無償資助與有償資助、顯性資助與隱性資助的有機融合。

2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資助育人體系逐步完善,學生得到了物質上的幫助,但高校在實際推行中并未很好地將資助育人的整體功能凸顯出來,特別是育人功能,往往強調了高校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1 認定不精準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認定的總原則是依據全國建檔立卡數據庫,家庭直系親屬或本人享有低保,孤兒家庭或烈士子女,以及自己或親人殘疾,特困救助家庭。第一,認定工作中存在形式主義,無法深入了解申請資助學生的真實情況,對申請材料的審核不嚴謹;第二,貧困證明缺乏可靠性。認定需要開具貧困證明,但地方政府人員不用承擔后果或出于保護心理,開具證明隨意性較大。第三,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和家庭背景及成長過程的差異,導致認定工作缺乏客觀指標。高校通過建立“評議小組”來促進公平,但忽略了評議小組成員的主觀性人際關系對認定結果的影響。第四,對于家庭突遭重大變故學生的幫扶有限。

2.2 扶貧不跟進

我國高校在資助工作中存在著“始于申請,終于到賬”的現象,對資金的使用途徑和使用效果監管不足,缺乏專業的隊伍進行把控,反饋工作僅通過單一的同學間舉報實現,存在同學得到該筆款項后肆意揮霍的現象,助長了申請者對資助政策的依賴心理,同樣也使不需要該筆資助的學生衍生出不要白不要的“白嫖”思想。這與資助育人工作“助貧助困,育人成才”的初衷背道而馳。另外,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以建檔立卡數據庫為主,但是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的不斷勝利,如今很多建檔立卡戶已實現脫貧,但學校數據庫里卻未實時更新。出現“貧而不申”“申而不貧”,甚者出現借貸不還等現象。

2.3 育人不明顯

資助是基礎,育人為根本。高校的資助重心就是要“立德樹人”,但在落實時卻本末倒置。資助力度成為高校評定工作完成度的重要指標,育人卻成為資助工作的附屬產物。為實現育人效果,高校經常舉辦以“感恩”“勵志”“扶貧育人”等為主題,以受助學生為主要對象的講座、征文、演講比賽活動。但是形式化的活動效果并不理想,出于自尊保護心理,部分同學對強迫式的感恩教育產生抵觸心理。習慣性地接受無償資助,會導致學生誠信意識淡薄、自立自強意識差、感恩之心缺乏,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焦慮、自卑、敏感多疑、自信心缺乏、人際關系緊張等心理健康問題。

2.4 反哺不成功

黨中央指出,資助育人工作應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資助育人的最終目的和最好結果是在幫助貧困生實現脫貧的同時引領其錘煉本領,磨礪意志,最終回饋國家、社會和人民。但是當前大部分高校對在校生的資助僅限于資助金等物質上的幫助,缺少有效的感恩勵志教育,使得貧困學子在受助時并未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應當承擔的義務,更缺乏對他人、社會及國家的反哺意識。

3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策略思考

新形勢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應以習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為指導,圍繞識別認定、資源分配、人才培養、工作保障等,著力提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精準度。

3.1 打造智慧化信息管理平臺,以信息化推動資助精準化

第一,開發信息管理平臺。大數據對貧困生認定標準、信息篩選、分類管理、評價體系等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在“大數據時代”,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也應當實現由紙質化向信息化轉變。建立智慧化的信息管理平臺,以信息化推動資助精準化。促進學籍系統、資助系統與地方扶貧等部門數據的有效對接,生成各校的五類特殊困難(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殘疾、孤兒、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就學信息。同時也要為出現突發重病、自然災害等重大事故的學生家庭開通綠色通道,第一時間開展臨時困難救濟。

第二,建立比對機制,將線上比對與線下摸爬相結合,確保應助盡助,精準資助。線上除與信息管理平臺的數據進行比對外,可將學生的學習成績、課堂出勤率、圖書館出入頻次、志愿活動和獲獎紀錄等作為參考指標。線下除常規的民主評議外,可采用多種形式如面對面談話,家庭實地走訪等形式了解甄別。

第三,建立個性化檔案。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應當充分結合受助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家庭關系、知識文化水平、社會關系背景、社會經歷等因素綜合考慮,尊重主體差異,精準定位,個性化育人,杜絕“一刀切”的問題。通過對受助個人進行問卷調查和面對面訪談,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并將其納入智慧化信息管理平臺中,在日后的工作推進中實時更新,以此作為資助育人工作的基本依據和評價基礎。

3.2 重塑專業化資助育人團隊,實時跟進,嚴格把控

第一,在新的工作要求下,高校要打造以高校思政工作部門為核心的資助育人管理團隊。統籌分工,協調配合,工作人員必須對國家資助政策有充分的了解,上崗前對其進行系統化和專業化的培訓,以此確保資助工作的專業性和長效性。同時也要注重引進資源,積極調動社會各界力量,與社會各界、企事業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發力,內外聯動,形成長效機制。

第二,加強監督管理,實時跟進。明確信息利用的權限和范圍,在不侵犯學生個人隱私和信息泄露的情況下,對高校資助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追蹤,監測學生資助金專用銀行卡消費記錄,發現濫用或經常性高額消費時應對學生及時教育并適當給予回收或取消資助名額等處罰。同時也要注重誠信教育,完善畢業生還款制度。

3.3 營造浸潤式資助育人氛圍,用愛心感化,將暖心傳遞

第一,營造氛圍,豐富內涵。高校除了設置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等資助方式外,也要營造一種浸潤式的育人氛圍,如開辦各種顯性課程、文化活動、情境式表演,在每年寒暑假送出“愛心車票”、開展“愛心家訪”活動,用愛與責任為學生撐起一片綠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內在認知的更新。

第二,創新宣傳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受助觀。傳統的宣傳資助育人政策和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青年大學生獲取多樣化信息的需求。高校應從廣大學生的需求出發,創新宣傳方式和途徑。尋求一種更為貼近,更容易使學生接受、獲取的資助育人方式。

3.4 形成循環式資助育人機制,成才反哺,回饋社會

第一,提供良性的實踐平臺。將國家資助、志愿公益活動和個體勤工儉學實踐相結合,脫離“紙上談兵”的空談式感恩教育,寓教于教,讓其在實踐活動中錘煉本領、勵志自強。將感恩教育融入育人體系,在反哺社會的過程中再次實現個人品質和知識層次的提升。如對接星火支教、愛心義診、慈善義賣、慰問孤寡老人、敬老院獻愛心等。

第二,幫助構建職業規劃。資助育人的目標是實現受助主體由受助→自助→助人的轉變。核心是要充分調動主體的積極性,關鍵在于引領學生主體構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成才反哺,回饋社會。

4 結語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既是實現有保障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它關系到貧困學生對學校的歸屬、對社會的感恩,以及對國家的認同。新形勢下高校應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推動精準資助并及時跟進,加強團隊建設,營造浸潤式氛圍,改進資助育人機制。從識別、過程、成果、反饋各環節協同發力,從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雙重把握,推動資助育人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資助育人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不工作,爽飛了?
美國防部資助研發能垂直起降的無人機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選工作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