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果業發展現狀、SWOT分析及對策探討

2022-05-22 11:53孫晨曦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果業SWOT分析陜西省

孫晨曦

摘 要 目前,果業已經成為陜西省農業領域覆蓋面最廣、從業人數最多、收入增長貢獻最大的朝陽產業和富民強省的支柱產業。從生產規模、樹種結構、區域分布等方面深入分析陜西省果樹產業現狀,并運用SWOT分析(態勢分析)闡述了陜西省果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及威脅,同時針對性地提出優化產業布局,調整品種結構,把握產銷形勢,加強品牌建設、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果業;果樹;現狀;SWOT分析;對策;陜西省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02

陜西省地處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東鄰山西省、河南省,西連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北接內蒙古自治區,南抵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陜西省地貌錯綜復雜,北部、南部、西部高,中部、東部低,北部為陜北黃土高原,中間是被譽為“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具備生產各類優良水果的自然環境,已成為我國果品的主要生產基地[1]。

1 ?現狀

1.1 ?生產規模

2020年,陜西省果樹栽培總面積為1 154 480 hm2,產量為1 808.03萬t,產值為1 110.87億元。2011—2020年,陜西省果樹栽培面積基本保持穩定,除2018年因極端天氣減產外,整體呈穩定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為7.05%;平均667 m2產量不斷增長,2011年為833 kg,2017年突破1 000 kg,2020年達到1 044 kg,年增長率為7.98%;產值逐年增長,由2011年的453.78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 110.87億元,年均增長率為4.08%。

1.2 ?樹種結構

1.2.1 ?主要樹種

目前,陜西省的果樹主要有蘋果、紅棗、獼猴桃等[2]。

1)蘋果。2020年,陜西省蘋果栽培面積為620 180 hm2,產量為1 185.21萬t,分別占陜西省果樹栽培總面積、總產量的53.72%、65.55%,產量居全國第1位。陜西省蘋果主要栽培品種主要有秦陽、藤木一號、珊夏、蜜脆、華碩、美國8號、紅露、元帥短枝、新紅將軍、涼香、優系富士及粉紅佳人等,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是晚熟紅富士,占80%左右[3]。

2)紅棗。2020年,陜西省紅棗栽培面積為212 650 hm2,產量為109.91萬t,分別占陜西省果樹栽培總面積、總產量的18.42%、6.08%,生產面積居陜西省第2位,產量居陜西省第3位。主要栽培品種有狗頭棗、團圓棗、駿棗、大木棗及條棗等,2006年均順利通過地理標志認證。陜西省紅棗主產區位于榆林市,2020年榆林市的紅棗產量為76.5萬t,占陜西省總量的69.60%。

3)獼猴桃。2020年,陜西省獼猴桃栽培面積為6.13萬hm2,產量為115.83萬t,分別占陜西省果樹栽培總面積、總產量的5.30%、6.41%;在陜西省果業中,獼猴桃栽培面積居第3、產量居第2,獼猴桃成為陜西省繼蘋果產業后又一個具有極強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秦嶺北麓、秦巴山區是公認的獼猴桃最佳優生區。陜西省獼猴桃主要栽培品種有海沃德、徐香、翠香等。

1.2.2 ?變動趨勢

2011—2020年,陜西省主要果樹生產規模的增減趨勢各有不同。蘋果是陜西省的主要水果之一,其產量、生產規模穩居陜西省果業第1??傮w來看,2018年凍害導致生產規??s減,蘋果、獼猴桃、葡萄的種植面積在2018年下降幅度較大,較2017年分別下降了17.60%、20.26%、13.52%。紅棗生產規模呈緩慢增長趨勢,2010年栽培面積為171 750 hm2,2020年增加到212 650 hm2,年均增長率為8.08%。杏的栽培面積逐年遞減,由2011年的58 620 hm2縮減到2020年的34 740 hm2,年均下降率為4.07%。2020年,陜西省農業總產值為2 807.07億元,其中水果總產值達1 110.8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9.57%。

1.3 ?區域分布

陜西省10個地級市均有果樹種植,其中集中種植區主要位于陜北地區及關中地區。2020年,果樹栽培面積居陜西省前3的是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分別占陜西省果樹栽培面積的23.22%、21.62%、18.19%;咸陽市、延安市、渭南市的產量居陜西省前3,分別占陜西省總產量的25.80%、21.12%、19.85%。咸陽市、寶雞市的單產均超過了20 t·hm-2。

