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022-05-26 00:42吳東紅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2年3期
關鍵詞:情趣意境古詩詞

吳東紅

[摘 要]在新課改政策貫徹落實的背景下,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據的比例逐年上升,而且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形象美、底蘊美,也受到學生的普遍青睞。因此,以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為主的全新語文教學模式日益得到重視,這不僅能給古詩詞教學指明正確的方向,還能對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古詩詞;審美情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07-0059-03

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回味無窮,加之合轍押韻的結構形式與精練易懂的文字,在小學生群體當中很受青睞。通過對古詩詞深入細致地學習,學生能夠理解詩人的真情實感,能夠真正體驗到詩詞當中所散發出來的美,進而促進自身審美情趣的形成?;诖?,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牢牢抓住“審美情趣”這條主線,利用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采取集趣味性、科學性、啟智性、引導性于一體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搭建一個審美氣息濃厚的古詩詞教學課堂。

一、反復誦讀詩文,探尋語言之美

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出自唐宋時期的著名詩人之手,這些詩詞句式結構對稱,語言運用精練,表達方式直接,字詞釋義易懂。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古詩詞內容進行反復誦讀。由于古詩詞篇幅較短,學生在誦讀時,可以采取大聲朗讀或者心里默讀的方式。為了體驗古詩詞的語言美,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及時標注出一些重點字詞,尤其是寓意較為隱晦的字詞。

如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边@首詩的后兩句將廬山瀑布的大氣磅礴、氣勢雄偉充分表現了出來。學生在誦讀時,應當運用鏗鏘有力的口吻,并賦予一種真情實感,以表現出廬山瀑布的壯美之態。同時,學生可以對詩中的重點字詞進行標記、摘抄與整理,在詩詞的字里行間挖掘出它的意境美,進而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比如,前兩句詩中的“紫煙、遙看”兩個關鍵詞,“紫煙”主要形容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了紫色的煙霧,“遙看”則是表明詩人觀看廬山瀑布時所處的位置,體現了廬山瀑布無論從哪一個角度欣賞,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而后兩句詩中的“飛流、銀河”兩個關鍵詞,“飛流”是形容瀑布下落時的狀態,“銀河”是將廬山瀑布比喻成天上的銀河,這一比喻恰恰給廬山瀑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因此,學生可以反復誦讀,遇到重點詞語可以加重誦讀語氣,感受詩人語言當中流露出的對廬山瀑布的驚奇與贊嘆。這種方法,既能夠幫助學生熟練誦讀古詩詞,也是加快學生審美情趣養成的一條捷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古詩詞這一反復誦讀文學體裁的學習和理解。學生誦讀的過程其實也是探究詩詞寓意、感受詩詞意境、體驗詩人真情實感的過程。誦讀的次數多了,古詩詞當中所展現的風景、所蘊含的哲理、所表露出的詩人情懷也必將縈繞在學生的腦海之中。尤其在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時,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誦讀,逐字逐句去領會詩中之意與詩人的情懷。

二、小組接龍誦讀,感受韻律之美

合轍押韻是古詩詞有別于其他創作形式的一個獨有特征,無論七言詩還是五言詩,每一句詩末尾的文字都押在同一個韻腳上面。因此,在誦讀古詩詞時,學生會產生情感共鳴,會與詩詞的韻律彼此融合。結合古詩詞的這一顯著特點,語文教師應當緊扣“詩詞韻律”這一主題詞,采取小組接龍誦讀的方式,讓每一個小組成員在接龍過程中,快速找到每一首古詩的韻腳,并將個人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使古詩詞的韻律之美在誦讀時得到充分體現。

