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綿城市理論下的城市綠地設計對策分析

2022-05-23 07:48雷君峰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海綿城市

雷君峰

摘 要:城市綠地設計和建設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城市綠地建設還能夠良好的改善城市自然環境。因此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應結合海綿城市建立理念,對城市綠地實施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并根據城市的地形條件和對自然環境的需求,合理的制定綠地設計和規劃方案對策,滿足城市綠地生態防護、美化環境等基本功能同時,還能夠有效地發揮城市綠地規劃建設的優勢和作用,使城市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工作更加高效化的開展,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理論的要求。

關鍵詞:海綿城市;綠地規劃;設計對策

海綿城市建設理論是隨著城市發展需求的提升而提出了創新性理論,將城市比作是海綿,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存儲和利用。這個理論在城市發展和規劃中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水平。海綿城市建設理論指導下,應重視城市綠地設計和建設工作的開展,利用現代化的雨水收集設施和方法,加強天然雨水收集和存儲的效率,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多的水資源支持,同時也能夠良好的改善城市的自然環境,滿足城市發展過程中室內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地表徑流的良好發展。

一、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綠地規劃對策

1.修復和保護原有的綠地海綿體

針對城市綠地海綿體實施修復和保護的方法有很多種,首先,在城市內設定限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域范圍,合理規劃城市水源保護區域范圍,并且對禁止開發和利用的區域進行劃分,相關部門還應通過制定相關法規等方式來約束不合理的水資源利用和開發工作,對城市原有生態區域實施保護,合理規劃城市綠地系統分布,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城市海綿體的抗洪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其次,根據海綿城市理念要求,結合城市公共綠地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綠色生態實施系統化的修復。最后,根據城市綠化需要,利用設立生態走廊的方式,使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和建設更加科學化[1]。例如可以利用城市內原有的河流和建設人工水渠等,建立生態走廊,進而將各個生態板塊間進行有效聯系,形成符合生態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實現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收集和利用。

2.利用人工方式對城市生態海綿體實施改造

城市海綿體的建設有多種方法,一是,通過城市綠地規劃和建設,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存儲能力,并且針對洪澇等災害能夠發揮出應有的彈性作用和應急處理能力,綠地還能夠發揮出消除排放污染的作用;二是,強化城市內部水系的構建,針對城市現有水系實施科學的改造,對城市生態體系實施系統整合,有效地發揮出自然水體對城市環境的調節作用;三是,針對城市傳統工業以及居民住宅建筑實施合理的改造,合理的改造和優化城市綠地布局,保證城市建筑面積不變以及建設成本不變的前提下,使城市綠地的重要作用發揮到最大;四是,根據城市建設情況,對綠地建設進行優化。通過合理的優化和改造,使城市綠地所具體的生態效益升級,并且利用科學的改造和設計方案將城市綠地資源與自然雨水收集實施合理的結合,進而提高城市綠地的透水面積。

二、海綿城市理論下的城市綠地設計對策

1.合理選擇城市綠地植物

綠地植物是海綿城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植物的合理選擇和配置是維持雨水設施性能長期有效的關鍵,海綿城市綠地中的植物要根據其植物學特性和功能的要求,結合綠地雨水設施的滯水深度、滯水時間、種植土性狀、地形等現狀因素,合理的選擇綠地重視的植物種類,并且要對植物的生長規律和適應的土壤環境等進行掌握,確保選擇的植物具有較高的存活率,結合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環境需求,對植物的種植類型和種類進行選擇,確保植物種植后具有較高的成活率。此外,還應結合城市綠地景觀需求,對植物的美觀性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規劃,為了符合城市居民的審美需求,還需要實現多樣化的物種搭配,實現良好的城市綠地美觀效果。

2.合理選擇綠地雨水設施

城市公共綠地設計過程中應合理選擇綠地雨水設施,最關鍵的是要了解雨水設施建設項目的性質和位置,并且對綠地周邊區域的場地內部豎向關系進行了解,掌握項目周邊的市政管網建設和水系布局以及綠地空間關系等。對場地周圍雨水的出路進行了解,掌握綠地需要控制的雨水量以及需要承接的外來雨水量信息等,進而設計合理的雨水收集設施。雨水的收集設施主要包括綠色屋頂和植草溝以及道路廣場等滲透性鋪裝。此外,根據城市綠地的位置和雨水收集量來計算出雨水設施的規模和布局情況,優先選用徑流源頭控制雨水收集設施,實現對雨水的收集,達到城市綠地控制雨水量的目標。

3.城市公共綠地的地形設計

每個城市所處的地形特征和自然條件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城市公共綠地規劃建設過程中應根據城市地形的條件和特點,對城市綠地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地形除了具有基本的承載功能外,還能夠對城市的空間規劃和組織視線等進行合理的設計,并且還能夠充分利用地形條件對局部的氣候進行調節,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同時城市所處的地形條件還是城市排水系統設置的重要依據。在城市綠地規劃過程中需要對已經發生改變的地形場地,保留其原有的地形條件特征,并對其實施合理的優化和調整,進而實現良好的設計效果,滿足城市居民對城市環境改善的需求。建立科學完善的雨水控制和利用體系,在源頭上通過綠色屋頂和透水鋪裝等方式就地蓄留和消化雨洪最大限度的減少徑流,公共綠地的地形設計還可以充分利用生物滯留和景觀水體以及下沉式綠地和雨水濕地等方式來實現對自然雨水的收集和存儲,進而避免城市在雨季發生內澇的情況。此外,城市如果地形條件較為復雜,呈現出起伏多變的狀態,那么城市綠地規劃和設計的空間也相對較大,豐富了城市綠地的景觀設計效果,同時也使整個城市的美觀性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結語

城市居民對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環境需求不斷的提升,為了能夠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質的居住環境,城市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了海綿城市建設理論,從多個角度提升城市綠地規劃和建設的效果,發揮公共綠地的重要作用,對城市的自然環境進行合理的優化,使城市環境在綠地規劃設建設下更加清新自然。

參考文獻:

[1]孔俊婷,李倩,李坤燚.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區規劃建設與LID措施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區核心區為例[J].建筑節能,2020(04):08.

[2]劉清穎,馬江萍.海綿城市建設下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以上海為例[J].科技通報,2020(02):04.

猜你喜歡
海綿城市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設計方式研討
PPP產業基金平臺模式方案設計
建造"海綿城市" 下雨不再"看海"
基于“海綿城市”構建的鹽城市雨水適應性景觀設計研究
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海綿城市”理念下,構建低影響雨水開發系統的研究綜述
中國為何要建“海綿城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