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與地壇》(節選)景物描寫與作者心境變化的聯系

2022-05-23 00:43魏斯凡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6期
關鍵詞:變化

魏斯凡

摘要:《我與地壇》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寫景抒情散文,它更多地是記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他以真實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中,坦誠地表現自己,他描寫了地壇破敗的真實情況,也不掩飾自己思想上有過的消極,更重要的是,他筆下的地壇的景象是隨著本人的心境變化而變化的,這正是“以我觀物,物皆著我色彩”的最佳范本。因此,讀懂了文中的景物描寫,就讀懂了史鐵生的心路歷程。

關鍵詞:景物描寫;變化;心境。

《我與地壇》是當代作家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全文共一萬三千多字,分為七個部分①,部編版《語文必修(上)》節選的是第一、二部分?!段遗c地壇》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寫景抒情散文,它更多地是記述作者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帶有自傳、自省、自訴的意味”。本文第一部分中有三處景物描寫,分別在第3、5、7段,這是他在不同時期對地壇的觀察結果,也對應了他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心境。把三段文字作一個比較,會發現作者描寫的對象、角度都在發生變化,這是史鐵生的心態由崩潰走向平和、由封閉轉為開放的反映。

一、從對象來看,文中三處景物描寫的變化具有由靜至動,由物到人,由荒蕪到鮮活的特點。

史鐵生最初走進地壇是在他癱瘓不久之后,他筆下的地壇是這樣的: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 。

當年雄偉壯麗如今殘破冷落的地壇恰如他風華正茂的年紀卻有著殘疾的軀體, “剝蝕”“淡褪”“坍圮”“散落”這幾個動詞都流露出破敗荒蕪的意味,隱隱透露了他當時對生活狀態的看法:暗淡絕望。

“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奔缐闹艿睦习貥浜退奶幙梢姷囊安莼奶偈亲髡咴谶@荒蕪冷落的園子里所關注到的為數不多的具有生命力的事物,同樣具有荒涼的氣息。幸而天邊的落日帶來了一絲溫暖,撫慰了史鐵生的心靈,讓他找到了一絲慰藉,從而有了思考“生與死”的問題的勇氣,“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彼麖挠鄷熤蓄I悟了時間平等的無情,既然壯麗的皇家園林可以在時間的作用下殘毀,那么厄運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了。當然,這個時期的景物描寫主要是以靜物為主,并且作者的關注點主要是自身,由此可見,他的心理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

史鐵生在地壇里度過幾年后,心境發生了變化,他所描寫的景物也有了不一樣的對象:

“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

這段文字中出現了蜜蜂、螞蟻、瓢蟲等小動物,相應的動詞有“?!薄皳u”“晃”“捋”“轉身”“疾行”“爬”“支”“升”等,這些動作描寫讓人感受到了運動的美妙姿態,也讓人感受到了作者對這些能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活動的小動物的羨慕,更可以看出作者對自如行走和活動的渴望,然而作者不能站、不能走,更不能跑,因此他也有著痛苦和失望,正如寂寞地留在樹干上的那只蟬蛻一樣。但是,作者的內心深處依然有著對生命的眷念,所以連露水這一沒有生命的存在也充滿了運動的張力,“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薄皾L動、聚集、壓彎、墜地、摔開”等一系列動詞的運用,表現了露水強勁的生命力,同時,"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這一句話是作者的想象,他在對地壇日復一日的細致觀察中,敏銳地捕捉到了自然界中各種生命的律動,因此他可以說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豁達溫暖的句子,足以看出,這個時期的史鐵生已經逐漸從頹廢的狀態中走了出來,精神開始自由地飛翔。

史鐵生在地壇徜徉了十五年后,心境又有了不一樣的變化,這個時期他筆下的景物描寫是這樣的:

“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兒去了”。

同是落日,作者剛接觸地壇時見到的是“沉靜光芒”,而現在雖然還是“寂靜的光輝”,卻能把都照得燦爛。這一句中出現了一個隱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實則是作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坎坷,坎坷可以變得燦爛,也就意味著他已經樂觀地看待自己的人生?!耙蝗河暄啾愠鰜砀吒琛?,如果說前文窸窸窣窣的響動是作者的想象,這里的鳥鳴聲就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事物,而且是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出現的,意味著他已經可以在落寞的世界中關注到了生命的活力;同時,雪地上還有孩子的腳印,這是前兩處景物描寫都沒出現過的與人有關的事物??梢?,作者對外界的關注范圍在不斷地擴大,由無聲到有聲,由靜態到動態,特別是“他人”的加入,是史鐵生心態由封閉轉為開放的一個重要標志:他不再只著眼于自身,而是開始關注身邊的人。

二、從角度來看,文中后兩處景物描寫具有由低到高的變化。

第二處景物描寫中出現的蜜蜂、螞蟻、瓢蟲等小動物和露水相對來說都處在較低的位置,這固然與作者長期坐在輪椅上進行觀察有關,但也可以看出史鐵生還未能以高昂的姿態面對生活的打擊;第三處景物描寫中的雨燕則是在較高的位置出現的動物,意味著作者的視線可能更多地停留在高處,由此可見,作者的觀察角度有一個從低到高的變化,這應該是作者的心態由頹廢消極到樂觀向上的一個外在反應,人的精神有了動力,自然就能抬起頭來生活。

《我與地壇》不僅是作者在靜穆的氛圍中與景物的對話,更是與自己的對話,在這個對話中史鐵生展現了對自己心靈的深刻剖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他以真實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中,坦誠地表現自己,他描寫了地壇破敗的真實情況,也不掩飾自己思想上有過的消極,更重要的是,他筆下的地壇的景象是隨著本人的心境變化而變化的,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讀懂了文中的景物描寫,就讀懂了史鐵生的心路歷程。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教科書 教師教學用書 語文 必修 上冊》第229頁,2019年8月第1版

猜你喜歡
變化
美的變化
變化
小變化 大作用
不斷變化的重量
這五年的變化
咦?氣候會變化?
我來添畫
經理人的六大變化
喜看猴年新變化
變化休想逃過我的眼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