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文化建設進程中文藝理論的引導作用

2022-05-23 18:54孫媛
百家評論 2022年2期
關鍵詞:文藝理論人民馬克思主義

孫媛

內容提要:在新時代文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歷史進程中,文藝理論至少從三個方面起到了積極且重要的引導作用:有效激發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文藝觀的當代活力,切實強化了馬克思主義對于新時代文藝及文化事業的思想指導地位;圍繞文藝與人民的關系問題作出了深入闡發,堅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發展及文化建設導向;科學闡釋了繼承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新時代文化? 文藝理論? 馬克思主義? 人民? 傳統文化

進入新時代以后,黨和國家將文化繁榮問題提升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文化建設由此走上了新的征程,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文學藝術作為新時代文化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隨之呈現出了碩果累累的興盛局面。在文學藝術和文化事業的發展進程中,新時代文藝理論起到了積極且重要的引導作用,具體而言,這種引導作用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文藝觀的具體內涵,強化了馬克思主義在文藝和文化事業中的指導思想地位;堅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確立了文藝批評的“人民性”標準;科學闡釋了繼承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意識形態屬性是馬克思主義對文藝本質的核心界定,新時代文藝理論在明確文藝意識形態屬性的同時,又圍繞著意識形態文藝觀的具體內涵進行了與時俱進的創造性發展,切實強化了馬克思主義在文藝發展和文化建設進程中的思想指導地位。

根據馬克思主義觀點,意識形態屬性決定了文藝及文化產品必然會呈現出一定的社會認識性和思想傾向性,這種認識性和傾向性在直接作用于接受者精神世界的同時,也會對社會實踐產生漸進式的深遠影響。為了確保文藝及文化創作對個體精神和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意識形態工作一向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極“左”思潮泛濫的歷史時期,文藝的意識形態研究曾經一度被窄化為庸俗社會學和機械政治論。改革開放以后,出于對庸俗社會學和機械政治論的反撥心理,某些文藝工作者開始有意識地弱化文藝的意識形態屬性,將創作定位為一種極端個人化的情緒宣泄和語言游戲,這無形中催生了去歷史化、去思想化、去價值化等虛無主義創作傾向。在意義缺席的混亂狀況中,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趁勢而上,吸金成名的功利追求逐漸取代了深厚的歷史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意識形態領域里也隨之出現了種種問題,調侃崇高、渲染陰暗、吟唱卑微、標榜欲望、疏離人民、丑化英雄等文藝亂象潛滋暗長,諸多亂象夾裹著社會文化脫離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使其朝著娛樂化、商業化、快餐化、低俗化的方向滑落??梢?,文藝意識形態屬性的弱化已經給文藝和文化事業帶來了極為不良的影響,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確立和強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文藝觀的思想指導地位,新時代文藝理論不僅重新明確了文藝的意識形態屬性,而且結合著新的歷史語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文藝觀的具體內涵,從新的高度科學地闡明了先進文藝所應具備的意識形態功能。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對觀念的解釋必須從實踐出發,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作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概括與本質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頭腦里設想的或是口頭上鼓吹的抽象精神,而是人民現實生活和理想訴求的反射和回聲,是人民根本利益與核心需要的必然升華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概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有效地聚攏人心,形成合力,成為聯結和整合多元社會思潮的精神紐帶。所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b,自然也就成了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眂新時代文藝理論充分注意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形態功能,并以之作為文藝創作的精神追求,要求文藝工作者切實承擔起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使命。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有過明確的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眃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新時代文藝界涌現出了《我和我的祖國》《紅海行動》《覺醒年代》《山海情》《長津湖》《功勛》《水門橋》《人世間》等一大批書寫民族偉大精神,彰顯時代進步理想的精品力作,越來越多的文藝創作者體現出了高度的時代責任感和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他們以筆為旗,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不僅鞏固和深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文藝發展及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促進了社會主義文藝及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大大增強了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提升了文化自信力和社會向心力,為中國文化的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如此,新時代文藝理論從新的歷史語境出發,將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在精準把握和重新明確文藝意識形態屬性的同時,又將文藝的意識形態功能研究提升到了新的歷史高度,這不僅大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文藝觀的具體內涵,而且有效激發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文藝觀的當代活力,切實強化了馬克思主義對于新時代文藝及文化事業的指導意義,為新時代文藝發展及文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障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關系著文藝發展方向的根本問題。新時代文藝理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圍繞著文藝與人民的關系問題作出了深入闡發,進一步堅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發展及文化建設導向,強化了文藝批評的“人民性”標準,將馬克思主義人民美學研究推進到了新的階段,為新時代文藝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指導。

