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重慶市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現狀分析

2022-05-22 17:02張友鵬李果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重慶市鄉村振興建議

張友鵬 李果

摘 要 對近20年重慶市農業TFP的數據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分析,為促進重慶農業生產技術進步、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等方面的提升,促進農業TFP的增長,推動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重慶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思路。提出了建議:1)充分利用社會技術進步給農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將大數據、智能化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相結合,加大技術進步的成果轉化,發展現代智慧型農業;2)用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慶農業發展帶來的各種制度機遇,如農業財政補貼、金融支農政策優惠等,為農業TFP增長提供更加優化的環境,促進重慶農業技術效率增長;3)探索重慶特色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發展重慶農業生產的最優規模,促進重慶農業規模效率的不斷增長。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業全要素生產率;Malmquist指數;建議;重慶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03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要實現農村的產業興旺,農業產業的振興就是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是保持鄉村振興可持續性的重點,而要實現農業產業的振興,則需要推動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提高農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在此背景下,重慶市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從8個方面提出對策“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多措并舉,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促進重慶農業的高質量發展[1]。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農業生產總值的增長因素主要有兩個,投入要素的增加和技術進步帶來的投入產出比的下降。2001—2020年的20年間,重慶市的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從355.59萬hm2到334.57萬hm2,土地面積有所下降;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員從887.9萬人減少到451.06萬人,勞動力投入在下降。重慶市的農業總產值從250.4億元增長到1 596.13億元,比原來增長了五倍多,按照2000年為基期轉化為不變價的農業總產值來看,重慶市2019年的實際農業總產值約是2001年的2.3倍,這主要是重慶市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帶來的?;诖?,本文通過對重慶市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分析,以期從中總結影響重慶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推動重慶的鄉村振興提供思路。

1 ?農業TFP的測算方法及數據來源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是基于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角度提出,主要研究的是所有可觀測到的投入到農業生產的要素產出效率問題,用農業生產中的實際產出與各種要素投入的比值來表示[2]。

1.1 ?模型選擇

TFP的測算方法,主要有四類思路方法:索羅余值法、增長核算法、生產前沿法和指數法,具體又包括數據包絡分析法(DEA)、隨機邊界分析法(SFA)等模型[3]。農業TFP的測算方法在TFP測算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包括在原DEA模型基礎上加入配置效率、運用方向距離函數等,隨機DEA模型、Malmquist指數與基于規模報酬不變的數據包絡分析法(CRS-DEA)模型結合,方向性距離函數法(SBM方向函數法)等。本文在對比以上測算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需要,選擇以基于非參數線性規劃的數據包絡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數法來測算農業TFP。DEA主要是基于線性規劃對效率進行評估, 采用DEA模型與Malmquist指數結合對農業TFP進行測算,不需要提前對參數進行估算,操作簡便,且可將農業TFP的增長細分為生產效率的變化和技術進步兩個方面[4]。

1.2 ?數據來源和指標選取

在對重慶市農業TFP的分析中,擬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進行,縱向選取2001—2019年重慶市的農業TFP數據進行分析;橫向選擇對我國30個省區(部分省區因數據缺失,未納入)的面板數據進行測算。測算數據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統計年鑒》、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各省區統計年鑒等相關資料。

測算重慶市農業TFP的指標選取方面,主要借鑒張維剛等[2]的做法,盡量只考慮農業的情況,產出指標選擇農業總產值,不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的產值;投入指標主要有: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千公頃),農業就業人數(萬人),農業機械總動力(萬千瓦),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萬噸)等。其中,農業總產值采用以2000年的不變價格為基準所計算出來的實際農業總產值,農業就業人數由于各統計年鑒中都未將其與林業、牧業等分開,為統一口徑,使用各省區的第一產業年末實際就業人數代替。

2 ?重慶市農業TFP分析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數據,使用DEAP2.1軟件,計算得到重慶市農業TFP增長率在全國的情況,以及2002—2019年間重慶市農業TFP增長率變化趨勢。通過將重慶市的農業TFP增長率進一步分解得到農業規模效率、農業生產效率、農業技術進步指數及農業技術效率指數等數據值。其中,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指數(tfpch)由技術效率指數(effch)、技術進步指數(techch)兩部分組成,進一步地,在規模報酬可變的假設下,effch由純技術效率指數(pech)和規模效率指數(sech)兩部分組成[5]。

2.1 ?從全國的情況來看

從2002—2019年間的平均數據來看,重慶市的農業TFP為1.032,低于全國30個省的平均值1.038;從技術效率指數來看,重慶市農業的技術效率effch為0.996,進一步分解,其純技術效率為0.997,規模效率為0.999,兩者都有所下降;重慶市農業的techch為1.036,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見圖1)。重慶市農業的技術進步平均增長率為3.6%,處于第23位,可見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農業也受到了技術進步的福利影響,但是重慶市的農業發展并沒有充分吸收社會發展帶來的技術進步,農業發展沒有很好地與新技術、新工藝相結合。

