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民政工作中融入社會工作的重要性

2022-05-23 07:48陳海棠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民政工作社會工作重要性

陳海棠

摘? 要:在民政工作中融入社會工作專業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工作本土化的一個特色,在民生保障和基層社會管理中發生了愈來愈大的影響。民政工作與專業社會工作之間具有較大吻合性,而民政崗位中的社會工作者則成為在民政工作與專業社會工作融合過程中的獨特人群,兼具有行政工作特質和專業助人水平。所以,通過深入研究在我國民政工作中融入社會工作的意義,可以增進對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的理解與認知,推動民政工作事業向專業理性方向高效的發展,同時也將有力推動我國特色社會工作專業在服務民生方面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建設。

關鍵詞:民政工作;社會工作;重要性

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是兩個范疇。國家民政部門是負責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的職能部門,執行國家的社會福利保障政策和社會管理制度。近年來,我國政府積極推進“以人為本”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體制的改革,強調關注民生、執政為民,在社會救助、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政策改革,努力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而民政社會工作作為一種交叉融合范疇,同時具有行政性與專業化特點,是富有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為民政工作帶來的是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系統支撐,整體促進和提升了民政的質量和水平,促進了民政工作的現代化發展。發展社會工作,有助于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有利于民政服務水平的優化提升,有利于現有民政資源的規范整合。本文重點探討在我國民政領域工作中融入專業社會工作的重要性。

一、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區別

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是兩個領域,它們之間的工作對象、工作方法、工作內容上存在一些區別:民政工作屬于社會的宏觀穩定機制,在宏觀層面上對一系列具體的工作領域進行指導、規劃和管理;工作內容上通常是側重于一些事后性的補救工作;比如救助、救災,給予生活困難或因突發事件導致生活困難的對象辦理最低生活保障、納入特困供養、或給予臨時救助等;社會工作屬于社會微觀和諧機制,是一項有著具體操作范疇的微觀性服務活動,社會工作不僅包含了事后性的補救工作,同時還包含了事前的預防性工作。

在實施社會救助政策的工作中,以穩妥理性的方法加入社會工作元素,先從宏觀層面上的引導、規劃和管理,再加入具體的操作等微觀性服務活動;既發揮了民政部門的社會兜底保護功能,又可以融合了社會工作的"事前防患于未然"、"助人自助"的社會工作內涵,將民政工作和社會工作事務進行了融合,更好地發揮我國行政福利政策惠民的功效。如從制度設置上完善"低收人群返貧監測機制",從服務上深入了解返貧風險、搭建防返貧的資源鏈接平臺、發掘低收入人群的優勢等方法,提前防范、幫助對象增能,就可以更為高效的解救民生困境、服務民生[1]。

在民政工作其他領域,也都可以融入社會工作元素。社會工作會為民政各領域的工作帶來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系統支撐,整體促進和提升民政工作服務民生的質量和水平;在民政工作中融入社會工作專業,可以促進我國民政工作的現代化發展,可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有利于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兩大領域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整合現有民政資源,進一步推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政事業的發展和理論建設。

二、民政工作中的社會工作概述

民政部門管理工作是我國社會發展進步中的基本服務事業,我們的社會結構經過了多次改革,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社會救助、社區治理等都離不開民政部門管理工作的協調推進。但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迅猛,群眾生活發展水平出現了巨大變化,民政部門管理工作以"救困幫扶服務民生"為宗旨,服務于我國的經濟社會蓬勃發展大局。隨著社會工作專業漸次的融入民政工作的各個領域, 民政部門管理工作上了更新層次。全新的發展時期,民政工作的服務包容性更強了,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兜底保障的作用,實現了“民政兜底保一批”的脫貧任務,又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隨著“人民日益增強的對美好生活的愿望”需求,特別是社會福利保障、社會救助、社區治理等一直是政府目前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成為了民政事務和社會工作蓬勃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2]。

