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師生數字素養能力提升的策略探析

2022-05-30 10:48王筠榕
關鍵詞:理論課數字院校

王筠榕

摘? 要:信息化是推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在于師生的數字素養能力水平。當前,高職院校師生數字素養能力的現狀是:師生數字素養能力基礎較差,教師數字技術融合水平不高,學生網絡信息安全屏障薄弱。鑒于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數字化教學中獲得感不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在理念上以培養數字公民為目標構建數字素養結構框架,在教學應用中聚焦學生數字學情特點創新教學教育模式,在網絡陣地上破除學生信息壁壘守住學生的數字信息節點,以此推動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轉型。

關鍵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數字素養;

2021年11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的《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行動技能綱要》將數字素養與技能定義為“數字社會公民學習工作生活應具備的數字獲取、制作、使用、評價、交互、分享、創新、安全保障、倫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質與能力的集合”[1]。國家通過加大對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和對網絡扶貧的重視逐漸彌合了以物質基礎為標志的“第一道數字鴻溝”,這使得數字資源的“物理接入”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群體公平。但是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機會并不等同于個體自動習得相應的數字素養和技能。由于受教育程度等主客觀因素影響,個體在理解數字資源和使用數字技術的廣度和深度存在差異。關注處于數字素養“弱勢”的群體現狀,提升其數字素養技能,促進不同群體適應數字時代的工作和生活要求,是縮小“數字鴻溝”的重要目標。

教育教學數字化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目標。一方面,依托信息技術構建的各類智慧教學教育平臺能夠突破時空限制,使學生隨時隨地可學成為可能性。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共享數字技術發展的紅利,實現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轉型。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實踐數字化的教育教學理念,師生必須具備相適應的數字素養能力。只有信息技術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現深度融合,才能發揮信息技術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的助推作用。研究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數字化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師生數字素養能力處于“弱勢”的現狀和困境,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數字化教學轉型中有效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能力的行動路徑,以期推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高質量發展。

一、高職院校師生數字素養能力水平的現狀

(一)師生數字素養能力基礎較差

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數字素養能力落后在起跑線上。高職院校承載了大部分來自農村地區的大學生,農村地區物理接入數字信息資源的經濟基礎較差。學生在數字資源占用、數字技能應用等方面均不占優勢,容易變成“數字素養”的弱勢群體。網民群體中占最大比例的學生,其互聯網用途頻次最高的依次為手機即時通信、手機搜索引擎、手機網絡新聞、手機網絡購物、手機網上外賣、手機網絡游戲等[2]。面對娛樂化為主的數字技術應用傾向,大學生相應的數字素養能力發展滯后。部分學生缺乏提升數字素養能力以服務自身成長成才的意識以及應用數字技術以解決現實問題的技能。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疊加了農村生源和信息技術娛樂化應用傾向的雙重累積劣勢,數字素養能力基礎較差。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同樣存在數字素養能力基礎不牢的現象。不同高職院校因辦學歷史、辦學水平、辦學特點的差異性,推動教育教學數字化的力度不一。教師數字素養能力水平也有所不同,部分教師的數字化理念和技能與教育教學數字化改革要求之間的匹配度不足。易燁和薛鋒在2021年對335名浙江省高職院校專任教師的數字素養現狀進行實證研究[3],研究結果發現:“雙高”計劃高職院校專任教師的數字素養能力顯著高于非“雙高”院校教師。教師的數字素養能力中的態度與意識維度得分最高,數字資源使用與開發維度得分最低。此外對不同專業教師的數字素養能力進行比較,發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數字素養能力在不同維度得分都是中下水平,理工科教師具備應用信息技術的基礎優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的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數字素養水平能力還需要適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的特殊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需要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內化數字化教育改革的理念并輸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通過應用合適的數字技能和教學方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呈現,減少師生之間的共情鴻溝,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明。

