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赴閱讀盛筵,成為高級讀者

2022-05-23 02:44龔純剛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2年13期
關鍵詞:有效融合閱讀作文

龔純剛

摘要:考場作文的評價體系中,內容與結構是根基。內容充實之與否,結構經營之有無,是一篇考場作文是否優秀的關鍵考量。在應試日趨標準化的當下,評判者的標準也似乎愈加嚴苛。但無論如何,好的文章總能顯出其珠玉本色,充實的內容即為珠玉之質,完整的結構即為曼妙之形。那么,如何做到這質與形的有機結合呢?當然離不開自主閱讀!自主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語匯,更能提供精神和思想上的養料,這些便是考場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同時,優秀的作家作品還能為學生提供謀篇布局上的直觀借鑒。本文試圖從師生雙方的角度,分析閱讀與作文的相互影響,以期對閱讀和作文教學有所啟發。

關鍵詞:閱讀; 作文; 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理易懂,只是這讀書與下筆之間如何有效銜接?讀了就能下筆嗎?下筆就能有好的文字出來嗎?此等疑惑,古已有之。在浮躁而碎片化的當下,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且不說通過閱讀提升涵養,經世致用,單論將閱讀所得作用于考場作文業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題。但山之高遠亦不能阻擋攀登的步伐,對閱讀與寫作如何融合問題的思考,語文老師需思量并踐行之。

一、語文老師能做什么

在長達三年甚至更久的師生共處中,一個對閱讀有體悟的語文老師勢必會通過自己的課堂或日常的瞬間對學生的閱讀產生影響。而語文老師的閱讀造詣和閱讀偏好甚至會浸潤某些聰慧的心靈。所以對于語文老師而言,不斷審視自己的閱讀實際對于語文教學是大有裨益的。一是審視自己的閱讀興趣——關于作家、作品的偏愛,古典抑或現代、西方或者東方的熱衷等等;二是審視自己的審美情趣——主要關于藝術和自然;三是審視自己的影響力——自己熱衷的作家作品能否引發學生的興趣?以怎樣一種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進行傳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首先,語文老師應審視自己的閱讀興趣。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興趣的落腳點在哪里。本科階段學習到的文學史、文藝概論、美學等知識足以打造一個興趣的基礎,興趣點的分布甚至非常廣。比如西方文學中的各種流派,不同民族文學間的風格迥異,文學大師經典作品的欣賞與解讀等等。但僅有知識基礎是不夠的,必須要有閱讀實踐來驗證自己的興趣點,使自我確認的興趣真正落到具體的作品上,并從中獲得情感的升華、思想的洗禮和審美的愉悅,這樣才能將閱讀所得結晶為一種個性化的體驗,進而作用于自己的課堂表達甚至日常談吐,亦即通過自己的課堂或日常的瞬間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恰恰是語文老師所表達的情感、思想、審美上的內容,這些內容通過技巧、熱情、幽默、淵博的力量在學生心靈上留下印記,也就對學生的閱讀產生了啟發,為學生的表達提供了源泉。讀了《荷馬史詩》,阿基琉斯、奧德修斯、赫克托耳、普羅米修斯等西方神話英雄的故事及其精神特質便可娓娓道來;讀了《羊脂球》,莫泊桑作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桂冠價值便可見一斑;讀了《老人與?!?,便深知普遍的怯懦之外,人類仍有本質上的勇敢;讀了《日瓦戈醫生》,或能窺見人性的偉大與永恒。讀雨果,當知何為悲憫與寬恕以及人道主義的無比正確;讀巴爾扎克,則會發現丑陋而陰暗的現實世界為什么仍值得生存下去;讀聶魯達,會欣賞到一種神秘的詩意,它是如此熱烈而美麗;讀泰戈爾,會體會到愛的甜蜜與希望的永恒。這些只是閱讀世界的冰山一角,但足以為我們的閱讀打開興趣的門扉,至于那通往遠方的閱讀之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則恐怕窮盡一生也走不到頭,正如赫爾曼·黑塞所言,有的人一生中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所以,作為語文老師甚而一定意義上作為閱讀的播種者,對自身閱讀興趣的審視當仁不讓。

其次,語文老師應審視自己的審美情趣。一是關于藝術,一是關于自然。英國詩人蘭德的《生與死》詩云:我和誰都不爭,與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以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對藝術和自然的真情表白,又或者說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類靈魂在審美上的告白。語文教育核心之一即為審美,語文老師的審美情趣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長遠的?!墩撜Z·先進》篇中,孔子與眾弟子探討人生理想,與其他同學將理想放在治國理政上不同,曾皙將人生理想落到一個具體的生活狀態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一種治世才有的河清海晏,雖含有政治理想的因素,但本質上恰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圖景?;蛘哒f,人最終達到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是人類社會所追求的本質意義。而文人墨客作品中的優秀篇章在成為教材內容的同時,也為未來的社會人和永恒的大自然之間搭起了一座藝術的橋梁,人文藝術的本質屬性與終極意義都在語文老師的審美觀照之中得以彰顯。所以,解讀文本也好,學習活動設計也罷,不過都是骨子里的審美情趣在做指揮的工作,指揮棒拿在手里穩不穩,能不能揮舞出有審美價值的曲子來,全在這審美情趣了。當然,曲高和寡是可能會出現的,創造性的設計問題和作業,將個性化的審美情趣作用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寫作實踐中,就必然成為基本且極富價值的學習活動。著名作家阿城的經典作品《孩子王》中,云南山區茂密的翠竹林,山民們的淳樸善良,簡陋的草房子里師生之間的惺惺相惜,讀來令人動容。老桿兒作為老師,王福作為學生,其實都是孩子王,大孩子王和小孩子王之間的心意相通,其實在于共同的審美情趣。老桿兒不屑于識字等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重視孩子們內心關于生活的表達,王福則是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有對苦難生活的真切體驗和蓬勃的生命力。小說以王福的作文為高潮,關于他的父親的文字,讀來令人震撼:

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是世界中力氣最大的人。他在隊里扛麻袋,別人都比不過他。我的父親又是世界中吃飯最多的人。家里的飯,都是母親讓他吃飽。這很對,因為父親要做工,每月拿錢來養活一家人。但是父親說:“我沒有王福力氣大,因為王福在識字?!备赣H是一個不能講話的人,但我懂他的意思。隊上有人欺負他,我明白。所以我要好好學文化,替他說話。父親很辛苦,今天他病了,后來慢慢爬起來,還要去干活,不愿失去一天的錢。我要上學,現在還替不了他。早上出的白太陽,父親在山上走,走進白太陽里去。我想,父親有力氣啦。

整篇小說波瀾不驚,平淡自然,卻極完美的融合了藝術與自然兩個因素,兩者相互作用,相互解釋,相互成就,共同構筑起阿城作品的審美體系,作為忠實的讀者,必然會從中獲取獨特的審美體驗。

再就是如何憑借獨到的方式施加自己的影響。有了閱讀和審美上的積淀,一個語文老師便有了成為博學者的重要基礎,但還遠遠不夠,一則學問是無止境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生卻又如此之短暫;二則老師的意義不僅僅是求得自身的淵博,還希求對學生的未來產生影響。言傳身教是必修課也是普通日常,讀學生之所讀,寫學生之所寫,想學生之所想,學學生之所學。一本書打開,便有不同的讀者,學生讀過之后的想法可能千差萬別,尊重學生的想法并鼓勵他們寫下來并適時分享,閱讀的關鍵環節正是在這一點上。所謂讀寫融合,學生在讀、寫、思考、表達、分享的整個過程中所收獲的閱讀體驗和經驗遠勝于其他。閱讀課怎么上,怎么上出能讓學生有收獲和體驗的效果來,值得深思。老師的角色不會變,變的應是角色的價值,在讓學生成為高級讀者之前,老師應是一位高級讀者。只有成為高級讀者,才有可能成為興趣的挖掘著和閱讀的播種者。燎原之勢起于星火,醇厚酒香出自深巷,老師作為一個高級讀者對學生閱讀施加積極影響,不正是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嗎?如果還能是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那就功德無量了。

二、學生應該做什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學習中也不例外。從根本意義上,讀了什么就決定能寫出什么。而讀和寫歸根結底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思考和主動實踐至關重要。

積極思考應貫注于閱讀的整個過程中。從發現一部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到閱讀鑒賞的完成,應有情感的愉悅和震撼,這種情感的體驗如果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則會倏忽而逝,而如果加以理性思考,使感性的閱讀體驗成為自己的心得,甚至凝成某種觀點或見解,類似于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無不是思考的結晶而閃現出思想的光芒;又比如讀陶淵明的詩文,讀《桃花源記》,當我們讀到“問所從來,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時,是訝異的,更是想一探究竟的:這個完全與世隔絕的去處其實是一個政治隱喻。著名作家梁衡先生在其散文《心中的桃花源》中說,陶淵明是用文學來翻譯政治的,在《桃花源記》中,他塑造了這樣一個理想社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良田美池,往來耕作,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這是一個自自在在的社會,一種輕輕松松的生活,人人干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在這里沒有階級,沒有欺詐,沒有剝削,沒有稅收,沒有煩惱,沒有污染。人與人和諧,人與大自然和諧。這是什么?這簡直就是共產主義。他(陶淵明)開啟了一條政治幻想的先河。顯然,梁衡先生并沒有一味沉浸于桃花源的美景帶來的感性愉悅中,而正是由理性的思考去審視這種隱喻的意義。這種以積極的思考審視文本的深刻內涵的閱讀態度是成為一個高級讀者所必不可少的。

主動實踐則集中體現在讀書筆記的寫作與整理上。思考得來的閱讀收獲如果只停留在頭腦里,不僅會遺忘,而且易與其他的想法混為一談,最終煙消云散,不了了之。所以及時做好讀書筆記就顯得尤為重要,且作用巨大。其中最明顯的作用就是為考場作文積累豐富的素材,使得閱讀與作文相互融合,這也是通過大量閱讀并最終成為高級讀者的意義所在。

成為高級讀者是一個融合讀、思、賞、悟、寫的完整過程,所謂讀寫結合其實就是遵循一個最基本的學習規律,正所謂熟能生巧,學以致用。司馬遷著《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張衡作《二京賦》,精思傅會,十年乃成。經典巨著的成就過程總離不開艱苦的累積和卓絕的思索,作為讀者,若想求得精進,必有此等漱石枕流的精神。赫爾曼·黑塞說,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自己。無論師生,同赴閱讀盛筵,不虛年華,成為高級讀者。

參考文獻

[1]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2] 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有效融合閱讀作文
美術教學中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淺論中職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融合
淺談中職學校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高中美術鑒賞與語段閱讀的有效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