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刃針治療肩胛提肌損傷臨床研究*

2022-05-30 04:01沈聞欣丁德光
現代中醫藥 2022年3期
關鍵詞:肩胛肩胛骨進針

沈聞欣 丁德光

(1.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0;2.湖北省中醫院,湖北 武漢 430060)

肩胛提肌損傷屬中醫“筋痹”范疇,是臨床常見的頸肩部疾病,以頸肩背部疼痛,伴頸項部或上肢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易被誤診為頸椎病或肩周炎[1]。西醫認為本病多因長期伏案、姿勢不當、受涼等因素持續牽拉產生,中醫認為常因長期勞損兼感受風寒濕邪發病[2]。本病西醫以非內固醇類、阿片類、抗抑郁類等消炎藥物為主,鎮痛效果較好,但不良反應多;中醫以針刺、理療為主配合內服、外用中藥治療,副作用少但療效慢、療程長[3]。針刀醫學認為軟組織損傷的病理機制是動態平衡失調,刃針作為針刀療法的一種,可以通過局部切割、減壓減張法迅速恢復機體局部動態平衡[4],具有安全性高、創傷小、療效好、易操作、易接受等特點[5]。本研究采用刃針治療肩胛提肌損傷的患者4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湖北省中醫院(光谷院區)針灸科門診及住院的病人,符合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的患者共80例,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刃針組和針刺組。其中刃針組男16例,女24例,年齡最小者22歲,最大者67歲,平均年齡(45.10±11.82)歲;病程最短6 d,最6個月,平均病程(2.37±2.16)月;針刺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最小者24歲,最大者67歲,平均年齡(43.40±12.57)歲;病程最短13 d,最長6個月,平均病程(2.68±2.17)月。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 本病診斷標準結合《針刀醫學原理》[6]及相關文獻[7]自擬如下:①有突發性損傷史或者慢性勞損史;②在肩胛骨內上角及脊柱緣內側緣上端、上4個頸椎(C1-4)橫突后結節處有壓痛點,或有條索狀物或硬結,可見患者有抬肩畸形;③上肢后伸,并將肩胛骨上提或內旋時,疼痛加劇,或不能完成此動作;④頸上段可偏向患側,頸椎前屈、健側側屈受限,雙側發病者前屈受限;⑤X線檢查顯示肩胛骨及肩關節未見明顯異常。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男女不限,年齡18~70歲;③此次發病至就診前未經過封閉或者針刀治療;④以肩胛提肌損傷癥狀為主的頸椎病患者,其他檢查無明顯異常;⑤自愿參加,依從性好,接受本研究中的治療方法并在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治療方案。

1.4排除標準 ①不配合治療或不能堅持治療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③合并頸椎結核、腫瘤等或伴有血液、感染性疾??;④精神病患者。

2 治療方法

2.1刃針組 參考丁德光主任醫師的臨床經驗及相關文獻[8],具體如下:定點:患側C1-4橫突后結節、肩胛骨內上角點、大椎旁開3 cm(約第七頸椎橫突)處。體位:患者取去枕側臥位,患側朝上,雙手報于胸前。

操作:定位后施術部位常規消毒,術者戴一次性無菌手套,選用0.40 mm×50 mm型一次性無菌性刃針。①頸椎橫突及橫突后結節點操作:術者用手指按壓頸1橫突(乳突下緣向下約15 mm)、頸2-4橫突后結節(C2-4各橫突相距約15 mm處)和大椎旁開3 cm(C7橫突)上的壓痛及異常改變點,刃針方向與肩胛提肌纖維走行一致進針,并通過皮膚進入橫突骨面,行縱行切刺法(不可橫切)切刺松解2~3次,針下松動后出針。②肩胛骨內上角點操作:術者用手指按壓肩胛骨上角脊柱緣上部的壓痛點和異常改變處,刃針的方向與肩胛提肌纖維走行一致進針,并通過皮膚組織到達肩胛骨骨面,行縱行切刺、橫行切刺后出針,必要時行邊緣切刺。操作過程中密切詢問患者情況,出針后用棉簽按壓止血1~2 min并消毒,囑患者保持術口清潔干燥。療程:3 d治療1次,分別于第一天和第四天治療。6 d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2.2針刺組 參考《針刺治療肩胛提肌損傷112例》的選穴[9],具體如下:取穴[10]:阿是穴、肩井、頸百勞、風池、大椎、后溪。

操作:患者取坐位(背靠椅)或俯臥位,穴位常規消毒,用0.35 mm×40 mm毫針,阿是穴斜刺進針約0.3~1.0寸,肩井穴捏起局部的肌肉進針約0.5~0.8寸,大椎直刺進針約0.8~1.0寸,得氣后行捻轉平補平瀉手法;頸百勞直刺進針約0.8~1.2寸,后溪直刺進針約0.5~0.8寸,得氣后行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風池向鼻尖方向進針約0.5~0.8寸,運針得氣。每次留針30 min。療程:每天治療1次,6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3 療效觀察方法

3.1觀察指標 簡化McGill疼痛問卷(SF-MPQ):①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采用10 cm直線,兩端表示無痛、劇痛,使用劃線的形式來突出疼痛情況;②疼痛等級指數(PRI):包括情緒性詞4個、感覺性詞11個,分為無、輕、中、重4級,分別對應0、1、2、3的分值;③及現時疼痛強度(PPI):共有6個級別,分別是無痛、輕度不適、不適、難受、可怕的疼痛、極為痛苦,相對的分值為0、1、2、3、4、5。刃針組在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后的第3天及治療后3個月后分別觀察記錄一次;針刺組在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后及治療后3個月后分別觀察記錄一次。復發率:隨訪3個月,統計兩組復發率。