如宋朝詩人范成大創作的《四時田園雜興》(十一):“吉日初開種稻包,南山雷動雨連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漲看看拍小橋?!睘榱烁惺苓@四句詩的韻律之美,教師首先將學生劃分為四個合作學習小組,并在每個小組當中指派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監督小組成員的表現。然后,讓每個小組的第一名成員誦讀這首詩的第一句,第二名成員誦讀第二句,依此類推。當小組成員誦讀結束后,教師分別在每個小組當中選擇一名學生代表說出這首詩的韻腳。學生認為,這首詩第一句中的“包”,第二句中的“宵”,第三句中的“橋”,都押在“ɑo”的韻上。當學生給出各小組的最終答案以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對整首詩進行誦讀,并引導學生用心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古詩詞的韻律知識,同時,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起到正向推動作用。

學習古詩詞首先需要對古詩詞這種特殊的文學體裁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接龍誦讀的方法恰恰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接龍游戲當中。在接龍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是游戲的主角,在朗讀每一句詩詞時,可以充分發揮個人潛質,或者添加一些表情,或者融入一些肢體動作,或者融入更多的真情實感,尤其在接到同一個韻腳音時,學生可以提高發音的清晰度,讓教師和其他同學都能夠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美。

三、借助視頻影像,體驗意境之美

每一首古詩詞都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并體現了詩人內心深處對美的追求和向往。過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將焦點集中在詩詞釋義方面,只要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全詩的內容與每句詩的釋義,也就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這樣做卻忽略了古詩詞本身所展現出來的意境之美,容易使學生對古詩詞失去學習興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語文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優勢,將古詩詞所描繪出的風景、場面、人物、動物等元素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結合視頻畫面,通過聯想的方式親身體驗詩詞的意境美,從而使學生的審美情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如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苯處熢谥v授這首古詩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將詩中談及的幾處風景展現在大屏幕上面。涓涓細流的泉眼、輕柔的微風、微波蕩漾的水面、嬌嫩的荷葉、調皮的小蜻蜓都可以作為美的元素呈現出來。然后,學生一面觀察畫面中的美景,一面對全詩進行低聲誦讀,腦海當中也逐漸生成了一幅泉水、微風、荷葉、蜻蜓相融的美麗畫面。這樣,學生不僅全面理解了全詩的寓意,而且從畫面當中也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意境,這對深入解讀全詩內容,感悟詩人的真情實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學生在感受“美由境生,境由詩生”的意境美的同時,個人審美情趣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多媒體是小學語文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教學工具,教師在利用這一工具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時,應當著重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選取的古詩詞應當具有代表性。這樣,在創作視頻畫面時,教師容易選擇背景素材,學生也容易快速進入古詩詞的真實意境當中。第二,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主觀感受。在創設詩詞情境時,教師應當事先了解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程度。如果有的學生只懂得古詩詞的表面寓意,而對詩人的真實用意不甚了解,那么在創設情境時,可以將詩人的一些創作背景融入其中,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第三,由于古詩詞的類型多樣,有田園詩、送別詩、寫景詩、詠物詩等,類別不同,創設的情境也應有較大差異。為了突出每一首古詩詞的意境之美,教師在創設真實情境時,可以添加一些與畫面內容相呼應的背景音樂,這樣更易于學生走進詩詞的唯美意境當中。

四、抓住古詩核心,提煉形象之美

從文字框架方面看,古詩詞簡短而精練;如果從古詩詞的內涵與表達的情感方面看,其所蘊含的情感以及寓意則發人深省、意味深長。因此,要想抓住古詩詞的表達核心,教師可以從詩詞所描寫的景物、場景等具象化的事物著手,引導學生在誦讀古詩詞的過程中,提煉出其中有形、有聲、有情、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并圍繞詩人所塑造的美好形象展開討論,從而深刻領會與感悟整首詩詞的形象之美。