(二)教師數字技術融合水平不高

教學教育數字化改革的效果取決于數字技術、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之間的良性融合互動。不同學科知識的特點必然導致數字技術在不同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應用效果存在差異。在實操性強的專業學科中,數字技術可以生動演繹動作及流程,為學生創設技能應用的真實場景。沉浸式的學習情境有助于學生習得技能,數字技術能夠彌補傳統教育教學的不足。而理論性強的專業學科,數字技術則偏重于演繹理論形成的歷史邏輯以及現實邏輯,以便學生領悟其科學性和價值性。教學教育數字化實踐容易陷入“以某種數字技術應用為主”的偏向,走進追求“炫技”形式的怪圈,而非服務于增強教育教學的實效性[4]。數字技術與學科知識的淺層次結合不僅會消耗學生的關注度,甚至可能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數字技術應用帶來短暫新鮮感過后,師生均會陷入“疲態”。趙京波等人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大規模線上教學的研究中發現數字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并不意味著學生學習效率的必然提高[5],研究結果顯示44.3%的學生覺得線上教學不利于與教師實時互動交流,還有39.6%的學生認為線上學習需要較強自律能力才能有效果。目前,數字化只能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益補充而存在,言傳身教的課堂教育模式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轉型要遵循內容為王的規律,教師搭建信息化學習環境的主要目的是整合學習內容和過濾信息資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通過典型案例,示范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習的方式方法,示范如何從數字資源中獲益,改變學生信息技術娛樂化應用的習慣,為學生減少因數字設備使用帶來的身心安全風險。

(三)學生網絡信息安全屏障薄弱

作為網絡“原住民”的大學生,其碎片化娛樂化的數字閱讀習慣有著天然的網絡信息屏障薄弱的特點。在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存在中職、學考、高職三二分段以及普通高考模式等多種生源。網絡信息安全屏障的缺失使得大學生對網絡空間中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警惕性不夠,在網絡空間中易受到各種有害信息的侵蝕和傷害,陷入娛樂化的“信息繭房”。流量化的低質量甚至是有誤導性的自媒體內容長期占據一些網絡平臺的“熱搜”或者“頭條”,而有價值內涵和理性深度的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往往淹沒在茫茫網海中。大數據的算法推送,使得部分不關注時政時事的大學生事實上隔絕了主流媒體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信息。此外,由于法律規范制度的不完善,網絡空間還存在諸多行為背離現有法律、規則和社會倫理的約束。虛假信息泛濫,流量造假,夸大宣傳以及網絡詐騙等問題層出不窮,大學生也成為網絡詐騙的主要目標。

不同于其他學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正面回應互聯網時代以及數字技術進步帶來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的任務之一就是提升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讓學生能夠有效應用數字技術來筑牢自身的網絡信息安全屏障,增強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辨析和抵御各種社會思潮的能動性。多元化的社會訴求層出不窮,西方敵對勢力在網絡煽風點火,影響惡劣的網絡謠言大量滋生。網絡政治謠言因以網絡為傳播載體,傳播迅速,影響深遠,對大學生政治認知的形成有著極大的影響。以微博公布的數據為例,2022年1月微博屏蔽或刪除33多萬條時政有害的微博,對9千多個發布時政有害的賬號進行禁止發布、限制評論以及關閉賬號處置。各種社會思潮在網絡世界醞釀發展,進而可能借助一些社會事件進行傳播誤導擴大影響,炒作“對立”,容易束縛或顛覆人們對于社會發展和改革過程的正確認識[6]。面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強勢輸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和數字資源有效引導輿論、粉碎謠言,做好學生數字信息資源的“過濾者”,著力破除師生之間的信息傳播壁壘,促成教師、學生以及網絡空間的良性對話。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學生數字素養能力現狀的學情分析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實踐中,數字化課程設計的前提是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數字素養能力,在此基礎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數字化學習資源、教學方式和數字技術的融合呈現。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為背景,對某高職院校830名大一新生的數字素質學情調研分析發現,學生的數字素養能力水平與教師預期并不完全一致,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過程中獲得感不強。

