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麻醉術后患者早期飲水管理策略

2022-05-26 02:29田姝梅
健康護理 2022年3期
關鍵詞:全身麻醉護理

田姝梅

摘要:目的:總結全身麻醉術后患者早期飲水管理策略及其運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研究擇取了60例進行全身麻醉手術的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30例)和常規組(30例)。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其基礎上加強早期飲水管理,分析兩種護理措施的效果。結果:與常規組相比,研究組患者術后舒適度更高,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護理滿意度評分更優,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加強全身麻醉術后患者早期飲水的管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術后舒適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同時還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使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推廣意義。

關鍵詞:全身麻醉;早期飲水;護理

前言

全麻術前及術后都需禁食,同時氣管插管對咽喉部損傷及手術方式對咽后壁的影響,術中失水等情況,導致患者清醒后訴口渴及咽喉部疼痛難忍但病情又不允許飲水,患者主訴非常痛苦、咽喉干澀[1]。術后超早期飲水既解決了患者口渴的問題,增加了患者舒適度,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在實施飲水方案的同時,加強護理管理,能夠應對不良事件的發生,提升全麻患者術后早期少量飲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所以,本文主要針對全身麻醉術后患者早期飲水管理策略效果進行研究,期望為相關臨床護理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研究擇取了60例進行全身麻醉手術的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30例)和常規組(3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術后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用藥指導和健康教育等。研究組則在其基礎上加強術后患者早期飲水的管理,主要內容包括:(1)環境。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保持病房空氣流通,溫度保持在18-22℃之間,濕度保持在55-60%之間。同時,在患者床旁準備好負壓吸引、氧氣、呼吸機等搶救設備,密切監護患者的狀態。(2)體位護理。術后患者清醒后,協助患者取半臥位,將患者的床頭抬高5°~30°,并在患者頭部下方墊軟枕,將其頭部偏向一側,然后協助其進行飲水。(3)方法。在患者麻醉復蘇后,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科學、綜合的評估,保證患者神志清醒、吞咽和咳嗽反射恢復。一般為術后2h內患者可完全按指令完成相應的動作。在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后,首先,指導其使用吸管飲用溫開水,根據患者的情況,將飲水量控制在10-20ml之間。飲水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狀況,若患者無嗆咳、惡心、嘔吐、腹部不適等癥狀時,可指導患者繼續飲用適量的水,保證飲水量低于200ml,避免飲水過多導致患者發生腹脹、惡心或嘔吐。在整個飲水過程中,護理人員始終守在患者床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將負壓吸引器保持在備用狀態,一旦患者出現嗆咳、輕微嘔吐等不適情況時,立即進行處理。若患者嘔吐癥狀嚴重,則遵醫囑保持患者禁食狀態,根據患者的情況將床頭抬高,以提升患者的舒適度。

1.3觀察指標

運用舒適狀況量表(GCQ)統計護理過程中患者的舒適度,同時運用改良后的李克特1-4級評估方式對患者的舒適度進行評估,1分表示患者不適,4分表示患者非常舒適。統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包括:誤吸、咽喉疼痛、紅腫。運用本院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題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分析

在獲取數據后,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3對數據進行處理,其中n(%)表示計數資料,然后進行卡方檢驗確定是否具備統計學特征差異。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x±s)形式展示,用t檢驗確定是否具備統計學特征差異。差異閾值設定為P<0.05表示具備統計學特征的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的對比

分析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狀況,內容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環境,結果顯示,相對于常規組,研究組患者的上述評分(2.51±0.52)、(3.12±0.55)、(3.07±0.28)、(3.14±0.61)更優,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可知,與常規組發生率11(36.67%)相比,研究組的發生率3(10.00%)更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可知,與相對于常規組,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95.34±2.93)更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全麻手術中經咽喉插管是全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術后拔除管道后可出現相應的咽喉疼痛以及咽喉水腫等并發癥,患者會出現聲音嘶啞、吞咽通、張口困難、咳嗽咳痰困難等癥狀,其中咽喉疼痛為患者最明顯的主訴。雖然咽喉疼痛等癥狀會隨著術后恢復逐漸緩解消失,但疼痛等不適感會影響患者的舒適程度,降低患者的滿意度,嚴者還會影響其睡眠質量,不利于病情恢復。目前已有許多相關研究致力于探討如何降低術后咽喉痛的發生率,但大部分都是通過使用藥物從藥理方面進行干預。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指出,生理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也是最低層次的需要,當人處于疾病或創傷時生理需要尤為突出。在全麻術后復蘇期間,患者逐漸清醒,除傷口疼痛要求止痛外,飲水需求也較為強烈。傳統護理認為非胃腸道方面的全麻手術術后通常需禁飲食至少6h,而胃腸道手術術后需待胃腸減壓停止,且肛門排氣恢復后方可飲水和進食[3]。因此患者術后述口渴時,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情況,協助患者進行早期飲水,并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本研究對全麻術后患者實施早期飲水的護理管理,結果證實,相對于常規組,研究組患者術后舒適度和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情況更優。對全麻術后患者實施早期飲水管理,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術后的舒適度,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還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使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在臨床中可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蔣凱, 陳玲玲, 袁惠萍,等. 全麻術后患者以出現腸鳴音為首次飲水時間節點的可行性觀察[J]. 中國鄉村醫藥, 2019, 26(17):2.

[2] 王寧, 季豐琨. 循證護理在全麻術后患兒早期飲水的臨床效果[J].? 2022(32).

[3] 代芳霞. 循證護理在全麻CARTO術后超早期飲水中的應用[J].? 2022(7).

猜你喜歡
全身麻醉護理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妊高癥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
舒適護理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
咪達唑侖與鹽酸右美托咪定對子宮切除術患者全身麻醉恢復期影響
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康復新噴劑對支氣管插管術后咽喉并發癥的影響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術中的應用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