目前,陜西省的蘋果、紅棗、獼猴桃等主要樹種基本上形成了優勢栽培區,果樹區域化分布明顯。蘋果生產主要集中在黃土高原,以咸陽市、渭南市、延安市為主,總面積占陜西省的77.8%,總產量占陜西省的83.7%。在30個基地縣中,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的種植規模最大。旬邑縣、富縣、淳化縣、白水縣及禮泉縣的蘋果種植規模也相對較大,占比為4%~5%。陜西省蘋果的區域化種植為蘋果生產集約化、標準化創造了條件[4]。紅棗優勢產業帶集中在陜北地區,其中榆林市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是全國5大集中連片優質紅棗主產區之一。主栽區包括府谷縣、神木市、佳縣、吳堡縣、綏德縣及清澗縣6個市縣42個鄉鎮1 023個村。多年來,棗樹在陜北沿黃土石山區被譽為“鐵桿莊稼”“救命樹”[5]。獼猴桃優勢栽培區以西安市周至縣、渭南市臨渭區為主,重點生產區涉及秦嶺北麓的渭河流域、秦嶺南麓的漢丹江流域,獼猴桃種植面積約6萬hm2,產業規模約占全國40%。梨優勢栽培區以咸陽市彬州市、渭南市富平縣為主,涉及10個梨重點種植基地。

2 ?陜西省果樹產業的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

2.1.1 ?自然資源3B36E9D2-FCB4-4A94-84CC-AB2374FBC5B7

陜西省總面積205 800 km2,從地形上看,南北走向狹長,秦嶺山脈橫貫中部;從氣候看,陜南為亞熱帶濕潤氣候,關中平原、陜北南部為暖濕帶濕潤氣候,陜北北部為半干旱溫帶氣候,年日照時間1 816.6 h,平均降水量380~780 mm。渭北黃土高原的海拔為800~1 200 m,日溫差11.8~16.6 ℃,土層深厚、土壤疏松,具有較強的蓄水能力,環境污染較陜西省其他地區輕,蟲害也較少,區位優勢較明顯。陜西省降水適中、果樹種植區光照充足、溫差明顯等,有利于果樹的生長發育、果實著色、糖分積累,進而有利于果樹產量的提高。

2.1.2 ?區位優勢

陜西省位于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位置,處于歐亞大陸橋的節點,其在西部地區具有顯著地位和較大影響[6]。此外,陜西省的交通條件優越。目前,陜西省的公路總里程突破18萬km,高速公路運營總里程達6 170 km,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基本實現所有省級重點示范鎮通二級公路;陜西省鐵路營業里程達6 030 km,連通了周邊5個省[7]。同時陜西省的交通區位會隨著全國經濟發展梯度的轉移和交通網絡的發展而不斷優化。

2.2 ?劣勢分析

2.2.1 ?土地資源緊張,規模擴張受限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陜西省的可耕地面積不斷減少,每年多達4萬hm2。近年來,各地工礦企業不斷增加,也是造成農業用地減少的重要原因。農業用地逐年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果業發展。

2.2.2 ?產后環節發展不足

陜西省水果產后環節發展不足主要表現在商品化處理能力不足、機械分類果級能力差及貯藏體系不完善。主要原因如下:1)產業鏈延伸能力不足,深加工企業數量較少;2)商品化處理能力不足;3)果農或水果企業缺少競爭意識。

2.3 ?機遇分析

2.3.1 ?市場需求擴大

我國是水果生產和消費大國,未來對水果需求將進一步增大,相關研究表明,2025年我國水果總消費量將高達2.95億t[8]?!吨袊r業展望報告(2020—2029)》顯示,未來10年我國的農產品發展將由增產轉向提質,農業產業結構也會為更加契合市場大環境的需求進行不斷升級,這對陜西省水果產業而言無疑是新的發展機遇[9]。目前,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型銷售模式開始嶄露頭角,一些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網紅、明星等開始成為農產品的“帶貨主播”,這種模式是未來銷售農產品的重要途徑,既能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又能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2.3.2 ?符合陜西省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特色農業、新型農業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新方向,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從生態效益看,都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陜西省地處黃土高原,發展水果產業既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又可以通過銷售特色果品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為進一步提高水果產業的生產效益,政府應加大對當地水果主產區的支持力度,出臺一系列政策。

