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性死亡’是‘天大的事’”引熱議

2022-05-29 13:59
課堂內外·創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誹謗罪天大人格權

“‘社會性死亡’對當事人來說是‘天大的事情’?!边@樣擲地有聲的表述在2022年2月下旬登上了微博熱搜榜。2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以“網絡時代人格權刑事保護”為主題發布了第34批共5件指導性案例。本批指導性案例主要側重于精神性人格權的刑事保護,其中就包括轟動一時的“杭州女子取快遞被網絡造謠案”(檢例第137號郎某、何某誹謗案)。

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案件雖然罪行較輕、看似“小案”,但對當事人來說,卻是“天大的事情”。如檢例第137號被害人谷某因遭受誹謗,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遭遇“社會性死亡”。對這些“小案”,檢察機關履職盡責,有效懲治犯罪,保護了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彰顯了檢察擔當。

多維解讀

捍衛人格權需法律力挺

“小案”為什么是“天大的事”?應當看到,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們基本的物質生活已得到保障,因而對人格權的需求更為強烈。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廣泛而多元,吃得飽、穿得暖是基本需求,活得有尊嚴同樣是生活必需品。甚至可以說,維護個人的人格尊嚴本就是個體幸福生活的前提。加強對人格權的保護,既是民生需求,也是法治需求。

迅速發展的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網絡的匿名性和虛擬性也極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成為肆意造謠詆毀他人名譽、窺探傳播他人隱私的利器。網絡空間歡迎多樣、個性化的表達,但任何人的言論自由都不應該傷害他人,更不該突破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線。其實不管是網絡空間還是現實生活,一個必然的紅線是,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外在的傷害容易界定,精神上的傷害卻難以評估。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侵犯精神人格權的“無形”傷害絕非可管可不管的小事。只有司法機關對看似是“小案”卻事關人格尊嚴大事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懲,向身陷輿論旋渦的被害人伸出法律援手,深化人格權司法保護,才能進一步擠壓網絡暴力的生存空間,守護輿論空間的風清氣正。

“小案”映射著公平正義的星光

“社會性死亡”一詞最早出自托馬斯·林奇的書《殯葬人手記》。有別于聽診器和腦電波儀測出的“肌體死亡”和以神經末端和分子的活動為基準確定的“代謝死亡”, 托馬斯·林奇將親友和鄰居所周知的死亡稱為“社會性死亡”。時至今日,這一詞匯的延伸含義更多強調社交影響:在他人面前出丑、社交往來被阻斷、社會聲譽被傾軋?!吧鐣运劳觥币膊辉賰H僅是熟人小圈層內部的尷尬和自嘲,還催生了網絡暴力、輿論失焦等負面行為。網絡社會的發展加速了信息的擴散,匿名化降低了網絡造謠的成本,去中心化的傳播更是使得信息真假難辨。一旦某件事在網絡上引起圍觀,經由發酵后其走向往往會脫離掌控。

2020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一女子取快遞時被便利店店主偷拍視頻,并被造謠“少婦出軌快遞小哥”。2021年4月,該案一審宣判,兩被告人犯誹謗罪。這一案件引起了網友們對于“社會性死亡”的廣泛關注:造謠的成本如此之低、“社會性死亡”的傷害如此之大,誰也不敢保證,下一個遭到飛來橫禍的不是自己?!靶“浮敝浴靶 ?,是因誹謗罪、侮辱罪等罪名聽起來危害似乎不那么大。而“小案”之所以“大”,是因為其對當事人來說是“天大的事”:輕則生活、工作受到影響,重則心理健康受到傷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此次公布的5件案例產生了強有力的警示作用:網絡信息化時代,我們的一切行為都受法律監管。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我們不僅要做到言必有據、不信口雌黃,更要理性圍觀、審慎思考?!吧鐣运劳觥钡陌讣粌H需要從嚴懲治,更需要精準打擊。每一起“小案”背后,都是當下時代巨像的縮影?!靶“浮奔て鹁薮蟮臐i漪,而倒影中映射著的正是法治社會公平正義的星光。

猜你喜歡
誹謗罪天大人格權
用法律維護人格權
對公民監督權的幾點思考
考察中國的“聽天大耳”
論被遺忘權的法律保護——兼談被遺忘權在人格權譜系中的地位
新聞自由與人格權的沖突解讀
人人有“三大”
淺談網絡“誹謗罪”的入罪標準
淺析未成年人的人格權保護問題
天鋼HRB500E螺紋鋼筋成功應用天大新校區項目
網絡暴力犯罪的應對困境,原因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