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城市公共空間造型藝術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022-05-22 00:28范旭苗
美與時代·上 2022年4期
關鍵詞:造型藝術公共空間城市建設

摘? 要:在當前的城市建設中,造型藝術建設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外在形象,還能緩解人們的精神壓力,進而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外來文化的侵蝕以及人們精神需求的缺失,使得當前的造型藝術建設存在較大的問題,不僅無法給城市居民帶來心靈上的慰藉,還會使其產生抑郁、失落的心理狀態,因此,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

關鍵詞:公共空間;造型藝術;城市建設

一、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現狀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逐漸暴露出了城市公共空間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此,各地政府相繼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建設公園、體育場等休閑場所,為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保障[1]。但從總體來看,當前的城市公共空間建設僅是在滿足個別地段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建設完成的,沒有從城市空間的整體角度加以考慮,導致其中存在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首先,隨著我國政治民主化趨勢的不斷發展,原有的尊卑體系逐漸被摒棄,新時代的生活觀念將“人”作為城市的主體,各項建設也均是為人的需求服務[2]。因此,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時,設計人員需要加強對公眾需求的考慮,擺脫傳統觀念帶來的束縛,積極對設計方式進行創新,以滿足居民的精神需求。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其對日常的交往、游玩等社會活動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3]。這使得傳統的城市公共空間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多元化生活的需求,構建多層次、開發性的公共空間勢在必行。

其次,在建立城市公共空間的過程中,設計人員不能對傳統觀念全盤否定。作為傳承千年的城市建設形式,線型街道空間在我國有著深厚的社會文化基礎。盡管近些年多數城市均按照西方社會模式建立了廣場、公園等活動場所[4],但其大多屬于商業建筑,無法與當前城市交通體系完美契合,常作為停車場等場所,導致自身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利用中國傳統的開放空間特點進行布局,以線型空間為基礎逐步放大,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建設效果。另外,由于當前的大規模城市往往以多中心布局的形式建設,使得西方的“一個中心”的布局形式很難得到充分利用[5]。為此,設計人員需構建城市開放空間體系,利用線型空間將點、面進行串接,以在保證城市建設效果的基礎上,滿足人們對多元化生活空間的需求。

再次,設計人員需明確城市公共空間與其所承載的社會生活處于相互依存的關系,若想使空間的繁榮度得到長期保存,就需要從文化內涵、生活方式等方面對城市空間建設加以考慮,而不能全盤找茬別人的建設模式[6]。同時,設計人員需要按照人們的需求完成城市空間建設,而不是讓人們來適應城市生活。只有這樣,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效用。

最后,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一般分為開發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個階段,并不斷循環往復。其中,每一階段都具有其獨特的發展特點。如在開發期,需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凝聚效果,而在成熟期,該區域的發展特點已逐漸趨于穩定,且能為提高人們吸引力作出貢獻等[7]。這一規律循環往復,提醒著人們:無論空間建設多么美好,內容多么豐富,城市歷史、綠化、水等因素始終是公共空間建設首先需要保留的元素,其若能在城市建設中得到完美延續,公共空間的發展也能獲得充足且長久的動力。

二、公共空間造型藝術建設對城市的影響

(一)有助于反映城市的時代特征

從外在表現來看,公共空間造型藝術的受眾群體相對廣泛,且其展示空間也相對多元,這使得其不僅可以向外界展示城市的時代特征,還能為時代主題的宣傳作出貢獻?,F如今,我國的社會發展已走進新的時期,這不僅體現在城市經濟發展方面,還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我國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過去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公共空間藝術建設也需要體現這一特征。此外,人們意識形態的轉變也推動了公共藝術的發展,通過公共藝術建設,人們不僅可以展現城市的時代特征,還能有效提高城市形象的宣傳效果,為城市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二) 有助于傳承城市的文化特征

城市這一概念的形成不僅是人類走向成熟與文明的標志,也是評價社會生產力發展階段的重要標準。若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僅是片面地追求經濟水平的提升,那么其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設必然會存在大同小異的現象,缺乏具備地域特色的文化特征。而公共空間造型藝術建設是城市居民感受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途徑,其自身具備的文化特征便對城市文化的傳承十分重要。因此,在進行公共藝術建設時,工作人員需做好城市文化與公共藝術的有機融合,將抽象化的城市文化概念轉變為具體的藝術產品,如廣告、雕塑、壁畫等。只有這樣,城市文化的內涵才能得到高效表達,城市文化的傳承才能穩定進行。

(三)有助于展現城市的歷史風貌

公共藝術建設的開展能夠使城市的歷史風貌得到良好展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多數城市為提高經濟發展,逐漸將關注重心放在了新城區的建設上,使得舊城區的發展不斷下滑,甚至面臨著被取代的危機。因此,只有利用公共藝術建設的開展,使城市的歷史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才能使城市的文化內涵得到良好保存,城市的歷史風貌也能得到良好的展現。以西安為例,其作為十三朝古都,隨處可見的古城墻、城樓等不僅是公共藝術的發展載體,也是其歷史文化內涵的體現。

(四)有助于促進城市文化的自主構建

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公共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也將使城市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現。且由于城市空間的種類繁多,使得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也相對多元?,F如今,公共藝術對城市文化的展現,主要在于對城市歷史文化的豐富展現。一般而言,公共藝術的主要內涵為將城市歷史與現代元素進行有機結合,使城市文化得到鮮活展現,并對其歷史文化進行詮釋,從而使城市文化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但城市人口數量的劇增使得其經濟壓力空前增大,因此,城市文化的構建十分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公共藝術的發展能夠有效推動城市精神文明的發展,并對城市文化進行重新構建,所以工作人員需在提高民眾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對公共藝術在構建城市文化中表現的積極作用進行充分發揮,為城市發展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728FFF21-533F-4236-8D59-7BCE81E4F887