首先,新時代文藝理論將人民生活確立為文藝創作的重要源泉,要求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

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是人民的文藝,人民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藝術之樹才能常青?!眅“文學藝術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的滋養,人民中有著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眆那些人民生活中所蘊含的社會思考、歷史意義、人性關懷,完全可以經由文學家、藝術家的感知、體驗和創造,轉化為文藝作品的內在價值構成,成為文藝產生巨大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根源。要做到這一點,文藝工作者就必須堅守人民立場,熱愛人民、扎根人民。一味孤芳自賞、離群索居、與世隔絕,以自己的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沉迷于個人主義的幻想,向壁虛構,憑空編造,是不可能創作出表現人民的文藝作品的。因為,“人民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g,他們不是抽象化、符號化的存在,而是一個一個處于社會實踐和發展過程中的具體個人,有血有肉,有苦有樂,有愛有恨,有夢想,有信念,有追求,也有彷徨、糾結、矛盾和掙扎。只有將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真正從情感上貼近人民、熱愛人民、扎根人民,切實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深入體察他們的喜怒悲歡,全面把握他們的豐富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虛構人民、簡化人民、扭曲人民等不良創作傾向,才能使人民生活成為文學價值的深厚根基,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從情感上貼近人民、熱愛人民、扎根人民,意味著摒棄小我,融入大我,徹底走向與人民同一的精神境界。這并不是要犧牲創作主體作為個人的自我感受和抒寫自由,而是要將人民的心靈世界、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真正內化為創作主體自身的生命體驗。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僅要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為時代和人民放歌?!県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過程中,創作主體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其與人民之間的界限完全消失,無需刻意約束自己或激勵自己,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到以人民為中心,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以文藝表現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聲的正能量,而且,在表現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聲的同時,文藝工作者自身也突破了唯我主義的束縛,擺脫了利己主義的奴役,實現了更高層次的精神自由和靈魂解放。這是文藝創作的正確道路,也是文藝工作者所能享有的最大幸福。

其次,新時代文藝理論強化了文藝批評的“人民性”標準,將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視為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基本價值取向。早在1842年,馬克思就曾經指出:“人民歷來就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i。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時,特別引述了馬克思的這一論斷并對其進行了深入闡釋:“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詾槿嗣癫欢梦乃?,以為大眾是‘下里巴人,以為面向群眾創作不上檔次,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眏對于這一點,2014年發表的《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也有過明確的表述:人民不僅是文藝表現的主體,而且是“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k。為此,他提出一部好的作品不僅要經得起專家評價和市場評價,更要經得起人民評價。他還把人民觀點與歷史觀點、藝術觀點和美學觀點并列,作為文藝批評觀點的基本構成要素。2021年,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眑可見,在新時代文學理論體系中,文藝批評的“人民性”標準得到了空前的強化,人民的需要程度和滿意程度已經成了評判文藝價值的重要標準。具體而言,被人民需要、令人民滿意的文藝作品至少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其一,緊跟時代,植根現實,表現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聲;其二,具有人民喜聞樂見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其三,可以給予人民積極的精神力量,在“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m的同時,“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n,“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o。

