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理論為基礎 以實踐為檢驗

2022-05-22 14:43鄭迪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7期
關鍵詞:落實策略理論基礎小學德育

鄭迪

摘要: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經過朝代的更替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是寶貴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始注重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而品德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無論在任何時代從事任何職業,一個人的品德都是衡量優秀與否的首要標準。小學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快速學習文化知識和價值認知的關鍵時期,對其德育的內容和方式要慎之又慎。傳統文化是歷朝歷代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色風貌的獨特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由于時代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定位面臨挑戰,可以說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精髓,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有著絕對的重要地位和深遠意義。本文通過理論和實踐角度,以論小學德育中傳統文化落實策略為課題進行深入探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理論基礎;實踐檢驗;小學德育;傳統文化;落實策略

傳統文化與信息時代之間存在的沖突主要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互聯網時代給生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流失了對傳統文化的持續鉆研,多媒體電子產品無處不在,寫字、看紙質版書籍、琴棋書畫等陶冶情操的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占比越來越少,而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學好傳統文化是一項必要義務。在德育中有意識的滲透傳統文化需要小學教師創設相應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在班級管理中設置德育評價機制,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和興趣,引導學生了解并完成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

一、小學德育中傳統文化教學現狀

自從素質教育普及落實后,對全面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各項能力素養的教學就從未停止,但一方面我國長久的應試教育制度讓教師和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考試成績是極為重要的,認為其他素養能力尤其是傳統文化是輔助文化和技能,所以對德育傳統文化教學投入的精力不夠,造成學生不重視德育傳統文化的學習。另一方面學校缺少對傳統文化的環境創設,學生無法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一些傳統節日學校也沒有氛圍布展,這也是造成學生對傳統文化沒有概念認知的原因之一,下面針對現狀給出相應解決策略。

二、小學德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途徑

1.加強對傳統文化教學環境的創設。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很多,這是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的途徑之一,例如在清明節的時候,要在德育課程中加入相關德育內容,在多媒體課程利用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前輩烈士的英雄事跡,讓孩子們明白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讓學生了解祖國安定繁榮的來之不易。還可以結合學科滲透傳統文化,學習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時,老師除了指導學生理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意思外,也要向學生講解清明節的來歷,甚至可以延伸至課外,讓家長帶領學生去了解中國幾大傳統節日的由來。這樣一來,不僅學生一個人學到了,家長的參與也增強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同時學校在走廊和班級內要增加傳統文化的內容展示,包括具有濃厚傳統文化氣息的人物和景色畫像、名人名言和歷史物品等,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去博物館參觀,讓學生更加深入和直觀的了解傳統文化。

2.加強對傳統文化活動的組織創設。由于傳統文化極具時代特色,在現代環境的背景下容易引起學生的迷惑心理,學生往往不理解學習傳統文化的意義和目的,因為在生活中接觸和應用傳統文化的機會相對較少,可以參照的對象和環境不多。因此學習傳統的歷史文化要放在一定的環境渲染下進行,教師要不斷變化教學方式,適應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例如可以組織學生模擬德育課本中的文章內容進行場景還原活動,例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孔融讓梨》,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擬過程中,每個人對角色都會有不同的認知,但故事的核心內容是謙讓,最終通過故事的場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所達到的德育傳統文化教學勢必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所收獲,從而實現傳統文化在德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3.加強對德育課程模式與內容的創設??茖W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德育的概念是相對抽象的,作為小學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清晰德育的概念并了解其重要意義,然后通過各式各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活動進行實踐檢驗,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所以小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學?,F有資源進行德育課程和內容的創設,例如在課堂給學生展示一些傳統文化樂器并進行相應的演奏,然后講解樂器的時代背景和起源,或者舉辦小型的詩詞歌賦大賽,以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的加深了對傳統文化詩詞的記憶,作為教師還要在比賽過后對每一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總結,既是一次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學,也是良好的德育滲透機會。對于課程內容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有的放矢,一方面將課本內的文章延伸,拓展學生的德育視野,同時篩選課外德育文章填充課程內容,另一方面盡可能的將理論化的德育內容實踐化,讓學生通過實踐設身處地的感受文章內涵。

【結語】從小學階段就培養孩子的傳統文化素養,是小學教學工作的重點,因為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和歷史傳承的需求逐漸增大。通過多元化的德育活動教學對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起到了積極輔助作用,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滲透途徑有很多,教師只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利用學校的德育和傳統文化資源,開發主觀能動性,勢必能逐漸引導學生喜愛上傳統文化,并從中獲取素材進而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最終達到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在德育中的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劉艷.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之我見[J]. 新課程(上). 2016(09)

[2]胡多根.“重德重習”――小學教育的重新定位[J]. 教書育人. 2016(25)

[3]安晶,O芳芳.傳統文化與小學教育的幾點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

[4] 溫志旺.如何讓德育管理在假期不留“真空”[J].中小學校長.2011(08)

[5] 范錦飄.當前農村小學德育管理面臨的挑成及對策[J].教書育人.2011(14)BC88E35E-4677-4FB4-AD3E-D944F6A698AB

猜你喜歡
落實策略理論基礎小學德育
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的設定和實施策略
淺議中職計算機基礎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會計準則變革的非預期效應理論框架構建
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淺析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論高效課堂中三維目標的落實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