三、城市公共空間造型藝術

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一) 缺乏對民族文化的尊重

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間造型藝術時,首先要堅持人性化的設計原則,體現對“人”與“民族”的尊重。而在進行地區性的藝術建設時,還需要對當地人民的精神需求、習俗愛好等進行深入研究,以使藝術建設更能與當地居民的精神需求相契合。同時,相關人員還需注意,當前我們還面臨著民族身份認同的危機。例如前些年各城市興起的復古風,但其“古”并非中國古代,而是仿古希臘、古羅馬等西方國家藝術特點的建筑,缺乏對本民族文化內涵的關注。作為維系我們血緣關系的集體,民族這一概念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對時間的延續,而不是地域性的約束。對當前的中華民族來說,統一的文化內涵將各個民族緊緊地連接在一起,而對祖先、民族文化的尊重更是保持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動力。因此,在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藝術建設的過程中,藝術家們也需要加強對民族性的重視,充分體現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工作。此外,對于當前城市建設中對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缺乏關注的現象,人們不能僅是進行簡單的批判,而是要積極承擔自身的責任,主動抵制經濟發展帶來的文化危機,從而充分發揮公共藝術的價值作用,為城市文化的全面發展作出貢獻。

(二)造型藝術建設過于盲目

當前許多城市在設計公共藝術品時,只是盲目地利用昂貴的漢白玉等材質,沒有結合藝術品的文化內涵與城市的發展特點等進行合理選擇,給城市資源造成了較大的浪費。還有的城市造型設計人員對“高檔次”的認知僅限于使用昂貴的材料,對帶有本地特色的材料缺乏重視,認為只有利用“高檔材料”才能制作真正具有價值的藝術產品。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利用這種方式制作完成的產品大多不具備較高的觀賞價值。這不僅使昂貴的材料被浪費,還會導致城市藝術的發展受到阻礙。另外,有的專家還認為,當前的建筑設計與公共藝術存在割裂的現象,社區中的城市雕塑與其周邊環境的特征存在脫節現象。以北京市為例,其許多公園中的藝術品擺放缺乏嚴謹的考慮,如有的公園僅是隨意選擇一個區域設置成品雕塑。這些雕塑的風格雖然各有不同,但大都與周邊環境的特點沒有聯系,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效用,對城市公共藝術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此外,還有的舊城區在藝術品擺放上也存在不足,使得原本就破亂不堪的街道在不合理的藝術品擺放下更加無序,甚至給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響。

(三)政績工程現象過于明顯

現如今,我國公共藝術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雖然行業中出現了許多有價值的作品,但多數藝術工程都不夠成熟,僅是為了建設而建設,政績工程表象過于明顯。例如某些部門的領導在進行藝術建設時,往往憑借自身喜好與對藝術建設的一知半解來發號施令,使得“首長工程”“批條工程”等時有發生。還有的城市在百姓住房、交通等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大搞城市“美化”“亮化”等工程,工程建設均由領導的個人意志所決定,沒有充分考慮群眾的實際需求,導致其效用無法充分發揮。同時,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們的主體地位也沒有得到充分尊重,其實際工作形式與包工頭、翻模工無二。由此,許多公共藝術的建設與城市文化甚至與藝術本身并無較大的聯系,僅是某些政府官員的意志體現。這一現象的發生阻礙了我國公共空間造型藝術建設的發展,需要相關人員加以重視,并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處理。

四、結語

綜上,本文對城市公共空間造型藝術建設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探究,對其中存在的諸如缺乏對民族文化的尊重、造型藝術建設過于盲目、政績工程現象過于明顯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的解決策略,以期能夠提高公共藝術的建設效果,有助于推動城市發展水平的提升,并為城市文化的宣傳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產嬋.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空間建設中的理論引導[J].山西建筑,2020(18):4-6.

[2]陳明達.公共藝術在城市建設中的設計與應用——評《空間與格局:城市公共藝術的呈現》[J].工業建筑,2020(8):199-200.

[3]章莉莉,何洲濤.開往藝術殿堂的地鐵:斯德哥爾摩地鐵公共藝術探尋[J].公共藝術,2020(4):88-99.

[4]楊田.當代城市公共空間藝術批評與多元價值的功能重塑[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20(4):202-207.

[5]鄔禎駿.介入與融合——公共藝術進入鄉村文化建設的路徑[J].流行色,2020(6):131-132.

[6]樊樺.談城市公共文化建設中的壁畫藝術[J].鴨綠江(下半月),2020(12):107.

[7]石永婷,趙宇.用藝術與鄉土重塑鄉村公共空間活力——以重慶市大足區和平村公共空間建設為例[J].美術大觀,2020(3):128-130.

作者簡介:范旭苗,碩士,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油畫藝術。728FFF21-533F-4236-8D59-7BCE81E4F887

猜你喜歡
造型藝術公共空間城市建設
廣州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基礎部教改成果展示作品選
巫儺面具的文化內涵與造型藝術探究
旅游綜合體特征分析
現代城市建設中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內涵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廣西南寧市金湖廣場使用狀況評價
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像素藝術探究
“物”化的空間
儒學轉型與民間社會的新維度
纖變墨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