從農業技術效率的增長情況來看,重慶市農業技術效率增長率為-0.4%,即總的來看,在19年間重慶市農業技術效率呈現不斷惡化的局面。從技術效率的兩個方面來看,重慶市農業純技術效率的增長率為-0.3%,規模效率增長率為-0.1%。由此可知,拉低重慶農業技術效率增長的主要因素是純技術效率,這可能是由于重慶市在農業發展的稅收制度、財政支出等方面不完善帶來的效率損失,也可能是由重慶農業自身發展方面,土地管理不科學不合理、農業就業勞動力的積極性不高等原因造成的。重慶市農業規模效率增長率也為負值,這說明農業生產規模效率也是拉低重慶TFP的一個重要因素[3]。

綜上,從重慶市農業TFP指數在30個省區的情況來看,重慶市的農業TFP在19年間的平均增長率約為3.2%,處于第20位,低于全國大部分省區。將重慶市農業TFP進行分解,可知其增長主要是由農業的技術進步帶來的,但從與其他省區比較來看,重慶市農業未能充分發揮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重慶市農業的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增長不足。

2.2 ?重慶市歷年農業TFP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2002—2019年重慶市農業tfpch的變化趨勢,除了2004年、2006年出現負增長之外,其他年度都實現了正向增長,特別是2019年,重慶市的農業tfpch實現了8%的正增長,推動重慶市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從圖2可見,18年以來,從重慶市農業技術進步共有14個年份實現了正增長,只有4個年份是負增長,這說明重慶市農業技術進步為農業TFP的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近兩年,重慶市農業技術進步連年高速度的增長,這與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重慶市農業純技術效率增長方面,只有6年實現了正向增長,其余年份處于不斷惡化的情況。其中效率增長最快的年份是2007年,這與我國在2006年在全國全面取消農業稅相關,稅收制度的優化為農業技術效率的增長也提供了更好的宏觀環境。從重慶市農業規模效率的變化情況來看,共有11年實現了農業規模效率的正增長,7年為負增長。這與我國的國情相關,我國傳統的是小農經濟,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推進,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造成一段時期內的農業規模效率的下降。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2013年)后,鼓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又促使農業規模效率回升。

3 ?結論及建議

3.1 ?主要結論

重慶市農業TFP雖然實現了正向增長,但在我國省區中處于較低水平;從歷年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年份都是正增長,特別是全面取消農業稅之后,重慶市農業TFP增長率連年為正。其中農業的技術進步為促進重慶農業TFP的增長提供了重要的動力,但是與其他省區相比,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而農業技術效率的增長對促進農業TFP增長的貢獻有限,規模效率的增長則可能得益于我國關于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的改革。

3.2 ?促進重慶農業TFP增長的對策

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則為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從上文的分析可知,在促進重慶農業TFP增長方面,農業技術進步、農業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都起著重要作用,要促進重慶市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則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5]。

1)充分利用社會技術進步給農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將大數據、智能化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相結合,加大技術進步的成果轉化,發展現代智慧型農業。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現代化的技術、資本、人才等各種資源不斷流向農村,用對用好這些資源,將其與農業發展相結合,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將會有助于深入推進重慶的鄉村振興。

2)用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慶農業發展帶來的各種制度機遇,如農業財政補貼、金融支農政策優惠等,為農業TFP增長提供更加優化的環境,促進重慶農業技術效率增長。用好政策在優化農業生產相關的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生產工具的機械化程度、促進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技能提升等方面的作用,促進重慶農業不斷向縱深方向的發展。

3)探索重慶特色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發展重慶農業生產的最優規模,促進重慶農業規模效率的不斷增長。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進農業生產的適度規?;?,同時在農業規?;A上,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實現在農業領域的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業增收農民致富。

參考文獻:

[1] ? 王玨,宋文飛,韓先鋒.中國地區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影響因素的空間計量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域空間面板數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0(8):24-35.

[2] ? 張維剛,歐陽建勇.鄉村振興視閾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21,41(2):72-84.

[3] ? 李果.我國減稅政策對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效應分析[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9.

[4] ? 夏顯力,陳哲,張慧利,等.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賦能與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經濟,2019(12):2-15.

[5] ? 李騰飛,周鵬升,汪超.美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趨勢及其政策啟示[J].世界農業,2018(7):4-11,222.

(責任編輯:丁志祥)

收稿日期:2021-11-09

基金項目: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重點項目(KY201901);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SKGH289);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校級重點項目(KY202001)。

作者簡介:張友鵬(1977—),男,重慶永川人,碩士,副教授,從事技術經濟及管理教學研究。E-mail:21589278@qq.com。

猜你喜歡
重慶市鄉村振興建議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 2020年立法計劃
重慶新一屆地方國家機構領導名單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三代人的建議
重慶市首屆市民健康知識有獎競賽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