(一)學生偏好視覺動態型的數字學習資源

學生對教師提供的數字學習資源類型有明顯的偏好性。一方面,僅有7%的學生喜歡老師推薦的網絡學習資源,9%的學生喜歡在線題庫或者在線測試,44%的學生喜歡教師使用的PPT演示課件。結果提示,高職院校學生對于文字型的數字學習資源興趣不高。另一方面,88%的學生喜歡教師使用的視頻或者音頻類的數字資源。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特點由于長期受碎片化娛樂化的網絡數字閱讀習慣的影響,排斥嚴肅類的數字文本資源,偏愛視覺型動態型的數字資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的知識背景為起點進行教學內容、數字技術以及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

(二)師生的數字信息空間存在壁壘

師生的數字信息空間存在壁壘,學生在網絡信息空間中接收的信息與課堂教學的知識觀點存在偏差性。只有20%的學生表示在網絡空間接收的信息與教師講授的觀點幾乎一致,55%的學生認為與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大多數一致,同時有23%的學生表示有些不一致,2%的學生表示非常不一致。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獲取數字信息具有主觀建構性,學生也并非被動接受教師“預設”的理論觀點。他們通過自設的“信息屏障”,排斥被認定為是“局外人”的數字資源渠道所提供的信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正視大學生在選擇數字信息源的主觀建構性,應用符合他們認知特點的數字資源,探索有效突破大學生“信息屏障”的教學方式,使主流意識形態引領的內容能夠有效貫通大學生內部信息源的“信息節點”,使得進入學生“信息源管”內容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相符。

(三)學生自行提取數字信息的能力較差

學生自行從數字資源里提取預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意識和能力較差,缺乏信息評估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觀看老師提供的教學輔助視頻音像等素材時,僅有1%的學生不需要教師結合理論進行引導解讀,88%的學生需要教師輔助解讀才能更好地理解,還有11%的學生對教師提供的數字資源內容完全不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最主要的前提是假設學生能夠理解并內化教師提供的數字資源里預期的教育教學內容。但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背景及對國情社情的認識,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理論解讀和邏輯演繹,才能理解數字資源里所蘊含的理論和價值。

(四)學生期盼教師回應解讀網絡熱點事件

學生關注網絡空間的熱點事件并期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回應并解讀相關事件。73%的學生期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教學回應網絡熱點事件,結合理論加強分析事件的現實意義。21%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中不需要對網絡熱點事件進行解讀和指導。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關注到網絡空間中的社會熱點事件,但缺乏相應的信息分析和解讀能力,不能批判性地思考和有效分辨信息的真偽,因此期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回應并解讀,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網絡輿情事件。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圍繞著網絡輿情熱點,實時更新案例,以理論和價值重新構建事件的呈現方式,傳遞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觀。

以上有關高職院校學生數字素養能力的微觀學情分析結果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王浩在2019年對全國465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所做的宏觀調查結果[7]。調查中75.9%的學生喜歡“以案例分析和影像資料輔助的教學”,這說明學生對于視覺類數字資源的偏好以及對案例分析的認同。同時調查還揭示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不強的現象,46.7%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氛圍沉悶”,49.7%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大而空泛,邏輯體系松散,枯燥無趣”,29.5%的學生認為“課堂規模大人數多,缺乏課堂融入感”。

因此,以數字化轉型推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教師必須要處理好“道”和“術”的關系?!靶g”(數字技術)的應用是為了有效貫通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渠道,實現心靈共鳴、情感交流和思想互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性,從而使“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精準灌輸”,學生能夠如期將教育教學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框架。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師生數字素養能力提升策略

高職院校的師生數字素養能力水平受到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的影響易呈現“弱勢”狀態,師生在理解數字化學習環境和應用數字技術的廣度和深度上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轉型的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要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師生的數字素養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在理念上以培養數字公民為目標構建數字素養結構框架,在教學應用中聚焦學生數字學情特點創新教學教育模式,在網絡陣地上破除學生信息壁壘守住學生的數字信息節點。