如北宋詩人蘇軾創作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边@首詩描繪了江南仲春時節的美麗景致。在教學中,教師首先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誦讀與思考時間,讓學生找到詩詞當中的具象化景物或者實物形象,然后將這些景物的內在美與表象美表達出來,并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分享。比如,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找出了這首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古詩第一句中的竹林、桃花,第二句中的小鴨子,第三句中的蔞蒿、蘆筍,第四句中的河豚,在詩人的筆下活靈活現,并且是構成江南美景的關鍵要素?!碑攲W生回答完畢,教師可以結合全詩內容,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在描寫桃花時,詩人運用了恰到好處的量詞;在描寫鴨子戲水的場景時,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小鴨子描寫得栩栩如生;在描寫蘆筍時,詩人用一個‘短’字,說明蘆筍剛剛抽出新芽,預示著春天欣欣向榮的景象?!痹诮處煹奶崾九c指導下,學生的腦海中立刻出現“竹林、桃花、鴨子、蔞蒿、蘆筍、河豚”這些擁有美的氣息的形象,進而激活了審美情趣,漸漸地,他們也融入了江南仲春的美景當中。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形象之美,教師也可以將每一首古詩詞的具體景物、具體形象、具體事物單獨提取出來,讓學生以這些內容為寫作素材,寫一篇字數較短的說明文、記敘文或者議論文。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指導,對學生的寫作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如果發現學生寫作的文字與古詩詞中出現的具體形象不相符,教師應當及時指出,并對學生的寫作思路進行正向引導。通過這樣操作,古詩詞中各種形象都將在學生的腦海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不僅對學生學好古詩詞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對提煉和感受古詩詞的形象之美也大有幫助。

五、探究詩人情感,挖掘底蘊之美

古代詩人在創作詩詞時,往往將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自己的真情實感與創作過程融合到一起?;诖?,教師在講授古詩詞知識時,首先應當深入探究詩人的真情實感,同時向學生詳細講述詩人所處的社會背景,然后沿著詩人的情感路線,挖掘詩詞的歷史底蘊、文化底蘊,引導學生從中擷取詩詞的底蘊之美。

如唐代詩人王翰創作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首詩寓意深刻,誦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全詩描寫的場面大氣磅礴。為了幫助學生挖掘出這首詩的底蘊之美,教師引入詩人的創作背景:“詩人王翰生于公元687年,卒于公元726年,唐睿宗景云元年,即公元710年中進士,唐玄宗時當過官,后被貶為道州司馬,并死于任上。由于王翰性格豪爽,喜歡游樂飲酒,因此,他所創作的詩詞大多數都是描寫沙場少年、玲瓏女子,還有歡歌飲宴的場景,以此表達對短暫人生的慨嘆和及時行樂的曠達情懷?!睂W生可以順著創作背景與詩人情懷這條主線,去逐句挖掘詩詞的藝術與文化底蘊。比如,詩的前兩句描寫了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將出征勇士開懷暢飲、盡情酣醉的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而詩的后兩句則透露了出征勇士樂而忘憂、豪放曠達的情懷,這其中亦有苦中作樂的意味。詩人王翰運用恰到好處的措辭以及對比手法,給整首詩增加了一種藝術氣息與文化氣息,學生在誦讀時,也會全身心地投入詩歌描繪的情境當中。

由于每一位詩人所處的社會時代有所不同,詩詞的創作風格也存在明顯差異,而隱藏在詩詞當中的文化底蘊、人文底蘊、歷史底蘊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想深入挖掘古詩詞的底蘊之美,在深入了解詩人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創作背景的同時,學生也可以查閱與詩人有關的歷史文獻,通過對詩人真實情感的了解,進一步去解讀詩人的創作心聲,進而精準提煉出古詩詞的底蘊之美,從中去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與學生的主觀求知欲望相符。語文教師應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載體,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依托,通過多媒體視頻導入、合作小組共同討論、自主探究與自主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與此同時,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過程中,應當緊緊圍繞詩詞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在凸顯教學成效的基礎上,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保駕護航。

(責編 劉宇帆)

猜你喜歡
情趣意境古詩詞
踏青古詩詞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愛情趣數字
夏蟲情趣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古詩詞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認知與養成
細致描寫再現情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