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與分析

2022-05-25 17:02藍世英史昕
健康護理 2022年4期
關鍵詞:臨床護理效果

藍世英 史昕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患者護理干預,并比較干預前后心功能、6min步行距離、左心室射血分數。結果:干預后患者心功能、6min步行距離、左心室射血分數優于干預前 (P<0.05)。結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效果確切,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數,提高患者運動耐力。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護理;效果

心力衰竭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發展終末階段。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反復進展的過程。對心衰的治療旨在改善癥狀,降低死亡率 [1-2]。但是在治療過程,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本研究探析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及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段在62~70歲24例,70~80歲10例,80~90歲6例,平均年齡為7.513±4.93歲。

1.2方法

衛生:大部分病人對慢性心力衰竭了解不多。(1)健康教育。醫務人員應對其進行疾病教育,包括發病原因、發病原因、治療過程及其他相關預防措施,使其正確、全面地認識疾病、避免在治療和生活中引起疾病發作的因素,積極配合治療,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此外,如果病人情況穩定,可以回家休息,醫護人員一定要讓他定期回到醫院復查。若感到不適,請盡快前往附近醫院。(2)心理疏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本不能從事任何重體力勞動或工作,容易產生負擔,對生活失去信心。對此,家庭成員要給予病人更多的關懷,引導他們回憶自己的成績和貢獻,發現存在的價值,消除煩惱的心理。病人自身要保持正常的精神狀態,不能自尋煩惱,因為過度緊張和情緒激動很容易導致急性心力衰竭。能夠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不依賴他人,相信疾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3)休息與活動:慢性心衰患者需要根據心功能分類嚴格限制體力活動。一般而言,心功能1級的病人應避免劇烈的體育活動,一般的體力活動可以沒有限制。心功能2級患者一般體力活動應根據自身體質適當限制。對心功能3級的病人應嚴格限制體育活動,不要長期站立。4型心功能病人必須臥床休息,日常生活要有專人負責。在護理過程中密切關注病人的生命體征。如果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及時就醫。對長時間臥床的病人,還要預防壓瘡、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幫助其翻身和定期按摩。(4)排便護理。指導病人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防止便秘。因長時間臥床、腸道充血、進食量減少等因素,腸道蠕動減慢,排便方式發生變化。病人經常便秘,用力排便會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心衰,誘發心律失常。對長時間臥床的病人,鼓勵其做被動或主動下肢運動,變換姿勢,每天順時針按摩幾次腹部。在飲食方面,要多吃粗糧、芹菜、水果等食物。如有必要,遵從醫囑,使用凱塞露、鎂乳等適當的瀉藥。(5)膳食護理。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和康復的重要因素。膳食中的食物應該是低鹽、中熱、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經常進食、避免暴飲暴食,否則會誘發或加重疾病。如果患者在晚上有明顯的陣發性呼吸困難,可以在晚餐前適當提前以減輕癥狀。另外,慢性心衰患者必須戒煙、戒酒,根據身體的營養需要限制熱量和鈉鹽的攝入量。輕中度心衰患者的鈉攝入量應控制在2-3 g,重度心衰患者的鈉攝入量應低于2 g。(6)吸氧護理。通過吸氧,能減輕呼吸困難。氧氣流量按缺氧程度調節,一般為(2~4) l/min。肺原性心臟病患者應持續(1~2) l/min吸氧,仔細地向病人家屬說明持續低流量吸氧的意義,特別是在未經醫務人員允許的情況下,不能停止或調整氧氣流量。(7)用藥護理。利尿劑:應用利尿劑時,往往會出現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癥、低鈉血癥、心律失常、洋地黃中毒等。需要注意的是:準確記錄24小時液體攝取、排出量、體重變化,監測血電解質濃度變化,觀察利尿效果。引導病人合理飲食,使用利尿劑時不限制水和鈉的攝入量。晚上不宜服用利尿劑,以免夜間頻繁起尿影響睡眠或感冒。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使用時需要觀察有無低血壓、高血鉀及干咳。孕婦、哺乳期婦女及 ACEI過敏者,無尿腎功能不全者禁用此藥[2]。洋地黃給藥過程需要合理確定劑量,監測心率、心電圖、血電解質、肝腎功能。

1.3觀察指標

比較護理前后心功能、6min步行距離、左心室射血分數。

1.4統計學處理

SPSS23.0軟件中,計數x2統計,計量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結果

干預后患者心功能、6min步行距離、左心室射血分數優于干預前 (P<0.05)。如表1.

3討論

長期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臟泵出靜脈回流和機體組織代謝所需的血液供應不足。一般而言,慢性心力衰竭往往是由各種疾病引起的,導致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輸出量持續減少,不能滿足機體的基本需要,由此產生一系列臨床癥狀。持續性心室擴張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損傷;神經內分泌系統長期活動增加,不但加重血流動力學紊亂,而且可直接損害心肌細胞。最終導致失代償,不能維持心臟輸出量而心衰[3]。

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除有效的臨床治療外,精心的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的預后至關重要。根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特點,在護理過程中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心衰的誘因可能導致癥狀加重或復發,所以要注意誘發因素。在護理過程中,應了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運用健康教育、休息和活動護理等措施,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精心的護理,病人的臨床療效明顯提高,預后良好。

參考文獻:

[1]李蘊紅,王遠航.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對其心功能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科學,2021,44(02):36-37.

[2]張小紅.臨床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復生活質量及依從性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03):506-508.

[3]解文靜.臨床護理路徑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情緒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12):1990-1992.

猜你喜歡
臨床護理效果
如此外墻,防水還扛得住么?!
靈動耳環
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作的應用效果觀察
機械通氣患者撤離呼吸機的護理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沒效果
偽裝效果
各種運動項目的鍛煉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