(一)更新數字素養理念,構建“五力”素養模型

教師的數字素養能力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的起點和基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樹立培養有競爭力的數字公民的目標,構建師生數字學習共同體,以學生為中心推進教育教學的數字化進程。以學者蔣敏娟和翟云提出的數字素養“五力”模型為框架[8],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立體化數字素養結構,以此為理念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和教學實踐活動。

在數字素養的“感知力”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主動接受并融入數字社會的變革浪潮中,積極嘗試應用數字技術,把握數字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規律。師生共同培養對數字技術和數字信息的敏銳覺察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內容中要及時反映數字技術在國家發展和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強調學生主動提升數字素養能力的重要性。

在數字素養的“融通力”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提升數字技術融合能力,應用數字技術分解、編輯、整合已有知識內容和素材案例,創設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認知水平和知識背景的教育內容呈現模式。教師需要掌握數字化交流協作技巧,靈活使用數字技術參與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加強對學生數字信息的引導和領學。教師還需要掌握數字化的評估方法,能通過數字評估工具分析、解讀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進一步改進教學環節。

在數字素養的“吸納力”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能夠提高根據教學主題和教學內容進行數字信息的篩選,甄別判斷信息真偽以及可靠性,提升選擇處理數字信息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大學生保持對于數字空間中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保持敏銳性,對一些虛假信息、惡意攻擊社會主義制度以及虛無歷史主義的信息能夠及時在教育教學渠道中及時回應、解惑、澄清、批駁,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對不良數字信息過濾的能動性。

在數字素養的“創新力”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在已有的數字信息和數字資源基礎上,提升精準獲取各類目標信息、重新建構知識體系、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獲悉官方權威媒體信息及知悉數字知識學習平臺渠道,強化學生“處處可學”和“時時可學”的數字時代智能學習理念,幫助學生掌握數字時代工作和生活的生存技能。

在數字素養的“發展力”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數字道德倫理規范和保護自己隱私的安全意識。教師要強調要依法依規使用數字資源,提醒學生警惕數字空間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如網絡詐騙、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網絡傳謠等,培養學生科學應對各種網絡風險的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正視自己在數字素養方面的不足之處,有意識地在提升自身數字素養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發展數字素養能力,讓學生具備與數字技術發展同步的能力。

(二)聚焦學生數字學情特點,數字敘事講好中國故事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獲得感關鍵在于能夠依據高職院校學生的數字學情特點和認知習慣進行知識和價值的“精準灌輸”?!?0后”的學生常用B站、微博、抖音以及小紅書等娛樂平臺,對圖片、影像類素材有明顯的偏好性。部分同學具備較強的搜索能力以及數字視頻制作能力。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敘事教育法被越來越多教師所應用。周瓊等人把數字敘事總結為“使用聲音、圖片、視頻、文本、音樂等元素綜合講述學科知識故事”[9]。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用數字敘事教學法,將娛樂化的應用功能導向嚴肅類的學習應用中。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數字素養,同時又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理論的領悟和內化。

一方面是教師主導的數字宏大敘事應用。傳統的純文本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呈現的是孤立、片面、靜止的知識。高職院校學生由于缺少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歷史認知,無從獲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用鮮活的社會案例和網絡熱點講清楚學理政理,尋找適合的視頻載體將理論知識進行“活化”動態演繹。例如有關“四史”視頻資料能夠生動再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相結合的偉大事業的過程。使用這類視頻資源可以有效避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易出現的空洞性和說教性,增強了理論的示范性、形象性、故事性和體驗性。思政教師要善于對權威官方的宏大敘事數字資源進行挖掘,根據教學主題及內容進行適當的編輯和剪裁,有序整合成知識性和價值性有機融合的數字學習資源,通過生動的視頻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古今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的對比,講清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10]。