社會福利保障服務重點面向"三無"的弱勢群體,服務內容主要涉及老年人福利、兒童福利以及殘障人社會福利等。我國已經開始進入了老齡社會,對老年人的社會福利服務保護更重要,在未來社會中不但要做到老人老有所依,更需要重視該人群的精神健康、文化活動等,而兒童社會福利服務問題更需要我們關注與提供公共服務,每年將近萬的流浪幼兒亟需政府安置和幫助,而孤女和殘疾兒童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懷,老年人、兒童、殘障者,這三方的社會福利服務關系是評價我國繁榮、文明、社會進步水平的重要標尺之一,通過加強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工作力度,可以造福廣大民眾,通過增加其社會福利指數,可以把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平等公正的共享出來,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給更多人共享社會主義發展的福利,帶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我國目前仍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初級階段,社會福利工作在我國民政事業發展中還是任重而道遠。社會福利服務管理工作是全民性管理工作,具有面廣、事多、包羅萬象的特點,政策的執行必須科學規范,民生服務又需面面俱到;當前社會服務管理工作能力與水平因素限制,民生服務領域還沒有全面引入社會福利服務項目,短期內還沒法實現普惠型、全覆蓋的公共服務局面;社區公共服務工作事業滯后于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社區服務管理工作能力不足、專業人才不足、城鄉社區公共服務有較大差距等,這都給民政事業的快速發展造成了障礙。

三、在現代民政事務中社會工作的發展狀況

目前我國社會工作重點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對經濟困難人群的權益維護服務、救助幫扶等,二是主要面向普通市民群體、有需要的人群和社區治理服務等,我國社會工作主體也比較多樣,有政府部門、民間團體、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并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整合促進業務發展。

首先、從社會工作目標領域來看,服務于政府的社會福利領域已經成了一種特殊的社會工作形式,服務重點主要針對老弱病殘,幫助困難群眾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獲得政府福利政策救助、社會愛心力量的支持;輔導對象就學就業、鼓勵自立自強等等內容。隨著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開展,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隨著社區治理社會專業服務的參與, 社會工作公共服務對象群體漸次由救困向普惠轉變。

其次、從社會工作快速推動發展的角度看,社會工作是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在做好社區服務工作過程中,高效的社會工作積極推動著民政部門和基層社區之間的信息交流和銜接,從而建立了高效的社會互動體系,在提供公共服務的同時推動了社區穩定推動和諧發展。

第三、從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社會服務工作離不開社會主義科學核心價值觀和專業化高素質人才,在服務于困難群體和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社會工作專業技術人員逐漸成長。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社會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社會工作事業有了長足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后從社會工作挑戰的角度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服務壓力越來越大等等,人們對社會工作的服務需求也水漲船高??偨Y可知,我國社會工作受到了諸多問題考驗,一是供需矛盾嚴重;二是社會發展不充分,城鄉發育不平衡;三是對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投入有限;四是民眾參與度的積極性有限;五是服務團隊的專業水平受限。

四、民政工作引入社會工作的必要性

我國的專業社會工作蓬勃發展開始于"十一五",發揚于"十二五"。十年時光,社會工作蓬勃發展呈現出加極速狀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方位建設小康、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進總體目標的決勝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同時更是我國經濟體制轉軌、社會轉型、人類健康發展水平提升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城市信息化和農村現代化將不斷深入,脫貧攻堅戰和鄉鎮振興計劃中,社會保障與民生改善的任務將更為繁重,整個經濟社會構成、組織形態、權益格局都將出現較為巨大的變動,人民政治思維的獨立度、選擇權、多元化和公平意識、民主意識、社區法治意識、社會人權基本意識等將更加加強,對人性化、個性化的社區服務要求也將不斷擴大,經濟社會矛盾和問題將越來越紛繁復雜。民政部門已成為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之一,現階段單一的行政工作方法已經很難適應經濟社會工作的新要求[3]。