2.4 ?威脅分析

2.4.1 ?同質產品競爭激烈

臨近陜西省的果樹大省有山西省、山東省、河北省等,如果這幾個省的水果集中營銷,極易出現同質化競爭現象,會對陜西省水果市場造成巨大威脅。另外,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青睞“洋”水果,也會對陜西省水果產業造成嚴重沖擊。

2.4.2 ?氣象災害威脅

受季風和地形的影響,陜西省的天氣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和季節特征。長時間的暴雨容易產生積水或徑流,甚至引發洪水等災害,影響果樹生產。2013年、2019年和2020年,陜西省境內出現的暴雨嚴重破壞了部分果園。陜北沿山帶和低洼地區霜凍較重,低溫導致植物組織細胞內的水凍結。近年來,春季果樹在開花期經常遭遇晚霜,造成減產。2018年4月6日,陜西省遭遇近年來最嚴重的霜凍,當地各種經濟作物的樹葉被凍傷、凍壞和凍死,造成林果減產甚至絕收,果農損失慘重。

3 ?陜西省果樹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3.1 ?優化產業布局,調整品種結構

各地區政府應依據市場需求、產業基礎和自然條件,制定有關的政策,積極引導果農進行合理布局。1)對于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較差的種植區,應縮小種植面積。2)在產業集群內部,可以將果農與相關企業組織起來,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關系,成為真正的利益共同體,提高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3)引導果農因地制宜科學栽培,實現鮮食與加工用果的合理分配。4)加快引進一些適合陜西省栽培的水果新品種,以滿足消費者對口感、色澤、果型、規格、包裝及消費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3.2 ?把握產銷形勢,加強品牌建設

1)分析果品產銷形勢,指導果農及時采摘,減少果品自儲量。2)提高蘋果采后管理水平,提高采收率、貯藏率,保證蘋果品質。3)加強產銷統計,策劃以品牌果園、優秀水果企業家、知名品牌為主的新媒體品牌推廣活動。4)創新經營模式,以科技支撐、食品安全認證、營銷為核心內容,加強品牌建設。

3.3 ?加強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

1)注重水果良種選育,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推廣水果種植新品種和新模式。2)積極引進滴灌、水肥一體化、集雨窖等節水技術,推廣果園生草、豆菜輪茬、有機覆蓋、果實套袋及鋪反光膜等技術,使科技在水果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每一環節都能發揮作用。3)購買適合陜西省果園機械化生產的農機具,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4)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積極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符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專業人才,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畢業大學生到果區就業。

3.4 ?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果農應采用起壟栽培模式,根據果樹特點建造排水通道,及時排水,沿種植行搭建庇護棚,及時關注天氣變化。政府應根據水果生產的特點探索多種擔險的新模式,以此提高水果生產的抗風險能力,如可采取“財政撥款+果農個人+金融保險”模式,栽培前的保險費用由政府及果農按比例承擔,如發生災情則由保險公司賠償,以實現多方擔險,進一步提高果農抵御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方興義,蔡黎明.陜西省蘋果產業發展態勢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果樹,2021(11):98-102.

[2]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3] 屈振江,鄭小華,劉璐,等.陜西不同生態區蘋果品質差異及與氣象因子的關系[J].氣象,2017,43(7):872-878.

[4] 馮琦.陜西省蘋果產業農業標準化貢獻率測算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5] 張高如,張宇,秦媛媛,等.榆林市紅棗產業發展研究[J].溫帶林業研究,2021,4(3):18-24.

[6] 孫早,謝慧瑩,劉航.陜西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出口的比較優勢演進及對貿易暢通的啟示[J].人文雜志,2018(5):43-50.

[7] 高博.陜西加快推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N].西部法制報,2021-08-28(2).

[8] 武婕,趙俊曄.當前中國水果市場分析及展望[J].農業展望,2015,11(10):18-21.

[9] 蔣和平,楊東群,郭超然.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與應對舉措[J].改革,2020(3):5-13.

(責任編輯:張春雨 ?盛 ?偉)3B36E9D2-FCB4-4A94-84CC-AB2374FBC5B7

猜你喜歡
果業SWOT分析陜西省
太陽第一家
123的幾種說法
遼寧果業技術裝備融合發展研究
江西省尋烏縣果業轉型期融資問題研究
陜西省國土資源廳總工楊建軍被調查
海南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SWOT分析
P2P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研究
企業運營管理與財務戰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研究
郵購光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