在“人民性”批評觀點和標準的引導和激勵下,越來越多的文藝批評家正在自覺成長為馬克思主義人民美學的倡導者。他們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與核心需要,運用人民的、歷史的、美學的觀點實事求是對作品展開評判,激濁揚清,圍繞著那些“以人民為中心”的優秀作品展開具體深入的分析和有理有據的褒揚,以“剜爛蘋果”的精神去拒斥和批判那種歪曲人民形象、漠視人民呼聲、忽略人民審美需要的創作行為。這實際上是對人民審美權利及主體身份的捍衛和維護,隨著這種捍衛和維護的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人民美學研究也獲得了持續發展,取得了很多具有當代價值的理論成果,對新時代文藝及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新時代文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新時代文藝理論厘清了繼承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綻放出了新的時代光彩,得到了有效的傳承和弘揚,大大增強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這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對于正在從事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中國人民來說,文化自信是最可寶貴的精神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眕“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眖在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不可或缺的積極貢獻,因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激發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新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保障,使新時代文化建設徹底杜絕了“唯洋是從”的錯誤傾向,全面貫徹了“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t的精神導向,進一步強化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增強文化自信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是使這種優勢獲得長足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必要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眜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新時代文藝理論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新時代文藝理論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曾經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眝列寧也曾說過:“只有確切地了解人類全部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文化,只有對這種文化進行改造,才能建設無產階級的文化?!眞這些經典言論科學闡釋了繼承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繼承傳統和創造新質構成了共生互動的關系;傳統并不是已經終結的歷史,而是可以在新質的加持和改造下,重新獲得創造未來的動力;新質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幻覺,而是在時代精神的感召下,從傳統的土壤中萌生出來的新質。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也有過精辟的闡釋:“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覀円朴诎押霌P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眡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新時代文藝理論的指導下,新時代文化建設成功實施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工程,全面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通過創造性轉化,優秀傳統文化獲得了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其生命力得到了激活和延續;經由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得到了補充、拓展和完善,其影響力和感召力獲得了顯著增強?!段以诠蕦m修文物》《本草中華》《典籍里的中國》等一大批高質量文化產品都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功范例。這些范例告訴我們,文化傳統不是抽象的固定符號和靜態存在,而是隨著歷史遷移不斷游走的動態流程,成功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僅準確把握到了這一動態流程中最突出的活性元素,而且用最恰切的表現方式凸顯出了這些活性元素內部最深刻的價值特質,切實發揮出了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弘揚中華文化風范的精神力量。在這種精神力量的引導和支持下,新時代的中國人民既不會因為現代生活的挾裹而忽視傳統文化中有生命有價值的東西,又不會因為外來文化的沖擊而喪失文化自信,陷入民族虛無主義的泥沼。更重要的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對外文化交流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當代故事和中國當代旋律因中華文化基因的獨特魅力而成了世界文化舞臺上的靚麗風景,在展現出中國形象、中國氣派、中國風范的同時,也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文化建設堅守中國立場,彰顯中國特色,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在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文藝理論起到了積極有效的引導作用,強化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進一步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的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力量。但是,“雖比高飛燕,猶未及青云”,直到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然是一個尚未實現的目標,新時代文化建設也仍然處于進行時態。只有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根據時代需要不斷調整和強化文藝理論的時代內涵,才能持續發揮文藝理論對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引導作用,持續推動文化繁榮,提升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積極持久的貢獻。

注釋:

a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頁。

b③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講話的要點,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119頁,第120頁,第120頁。

d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3頁,第14頁,第17頁,第25頁,第26頁,第26頁。

e⑩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12月1日,第2版。

f⑦⑧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12月15日,第2版。

i馬克思:《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第一篇論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0頁。

v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471頁。

w列寧:《青年團的任務》,《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頁。

x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3頁。

(作者單位:韶關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當代文藝價值觀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7JJD720011)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文藝理論人民馬克思主義
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
“依法治國”的哲學思考
淺論提高我國公務員素質的途徑
從《會飲篇》人物形象中看柏拉圖的文藝理論
淺析動畫《螢火蟲之墓》的現實主義美學思想
論《文藝理論中的無產階級》
領導干部為民服務“四要四不要”
西方在濫用“人民”概念
我的祝愿:堅持與發展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