社會工作化的民政工作將使民政工作內容得以更加豐富,改善了民政部門機關管理工作的教條化狀況,更有效地發展了民政部門對救急救難的作用,從現有民政工作服務中,引入現代社會工作專業理論與技術,會極大拓展原來的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社會工作專業理論與技能的民政工作人員,能夠使民政工作的外延以理性穩妥的方式得以擴展;引進社會工作專業理念,是完善民政工作服務群眾發、提升民生服務水平、增強人民福祉的有效方式。

我國現階段處于典型的“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目前我國社會救助、社區治理社會問題,老年人、殘疾人社會問題、單親家庭和三留守(老年、女性、兒童)等社會問題既廣泛又尖銳,解決不善,勢必會危害社區和諧與穩定。"十三五"報告指出,我國要精細化的社會管理,要促進社會管理精細化,就需要善于引入社會工作的“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相互尊重、接受、民主公正、誠實奉獻、追求社會公正的等價值觀,促進建立公平共濟、尊老愛幼、幫扶濟困、禮讓包容等的社會和諧關系,形成尊嚴自信、理性和睦的良好社會心理,推動我國社會向上向善,而上述訴求與民政部門的職能工作并不分離[4]。

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政府財力保障的前提下,民政工作還需要逐步擴大服務領域,為社會一切有需求的個人、家庭、群體、教育機構和社區服務?!笆濉敝赋鲆?完善權益代表、權益協同、權益防護機制,指導公眾執法組織有效行使權力、代表訴訟、化解矛盾",這就必須充分發揮工作柔性化管理的自身優勢,進一步充實公眾管理工作方法,以促進、防范和化解社會沖突和問題,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笆濉敝赋龅?強化服務功能,促進政府部門管理和經濟社會調控、市民自主健康良性交互",要求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社會工作在制定街區經濟政策、開展街區經濟公共服務中的專業功能,為廣大人員尤其是經濟困境群眾、經濟社會特殊性群眾,供給有個性、專門、綜合性的公共服務,推動基層民生的維護和提高。居民、社會團體、社會工作"三社聯合"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破解難點、補短板,積極推動"三社聯合"和實現民政管理廳明確提出的"四社聯動",以推進社會管理能力和社會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新常態模式下履職擔當的又一空間。

因此,要將社會工作視為民政部門開展工作服務范疇的重要專業支持,并不斷完善業務理論與服務方式,使民政部門管理工作朝專門、職位化、規范性地走向蓬勃發展,并在此工作過程中出現質的飛躍。社會工作從書齋里走向實踐,并和民政工作融入到一塊,使之生根開花,既進一步發展了學科,也服務了社會。社會工作的"助人自助"、"公平"、"接納"等專業工作宗旨和"案例管理工作"、"組織管理工作"、"社會管理工作"等專業知識方式,必將很好地適應民政服務工作對象的需求,勢必對民政工作中出現的關于"貧窮危機、社會福利依賴、貧窮代際傳播"等社會難題的處理有極大的助益,民政工作傳統行為治標而不治本的狀況也將大為改變,對于提高社會福利指數,建設和諧社會等方面均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五、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工作和我國民政工作二者是有很大聯系的,目前還需要將社會工作建設成國家民政事業的重要一部分,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吸納和培養各種類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努力提高民政工作的社會化服務水平,更好的推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政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張世華. “十四五”民政事業和社會工作的深度融合發展[J]. 我國社會工作,2021,(28):14.

[2]李春杰. 芻議社會工作融入民政事業服務路徑[J]. 社會工作(實務版),2011,(09):35-36.

[3]黃明霞. 社會工作融入民政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N]. 我國社會報,2011-01-24(003).

[4]本刊編輯部,劉林. 專業社會工作 融入民政領域的路徑與機制[J]. 社會工作上半月(實務),2007,(09):6.

猜你喜歡
民政工作社會工作重要性
淺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論變更管理對項目效益的重要性
注冊養老機構已超2.8萬家
民政工作對經濟發展作用探討
論社會工作與民政工作的異同點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關系分析
閱讀經典著作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