另一方面是學生主創的數字微觀敘事應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按照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為學生搭建其知識能力范圍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主題,為學生完成微觀數字敘事創作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和數字技術的指導。例如教師在“理想信念”主題中設置“革命者的紅色愛情”數字敘事視頻小組作業,要求學生在“學習強國”的數據庫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革命者愛情故事主題,尋找相關主題的權威圖片、視頻、文本作為素材進行“二創”。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講述革命者在國家前途、民族大義和個人小家之間的抉擇故事,展現共產黨員“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在微觀數字敘事創作過程中,學生是“創造新知識”主體。學生基于個體的微觀視角和自身知識經驗水平去理解主題素材,通過個人經驗思考吸收新的知識信息,并通過創作重新建構個體在相關主題的知識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搜索官方權威的信息,如何讀取文本信息,如何輸出呈現文本,如何進行素材編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微觀敘事中將教育目標進行“精準灌輸”,同時學生通過吸收反思完成了創造性的作品。學生通過個體微觀視角解讀輸出的數字視頻作品,實現了學生的數字技能的應用轉化,并且學生在敘事教學實踐中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

(三)破除學生信息壁壘,守住數字信息節點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數字化改革要守住學生的數字信息節點,防范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強勢滲透。我國的數字技術水平跟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西方敵對勢力可借助數字技術的優勢,在網絡空間中通過熱點事件或者“自媒體水軍”植入和銷售西方價值觀。在學生數字信息節點中要關注兩類典型案例,一方面是網絡空間中貧富差距、濫用權力、貪污腐敗、社會不公等典型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大學生關注的重點,容易成為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聚焦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積極主動回應網絡輿情事件,通過教學設計為學生精心構建具有馬克思主義立場、方法和觀點的典型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在信息交流、信息接受、信息利用過程中有效內化理論知識。典型案例發揮“信息節點”的過濾修正功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信息節點”替換學生原有無序“信息節點”的目標,使得進入學生知識結構的信息與教師的預期相符。另一方面,還要關注在娛樂消費領域的典型事件,如“流量明星崇拜”“二元次文化”“盲盒消費”“超前消費”等現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增強對消費主義的思辨能力,引導學生認識消費主義的本質是資本邏輯控制下個體的被動消費,幫助學生明白資本主義通過符號消費的方式向消費者傳遞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價值觀的本質。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應用數字技能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數字信息生態圈,拓展教育教學的時空,通過提供權威正確的數字信息源來改善學生以往低質量的數字“微環境”。教師精選優質在線“金課”以及各級思政協同中心開展線上教學的設計,有利于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自主線上學習的需求,實現對不同生源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關注時事新聞以及社會事件,及時回應社會熱點,及時推送熱點事件相關的數字資源解析,促進“網絡思政”與“課堂思政”良性互動以形成合力。教師通過持續推送權威性的數字學習素材,潛移默化地傳播主流價值觀點,形成全方位全過程全時空的數字信息生態圈,通過分享、應用大學生喜歡的數字媒體資源,改變學生慣有的以自媒體內容為主的快餐式閱讀習慣,為學生提供具有精神引領導向性又契合學生高尚審美情趣取向的數字隱性課程。

參考文獻:

[1]中國網信網.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EB/OL].(2021-11-05)[2022-03-17].http://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

[2]中國網信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02-03))[2022-03-17].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3]易燁,薛鋒.“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研究——基于浙江省335名專任教師的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05):55-61.

[4]熊才平,汪學均.教育技術:研究熱點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5(08):98-108.

[5]趙京波,王祎.曹一鳴.疫情期間我國在線教學的實施現狀及反思[J].中國電化教學,2020(05):41-43.

[6]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全民抗疫下的社會思潮研判 [J].人民論壇,2020(08):10-11.

[7]王浩.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分析——基于全國 465 所高職院校的調查[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0(09):20-23.

[8]蔣敏娟,翟云.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公民數字素養:框架、挑戰與應對方略[J].電子政務,2022(01):54-45.

[9]周瓊,蔡迎春,歐陽劍.數字人文教育中的數字敘事教學[J].圖書館論壇,2022(01):1-10.

[10]周仲飛.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N].光明日報,2018-02-02(11).

責任編輯? 楊定明

猜你喜歡
理論課數字院校
答數字
數字看G20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
“721”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成雙成對
醫學院?;A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