3.2療效標準 參照《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11]的療效標準:臨床治愈:肌肉無壓痛,頸部前屈>45°,側屈>45°,能恢復原工作;顯效:肌肉輕微壓痛,頸部前屈>31~45°,側屈>31~45°,可基本恢復原工作;好轉:肌肉中度壓痛,頸部前屈>15~30°,側屈>15~30°,可擔任較輕工作;無效:肌肉重度壓痛,頸部前屈及側屈均<15°,不能參加工作。

4 結果

4.1臨床療效評定 治療1個療程結束后刃針組痊顯率為95.00%,對照組痊顯率為77.50%,刃針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4.2簡化McGill疼痛問卷(SF-MPQ) 治療1個療程后及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SF-MPQ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見表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刃針組在降低患者簡化McGill疼痛評分上作用更明顯。

表2 兩組患者簡化McGill疼痛評分比較

4.3復發率 治療后經3個月隨訪,無脫落病例。刃針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5 討論

中醫無“肩胛提肌損傷”的病名,根據本病的臨床癥狀及病因病機,屬于“筋痹”范疇[12]?!饵S帝內經》最早記有“筋痹”之名?!端貑枴らL刺節論篇》有:“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端貑枴け哉撈吩疲骸耙源河霾榻畋?,筋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肝”。筋痹病位在筋,涉及經脈、肌肉、骨節,和肝、腎等臟腑密切相關,其病因包括“虛、邪、瘀”三類,基本病機是筋脈痹阻、筋脈失養[13]?!端貑枴庋ㄕ撈分械摹胺e寒留舍,榮衛不足,卷肉縮筋,肋肘不得伸”及《素問·痿論篇》的“肝氣熱……筋膜干則筋急而攣”,說明寒、濕、熱之外邪是筋痹的常見原因[14]。長期伏案工作、保持固定姿勢不變等慢性勞損亦會阻礙氣血流通運行,氣滯血瘀,日久生痰,痰瘀互結、肌肉收縮痙攣,引發本病[15]?!鹅`樞·刺節真邪》認為“血液瘀積于筋肉之間”,日久形成“筋結”,故出現“經絡凝澀,結而不通”等臨床表現[16]。綜上所述,肩胛提肌損傷產生的病因病機一為精血虧虛、肝腎不足及衛陽不固等內因;二為風、寒、濕之外邪單獨或兼夾致病等外因;三為久病勞損,機體脈絡痰瘀阻滯,形成“筋結”等不內外因[17]。

肩胛提肌起于上四個頸椎橫突的后結節,止于肩胛骨脊柱緣內側角的上部,屬頸部淺肌群。該肌作用是上提肩胛并使肩胛骨轉向同側,兩側肌肉收縮可使頸部后伸?,F代醫學認為肩胛提肌損傷屬于項背肌筋膜軟組織損傷的范疇,其損傷機制包括兩種,一是急性損傷,即突然性的動作發力使肩胛提肌被突然拉長,造成肌肉變形,出現粘連或纖維化;二是慢性損傷,肩胛提肌因低頭伏案、枕頭過高睡姿不當、局部受涼等因素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出現痙攣、粘連、瘢痕和水腫等損傷,多見于上交叉綜合征的病人[18]。在人體自我修復過程中,局部肌肉群為了代償上述兩種損傷,產生粘連、攣縮并擠壓、刺激周圍的神經、血管等組織,使微循環出現障礙,發為本病[19],其中以應力集中點肩胛骨內側緣上部病變最為明顯[20]。

《靈樞·九針十二原》中“九針”分別為“镵針、員針、提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及大針”且“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田紀鈞教授結合中醫理論、針刀醫學及臨床經驗,側重于針的形狀,研發出刃針。刃針具有產生信息調節、解除過大應力、和熱效應三大作用機理,能夠剝離粘連、瘢痕、攣縮,降低張力,達到松解肌肉的作用,且有傳統毫針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的療效,同時其剝離粘連及進針后的得氣感更強[21]。由此可見,刃針的形狀、主治和古九針息息相關[22]?!鹅`樞·刺節真邪》有:“視而瀉之,此所謂解結也”,認為刃針松解肩胛提肌即“解肩胛提肌之結”[23],刃針能夠解除粘連、攣縮,消除局部炎癥,激發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有效緩解頸肩部疼痛、恢復軟組織損傷[4]。作為高應力點處,肩胛提肌的止點更容易出現肌纖維及肌腱的撕裂,導致局部組織粘連、結疤,刃針療法能夠直接松解筋膜、松解此處肌肉和骨面之間的病理性黏連,從而降低局部組織張力,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24]。本次研究治療后,刃針組的痊顯率明顯高于針刺組,簡化McGill疼痛問卷(SF-MPQ)較針刺組降低更明顯,且隨訪3個月后復發率也顯著低于針刺組(P<0.05)。故與傳統毫針相比,刃針的刺激程度更強,能更有力地解除粘連、攣縮等病理產物;對傳統針刀來說,刃針延續了其基礎理論且給機體帶來的損傷及痛苦更小,預后更好。刃針療法充分融合了此二者的優點,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性物質吸收、解除肌痙攣,恢復頸肩背部力學平衡[25],因此刃針療法治療肩胛提肌損傷具有見效快、療程短、痛苦小、效果顯著、復發少的特點,值得在臨床使用并推廣。

猜你喜歡
肩胛肩胛骨進針
經腋窩入路治療肩胛盂骨折
經腋窩腔鏡手術中發現肩胛舌骨肌變異1例
肌骨超聲引導針刀進針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懲罰
掌握這些竅門,打胰島素不疼
掌握這些竅門,打胰島素不疼
夢中的家
肩頸痛,鍛煉肩胛骨
肩頸痛,鍛煉肩胛骨
乘 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