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護一體化急診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降低探討

2022-05-26 21:17劉全子
健康護理 2022年3期
關鍵詞:醫護一體化搶救成功率急性心肌梗死

劉全子

摘要:目的:探討醫護一體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合格率的危害。方法: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7例。對照實驗給予基本醫療護理,研究組按照醫護一體化急救和急救護理的步驟進行醫療護理。比較兩組的發病率。結果:研究組總發病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醫護一體化急診護理流程在AMI患者中的應用可降低發病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醫護一體化;急診急救護理流程;搶救成功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被歸類為臨床醫學危機,進展較快,死亡率較高。AMI是由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冠狀動脈供血減少、終止,導致心臟供血不足、萎縮。AMI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心律失常、長期胸骨后牽拉痛、心臟驟停、慢性心力衰竭等,常因疼痛導致心臟耗氧量增加,加重病情。AMI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時間越長,預后越差,死亡風險越高。因此,發病后不宜拖延[1]。應立即搶救,盡快恢復心臟供血,改善冠狀動脈血液循環系統。盡早修復缺血機構。但是,現行的基本醫療救治方法并沒有產生明確、具體、規范和規范的步驟,極大地危及了搶救的實際效果。醫護一體化就是以團隊為企業優化崗位職責,構建醫護患三位一體實體模型,完善應急急救步驟,提高急救效率和實際效果。我院對AMI患者實施醫護一體化急診和急診護理流程,探討該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7例。在對照實驗中,男性27人,女性20人;年齡35~79(58.46±7.82)歲。研究組男29人,女18人;年齡38~79(57.74±7.9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提供基本醫療護理,即患者住院后,值班護士和醫師會詢問患者,并安排患者在10分鐘內完成基礎檢查,包括心電圖和心肌酶譜實驗室檢查。護理人員立即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和供氧,設置心電監護儀,檢測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按醫生處方進行抗凝治療,配合醫生開展搶救。

1.2.2研究組

按照醫護結合急診和急診醫護一體化的步驟開展醫療救治,主要內容如下。

1.2.2.1制定一體化模式

急診科醫師1名,護士5名,組成一體化工作組,急診科內可組建多個工作組,滿足要求。對工作組開展醫護一體化學習培訓,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1.2.2.2制定急診急救流程

醫科與急診共同分析AMI患者急救搶救各階段的不足,完善患者會診、工作交接、檢查等環節,重構醫護環節,制定醫護一體化急診及急診護理流程表。

1.2.2.3醫護一體化急診急救護理流程的實施

患者會診后,預診護士會快速評估并接受診斷,然后醫生會參加會診;急救護士全程提供全面的急救和護理服務;此外,三名護士中的一名負責協助檢查、心電圖監測和維護。維護和狀態觀察記錄表;1人負責靜脈通路管理辦法、各種管道管理辦法及其用藥;1名護士負責溝通、記錄、轉運。

1.2.2.4護理階段

初期,患者臥床休息,幫助進行心肌酶譜、心電圖等基礎檢查,給予2~5L/min低流量吸氧,檢測心跳、氣血,并連接至心電監護儀。中后期建立靜脈通道,按照醫生的規定進行靜脈血管給藥和口服藥物。中后期為急救環節。搶救和護理人員結合對患者的各項檢查和心電圖監測進行風險源評估,確定醫囑執行情況,審核檢查結果,幫助醫師進行搶救,最終護送患者進行導尿實驗室。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對發生心源性休克、胸痛、心律失常的患者人數進行統計分析,計算發生率。發病率越低,治療安全系數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量資料檢驗用例(%)用χ2檢驗表示;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P<0.05),見表1。

3討論

在AMI的緊急搶救中,醫生和護士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這是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合格率的基礎。醫護結合的急診和急救步驟是在構建醫護患三合一、重構AMI急診急救流程的三合一基礎上進行的[2]。完善患者住院后會診、入院、檢查、治療、工作交接等環節,使各環節合理銜接,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使盡快接受治療成為可能。根據《心肌梗死全球定義》指南中的建議,如果從患者就診到球囊擴張的時間小于90分鐘,患者可以進行更高級別的再灌漿。急診醫護一體化的步驟,將醫生和護士打造成一個相對確定的搶救工作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共同承擔患者住院、用藥、手術治療、病情觀察、認知能力、文化教育、康復等工作。在工作中全程參與,防止出現工作職責不清、義務不明、工作交接不明確、就醫終止、醫??諜n等問題[3]。本研究資料顯示,研究組總發病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急診與急診護理醫護一體化的步驟有利于減少患者PCI前的停留時間,合理縮短整體搶救時間,加速心臟修復供血,提高AMI高搶救效率,減少AMI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實施醫護一體化的急診護理流程可以降低AMI患者的發病率,非常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全權,蔣慧娟.醫護一體化急診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醫學美學美容2020年29卷10期,137頁,2020.

[2]俞靜,鄭雪芹,李明.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對降低死亡率的價值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84):2.

[3]楊世瑾.標準化急救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現代養生,2020,20(5):2.

猜你喜歡
醫護一體化搶救成功率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診護理干預對創傷性休克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分析
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現狀
醫護一體化護理干預對腦膠質瘤患者術后并發癥與生活質量的影響
循證護理對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颊邠尵瘸晒β始邦A后的影響
胸外科管道護理中應用醫護一體化品管圈模式的效果分析
血液透析并發心血管急癥的觀察與護理效果探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醫辨證治療分析
急診對于急危重癥患兒568例搶救效果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